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彈劾案給台灣朝野的啟示│劉順達

尹錫悅彈劾案給台灣朝野的啟示│劉順達

由於南韓兩位前總統盧武鉉、朴槿惠彈劾案的裁定時間均未超過2周,一般估計憲法法院裁定尹錫悅的去留日期應該會落在3月14日,但由於8名審理法官的意見嚴重分岐,裁定延後至3月下旬或4月初。不過,3月24日,憲法法院駁回了對南韓總理韓悳洙的彈劾案,韓悳洙立即恢復職務,並代理總統職務。

3月8日,韓國總統尹錫悅被釋放,他如「戰場上的將軍凱旋歸來」般,在支持者夾道歡迎下返回官邸。由於憲法法院的裁定尚未出爐,尹錫悅只能待在家裡陪伴夫人金建希與愛犬。

尹被釋放讓朝野對峙加劇

對於釋放一事,各界看法不一,執政黨除感謝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的判決至為正確,進而希望憲法法院裁定時也能參考地院的考量。在野的5個政黨則非常不爽,立即抗告檢察總長沈雨廷等人,未依職權「上訴高院」,他們除了在國會召開緊急會議,而且有部分國會議員加入剃光頭與絕食的行列。尹錫悅釋放不僅未能使社會走向和諧,反而讓朝野對峙加劇。

隨著尹錫悅彈劾案宣告日期的逼近,幾乎每天都有多達10萬支持或反對的群眾聚集在首爾的大街小巷示威,朝野各黨國會議員也加入示威活動,企圖向憲法法院法官施壓,韓國警方緊急下達甲級全國動員令,出動全國3萬多警力保護法官及其家人,並加強維護政府各大樓與辦公室的保全,以免受到示威群眾闖入,韓國全國上下仍陷於不安的狀態。

尹錫悅數小時兒戲般的戒嚴雖立即解除,但對尹錫悅的追責至今沒有停歇。自尹錫悅從首爾拘留所釋放後,執政黨像吃了一顆「希望藥丸」,懇切希望憲法法院對尹錫悅也能比照辦理,讓尹錫悅盡快「脫罪」,正常上班,以便讓南韓的混亂早日結束,恢復與周邊國家的外交與經濟關係。目前的問題是,憲法法院8名法官雖每天埋頭苦幹,開會討論尹錫悅戒嚴是否構成違憲等,然而8人意見是3:3:2嚴重分岐,無法達成一致的罷免或返回總統職位的共識。

憲法法院有幾個審核重點        

造成今日嚴重對立、混亂的政治局面,尹錫悅不僅不檢討自己,反而把責任推給他人。在11次辯論中,尹錫悅親自參加了8次,他利用「三吋不爛之舌」強辯宣布戒嚴的正當性,提出的理由從國內到國外包羅萬象。在國內方面,尹錫悅定調民主黨是「反國家勢力」,他必須藉戒嚴來警告民主黨不要在國會亂砍政府預算阻擋施政;在國外部分,他認為民主黨勾結中國和北韓,從事顛覆政府活動,滲透中央選舉委員會竊取資料,甚至操作國會議員選舉等,所以已逮捕近百名中國間諜。

法官討論的項目主要為:(1)宣布戒嚴是否正當;(2)戒嚴令一號內容是否合法;(3)戒嚴是否構成妨害國會活動;(4)軍人至中央選舉委員會搜索是否違憲;(5)尹錫悅是否指示逮捕政界、法界人士。法界的看法是,只要其中任何一項違背憲法與法律,尹錫悅就會遭罷免,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儘管尹錫悅矢口否認,但依據國情院、軍方及警方的證詞均顯示,戒嚴當日,尹錫悅確實做了明確指示,也有逮捕名單。

尹錫悅與民主黨主席李在明一直在爭總統位子,現在二人卻成了誰先下台的競賽者。李在明在城南市長與京畿道知事期間的違法弊案,二審高等法院訂於3月26日宣告,因此民主黨要求憲法法院對尹錫悅的裁定時間要盡早,因為尹錫悅下台,才能依法在60天內舉行改選,李在明才有機會走上總統之路。不過,近日網路出現了「謀殺李在明」的多篇貼文,不僅讓民主黨提高警覺,李在明本人也小心翼翼躲在「某安全處」,不敢出門活動。

台海關係比南北韓還緊張

尹錫悅搞戒嚴,賴清德除玩「大罷免」外還要恢復軍事審判,並定調「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重挫兩岸關係。尹錫悅原先認為加強與美、日軍事外交關係,可確保韓國的安全,如今美夢落空。川普上台後,一再提到他與北韓金正恩關係密切,盼望恢復「川金會」外,還承認北韓是擁核國家。而且,南韓近日發現被美國定位為「敏感國家」(sensitive country),讓韓國外交部變成熱鍋上的螞蟻,受到朝野政黨嚴厲批評。

不可諱言,台韓國會「朝小野大」結構如兄弟。尹錫悅施政兩年半以來,反對黨勢力完全控制了國會,讓尹錫悅無法推展施政,沒想到,他會以戒嚴手段對付反對黨,導致自己先「頭破血流」,尹錫悅在法官面前的強辯,似乎無力阻擋提早下台的命運。每星期五出爐的韓國蓋洛普民調顯示,有58%的南韓人贊成罷免,只有37%反對罷免,足以象徵尹錫悅大勢已去。

台韓不同的是,南韓憲法明文規定北韓人民也屬「大韓民國人」。最近在俄烏戰場被烏軍俘虜的2名受傷北韓年輕軍人有意前往南韓,南韓政府立即表示歡迎。而台灣卻在驅逐陸配,一方面喊走出世界,另一方面卻縮小及矮化自己,充滿自我矛盾。賴清德與民進黨看到尹錫悅今日的下場,不膽戰心驚嗎?

(作者係韓國昌信大學榮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劉順達
  • pages: 38
  • 標題: 尹錫悅彈劾案給台灣朝野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