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經濟三箭」的機會與挑戰│李沃牆

賴政府「經濟三箭」的機會與挑戰│李沃牆

賴清德提出擴大投資、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打造護國群山等「經濟三箭」,作為台灣產業升級與經濟安全核心策略。雖整體展現台灣在全球變局中追求韌性與成長的決心,但執行面仍有諸多障礙有待克服。

賴清德今年雙十演說提出擴大投資、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打造護國群山等「經濟三箭」。被視為他任內經濟戰略的主軸,標誌著台灣在全球變局中尋求新一波成長契機的決心。面對中美科技脫鉤、供應鏈重組與AI科技革命浪潮,此項布局看似是經濟政策的延伸,其實也是地緣政治下的戰略因應。然而,任何經濟政策總是機會與挑戰並存,「三箭」能否畢其功於一役,後面仍有諸多考驗。

擴大投資深耕台灣的挑戰

賴政府延續蔡英文時期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歡迎台商回台投資、中小企業加速投資、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並宣布延長至2027年,新增貸款額度7,200億元(新台幣,下同)、吸引1.2兆元投資及8萬個就業機會。這項政策意在強化內需、穩定就業,同時促使企業加速轉型。對照當前國際環境,這項擴大投資策略的時機可謂關鍵。

首先,台灣出口動能面臨不確定性。隨著美中貿易衝突持續,美國對中高科技產品課稅擴大,東亞供應鏈重組加速,台灣企業雖受惠於「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 的轉單效應,但亦承受成本壓力與市場不穩的風險。賴政府的擴大投資政策若能引導資金流入製造業升級、數位轉型及綠能基礎設施,將有助於強化內部韌性,降低對出口波動的依賴。

其次,AI新十大建設的提出,代表政府意圖以數位轉型帶動全產業升級。包括打造全球前五大算力中心、投入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三大關鍵技術,皆指向高附加價值產業。然而,台灣目前AI人才不足、電力供應吃緊、算力基礎設施落後於美中,若無完善的能源與人力策略支撐恐難落實。

此外,政府貸款與補助雖可短期刺激投資,但長期仍需強化投資品質與產業結構優化。若資金過度集中於半導體或資訊電子業,而未兼顧傳產數位化與中小企業創新,恐導致經濟M型化與結構偏狹的問題加劇。如何讓投資真正轉化為生產力與就業的雙贏,是「第一箭」成敗的關鍵。

美中對抗間深化國貿合作

賴在演說中指出,將積極推動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簽署更多雙邊經貿協議,並深化台美產業鏈結。這反映出政府將「經貿安全」視為國安的一環。面對全球供應鏈分化,台灣的出口依賴度高達GDP的七成以上,如何在「去風險化」(de-risking)與美中二大出口國維持「不脫鉤」(not decoupling)之間取得平衡也是考驗。在對美關係方面,台美科技與安全合作日益緊密,晶片與AI成為戰略焦點。若台灣能在川普政府重塑供應鏈架構中取得核心地位,不僅可穩固經濟安全,也有助於外交突破。然而,對等關稅談判若處理不慎,恐觸及美方敏感產業利益,導致協商停滯。美國長期關注台灣的貿易順差,在半導體供應鏈與農產品進口議題上,賴政府須以產業互補與共同標準合作為切入點,避免陷入零和博弈。

此外,中國大陸目前仍是台灣的最大出口市場,占比約三成;雖有台商回流與市場多元化,但製造業供應鏈仍難完全脫鉤。賴政府若能推動「區域性產業合作」或「功能性協調」,例如透過第三地投資模式或跨國供應鏈協作,將有助於降低政治風險,否則兩岸經貿關係不進則退,亦非台灣之福。而台灣若欲加入CPTPP,需在勞動、環保、農業開放等議題上展現決心。尤其在日本、澳洲對中國大陸申請案持保留態度之際,台灣應積極透過產業規範與科技合作爭取支持。整體而言,第二箭的核心在於「經濟外交」與「價值鏈再定位」。唯有擴大多邊合作、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才能在動盪的國際局勢中確保經濟韌性。

打造護國群山須排除障礙

「護國群山」的概念源於「護國神山」台積電,意味著不再讓半導體孤軍奮戰,也不能過度依賴「矽盾」,而要建構多座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高峰。這包括AI、量子科技、生醫產業、綠能與金融服務等新興領域,旨在擴大台灣經濟的「護城河」。其中最具指標性的是,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與推動生醫兆元產業兩大構想。前者意在留住「百兆元資金」,避免資金外流至香港或新加坡;後者則以創新醫療與生技研發為主軸,強化內需與出口雙軌成長。但這兩項構想的實踐難度不小。

台灣資產管理市場受限於外匯管制嚴格、稅制不具吸引力、金融商品創新不足及外資法規障礙。若要與香港、新加坡競爭,除需調整稅負與開放國際金融業務外,更須確保法治穩定與資金自由流動。至於生醫產業,雖有研發能量,但臨床試驗、生產鏈整合與國際市場布局仍屬弱項,單靠政府補助恐難形成規模效應。「護國群山」的成功仰賴政策協調與長期戰略,政府須建立跨部會創新平台,結合產學研資源,並引入國際夥伴共同開發。同時,能源轉型、數位治理與資本市場改革也將成為支撐這些產業的基礎。

在變局中打造新韌性

從正面看,「經濟三箭」為台灣指向一條「內強實力、外拓版圖」的成長路徑,從產業投資、經貿合作到新經濟布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戰略藍圖。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執行。政策若要化為成果,須兼顧三個要點:一是落實法制配套。包括投資誘因、能源與稅制改革。二是強化人力與教育體系;以AI與生醫為例,台灣需培育跨域人才。三是建立長期監督機制,確保資金分配透明且具成效。

未來五年,台灣面臨的將是全球供應鏈重組、AI競賽與地緣風險交織的挑戰。「三箭」若能精準命中產業結構升級、外貿多元化與科技創新三大核心,台灣不僅能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維持穩定,更有機會引領下一波亞洲成長潮流。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50
  • 標題: 賴政府「經濟三箭」的機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