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NO. 16 │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

2014年12月|NO. 16 │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

今年以來,台灣、香港都不平靜。先看台灣,歷經反服貿學運、張顯耀案件、「習馬會」破局、馬英九聲援香港「占中」、國台辦強勢回應一系列事件,兩岸關係進入「冷靜期」。表面看,推進「一國兩制」進程受阻,連台灣似乎也從「占中」事件中找到抗拒「一國兩制」的理由。但是香港、台灣種種紛擾,真的是「一國兩制」造成嗎?事實並非如此。 近年來,香港、台灣社會發展停滯,青年看不到希望,草根階層受到擠壓,社會焦慮情緒不斷累積,在尋找爆發點。對特區政府不滿、對普選方式不滿、對大陸不滿,歸根結底是對現實不滿。 21世紀資本主義困境 香港、台灣社會發展停滯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但從本質上講,都是21世紀資本主義發展困境的縮影。凡涉及資本主義制度的局限性、資本的逐利性、兩種制度孰優孰劣等問題,往往讓人聯想到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認為這僅存在於形而上的理論範疇。但是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大資料、雲計算的出現,讓我們有能力用事實驗證理論,並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典型的例子是《21世紀資本論》,這是最近在歐美備受追捧的一本書,作者皮凱提通過分析工業革命以來,20多個國家國民財富分配的大量資料,得出的核心結論是:在非戰爭時期,資本增長的速度,始終高於國民財富增長的速度。這一方面印證了資本逐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昭示在社會經濟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亟欲膨脹的資本會給社會中下階層帶來巨大的擠壓。皮凱提指出,正是這一規律導致整個社會根源性的不平等。現在西方媒體都關注「占中」,似乎忘記了它正是仿效當年「占領華爾街」運動而起,是青年人對前途感到無望,為表達不滿,而進行的街頭抗爭。…
作者: 尹星 頁數: 58
今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中國屆滿15周年的日子。在此刻檢討及前瞻澳台關係,別具意義。 澳台關係是單一制國家內兩個地區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像聯邦制國家內州與州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像諸如廣州與上海、江西省與湖北省那種普通的地區間關係,而是一種特殊的地區間關係。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結束了葡萄牙在澳門400多年的管治。台灣駐澳門的機構面臨著與一個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殊地區的關係。台灣方面當時將澳門從「外國地區」定位為「有別於大陸其他地區的區域」,制定了《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並於1999年12月27日將其駐澳機構改名為「台北經濟文化中心」,將其隸屬關係從外交部轉移到陸委會,等於正式承認台灣與澳門關係是兩岸關係中的一個特殊部分。 2000年3月18日,台灣民進黨政權上台執政,澳門特別行政區秉承中方宣布的處理澳門與台灣關係七項基本原則和政策,即「澳門錢七條」,與台駐澳機構繼續打交道,構建雙方在新世紀的澳台關係。總的說來,澳門回歸15年來,澳台關係順利發展有幾條經驗值得總結,也是對澳台關係未來發展的有益啟示。 經驗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澳門政權回歸的前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澳門特區籌委會主任委員錢其琛,於1999年1月中旬,宣布了處理1999年後澳門涉台問題的基本政策,即「澳門錢七條」,它是在「香港錢七條」的基礎上制定的,但有三項不同之處:…
作者: 易賽鍵 頁數: 61
九合一選前打得火熱,結果出爐也引起一片譁然,藍綠政治版圖的消長成為關注焦點,而在這之中,年輕世代被認為是影響這次成敗的關鍵。 年輕人過去一向不太關心政治,不過現在網路媒體迅速擴大,年輕人可以輕易地透過網路平台發表意見、相互交流,甚至集結活動,這不但使整個政治環境變動,青年投票也受到影響。 年輕人普遍對整個大環境感到失望。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呂同學就表示,自己戶籍在桃園,投票當天雖然會回家,不過不會去投票,因為桃園那邊的選情並沒有很激烈,想也知道原來的人會連任,不差我這一票。然而,結果卻與其想法相左,以上屆選舉結果來看,吳志揚僅贏鄭文燦49,559票,也因此這一次80,000名首投族就成為決定性關鍵。外界認為,吳志揚似乎低估了首投青年及網路世代的影響,再加上大環境對執政黨不利,才導致最終敗選。 這次最受關注的台北市,也被泛藍人士認為輸在青年及網路世代。柯文哲勝選當晚就指出,這次選戰是由網路來主導的,網路上的市民發揮了極大的力量,他也在這場選戰中見識到網路世代的強大。 長庚大學化材系黃同學表示,投票是人民應該做的事情,因此這次特別趕回台北。對於網路對選舉的影響,他認為,自己時常會在社群平台上關注一些選舉新聞,雖然不見得會受影響,但能加深他對候選人的認識。他最後還補充,柯文哲這在網路宣傳上,的確贏過連勝文許多,這對年輕人有很大的影響。…
作者: 李成蔭 頁數: 64
11月16日,中華成棒代表隊參加第一屆21U世界盃棒球錦標賽,在冠軍戰擊敗宿敵日本,獲得史上首座國際棒總認證的成棒冠軍。觀看這一場比賽,讓我忍不住又想起自己成長的過程與棒球的淵源。 1960年代,馳名中外的台東紅葉少棒隊初試啼聲,在縣長杯少棒賽脫穎而出,獲得冠軍獎盃。1968年8月25日,紅葉少棒隊以7比0擊敗剛奪得第22屆世界少棒冠軍的日本和歌山調布隊,這是第一場在台灣電視上轉播的棒球賽,「紅葉神話」也因此確立。伴隨著70、80年代的台灣經濟起飛,這顆重約145公克,球圍約23公分的棒球,帶領台灣進入瘋狂的棒球民族主義年代。 時間到了1990年,台灣首季職棒聯賽開打,統一獅以4比3擊敗了兄弟象隊,中華職棒的記憶,從此伴隨每一個台灣人的成長。目前排名世界第四的中華棒球代表隊,更是每逢國際賽事期間,每個人飯後剔牙、閒聊嗑瓜子的重要話題。但就如同國足的「黑哨」,台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的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次假球案,重傷球迷的心,加上大企業多半不願意經營賠本事業,使得台灣的棒球運動發展,只能透過如王建民、陳金鋒、彭政閔等球星的個人魅力作為號召手段,難以再創榮景。 還記得,我讀國小的時候職棒開打,每天早上到學校,在教室的某一個角落,總會聚集著一票同學,拿著民生報(2006年停刊),口沫橫飛地討論前一天兄弟象的投手是以何種球路克敵制勝,哪個守備最為精彩等等,總要等到老師大聲要大家回到位子上坐好,才欲罷不能地解散專屬棒球迷的「早請示」。 進入國中,由於職棒比賽多在晚間開打,而學校又要求學生要留校夜自習,因此,班上總有許多人,不論夏天或者是冬天,總要穿著一件長袖的外套,原因就是得把收音機藏起來,透過袖子拉出一條耳機,撐著頭假裝專心念書,以掩飾耳朵塞著耳機,而心早已飛到了棒球場內,隨著賽況而起伏,這是我們這些學生球迷的「晚彙報」。下課後,我們總要捲起課本為棒,再揉幾張廢紙為球,就在走廊打了起來。若我有機會拍「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那主角,應該不是人,而是棒球。…
作者: 殷壽銑 頁數: 65
我的祖先來自廣東省饒平縣,何時遷居來台灣已不可考,原來世居桃園龍潭,到了曾祖父時,舉家遷移到台中潭子的栗林村定居。父親呂石堆生於1914年8月,是祖父的第三個子女。當時家族的景況不錯,在潭子地方上是具有聲望的大戶人家,也是家族的興盛時期。 1922年,父親進入潭子公學校就讀,14歲畢業,隔年同時考上台中一中與台中師範學校。當時考上師範學校的,在潭子鄉只有父親一人,在豐原鎮則有兩位,另外一位是後來也在白色恐怖中受難、坐了25年牢的江漢津。父親最後選擇進入免學費的台中師範學校就讀。 1930年,父親就讀師範學校三年級時,祖母陳萬里因病去世,父親哀痛不已,從他在這之後的作品裡面,可以見到17歲喪母的相關描述。而就在這個時期,父親所遭遇的幾件事,可以說明他早年思想形成與轉變的過程。 當時父親時常到台中市政府對面的「柵邊」書店閱讀《中央公論》、《改造》、《資本主義的詭計》、《貧乏物語》等書刊。在台中師範學校時期,他在課業及音樂成績上表現優異,唯獨在校操行成績,一直是乙等。 父親20歲時升讀演習科後,經常去找住在社口的堂姊夫林寶煙話家常。林寶煙是日本法政大學的畢業生,當時他是「赤色救援會」豐原地方班的委員之一,經常在社口地方上的廟口演講,常常因此被日警拘禁。父親的堂姊,也就是林寶煙的夫人,曾多次訓斥父親,說自己有一個這樣的丈夫已經受夠了,不想看見自己的弟弟也步上丈夫的後塵。但是父親不為所動,可見當時父親的思想上多少受到林寶煙的影響。…
作者: 呂芳雄 頁數: 68
繼去年台北捷運信義線通車後,今年11月,松山線也通車了。經過多年發展,便利搭乘、車廂乾淨的捷運,已是大台北都會區主要的交通工具。可是你知道嗎?構思台北地區捷運系統的,竟是已故行政院長孫運璿於1960年代末期任交通部長時所提出,直到1987年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才正式成立。 孫運璿(1913-2006)祖籍山東、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台灣光復後被派任來台,曾先後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交通部部長、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院長,有「永遠的行政院長」之稱。 為彰顯孫運璿的典範精神,其生前居住長達26年的寓所、坐落台北博愛特區、城南植物園後方的台北市定古蹟,歷經8年的籌畫與整建,終於以「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面貌對外開放。 孫運璿生前對台灣的貢獻,直至今日依然備受推崇。 孫運璿被派任來台之初,5個月內搶修恢復80%的電力,粉碎日本技師撤台時「三個月後台灣將一片黑暗」的斷言。在台電服務近20年間,推動農村電氣化工程,讓農村供電普及率達99%。…
作者: 劉祥伶 頁數: 71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下稱「紀念館」)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大街418號,籌建於1983年9月,建成於1985年8月15日,建立在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以及遇難同胞遺骨叢葬地「萬人坑」遺址上。後經1995年、2005至2007年的兩次擴建,成為一座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特大慘案的紀念性遺址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的設立與開放 1982年,日本文部省審查批准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公然把「侵略中國」改為「進入中國」,淡化和抹殺了侵華戰爭的性質,激起曾經受到侵華日軍嚴重傷害的南京人民的義憤。人們紛紛給南京市委、市政府寫信,要求就南京大屠殺事件進行建館立碑。鄧小平針對當時日本右翼勢力掀起否認侵華逆流,指示說:「岸信介(曾任日本首相)要搞滿洲建國之碑……我們就要到處搞日本侵略之碑,以教育廣大人民,教育子孫後代。」 1985年8月15日,紀念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周年之際,紀念館正式落成並對公眾開放,成為中國大地上第一座抗日戰爭史紀念館。鄧小平親自於1985年2月3日為紀念館題寫館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紀念館一期工程主體建築由東南大學齊康教授義務設計,建有史料陳列廳、電影放映廳、鵝孵石墓地廣場、遇難同胞遺骨陳列室、浮雕、立雕等,榮獲「中國建築藝術優秀作品獎」和「中華百年建築經典」作品獎。…
作者: 朱成山 頁數: 74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7週年的紀念日,1937年的這一天,侵華日軍占領南京之後隨即展開姦淫擄掠的大屠殺,接下來一個月,南京軍民大約30萬人被日軍殘酷的屠殺了。當年南京城裡城外,很長一段時間空氣中瀰漫著血腥味,無數民眾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佛光山星雲法師在大屠殺後與母親到南京城找父親,就親身目睹南京城到處是屍體。八年抗戰,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中國人生命財產的損失無可估計,70多年過去了,日本方面到底記住多少歷史教訓呢? 對於南京大屠殺這件現代史上的慘案,第一個問題是有沒有大屠殺?第二個問題是屠殺人數多少? 首先談有否大屠殺,早些年日本方面還有人否認,特別是右翼人士,例如曾任國會議員與東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甚至根本否認有此事,竟然說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編造出來的謊言」!但隨著愈來愈多證據出土,日本人想否認也否認不了。其實這已經是非常明確,不需討論的問題。 其次是人數的問題,日本方面絕不承認30萬,只說10萬多之譜,甚或低於此數,然則歷史事實能夠否認得了嗎?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指出日軍佔領後六周內,被屠殺的平民與俘虜總數達20萬以上,此數尚不包括被日軍燒毀或丟入長江的屍體。還有過去統計的死亡人數,也忽略了南京城外被日軍屠殺的國軍人數,總死亡數絕對超過30萬人。 南京大屠殺的證據,若從中、日兩國以外的外國人來尋找,會更有說服力。先舉事發不久,由英國記者田伯烈所著的《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What…
作者: 林德政 頁數: 78
久聞客家土樓建築獨特、淵源深遠、風采非凡。近年來書刊、影視報導不少。但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自己去看看吧。初秋之際,與老妻由台北飛往金門,徜徉一日,搭快艇抵達廈門已是夜分。 次日清晨,我們一團乘坐一輛大巴士向福建西南的龍岩市永定縣出發。車在廈門市區穿行好一陣。廈門市貌繁榮、商業發達,近年台海兩岸的貿易,使廈門更顯得欣欣向榮。我們沿九龍江而行,到了漳州。台灣早期的移民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此,這裡的稻田、果樹、房舍及百姓與台灣很相像。 車行約兩小時後,進入了起伏較大的丘陵地帶。山巒連綿、道路曲折、梯田遍山、黃花(油菜)盈野,美麗非凡。這就是閩西南客家人棲息的地區。 客家形成及五次遷移 當巴士在山道曲折繞行時,我追思起客家人南遷走過來的路。事實上,客家的南遷顯示中國幾個大動亂的時代。中國歷史上每當政治失規、貪污腐敗、民間困苦不堪時,總是農民起義頻繁、社會動盪;接著必然地引起外族入侵,百姓流離、民生塗炭。西晉永嘉之亂;唐末黃巢等農民起義;北宋金人入侵及其後蒙古入主中原;明末農民起義及滿清南下,以及近代清朝乾嘉始亂引發的太平天國、捻、回軍起義;及西方列強侵凌,這幾次巨大的社會動盪,使客家人幾度遷移。…
作者: 卜一 頁數: 80
長期以來,大陸台資企業及與大陸有業務往來的台灣企業,對於兩岸的商務契約、勞資糾紛,乃至於民刑事訴訟問題,亟需法律保障,但因大陸僅於1994年開放過一次台港澳律師考試,當年僅錄取三人,故粥少僧多,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大陸台資企業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依賴當地的律師提供服務,但因雙方存在信任度、忠誠度等落差,故經常發現所托非人,或者無法滿意大陸律師所提供的服務。 有鑑於此,大陸於2009年1月1日發布《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允許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合格的台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 該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司法考試合格的考生還必須在大陸律師事務所實習一年,並經當地地方律師協會考核合格,始能取得律師職業證書,得在大陸執業。但執行業務項目上有所限制。第三條規定「台灣居民獲准在大陸律師事務所執業,可以擔任法律顧問、代理、諮詢、代書等方式從事大陸非訴訟法律事務,也可以擔任訴訟代理人的方式從事涉台婚姻、繼承的訴訟法律事務。」 以上辦法立意雖好,但由於台灣居民仍要參加當地考試,且需要在大陸實習一年,加上可從事之法律服務項目又只限於非訟,因此台灣居民興趣缺缺。  在立法院於2010年8月17日正式通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兩岸經貿往來邁向一個新的境界,台資企業對律師的需求則更大。因此,2010年9月15日福建省司法廳制定《台灣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設立代表機構試點工作實施辦法》,經司法部批准正式公布。…
作者: 陳麗玲律師 頁數: 84
有一張照片,我蹲坐在嶙峋的大石上,身旁白色繩索沿著近90度的坡面垂下,沒有樹木、沒有階梯、沒有小徑,只有大大小小的石塊。我坐在那,思索著要如何垂降,被先生照了下來。妹妹看了照片,不可思議地問,那是真的嗎? 是真的,山的名字叫竹頭角山,羅馬公路(新竹桃園間的山路)56.1K處,循產業道路可抵登山口,山高944 公尺,是一座冷門的郊山。 我沒有太大的野心,年紀大了,平常爬爬一日之內來回的小山健身,最多也只是小百岳。但我的山友爬山另有一目的,便是尋找從前、沒有衛星攝影之前、測量用的三角點,於是那短短的、上面刻有日期和標高的水泥柱,便往往將我們引向未知的命運。 既來之,則走之,山勢雖然陡峭,看到路旁斑斕的布條,透露出風雨沖刷後的昔日繽紛,便循著前人的足跡不斷往前走,若雙腿不夠用,輔以雙手,感受到全身投入的舒暢,憶起兒時爬上屋後的木麻黃,坐在樹幹上,享受涼風的快感。…
作者: 顧燕翎 頁數: 86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