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NO.106 │ 拜登亞洲行圍堵中國
受通膨、升息、俄烏戰爭,以及本土疫情嚴峻的影響,外資不斷賣股,並大舉匯出;復以美元強升的效應下,造成台幣重貶。影響所及,除輸入型通膨升溫外,民眾痛苦指數也創下新高。 外資賣股熱錢大舉流出 今年以來,受通膨、升息及俄烏戰爭影響,金融市場形勢丕變。據央行資料顯示,4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市價計算,加上新台幣存款餘額共計6,026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的111%,金額與比重創下去年下半年以來新低(如表1所列)。 另根據證交所統計,外資繼3月賣超台股2,639億元後,4月再提款2,595億元(台幣,以下同)。外資自今年以來至5月初,累積賣超台股金額已逾7,800億元。因外資賣超台股資金大多會匯出,徒使熱錢匯出規模超過200億美元大關,匯市連二個月供需顯現失衡,央行也進場拋匯提供美元流動性,然而外匯存底也隨之減少。不過,由於各國外匯存底大減之故,台灣外匯存底餘額在主要國家排名反而由第五名上升至第四。第一名仍是大陸的3兆1,880億美元,第二名日本為1兆2,262億美元,第三名瑞士為9,860億美元。…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50
美國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3,000餘億美元的產品加徵25%關稅期限,即將於今年7月中屆滿。雖然拜登執政以來主張,在中國沒有落實對美增加採購承諾前,無意對中大幅鬆綁加徵關稅;但5月10日拜登表示,美國或將對中撤銷部分進口產品關稅,藉此對抗通膨。此是否意味著,面對通膨的壓力,未來美國可能調整對中貿易戰略? 回顧2018年3月開始,川普政府先後對中加徵關稅之後,瞬間減少進口中國產品,讓美國對中貿易逆差從2018年的4,182億美元史上新高,降低為2020年的3,103億美元;不過,隨著新冠疫情稍緩再度拉抬需求,讓2021年美國對中貿易逆差再度擴大至3,553億美元。這些現象,除了扭轉川普政府認為對中加徵關稅可以改善貿易逆差的思維之外,無疑說明美國對中掀起貿易爭端歷經四年鏖戰,最後效果歸零。 降關稅緩通膨不絕於耳 儘管加徵關稅難以解決對中貿易逆差,然而,讓美國社會最深刻的衝擊莫過於,進口廠商將加徵關稅所衍生的成本直接反映至產品上,特別是民生消費產品的價格不斷飆漲,間接也拉抬了美國通膨,不但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持續上揚,而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從去年4月的4.1%,逐月提高至今年4月的8.3%。其中,3月更是達到8.5%,創下1981年12月以來的新高紀錄,再度掀起美國社會輿論認為,必須重新檢視對中貿易政策,尤其需要調降加徵關稅。 從2021年3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52
猶記得2018年政府以財政不佳,透過立法院以絕對多數決進行年金改革,只是2018年7月上路,同樣是軍公教人員,但其中退休司法人員與退役將領的俸給幾乎未砍,其他退休人員如警察、消防、公務員和教師,砍幅卻接近四成,造成極大的不公平待遇,嚴格來說,蔡政府的年金改革只是針對一般退休軍公教人員所進行的改革。 年改理由不充分、不公平 2016年,新上任的蔡政府主張軍公教年金倘不改革,恐會導致國家財政破產,惟根據財政部的官方統計,2012年到2021年的實徵淨額總稅收分別是1.79兆、1.83兆、1.97兆、2.13兆、2.22兆、2.25兆、2.38兆、2.47兆、2.39兆、2.87兆。數據顯示,近八年來,台灣財政狀況良好,並沒有破產之虞。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6年到2020年的軍公教退撫支出,分別為1,468億、1,378億、1,276億、1,338億、1,433億。另2016年到2020年的政府總支出分別是1.939兆元、1.927兆元、1.909兆元、1.955兆元、2.039兆元,顯示2016年到2020年,各年「軍公教退撫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7.56%、7.15%、6.68%、6.84%、7.03%,可知年改前後,「軍公教人員退撫支出占同年政府總支出」的比重,並沒有什麼變化。 當初年改目的在於減少政府退撫支出,但是年金改革已三年多,「退撫支出」並未因年改而減少,主要是因為「退撫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只有7%,原本就不大,政府更需要關注的是,其他93%的公共支出是不是花在刀口上。…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54
俄烏衝突已過了兩個月,各方對戰事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倒是兩岸異口同聲說:「台灣不是烏克蘭」,成了兩岸難得有志一同的「共識」。當然,兩岸解讀不同,大陸認為烏克蘭是主權國家,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問題,本質上不一樣;台灣則認為台、烏的戰略位置與價值不同,不可比擬。但這樣的說法忽略了造成烏克蘭問題的幕後黑手是美國,而台灣問題也一樣是由美國在操縱,台灣會不會是烏克蘭,決定權在美國。 去蘇、去中異曲同工 普丁出兵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其中一項目標是「去納粹化」,不瞭解這些年烏克蘭情況的人,乍聽之下,恐怕都會很錯愕。「納粹」不是早在70多年前,隨著二戰煙消雲散了嗎?怎麼今天還會有「納粹」問題呢?這就是對烏克蘭的新納粹運動發展不瞭解。 2004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使得親西方的尤申科勝選,2010年在尤申科卸任前,授予了二戰時親納粹的斯捷潘班德拉為「烏克蘭英雄」,開啟了烏克蘭納粹化的開端。隨著被稱為親俄的亞努科維奇,2014年再次被西方操縱的顏色革命「廣場革命」推翻,之後繼任的烏克蘭總統,又持續美化納粹思想,甚至將說俄語的人視為次等公民,烏克蘭快速納粹化。 納粹化的本質,就是「去蘇聯化」與「去俄羅斯化」,因此一切與蘇聯或俄羅斯有關的事物被立法禁止,這不只發生在烏克蘭,許多前東歐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國內,都存在著這樣的運動。透過「去蘇」、「去俄」,使這些地區難以再與俄羅斯親近,然後再透過北約的東擴,使得前蘇聯的裂解永遠固化,不斷削弱俄羅斯的實力,對俄國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56
20世紀初,東西方有著兩大火藥庫,一個是歐洲的巴爾幹半島,一個是中國的東北,結果分別引爆了兩次世界大戰。當前烏克蘭已引爆了新西方火藥庫,台灣可千萬不要成為東方的火藥庫。 20世紀世界兩大火藥庫 巴爾幹半島因為長久以來民族成分複雜、宗教紛呈,俄、奧、英、法、德、義、土等幾個帝國的利益糾葛難分,各自扶植或支持自己的利益代理人,導致幾度發生區域戰爭、衝突不斷,包括先前的俄土戰爭、克里米亞戰爭、義土戰爭。 幾經折衝無效後,1914年槍聲在塞爾維亞的首都賽拉耶佛響起,奧匈帝國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婦被斯拉夫極端民族主義者暗殺,隨即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整個歐洲瞬間捲入其中。這場戰爭歷經四年,讓整個歐洲文明遭受史無前例的破壞,也就此宣告殞落。…
作者:
王立本
頁數:
58
隨著俄烏衝突愈演愈烈,美國借機將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等同起來,不斷拋出錯誤的論調。例如,3月25日,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在訪問澳洲受訪時妄稱,中國大陸「攻台」可能真的會發生,一旦發生台海戰爭,美軍需要做好準備。隨後,他又稱「烏克蘭問題凸顯中國對台灣構成的嚴重威脅,美國的亞洲盟友必須嚴肅看待這一可能性」。 5月7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在一場會議上,再拿俄烏局勢與台灣問題進行類比,聲稱中方會仔細研究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的「教訓」,以「算計」如何及何時對台灣「動手」。民進黨當局更借此機會博眼球、蹭熱點,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來迎合美國的謬論,不僅加劇兩岸對抗,也深化了兩岸矛盾。 台灣與烏克蘭沒有可比性…
作者:
薛佳貝
頁數:
60
在過去三年中,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世界多處地區水旱災頻仍,影響糧食生產,以及非洲與中東戰亂蔓延,還有因飢荒而產生大批難民,再加上各國新冠疫情肆虐,造成人員與物資斷鏈與能源價格上漲,已使全球糧食安全難以為繼。如今再加上俄烏戰爭,不僅造成前所未有的人道危機,而且戰區和相關國家的糧荒問題更加惡化。 近日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發出警告,在全球範圍內的飢饉危機極為嚴重,必須立即提出因應措施。以至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以及世貿組織(WTO)日前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呼籲各國政府就糧食安全問題採取緊急行動,並且應避免禁止糧食或化肥出口,但各國為求自保,其效果大打折扣,可見糧荒情勢嚴峻。 受俄烏戰爭影響巨大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烏克蘭軍隊隨即在黑海鋪設水雷,導致俄羅斯海軍阻止了多達300艘的各國船隻離開,封鎖了被稱為「世界糧倉」的黑海地區,其中至少有100多艘運糧船,影響了包括:小麥、大麥、葵花籽油和小米及玉米等的出口,數量龐大。 烏克蘭和俄羅斯合計出口全球葵花籽油的53%,占所有食用油的10%,此為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另外,兩國合計出口占世界1/3的小麥和大麥,俄羅斯是當前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則排名第五,烏克蘭還是全球玉米的主要生產國。…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62
1993年俄羅斯早期型T-90主戰車曝光;1999年採用焊接砲塔的後期型T-90問世;2011年T-90M也首度現身。烏克蘭則以T-80UD改良衍生出T-84。2015年的衛國戰爭紀念日,俄羅斯在紅場閱兵典禮上,首度展示了最新型的T-14 Armata。 T-90 T-90主戰車採用1門2A46M 125公厘口徑滑膛砲,和T-80相同。可使用脫殼翼穩穿甲彈(APFSDS)、翼穩破甲彈(HEAT-FS)、破片彈(HE-FRAG)和AT-11反裝甲飛彈。其中,AT-11是砲射半主動導引,有效射程為100~5,000公尺,可穿透850公厘以下厚度的鋼板,也能攻擊低空慢速的目標。…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65
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向來是航母戰力的重要組成,也是建構遠洋海軍能否成功的關鍵。美、英、法、俄因發展航母的歷史較早,故擁有豐富操作艦載機的經驗,隨著中國大陸逐步朝向遠洋海軍發展,其航母的戰力逐漸形成,殲15戰機正是在這樣的關注下成軍服役。 殲15戰機開發歷程 一般而言,若要讓一艘航母發揮其完整的戰力,除了必須和身旁的驅逐艦、巡洋艦、潛艦等相關艦艇配合外,航母上的艦載機,其性能更是受到關注,原因在於艦載機的性能會直接影響航母的作戰半徑、作戰效果、與支援友軍的作戰能量。雖然中國大陸發展航母起步較晚,相關戰力的形成正逐步形塑當中,但其後續的發展潛力不可忽視。 殲15戰機經瀋陽飛機開發公司研製後,2009年試飛成功,經多次性能調整後,2012年正式服役於海軍,目前數量超過60架,因戰機性能優異與執行更多任務,更衍生發展出「殲15S雙座機、「殲15D電戰機」與「殲15B雙座戰機」,其中最新改良的殲15B戰機,配備相控陣列雷達,配合遠程空對空飛彈,至少具備200公里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殲15戰機性能評述…
作者:
宋磊
頁數:
68
處置Omicron浪潮,要靠三層把關,以保障國人的健康。第一層是明確有效的防疫政策,減少同時間激增的患者數量;第二層是公衛體系要建構有效率自動化的電子系統,快速診斷,讓各類患者有所依歸,避免延誤導致病症的加重;第三層由醫療體系接手,在緩衝區接住病人,高風險族群立刻服藥,醫院支持急重症患者以渡過免疫風暴存活下來。 至於高齡民眾,還有 15%-20%未打疫苗者,趕快補注射,以防高染疫死亡的風險。至於政府應準備充沛的免費快、普篩及確診試劑、疫苗及藥物,是納稅人應該享受的權利。 病毒演化太快措手不及 Covid…
作者:
何邦立
頁數:
70
吳澍培大哥在4月24日離開了我們,前一天才聽到關於他的病況,沒想到消息來得如此突然。王曉波老師都叫他「ゴジュバイ」,而統左派還有「二桑(さん)一哥」的叫法:林桑林書揚、陳桑陳明忠、吳大哥吳澍培。光是從後輩對於前輩們的稱呼,就能體現這條路線在台灣歷史上的臨場與傳承,縮影了兩岸的歷史與命運。我一直跟著大家叫他吳大哥,儘管我們相差了50多歲。 統左派的低調智囊 在與他相處的經驗中,無論是島內活動或赴大陸參訪,吳大哥夫婦與陳桑夫婦這兩對「革命伉儷」的身影總是一起出現,但吳大哥與陳桑給人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吳大哥身體比較強健,話不多而顯得低調。林守一大哥曾說過,吳大哥是他認為最堅持行動參與,最沉潛低調,最慈祥有情的「老同學」。 2014年「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的每一次籌備會議,吳大哥和陳桑都沒有缺席過。他們兩人皆會坐在最靠近門口的角落,而吳大哥的習慣是先聽完所有人的想法後,再給出極其到位的意見;默默給予支持,適時輕輕點撥。我總覺得他的形象,像是團體裡不可或缺的智囊,或者說是智多星。 「跌倒算什麼」…
作者:
張方遠
頁數:
72
編按:吳澍培,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前會長、中國統一聯盟前監委召集人及顧問、夏潮聯合會前評議長,4月24日在台北因病過世,享年90歲。本刊第38期(2016年9月號)曾刊出他的專訪,該文也收集在本社2021年11月出版的《見證當代歷史的聲音-56位人物專訪集》中。下文是他在接受專訪後,針對兩岸交流手寫的一段文字,特刊於此,作為紀念。 1979年元旦,中國大陸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對台改採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並立即停止對金門的炮擊,希望兩岸能通商、通郵、通航及開放民眾探親交流。但當時台灣當局還不願開放交流,民眾只能到第三地偷偷與大陸親友見面。 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在「反攻無望論」及民意的要求下,宣布解除戒嚴。解嚴後,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的意願更高漲,尤其是1949年隨國民黨來台的官兵及民眾,強烈希望能夠返鄉探親。當時夏潮聯誼會的評議長楊祖珺與「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下稱促進會)會長何文德,積極推動「想家40年」、「自由返鄉運動」,政府終於同年11月1日正式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夏潮參與首次返鄉探視團 屆時兩岸已隔絕了38年,台灣大多數人對大陸很不了解,當時又要經過香港才能進入大陸,很多人不敢獨自前往。夏潮聯誼會會長王拓與何文德決定組織「台灣返鄉探親團」,親自帶促進會的會員回家探親。1988年1月14日,這一個「兩岸破冰之旅」團由何文德擔任團長、楊祖珺擔任發言人,從台北出發,經香港到大陸,一路上均有大批媒體記者採訪,在兩岸造成轟動。…
作者:
吳澍培
頁數:
74
直至今日,還有一小撮台獨分裂分子胡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我們台灣人民毫不相干」,這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以下筆者用親身經歷說明,台灣人民與中國命運早已緊緊扣在一起。 台灣人民參與了解放戰爭 在決定中國命運的人民解放戰爭第一線,有眾多台灣人參加,例如台南人蔡嘯是紅軍時期的,他生前官至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中共中央委員。蘇子蘅、何標等是抗日時期的。何標從參加八路軍開始,就一直在解放軍工作,現96歲在北京頤養天年。 我這一代解放戰爭參加的人就更多了。例如仍健在北京的客家子弟徐兆麟、河洛子弟張澄生、原住民泰雅族的田富達等。他們三位分別擔任過全國台聯副會長、秘書長,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下稱台盟)副主席。他們都是在台灣光復後被騙到國民黨軍新編的70軍279團、280團當兵,於1947年被送到山東省前線,被解放軍包圍而投誠,不久後都成為共產黨員。徐兆麟一路南下打到西南的貴州;張澄生先南下,後西進打到新疆。據國民黨軍新編70軍軍長陳頤鼎說,該軍有台灣兵三、四千人。而徐兆麟估計,加入解放軍的至少二千人。在決定中國命運的戰役中犧牲的有幾百人。 台籍學生參與了學生運動…
作者:
鄭堅
頁數:
76
1979年民進黨還沒成立,台灣還在戒嚴時期,王拓邀蘇慶黎與陳映真籌辦《春風》雜誌,主要關心工農與經濟問題,有別於專注於中產市民的《八十年代》與《美麗島》雜誌。由於他們三人都已登記有案,陳映真是剛從綠島回來的左翼政治犯,蘇慶黎的父親蘇新是在二二八事件時期逃至大陸的共產黨員,王拓已公開與當時文壇主流對抗,是主張大眾化文學的黨外人士,所以申請不下來發行雜誌的執照。 我當時剛服完兵役,在台灣農業重鎮的省立屏東農專主編《南風》與《雙週刊》。政治上是一張白紙,於是王拓找上我,以我的原名詹朝立去申請《春風》雜誌,不久雜誌申請下來了,但出版兩期,都在印刷廠就被警總抄走。接著台大哲學系事件被解聘的陳鼓應籌辦《鼓聲》雜誌,請我當編輯,但第一期就被查禁。 黃順興當時是農民團體區域選出的立法委員,也是《春風》雜誌的社務委員,我並不清楚他的思想,只知道他非常支持討論工農問題的《春風》雜誌。他常來雜誌社,與我一起吃飯聊天喝酒,他常笑我酒量差,很難回去台東發展群眾或參選,但如果我真要回去台東選舉,他會陪我一戶一戶拜訪。他作過台東縣長,一些老朋友還在。 《春風》與《鼓聲》查禁後,我回台東前,與陳映真談過,表示自己還是比較喜歡走文學創作的路,陳映真告訴我,文學創作也要與群眾生活,了解他們才能書寫他們,他認為文學也是有力量的。黃順興卻認為要參選就很難兼顧,這也是黨外運動左翼朋友們一直難以抉擇的問題。 黃順興的老朋友包括我的父親,我父親因與他同是彰化人,黃第一次參選台東縣長時,我父親曾幫他助選。黃順興是台東縣首任非國民黨籍的縣長,他的群眾關係非常好,農民家裡的母豬何時生產他都知道。當時還沒有人工授精技術,母豬發情都要公種豬到戶交配,黃的老朋友台東地區農會理事長周慶庭,就是吹著短笛牽著公種豬去農戶家為母豬授精的獸醫,因此黃順興與農民的關係密切,相關訊息很暢通。而國民黨脫離群眾,所以黃以無黨籍當選縣長並不困難,但等到他要競選連任時,國民黨在台東下了重手。…
作者:
詹澈
頁數:
79
八堡圳及「林先生廟」 濁水溪過了名竹大橋後,原本蜿蜒的溪水一路筆直朝西,彰化、雲林二縣沃野千里,渠道密布,都仰賴濁水溪灌溉,因此自古以來水利設施即十分發達,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八堡圳。 八堡圳的進水口位於二水鄉的源泉村,舊名鼻子頭。全長96公里,支線及分線長達540公里,灌溉範圍涵蓋清代的八個堡(當時行政區域名稱,相當現在的鄉鎮),故名八堡圳。 八堡圳創設於康熙年間,由施世榜籌資開鑿。他是福建泉州人,年輕時隨父親施鹿門渡海來台。26歲獲鳳山拔貢生功名,後遷移台灣中部,在彰化開墾土地,想引濁水溪溪水灌溉,費時十年,動員民工數十萬人始告竣工。 但水圳完成後,多次開渠導水都失敗,無法將溪水引入圳道。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突然出現一位老者,教授「導水土工法」,並指引將導水路向上延伸至名間鄉濁水村取水,果然一舉成功,時在康熙50年(1711)。十年之後,埔心人士黃仕卿從同一進水口引水,開鑿了八堡圳二圳。…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83
鄭成功復台,給嘉義溪口帶來玄天上帝等信仰,至今仍是當地重要的紀念盛事。附近的開元殿也顯示,當地民眾對鄭成功的尊崇根深柢固。今年是鄭成功復台360周年,兩岸分別舉辦學術研討會及紀念活動,證明鄭成功是台灣引以驕傲的文化資產。 將大陸信仰帶進台灣 嘉義縣溪口鄉有一間祭祀玄天上帝的北極殿。因歷史久遠,每年吸引其他鄉鎮、甚至外縣市的玄天上帝廟信徒,前來此參香(進香)朝聖。其誕辰在農曆3月3日,但每年的盛事卻是正月15上元節的兩天兩夜遶境活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根據當地耆老的說法,該日是是道教中三官大帝之一的天官誕辰。三官大帝為上古聖賢堯、舜、禹所代表天、地、水三官的總稱。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堯以禪讓、舜以孝悌、禹以平患,成為上元、中元、下元三節受祀的人格神。閩南話俗稱「三界公」,客家話稱為「三界爺」。 筆者對三官大帝的信仰印象頗深,因在桃園平鎮的客家庄考察乙未抗日事蹟時,發現當地的鎮安宮(平鎮廟)正是由當時參與抗日的胡、湯、黃三大家族的墾首發起興建的。可見,客家聚落間對「三官大帝」的信仰頗深。三官大帝可視同三山國王,歸類為客家移民的祖籍神。…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