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爆發的這波本土疫情,讓去年至今一直喊著超前部署的蔡政府完成破功,防疫政策淪為口號化、政治化,如今要疫苗沒疫苗,要病床卻不足。內需觀光、餐飲、百貨受創嚴重,若製造業也受影響,則經濟將很難校正回歸。
6月11日,南韓第一大反對黨「國民之力」舉行全黨大會,選出新任代表李俊錫。看到南韓憲政史上首次出現36歲的黨代表,外國媒體紛紛表示驚訝,南韓朝野競爭也進入一個新局。
6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丁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瑞士日內瓦會面,歷時4小時,會後分別召開記者會。這是美俄領袖在2018年以來首次當面會談。兩國在會後發表共同聲明,指「即使是在緊張時期」,美俄證明了雙方仍能在共同目標上取得進展。兩國領袖同意盡快重派大使,但除此之外,外界認為會談缺乏實質性成果。
日、美為防疫,儲存著多廠牌、人口數倍量的龐大疫苗,當下台灣需求孔急,兩國都跳過COVAX的繁瑣程序,快速送來疫苗,蔡政府如獲至寶,上演感恩大戲,但日、美真是突然關心起台灣人的健康?還是別有目的?
「一百年來,第一位總統親臨此地,承認發生於此的事實,這不是暴亂,而是大屠殺,我們史上最凶惡的一次,但不是唯一的一次。長久以來,這裡發生的事悄悄流傳,歷史是沉默的,不代表這事沒發生過。唯有面對真相,才能治癒傷痛」、「白人至上主義仍是美國迄今最致命之威脅」,這段話是拜登6月1日在奧克拉荷馬州塔爾撒市(Tulsa, Oklahoma)所發表的演說,聲討「白人至上主義者」(White Supremacist)的不當行為。
自從1949年中共建國以來,美國一直對中國進行不同程度的打壓、制裁和圍堵。中國在打了一場抗美援朝戰爭後就遭到西方全面封鎖;1972年尼克森破冰之旅後,中美關係大幅改善;1978年改革開放實施後中美建交,情況又進一步好轉。到了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美貿易量大增,中國的廉價商品紓解了美國的通膨壓力,而美國的跨國公司在大陸也賺得盆滿鉢滿。可是,2010年當中國的GDP超過日本時,華府感受到威脅,乃開始嚴肅對待中國崛起。從那時開始,美國的對華政策可分成三個總統、三個階段。
沒有人能想像,中共中央最高決策體系是如何能在疫情混亂、美國硬扣「武漢病毒」的內外壓力下,做到全國總動員抗疫,而且反手向全球提供疫苗及醫療援助;同時又攻克建立小康社會的「脫貧攻堅戰」,扭轉港獨藉「反修例」掀起的危局。此外,當蔡英文挾川普、拜登「以台制中」的庇護,揚起「以武拒統」的綠色十字旗;當G7康沃爾(Cornwall)峰會發表以抗中為要旨的《國家安全戰略暫行指南》時,中共建黨百年的歷史殿堂開啟,橫亙在眼前的是更艱鉅的「新世紀新長征」,是一場和西方集團的持久戰。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紀念日,但1921年召開於上海法租界的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非於7月1日舉行,而是在7月下旬秘密召開。由於法租界警特在開會之際闖入會場,與會代表便被迫從秘密會場轉移到了浙江嘉興,並在嘉興南湖水面上的小船上完成該次大會。如毛澤東所言,「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但在很長的時間裡,與會代表和黨史研究者,都沒能說清一大具體的召開日期。
我這個出生在台灣彰化的九秩晉四的老人,即將在北京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大慶,想藉此時機跟台灣鄉親分享一下我在大陸度過的70多年生活,以及作為一個有74年黨齡的中共黨員,怎麼看中共建黨百年。
1935年中共召開了兩次極為重要的會議,一是1月15至17日的遵義會議;另一次是12月17至25日的瓦窯堡會議。遵義會議解決了黨的軍事路線和組織問題;瓦窯堡會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這兩次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