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自然天成的民族情懷│江才健

物理科學的一代巨擘楊振寧在10月18日去世,他103年的生命,不只在人類近代物理科學領域,做出有深遠新視野的偉大成就,對中國文化與民族情懷也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楊振寧的科學成就與民族情懷,源起自他家學的淵源,他對於數學的早慧體會,對於民族家國危亡的體悟,都得自他的父親楊武之。楊武之是近代中國數學界領涉現代數學的先行者,是中國學者中第一個因代數研究被授予了博士學位。在父親赴美求學的五年時間,楊振寧與母親生活在楊家的大家庭中,讓他自幼就對中國傳統人倫觀念有很深的體悟。他曾經說,自己的個性與行事作風,明顯的影響如學術知識是來自父親,而不明顯的影響如精神氣質則來自母親。
1945年楊振寧離開中國赴美求學前,由北京到昆明的求學成長年代,親眼目睹當時中國面對的動盪內亂與強鄰外患, 他在追求科學知識外,初中因父親延請名師教授學習《孟子》,在昆明西南聯大由諸多大師習得的國學底蘊,都使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刻的認識。因此,他因不凡的科學識見,在到美國的十年左右,很快聲名鵲起,做出規範場論與宇稱失恆的創新成就,贏得舉世尊崇的諾貝爾獎,卻沒有丟失故土文化的根源。
在諾貝爾獎的演講中,他說自己是東方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和諧與衝突的產物,為此感到驕傲,也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獲獎,不只是給他個人帶來榮耀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幫助中國人改變了自覺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楊振寧在美國工作生活近60年,深刻體會到中國人在異國文化社會中的處境,他不只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出中國人的驕傲,也關心體恤諸多血緣同胞的心酸境遇,他常以同樣受到欺凌的猶太人做類比,也感嘆許多在美中國人的苟安心態。
他不只在冷戰仍熾的1970年代,率先回到中國大陸,在退休後的晚年,也歸根祖國故土,貢獻出自己最後的生命力量。與楊振寧惺惺相惜,由英國移民美國的大物理學家戴森(Freeman J. Dyson),在楊振寧退休晚宴的演講中說,「對楊振寧來說,他個人的離開父親,以及政治上的離開中國,是一個悲劇的兩個部分。」
1997年7月1日,楊振寧在香港大會堂出席香港回歸盛典,想到他父親那一輩知識分子,看到大英帝國落旗退兵,中國向世界宣稱「這是中國的土地」的驕傲。他說他的父親應該會改吟陸放翁的名句,「國恥盡雪歡慶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作者係《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作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江才健
- pages: 59
- 標題: 楊振寧自然天成的民族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