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NO.106 │ 拜登亞洲行圍堵中國
5月19日,台灣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飆升至9萬多,59人死亡,這讓民眾對蔡政府吹噓了兩年多的防疫工作徹底失去信心,蔡英文則於5.20當天在臉書上要大家「冷靜沉著、團結一致」,在她的領導下度過難關。之後,不少人快篩確診後不再去做PCR,而是待在家裡自救,更多人選擇「自主類封城」,這使大眾運輸人流少了五成以上,也讓單日確診人數維持「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即使如此,25日新增確診數仍近9萬人,76人死亡。看來,今年11月選舉,「討厭民進黨」有可能又成為最大黨。 防疫失敗,蔡政府只好大肆炒作「美台關係堅若磐石」,美國眾議院也果然於4月底全票通過支持台灣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5月5日國務院官網又刪除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獨」等文字。不過,幾天後國務院發言人就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未變,「也不支持台獨」,而22日在日內瓦召開的第75屆WHA,台灣還是不得其門而入。最後連美國一手主導,旨在亞洲全面圍堵中國大陸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台灣都無法成為初始成員,難怪有國民黨立委質疑「台美關係是深化,還是虛化、霧化?」並笑說王美花是「唾面自乾」。 不過,拜登亞洲行,對蔡政府而言也不是毫無所獲。拜登在記者提問:若台灣發生與烏克蘭同樣的狀況,美國是否會軍事干預時,回答「是的」,並說「這就是我們做過的承諾。」台灣外交部立即表示感謝,綠營學者也紛紛唱和。 不論拜登此言,是又一次的「口誤」,或「故意說錯話」,或「有備而來」,不論白宮、國務院之後如何澄清,也不論美國究竟是「走向戰略清晰」,或「讓戰略模糊功能極大化」,拜登政府顯然是在玩進兩步、退一步的把戲,而且為了使其對中國的威懾極大化,並重獲盟友對它的信任,不惜讓台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 當然,「軍事干預」並不是一個很清楚的表述。尤其,台灣四面環海,一旦被封鎖,補給日常物資都不容易,更遑論運送大批軍事人員與裝備登陸台灣。另,台灣人過去三個月從電視畫面上看到,烏克蘭有數百萬人坐火車、汽車逃至鄰國,無不為自己身在島嶼,無處可逃感到憂懼不已。…
作者:
紀欣
頁數:
1
5月18日,國民黨中常會進行地方選舉的第一波提名,共提名了宜蘭林姿妙、花蓮徐榛蔚、台東饒慶鈴三位現任縣長,另以突襲方式提名了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張善政的提名案消息一出,立刻讓國民黨桃園政壇炸了鍋。 桃園市黨部主委、現任的市議會議長邱奕勝宣布辭卸市黨部主委一職,更別說已辭去台北市議員、準備背水一戰的羅智強,和在地方經營多時的立委呂玉玲,更是難抑胸中憤懣。桃園這一場本來頗具贏面的棋局,恐怕要讓朱立倫給攪黃了不說,搞不好還要賠上張善政這位評價不錯的藍營政治人物。 朱此時出招是被羅逼出來 朱立倫這一招突襲,很可能是被羅智強給逼出來的。何以見得?5月18日中常會提名的三位東部現任縣長,爭議性不大,只有桃園市這一席非常突兀,而且人選幾乎未出現在媒體的討論名單中。這表示上自參選人,到市黨部領導層,再到媒體,幾乎沒有人知道朱立倫的這張牌。…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6
隨著年底九合一選舉時程日漸迫近,各政黨候選人已呼之欲出,尤其充滿詭譎多變的台北市與桃園市,民進黨將如原先預料的,推派這兩年來當紅炸子雞的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出征嗎?民進黨有可能藉著「三角鼎立」之局,拿下睽違24年的市長寶座嗎?還是會讓陳時中參選桃園,延續民進黨執政的地位。未來半年,新冠病毒這個「惡魔黨」會速速退去或愈益肆虐,對民進黨在北台灣的布局影響甚大。 陳時中還是王牌嗎?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的民意調查,陳時中團隊防堵新冠肺炎的防疫政策和表現,有63.9%的人滿意、33%不滿意。從數據來看,陳時中真的是民進黨的一張王牌;即使疫情已經蔓延了兩年多,民眾仍然相信並肯定陳時中的作為。所以自兩年前,除了新北市對戰侯友宜會占下風外,輿論一直不斷炒作陳時中是民進黨的戰神,並認為台北市、桃園市,都是陳時中可以大展神威之處。 再者,多數民眾認為疫情再度擴大的主因是,Omicron來去無蹤及具高傳染力,民眾都會驚慌失措,陳時中是非戰之罪。再說,這幾年來,陳時中每天出現在媒體面前說明疫情發展與相關規定,並耐心地解答外界的疑惑,厚道的台灣人民總認為陳部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樣的肯定多少帶有「慰勉」的意味。 然而,民眾對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有所保留,這從民調上可以看得出來。目前有六成半的人肯定陳時中在防疫上的努力;卻只有三成左右的民眾支持他選台北市長,他在防疫上獲得的支持度,沒有超越在疫情肆虐中因沒有角色而被邊緣化的蔣萬安。另外,根據新的民調顯示,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的支持度,還一度落後在副市長黃珊珊後面。這正代表有不少人不支持陳時中在疫情正燃燒之際,「不負責任」地跳槽轉彎。加上陳時中疫情處置得左支右絀,態度又高傲固執,造成4月開始的疫情如脫韁野馬地往上直衝,這都讓民眾開始質疑,陳時中連疫情都控制不好,真的適合參選嗎?…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8
俄烏戰爭已改變台灣今年選舉的主題內涵,以往誰反中,誰就有票;誰被抹紅,誰就失分。烏克蘭成為血腥戰場後,未來台灣選舉,誰能護民權、顧民生,誰才是終局勝者。 弱小方刺激對手展現勇敢 俄軍攻進烏克蘭兩個月後,文化大學社科院長趙建民發表專文指出,烏克蘭戰事對台灣的教訓是:在實力懸殊的敵對關係中,弱小的一方為了勝選,經常會以刺激強大對手的方式,展現勇敢,獲取選票。 俄烏戰爭的背景是,烏克蘭澤倫斯基政府執行去俄羅斯化的政策,把加入北約、歐盟寫入憲法,刺激到俄國當局的國家安全神經;認為昔日聯邦,後來分立的兄弟國,竟也成為北約組織的黨羽,感受到獨孤的壓力之餘,俄國乃悍然動武。 台灣相對於大陸,軍經質量均弱。1996年首屆總統全民直選,李登輝深諳「弱小一方刺激強大對手能凝聚選票」的招術。他接受日本作家訪問,傳達依戀日本殖民的感情;談台灣人的悲哀,用本土政權切割外來政權。如此分化猶未饜足,1995年他不顧外交部長錢復的反對,堅持訪美,招來大陸激烈反彈,除向台海射飛彈,還在選舉年於福建平潭島舉行三軍聯合作戰演習。…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10
由於歐洲局勢的變化,俄羅斯國力衰退,美國撿到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在印太地區膽子變大,拜登在國內有對中國大陸表現強硬的民意需求,在兩岸事務上會持續表現出無視大陸紅線的態勢,5月5日修改對台灣關係的「事實清單」(fact sheet)內容只是開端,後續恐怕還會不斷出招。 台烏俄之戰開打,國際上把台灣與烏克蘭並論的聲音,不絕於耳,令台海成為國際熱議的焦點,5月5日美國國務院修訂了與台灣關係的「事實清單」,刪除了「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還有「美國不支持台獨」等措辭,似乎火上澆油,引發諸多揣測,在此關頭,朱立倫將訪美,有何意義與功能?值得思考。 美國故意給出混亂信號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作者:
朱駿
頁數:
12
蔡政府520六週年剛過,大家生活得有比過去好嗎?有一點是比較肯定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但指揮中心只要人民「與病毒共存」,有1,500人死亡,確診數已高達140萬人以上,這個政府能不令人生氣嗎?這個執政黨能不令人討厭嗎? 民眾最討厭的就是:出一張嘴說「與病毒共存」,但口服藥不夠、排隊做PCR,確診輕病等看病等到重症,還看不到醫生,甚至等到往生。現在民眾期待看到的是:能夠協助大家平安度過這波疫情的政治人物,用實際行動給民眾一個安全的環境,這才是民之所欲、才是解民所苦。 但是,蔡政府卻只會出一嘴。蘇貞昌院長說:520只是為國打拚、為民服務的其中一天。話實在不能這樣說,現在是非常時期,應該一天要當兩天來用才對!蘇院長又說:「我們武漢肺炎Covid-19守得最好,獲全世界肯定。」這不是在說瞎話?美國近日才將台灣列為最高風險旅遊地區,蘇院長還要自欺欺人嗎? 還有,蔡英文總統上任六年來,加入的國際組織:0個;簽訂的貿易協定:0個;斷交的國家:8個;蓬佩奧演溝費:400萬,這才是蔡政府的成績單,請不要再瞎話連篇了,腳踏實地做點事吧。 更可怕的是:所有官員都自我感覺良好。當民眾嚴重缺乏醫療新冠肺炎的口服藥,也沒有足夠的醫療量能,第一線醫護更快累爆之際,蔡英文在臉書上還貼出援助非洲的影片,真是自我感覺良好。…
作者:
孫榮富
頁數:
15
中央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月初表示,新冠肺炎確診高峰期預估到7月中下旬後可趨緩,屆時新冠肺炎可望從法定傳染病第五類「降」至第四類,而目前的防疫管制也隨之將降為一般管制。不少公共衛生專家和醫師認同這種說法,例如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第五類病人死亡後須24小時內火化遺體,嚴重侵害人民權益,故應調整為第四類。而亞東醫院邱冠明院長亦認為,基於第五類傳染病的急迫性,指揮中心才能以超越憲法的權力,動用資源,加速防疫強度。 然而,《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明定,傳染病由「中央主管機關依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等危害風險程度高低」分為第一至第五類,故第五類的「危害風險程度」應該最低。而若兩年多來的防疫強度已「超越憲法的權力」,這要不是逾越法律之授權而便宜行事,就是該法遭誤用或本身存在矛盾,以致防疫期間的人民權利遭受侵害。 早該列為第一類傳染病 《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所定的第五類傳染病,係指「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其傳染流行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有依本法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必要之新興傳染病或症候群」。但現今所了解的新冠肺炎,豈僅「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且執行了那麼多高強度的管制措施,還算是「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 新冠肺炎在2020年1月15日被公告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當時衛福部對新興的新冠肺炎了解有限,認定「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應屬適法。但2月中旬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新冠肺炎定名為COVID-19,並進行全球性防疫,此時早就該將新冠肺炎改列為「危害風險程度」最高的第一類傳染病。…
作者:
桂宏誠
頁數:
16
沒日前立法院長游錫堃及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在「《舊金山和約》及《台北和約》生效70週年研討會」上,提出「台灣絕非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地位未定論」,引發台灣社會及兩岸議論,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馬英九批評,國史館與立法院長竟公然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論」,如果他們的這些說法成立,那中華民國過去70年在台灣的統治,豈不都是非法的嗎?一個執政黨帶頭否定自己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非常可笑;蔡英文應導正總統府所屬機關的不當作為。大陸國台辦則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批判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篡改歪曲歷史事實、包裝台獨分裂圖謀,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 「一黨綱兩決議文」相互衝突 民進黨政府要員公開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主要是因為民進黨的「一黨綱兩決議文」,本身就相互衝突。 「一黨綱」指的是「公投台獨黨綱」,其目標在追求藉公投建立台灣共和國,界定中華民國政府是外來政權、台灣尚未獨立、台灣不是主權國家;「兩決議文」分別是《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前者承認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台澎金馬、依憲法固有的國號為中華民國,主張台灣已經獨立、是主權國家,融合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等同於台灣主權獨立的意涵;後者則宣稱台灣應正名,邁向正常國家之路,應以台灣為國號,並以台灣名義參與國際組織。…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18
5月22日,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在日內瓦召開,台灣衛福部門連續第六年未獲邀請,不得出席。這是民進黨當局早該料到的事,為什麼還每一年都耗費巨資、高調爭取?尤其,今年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5月9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今年「推案力道比以往更重,各界支持層級也將升高,其他國家的支持聲音會凸顯出來。」但結果顯然不如預期。 從台灣當局於2017年被拒絕參會以來,「重返WHA」就成了台灣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民進黨當局也每年都會借機對此議題進行炒作。與此同時,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對台灣參加WHA也抱持著高度支持的態度,這無疑助長了民進黨當局借題發揮的氣焰。然而,無論蔡英文當局如何處心積慮地擘畫加入WHA的路線圖,實際上,這只是一場政治鬧劇。 欲借公共議題達政治目的 民進黨當局此次謀求參與WHA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在於「台灣願意與各國一同抗擊新冠疫情」,同時可以將自身的防疫經驗進行廣泛分享。然而,從台灣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台灣當局的抗疫能力,不僅顯得名不副實,甚至還頗有「拖後腿」的趨勢。 就在台灣當局極力爭取WHA參會之後,台灣每日新增的感染人數攀升至八、九萬,全台22個縣市皆有確診病例,而且確診死亡人數也日日高升。同時間,台灣各項防疫物資已然捉襟見肘,相關的醫療服務也左支右絀。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也將台灣的疫情風險等級,從「低風險」調升至「中風險」,5月16日更調至「高風險」。由此可見,台灣意欲分享防疫經驗已成了不切實際的空話,台灣自己都難以控制此起彼伏的病例數暴增,再說什麼Taiwan…
作者:
張西特
頁數:
20
尹錫悅已於5月10日正式就任南韓第20屆總統。10天後,就迎來美國總統拜登,顯示新政府在外交關係上,將把文在寅執政五年來的親北、親中政策,轉換成親美、親日。 在41,000國名內外人士的觀禮下,南韓第20屆總統尹錫悅在國會廣場的就職典禮上正式就任。由於擺在尹錫悅眼前的國內外問題堆積如山,他喜悅的日子恐怕只有這一天。 尹錫悅國內外都面臨挑戰 首先,如尹錫悅就職演講中所說,隨時得開放與北韓對話,解決北核問題。北韓繼5月4日發射了一枚彈道飛彈,7日又發射一枚潛射彈道飛彈,12日再發射三枚短程彈道飛彈。尤其,第7次核試也即將上演。尹錫悅不得不在就職典禮前,先前往國防部和參本部聽取對北韓最新軍事動態的簡報。 另外,文在寅留下的社會「兩極化」對立,對尹錫悅來說十分棘手。文在寅以41.4%的支持率,5月9日下午離開青瓦台時,還對在場送別的群眾問:「我是成功總統吧?可以再出來選總統嗎?」似乎在威脅尹錫悅,不得繼續偵辦他的各種弊案。…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22
日本對美國唯唯諾諾不是新聞,但其所有高官出訪、邀訪都在為美國認知戰站台,卻不得不引人側目,在華府組建「反俄中戰線」的當下,日本似乎已毫無自我意識,只求與美國戰略完全整合。 4月下旬開始是日本的外交熱季,領導階層密集高頻率外訪,到5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至東京訪問達到最高潮,約有一個月的時間異常活躍,但細看內容,幾乎千篇一律,全是在替美國編織「反俄中戰線」。 四相齊發赴東協、美、歐 4月中旬,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與中國大陸簽訂了安全合作框架協議,這讓原本牢牢掌控該區域島國的美國和澳大利亞震驚,兩國先後派高官到索國去施壓威嚇,他們才剛離開,日本於25-27日也派了外務副大臣(政務)上杉謙太郎率團前去「曉以大義」,兜售美國的「自由開放印太」戰略。緊接著便是首相、外相、經產相、防相四相四處齊發。 首相岸田尤其賣力,跑的地方最多。4月29日起先歷訪東南亞印、越、泰3國,與當地領導人會談基本上皆有個固定橋段,即勸誘對方在俄烏衝突上,採取「制俄援烏」的立場,再扯希望台海、南海、東海區域安全,要各國注意小心應對中國。而分別達成的具體協議,與印尼是印太安全合作,日本提供巡邏船;對越南,日本持續協助提升海上安保能力、提供190億日圓借款;對泰國,雙方簽署《軍事設備與科技轉移協議》,並要擬出「日泰經濟夥伴」戰略計畫。可以說都跟「安全」有關,針對的對象不言可喻。…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24
冷戰初期,美國在西亞組建了巴格達條約組織(後改名為中央條約組織),總部在巴格達,在東南亞則成立了東南亞條約組織,總部在曼谷。這兩個組織成立的宗旨和北約是一樣的,都是美國和蘇聯對抗的地緣政治工具。但該二組織分別於1979和1977年停止活動並宣告解散。 該二組織之所以沒有延續下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們和北約存在著一個本質上的差異。北約絕大多數國家認為,團結在美國的旗幟下對抗蘇聯,符合它們的國家安全戰略。而亞洲大部分國家的安全威脅並非來自蘇聯,而是來自於它們的鄰國,因此對聽命於美國對抗蘇聯沒有興趣。況且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也沒有為亞洲提供安全,反而在許多地方激化了矛盾,比如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和阿拉伯與以色列問題上。與歐洲冷戰時期的「冷和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給亞洲帶來的是熱戰,如中國內戰、韓戰、越戰。 成立東約但未發揮作用 在韓戰中,美國雖然是超級大國,但深感自己的力量捉襟見肘,戰爭一結束,美國立即著手建立「亞洲北約」。1954年9月6日,美國夥同英、法、澳洲、紐西蘭、泰國、巴基斯坦和菲律賓8國外長在馬尼拉舉行會議,並於8日締結了《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成立了東南亞條約組織(下稱東約),總部設於曼谷。其中英、法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擁有殖民地,如馬來西亞、南越、老撾和柬埔寨;澳洲一向是美國的急先鋒;菲律賓是美國從日本手中解放的,巴基斯坦和泰國親美。此外,韓國和日本在美國控制下,分別與美國簽訂同盟條約,印度和印尼那時則奉行不結盟政策,自然沒有加入。可以說,美國勉強拼湊了一個軍事同盟。 但是,東約並沒有發揮作用。西方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逐步瓦解,巴基斯坦全面倒向中國,美國在越戰中節節敗退,使這個組織名存實亡。1975年4月30日,越戰以美國倉皇撤軍宣告結束,同年9月東約第20屆年會決定分階段解散該條約組織;1977年6月30日,東約正式宣布解散。…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27
19世紀之初,美國還是小國寡民,遠航渡重洋來華,想要在英國老大哥之後,分享商機。我們中國人認知,來了安格魯薩克森的別支,簡稱阿美利加合衆國為美國,稱星條國旗為花旗,無論美與花,都展現出對這個新興國家的好感。當我偶而與美國朋友談及此事,他們無不感到驚喜,比較老實的人不無面有慚色,坦白說,美國從來沒有為中國著想,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老英打開中國的大門,獨享在華利益「獅的一份(the lion’s share),老美見獵心喜,要求最惠國待遇,與清政府訂立望廈條約,分享獅子的剩餘,自稱「豺狼外交」(the diplomacy…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31
這次法國大選各方矚目,屏息以待。原因是選舉結果如有差池,不僅可能會給法國內政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歐洲區域情勢也將發生巨變。還好第二輪選舉,馬克宏拿下了58.55%的選票,成功連任法國總統,國內外都鬆了口氣。 法國大選涉及路線之爭 這些年法國內部政治板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較溫和的右派、左派政黨支持度大幅式微,其他小黨不成氣候。瑪琳·勒朋帶領的激進右派「國民聯盟」,梅朗雄帶領的激進左翼「不屈法國黨」,以及馬克宏中間自由主義的「共和國前進黨」(註:5月5日更名為復興黨),實力相去不遠,幾乎三分天下。從第一輪選舉中三人得票率差距微小(馬克宏得票27.85%,勒朋23.15%,梅朗雄21.95%)就可看出。 這三個政黨政治主張南轅北轍,馬克宏連任,法國現有內政外交政策可以持續。若勒朋當選,因其對法國、歐盟、北約的政策都與馬克宏大異其趣,會爆發大地震。勒朋是激烈的民族主義者,排斥外來移民,對穆斯林尤其嚴厲。她主張在就業、居住、福利醫療等方面,優先照顧法國本地人的利益,關心通膨問題。為了吸引選票,勒朋政治立場在選戰中已經往中間微調,聚焦在社會與民生問題上,但基本調性不變。 勒朋的外交政策更受關切。勒朋屬疑歐派,對歐盟與北約都沒有好感。她主張法國要做世界的法國,不是歐盟的法國。勒朋從2012年以來就主張法國退出歐盟,2017年又主張最少應退出歐元區。這對一手推動歐洲一體化幾十年的法國來說,無疑是離經叛道。勒朋對北約更有意見,主張法國應追隨戴高樂的作法,退出北約軍事指揮部(薩科奇在2009年重回),不支持北約擴張。…
作者:
張麟徵
頁數:
34
美國國務院官網近日將美台關係的「事實清單」(Fact Sheet)內容做了更新,刪除原本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美國不支持台獨」等用語,改以「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長期一個中國政策」,引發外界關注。美國官員隨後強調,「一中政策」並未改變,也不支持台獨,但北京則認為美國此舉是在虛化「一中原則」,對美中台三邊關係仍將有影響。 美國調整文字的可能意涵 拜登政府在此時做此一內容的調整,可能具有幾項用意。 首先,誠如拜登政府自己所言,美國政府會不定期更新美台關係的事實清單內容,則此次修訂確實也反映了此一作法。除了大家較為關切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美國不支持台獨」等用語刪除外,網頁上還將雙方的經濟關係、人民交流和國際參與,都更新到去年的實際狀況。對於美台關係的陳述,也修訂為自川普政府以來,並為拜登政府所沿用的「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長期一個中國政策」,而非原先版本的強調,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認知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作者:
王高成
頁數:
38
美國國務院網站最近將有關介紹台灣地區的說明,拿掉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獨」等文字。這樣的安排不該解讀為美國默許台獨。細究其政治意義,美國應該是因應台海緊張情勢逐漸升高。若美方在官方網站仍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當北京對台灣動武時,美國很難表達反對意見。美方拿掉這些文字,可以說是表態,對台海和平的期待,但不認可台灣獨立,因為美中三公報仍然存在,一個中國仍然是美國對應兩岸的優位政策。 若國務院官方網站只是個形式化的東西,是公共外交的資訊提供者,與「美中三公報」,或《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等,根本不是同一個等級的東西。無論如何看待美國這個霸權國家,美國的確關心台海和平,這是因為穩定的台海符合美國的利益,但台灣當局不可以忘記,美國的一切出發點都是以其自身利益為主,而且隨時可能變卦。 「未定論」呼應美國文字調整 就在美國拿掉「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及「不支持台獨」等文字的同時,台獨人士在台灣拼命推銷老掉牙的「台灣主權未定論」,這可能是個巧合,也可能是知道美國將有此舉動,利用這個時機,搞搞政治宣傳。既然美國都拿掉「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文字,可趁此吹噓一下台灣主權地位未定,加強宣傳台獨。但是,他們若這樣以為,那就完全是誤判了。 台灣問題不只是美台灣間的問題,它其實涉及美中台三方。台灣不能只看見一個網站的調整,卻裝著沒看見「美中三公報」依舊擺在那裡,一個中國政策繼續存在,美國也許關切台海和平與台灣安全,卻仍然不會在外交上承認台灣,因為不挑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觀點,仍是美國在「美中三公報」所表達的立場。…
作者:
高靖
頁數:
41
5月5日,美國國務院更新了官網「美台關係現況簡報」(Fact Sheet),刪除了舊版中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不再提「美國不支持台獨」。5月10日經《美國之音》報導後,引起世界主要媒體,包括海峽兩岸媒體的關注,因這是美國自1979年以來,對「美台關係」表述上最大一次的改變。 這一事件可謂「一言引起千堆雪」。長期以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美中三個公報:「上海公報、建交公報、817公報」,其中包括「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台灣關係法》,後加上對台六項保證。而美國歷屆總統皆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5月5日的新表述,與其「一個中國政策」及歷屆國總統「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論述,有所違背。 美國明知國務院對台政策的改變,會觸碰中國大陸的紅線,那它的意圖是什麼?筆者當下為文表達了個人的質疑:(1)美國早已開始用「台灣牌」來刺激中國大陸,這次是否想加碼來試探一下大陸的底線?(2)美國是否對台灣民進黨政府要進行修憲、制憲的方向給予了某種暗示?(3)美國難道是準備要承認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並擬將台灣納入其聯盟體系了嗎? 筆者同時認為,如果照美國新論述的方向演進,台海危機的火藥桶即將呈現。筆者也想對民進黨政府建言,千萬不要沾沾自喜,以為「台獨美夢」在望;如果心存作美國在東亞的代理人,台海危機是指日可待。…
作者:
李慶平
頁數:
44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因確診4月未來台灣,事隔月餘,她已痊癒,仍未見其來訪,可推測確診只是託辭。這也可間接證明去年1月中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以政權交接為由取消來台也可能是在說謊。這兩個有權力的女人不能來台需要說謊,說明中國大陸的實力已強到一個程度,讓美國政客必須說謊。這與20多年前柯林頓在台海危機時,派出兩艘航母戰鬥群巡弋台灣海峽,又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囂張氣焰,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美國的小動作還是不斷,尤其自俄羅斯攻入烏克蘭,美國算成功地綁架了已經腦死的北約各國,再度一致對抗俄羅斯。然而,打烏克蘭的是俄羅斯,為何西方國家老是不放過中國大陸,這使得「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蹭出一定熱度。 烏克蘭遠在東歐天邊,台灣在東亞海角一隅,人們之所以會有此聯想,原因至少有二:一是烏克蘭與台灣所面對的俄羅斯及中國大陸都不好惹。二是西方國家認為,當全球注意力集中在歐洲烏克蘭時,中共對台可能有可乘之機,這顧慮不能說不可能發生,歷史上中外皆有先例。 但從目前的態勢來看,筆者不認為北京會乘機揮師台灣。不過,拜登見普丁打烏克蘭並不順遂,已經半條腿陷入泥淖,因此也想引誘中國大陸武統台灣,讓其也陷入泥淖,方式就是不停地以台獨在大陸的紅線上竄下跳,期盼在西太平洋來一場烏克蘭2.0,拖垮大陸。…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45
美國國務院官網日前將「美台關係」網頁,刪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獨」等用語,而且增加「六項保證」等內容。基本上,美國的「一中政策」正在弱化、虛化、異化,也就是現在的「一個中國」,與50年前上海公報中的「一個中國」已逐漸不同。對台海情勢而言,可能會距和平穩定愈來愈遠,身在風險前沿的台灣,不可不慎。 美國採取動作的戰略考量 從內部環境來說,面對新冠疫情肆虐、物價高漲、經濟不振等問題,拜登的民主黨政府支持度一直往下降,期中選舉可能會出現參、眾兩院被共和黨奪走的危機;可是制裁中國大陸貨物的高關稅卻會惡化通膨問題,因此在美國已被川普激起的反中民粹氛圍下,操弄台灣議題,就變為成本最低的拉抬聲勢的手段。 外部環境方面,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爆發後,美國、歐洲乃至全球都聚焦於此;但隨著俄羅斯的行動陷入泥沼,情勢陷入拖延,美國發現俄羅斯的威脅好像不是很大,何況歐洲還有北約幫美國看住俄羅斯,連芬蘭、瑞典都申請要加入北約,於是就把注意力放到印太區域,矛頭對準真正有能力威脅美國霸權地位的中國大陸。 可是,美國想在印太打造類似北約的機制並不容易,例如印度與俄羅斯有政治與軍購關係,所以在面對俄烏事件的步調都與美國不一致,想要圍堵中國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涉及更多安全利益,談何容易?更不用說,東協國家對中國大陸的立場不一,因此美國加強以台灣反制中國大陸的力道,便找到了反中的重要抓手。…
作者:
黃清賢
頁數:
47
5月20日拜登訪問韓國、日本的亞洲行啟動了IPEF(印太經濟框架),根本是為了孤立中國的政治對抗戰線,而不是類同於FTA的區域整合經貿協定;國際社會普遍並不看好IPEF的作用。 IPEF不是區域貿易協定 IPEF名義上是由美國主導的經濟夥伴關係框架,目的是在川普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現改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想對抗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真實的戰略目的則是組建全球的孤立中國戰線,遏制中國崛起。 根據美國白宮的外宣資料,IPEF主要有四大領域合作:(1)包括電子商務在內的貿易領域;(2)強化全球供應鏈;(3)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4)稅收和反貪。 IPEF合作議題的模組設計,旨在因應21世紀新經濟型態,具體的重要領域有:(1)貿易便捷化以強化經貿往來的互通性,包括關稅標準化、設立單一窗口等貿易便捷措施;(2)訂立環保標準、推動去碳的乾淨能源以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3)訂立勞工權益規範,延伸拜登政府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創造符合公平競爭的國際貿易環境;(4)強化供應鏈韌性,尤其是關鍵產業的供應鏈;(5)強化數位經濟所需的數位量能,支撐數位經濟的5G通訊科技,以及無線電通訊開放准入網絡,便利新的使用者加入,並訂立數位經濟規範,包括跨境資料傳輸符合公開透明的訊息分享原則;(6)縮減基礎建設差距,除了之前已提出的「藍點網絡」之外,近日也與G7成員國共同提出「重建美好世界倡議」,讓新興經濟得以享有高標準的基礎建設來發展經濟。…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