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中國是值得尊敬的對手」│花俊雄

伯恩斯:「中國是值得尊敬的對手」│花俊雄

美國第13任駐華大使(2021-2025)伯恩斯(Nicholas Burns)9月23日在「世界波士頓」論壇(World Boston)演講時指出:中國的科技、軍事和經濟實力遠比美國想像的更強大,美國不能繼續低估中國。他不僅對中國做出高度評價,並尖銳地批評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

伯恩斯是一名資深外交官,他曾為美國6位總統、9位國務卿提供外交服務,並曾擔任駐希臘大使、駐華大使,他的表態引起熱議。

「中國觸頂論」並不正確

伯恩斯首先駁斥了外界流傳的「中國觸頂論」,該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後已進入「下行通道」,但伯恩斯認為該看法過於武斷,並指出中國的基礎建設是其經濟實力的有力證明。他提到中國的高鐵系統堪稱世界一流,從北京到上海的1千公里高鐵行程僅需4.5小時,美國鐵路系統完全無法與之相比。中國自2008年快速發展高鐵,目前已建成超過4萬公里的高鐵網路,居全球之冠,而美國加州高鐵項目自2008年獲批以來,預算從330億美元飆升至1280億美元,至今仍未完工。伯恩斯認為黨爭與低效治理讓美國基礎設施建設步履維艱,與中國的高效執行力形成鮮明反差。

伯恩斯指出,西方對中國解放軍的評論存在偏見,認為中國40多年沒有打過仗,解放軍缺乏實戰經驗,因此不值一提。伯恩斯表示,他親眼見過解放軍的訓練和裝備,認為這種觀點完全錯誤。他提到,中國「福建號」航母近期成功完成三種機型電磁彈射試飛,成為全球首艘能夠對五代機進行電磁彈射的航母。而美國「福特號」航母雖然率先配備電磁彈射系統,卻至今未能實現對隱形戰機的電磁彈射。這一技術突破證明中國在軍工領域的快速進步。

在談到美國自身問題時,伯恩斯將矛頭對準川普。他批評川普提出將「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的建議,不僅坐實了美國「戰爭販子」的形象,還讓中國在國際輿論進一步強化了「和平捍衛者」的形象。伯恩斯特別強調在戰略規劃層面,美國已難以與中國抗衡。

中國科技進步、人才多

在伯恩斯看來,美國兩黨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認知,他們仍然認為中國缺乏創新能力。只會「模仿和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他說:「但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已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科學技術能力是未來幾十年的關鍵領域。大陸大學一年級學生裡有34%學習工程或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而美國只有5.6%。中國的人口基數更大,這意味著美國在技術領域缺乏真正競爭力。

對美國政府提出四項建議

在演講中,伯恩斯提出四項關鍵建議,希望經由他的親身經驗,對美國政府如何與一個更自信、更強勢的中國打交道有所幫助。

首先,中美之間是一場激烈的爭奪軍事、技術和經濟主導地位的長期競爭。伯恩斯說「這是一場觀念之戰,是人類自由對陣威權監視型國家,承認這一點不是在煽動戰爭,而是現實主義。」他說華盛頓的首要任務應該是以實力和清晰的思路來管理這場競爭,以防其演變成衝突。

其次,「盟友是我們的超級力量」。這是美國的決定性非對稱優勢。中國有14個鄰國,除了與朝鮮有盟約外,沒有其他條約盟友。而美國在印太地區和歐洲擁有一個由強大民主國家組成的龐大網路,這些國家與美國有著共同的關切。當美國將盟友體系的力量與自身力量疊加時,美國比中國要「強大得多」。對日、韓或歐洲的朋友施加懲罰性關稅,是一種「戰略錯誤」,會削弱美國對抗主要競爭對手的力量。

第三,美國要有高明的策略。中美兩國關係並不是簡單僵化的,而有「八成競爭、兩成合作」。這意味著美國必須多管齊下:在技術和安全領域展開激烈競爭,但在氣候變遷和阻止芬太尼流入等利益結合的問題上冷靜接觸。儘管一些商界人士可能會說,這種激烈競爭會危及經濟合作,但伯恩斯認為忽視北京的激進特質,會給美國的長期安全和繁榮帶來更大風險。

最後,與中國政府競爭但要與人民聯結。儘管兩國政府陷入競爭,但美國必須保持兩國社會之間的溝通管道暢通。伯恩斯說,鼓勵學生交流、恢復旅遊業、促進兩國民眾之間的理解,這些是長期投資,能夠防止競爭演變成無法避免的災難。

伯恩斯傳達了清晰的資訊:對華一廂情願的時代已經結束,挑戰無比真實,代價無比沉重,唯一的出路是要有一套從經驗中淬煉出的明晰戰略。

川普對華政策有三大錯誤

除了對中方的現狀做出點評外,伯恩斯還對川普的涉華政策「開炮」,他直言不諱地點出川普犯了三大錯誤。

首先,「川普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各國加徵關稅,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因為川普不僅得罪了中國,也擊垮了美國與日、韓、加拿大之間的盟友關係。伯恩斯說:只有美國同其他盟友聯合起來,才可能在經濟領域遏制中國,但川普對各國展開無差別攻擊,大大損害了美國的外交利益和經濟利益。

其次,「川普政府揚言要吊銷中國留學生護照的舉措也是錯的」,因為中美兩國雖處於競爭狀態,但兩國需要充分的民間交流,而川普的舉措等於關上了中美之間民間交流的通道。此外,伯恩斯還批評川普「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舉措,在外交上犯了「災難性的錯誤」,因為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

多位駐華大使批評美國政策

實際上,美國駐華大使在卸任後對中國發表積極評價的並非只有伯恩斯一人。洪博培(Jon Huntsman Jr., 2009-2011)、芮效儉(Stapleton Roy, 1991-1995)等多位前任駐華大使都曾對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正面評價。這背後的原因大概在於,駐華大使是中美關係的橋樑,他們能直接觀察到真實的中國,而非通過西方媒體的「濾鏡」瞭解中國,但他們在任內為迎合華盛頓的政治立場,無法表達真實的看法,他們在卸任後則不再有所顧忌。

對於中美關係的長期前景,伯恩斯表示,中國正尋求與美國關係穩定,但他認為無論未來10年誰入主白宮,不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中美關係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我們是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是真正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但有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且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生物技術、網路和太空等領域,互為直接的競爭對手。」伯恩斯稱中美已陷入「結構性的競爭」,美國需要承認這一點,並在戰略、經濟和軍事上占據有利的地位。

伯恩斯表示,對於中美關係,他最害怕的不是一場蓄意的軍事衝突,而是一場意外。他說美國必須與中國和平共處,保持合作與溝通,從而降低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戰爭將是一場災難」。當被問及美國對中國最嚴重的誤解是什麼時,伯恩斯回答:「兩黨普遍存在一種老式的看法,認為中國缺乏創新能力,中國只會模仿和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產品設計。但這樣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

伯恩斯告訴「政客網」(Politico):「他們的科技人才數量驚人。在某些領域,他們的學術水準、專利數量和研究水準與我們相當,甚至超越我們。他們持續不斷地這樣做,計畫了數十年,因此他們擁有這種優勢。」他提到,根據他在大陸的經歷,中國正奮勇爭先,但美國社會甚至媒體都未理解這一點,即「人們對中國的傳統看法已經過時了」。

伯恩斯表示,儘管美中之間存在高度競爭的關係,但在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一些領域,美國應該與中國合作,盡最大努力共同應對一些重大的全球挑戰。

結語

伯恩斯雖然講了一些實話,但身為美國外交官,他的發言還是基於美國國家的最大利益,只是他認為正確了解中國大陸的發展與現狀,美國才能找到與中國的相處之道。

對於中美競爭,中方的態度始終明確:渲染競爭有百弊而無一利,尋求合作是必須而非選項。事實也證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國都應跳出競爭、對抗的邏輯,照顧彼此的利益和關切,尋求交流合作的最大公約數,畫出合作雙贏的最大同心圓,為中美兩國的發展與繁榮,為全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大國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花俊雄
  • pages: 35
  • 標題: 伯恩斯:「中國是值得尊敬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