空用機砲在戰場上的角色│宋磊
現代空戰是從空用機砲、短程空對空飛彈演變而來,縱然當代戰機發生近戰纏鬥的機會已相對較低,但基於戰場變化劇烈,以及戰機持續作為地面密接支援的要角,戰機仍舊配備機砲作為最後一道空中攻擊/自衛的裝備。而且,隨著機砲射擊精確度日益提高,它依然是戰機上不可或缺的裝備。
M61型20mm火神機砲
M61 20mm機砲為美軍戰機的通用機砲,於1959年開發成功,廣泛應用在美式戰機上,包括已除役的美國海軍F-14戰機,美軍現役的F-15戰機、F-16戰機、F-22戰機等。依據飛機設計的差異,每架戰機皆配置一門機砲,依據戰機的設計分別部署在左或右側,製造商為美國「通用動力公司」。
M61火神機砲大致分為兩個型號,早期為M61A1型,後期為M61A2,前者含彈藥約112公斤,後者為92公斤,配備6根砲管,發射模式為全自動,M61A1每分鐘射速為6000發,M61A2為6600發,射程約3000公尺,槍口初速每秒約1050公尺。在彈頭的選擇上,除能以空包彈作為訓練,也能選擇穿甲燒夷彈、高爆燒夷彈,以應付不同的戰場目標。
M61火神機砲的首戰紀錄為1966年7月,當時美軍一架F-105戰機以該型機砲擊落米格17戰機。根據美軍官方紀錄,服役至今,火神機砲共擊落39架各型戰機;M61火神機砲廣泛應用在美國盟邦,包括北約成員、親美國家/地區,從1959年服役至今,歷經國際間無數個空戰,也幾乎成為全球運用最為廣泛的空用機砲,雖然服役時間超過半世紀,但基於其耐用、通用性高,至今仍是美系戰機的主要空用機砲。
GAU-12 25mm平衡者機砲
GAU-12機砲同樣為通用動力公司所開發的產品,具體部署在AV-8短場起降戰機、AC-130雷霆砲艇機,機砲的口徑為25mm,總重量為122公斤,配備5根砲管,每分鐘射速為3600-4200發,能發射高爆燒夷彈、穿甲燃燒彈等。1980年代陸續部署在戰機上,成為美軍及西方盟國繼M61火神系列機砲後,運用最為廣泛的機砲。
在實際的配置上,老邁的AV-8戰機將其機砲配置在機腹下方,唯獨在AC-130砲艇機上,該機砲配置在機身左或右側,射擊時依據地面目標選擇是否要將機身側飛以供射擊。為強調通用性,該款機砲亦能配置在陸軍裝甲車上,著名的食人魚裝甲車就是以該型機砲作為防空作戰用。
GAU-22A機砲
為使新款F-35系列戰機具備近戰纏鬥能力,美製F-35系列戰機配備一艇GAU-22A機砲,配備4根砲管,射速為每分鐘2500發,最高射速為每分鐘3300發,F-35A採取內置(左側)機砲,F-35B/C受限於機體,僅能將機砲以莢艙的方式配置在機腹。
DEFA 554型30mm機砲
法國具雄厚的航太產業基礎,在戰機的研製上向來選擇自己的道路,戰機上的武裝普遍裝設在法製幻象戰機,由法國「軍備研究與生產局」研製的DEFA機砲,法國其他軍火商諸如達梭航太、馬特拉公司也獲得授權生產,1954年服役至今,該機砲已生產超過13,500門。
DEFA 554型30mm為五發輪型機砲,總重約85公斤,槍口初速每分鐘約1300發,最大射程4500公尺,單一彈箱的彈藥為125發,實際上機砲掛載在機腹下方,在不影響發動機運作、空用飛彈的射擊下,DEFA 553型機砲能獲得最佳角度進行空射或地射。在實際的表現上,法製幻象戰機因參與的空戰相對有限,故目前仍未有實戰紀錄。
DEFA791B 30mm機砲
因幻象戰機逐漸老化,法國達梭公司成功開發出新款飆風戰機,最初飆風戰機配備由GIAT公司產製的30mm機砲,該公司於2006年更名為Nexter System。從1980年服役至今,目前已衍生出兩款型號:M791、M781。
GIAT M781 30mm機砲為最新的衍生型號,總重約120公斤,長度為2.4公尺,槍口初速為每秒1025公尺,射速能依據威脅進行調整,分別為每分鐘300、600、1500或2500發,彈箱為125發子彈。
大陸軍方空用機砲系列
在90年代前,中國空軍大量接受與模仿蘇聯戰機/裝備;冷戰結束後,中國一方面走向自主研發的道路,二方面獲得俄羅斯授權成為中國製的武器,GSh-23機砲最初由蘇聯開發,後經西安與成都兩家飛機工業集團獲得授權後,其型號為GSh-23-3。
改良後的GSh-23-3機砲,口徑為23mm,子彈初速為每秒715公尺,射速為每分鐘3400-3600發,殲10戰機所配置的機砲型號為GSh-23L雙管機砲,部署在機腹中線,利於戰機對地或對空的射擊。
殲11戰機為中國空軍的主力機種,其配備的機砲型號為GSh-30-1,口徑為30mm,機砲部署在戰機右側,該砲射速為每分鐘1500-1800發,槍口初速為每秒900公尺,對空有效射程約3000公尺。
(作者係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候選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宋磊
- pages: 84
- 標題: 空用機砲在戰場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