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NO.108 │ 台灣可以選擇不作馬前卒

2022年8月|NO.108 │ 台灣可以選擇不作馬前卒

月前美台啟動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下稱「倡議」),這是因美國基於印太戰略中最薄弱的經濟合作層面建立「印太經濟框架」(IPEF),卻直接排除台灣參與所做的「彌補」。這可避免印太經濟框架因有台灣參與,設定以中國為遏制目標過於明顯,造成極具挑釁性的政治效應;同時也意在化解「親中」國家參與印太經濟框架的疑慮,避免形成「反中」的戰略聯盟而開罪中國。 美國的兩岸政策擺盪在「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之間,先前拜登在日本表示,美國「願意軍事介入保衛台灣」;但隨後又將台灣排除在「印太經濟架構」之外,在「一拉一推」之間,不僅證明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非毫無保留;同時也凸顯以美國為首所建構的印太戰略及經濟框架,恐不易發揮集體行動的效果,更遑論台美「倡議」。IPEF是一個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經濟框架,不僅缺乏市場誘因,也欠缺「協議」所提供的約束力。 至於「倡議」猶如縮小版的IPEF,是在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的敦促下,貿易代表署(USTR)與台灣就「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進行協商,此「倡議」將設定從農業和數字貿易到氣候等領域的談判。問題是,美台「倡議」並非一份「協議」,也非「框架」(Framework),其影響及作用有其侷限性。 台灣經濟日趨邊緣化 首先,台灣經濟日趨邊緣化。由於台灣無法參加印太經濟框架,也難以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無法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及「雙邊貿易協議」(BTA),台灣經濟陷入了日趨邊緣化的困境。民進黨當局宣揚台灣參與「倡議」,會有利於加入CPTPP,因而此倡議遠比BTA重要,並可達到與歐盟、英國談判的相同水平,以及未來加入IPEF的先期作業。…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52
7月1日,台灣許多縣市開始實施囤房稅,希望能做到2016年12月,中國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說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將房屋回歸居住屬性。 今年7月1日起,包括桃園市、台中市與台南等縣市開始課徵「囤房稅」,事實上囤房稅並非新的稅目,只是高稅率的房屋稅,所謂的囤房稅,其法源主要來自「地方稅法通則」,授權各地方政府在稅率上限30%的範圍內,可以自行調高房屋稅率。 另一方面,根據房屋稅條例第六條規定,各地方政府可以視地方實際需要,訂定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按照個人持有非自住住家房屋數量的多寡,在不超過現行房屋稅條例第五條所定的徵收率3.6%範圍內徵稅。這是許多地方政府開徵囤房稅的由來。 非自願閒置不宜課囤房稅 空屋閒置是指個人未自住,且未出租的住宅,目前僅台北市對於市內房屋空置不使用者,分別按其係「非自住之其他住家用房屋」,抑或是「非住家用房屋」,課徵比一般自有住宅1.2%要高的稅率,也就是所謂的「空屋稅」。許多人認為,空屋稅是新的稅目,實際上,空屋閒置課稅只是較高稅率的房屋稅,並非新的稅目。…
作者: 王有康 頁數: 54
7月7日上午10點半,由《觀察》發行人紀欣為人稱「許老爹」的許歷農上將撰寫的《許歷農傳─從戰爭到和平》新書,在「天下人文空間」舉辦新書發表會。儘管今年已經104歳了,許老爹蒞臨會場時仍精神奕奕,坐在輪椅上親切地向貴賓、媒體揮手致意,當每一位貴賓致詞完畢,他隨即拍手點頭表達感謝。 出席發表會的除了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王力行,傳主許歷農、作者紀欣外,還有前總統馬英九、蔣經國基金會董事長錢復、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人陳長文、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夏瀛洲、帥化民、陳興國等將軍、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王鴻薇及潘懷宗等市議員、張京育前校長、戴瑞明大使、以及張麟徵、郭俊次、周玉山、王高成、曲兆祥、蔡翼等學者和聲樂家范宇文等貴賓。 高希均首先代表出版社表示,1937年七七事件爆發時,年方18的許老爹決定棄筆從戎、報效國家,是以新書發表會特別選在7月7日舉辦,藉此彰顯老爹一生希望避免戰爭、爭取和平。他還細數老爹前半生歷經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八二三砲戰等戰役,功績卓著,公職退休後又推動兩岸交流,貢獻極大,天下文化能出版其傳深感榮幸。 馬英九前總統致詞時表示,「戰爭不能解決爭端,侵略只會導致敗亡;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他強調,兩岸不僅要避戰,還要謀和,這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也是老爹數十年來一直傳播的訊息。馬英九回憶1987年開放老兵探親時,他曾與許歷農密切合作促成這段美事,讓老兵在隔絕故鄉38年後,終於能回家探望親人。 馬英九也表示,這本書讓我們了解兩岸為何要和平交流,台獨為何是走不通的路;相信本書記載的文字,不僅是抗戰史的珍貴資料,更是提醒當局鑑往知來,維護兩岸和平的一面明鏡。…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56
《許歷農傳-從戰爭到和平》作者廣泛地搜集傳主的資料,包括傳主本人的文章、言論、思想認識、政治態度,以及同僚、部屬的回憶和評論,全面詳細地敘述了傳主的生平,是一部忠於事實的傳記著作,難能可貴。 我注意到,書中寫道,當許歷農2017年9月2日發表〈我為什麼以前反共現在促統〉文章後,台灣社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一是有人問他:「總政戰部做的是反共思想工作,為何你後來不僅不再反共,甚至支持統一,不會感覺這中間反差很大嗎?」二是他遭到「急獨派」的謾罵、圍攻,說他「突然公開放棄反共而促統」、「到中國大陸唱和」。這裡出現兩個關鍵字:反共、促統。本文就從這兩個關鍵字說起。 反共:這是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人一貫堅持的立場。遷台後,仍然如此。蔣經國至死堅持「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政策。由於國民黨在台灣長期進行「反共」教育,台灣民眾深受影響,現在除了少數統派以外,多數人仍然堅持「反共」立場,這就不足為奇了。但是,許歷農能夠從反共到促統,則是台灣軍政高層中少有的。 促統:國民黨遷台初期,台灣就有一些統派前輩遭到迫害,但始終堅持抗爭,直到今天。許歷農站在「促統」立場的時間雖非最早,卻因其身分及背景特殊,在台灣造成的影響最大,被稱為統派的「精神領袖」。 許歷農為什麼選擇了促統的道路?請看他的回答。…
作者: 陳孔立 頁數: 59
人類自從發明飛機後,現代戰爭的模樣就大幅改變,不但從原先的平面進展到三度空間的立體作戰,且因飛機有速度快、載彈量大、摧毀力強等優點成為各國相當重視的軍種。目前戰機的技術已發展到第五代,因本身具有不易被雷達偵測到的特性,亞太地區又屬地緣競爭的區域,故主要國家第五代戰機的服役,已讓亞太地區充滿軍事競爭的氣氛。 飛機劃分標準 第一代戰機水平飛行速度比螺旋槳戰機快,採用高強度鋁合金的全金屬機身,以及後掠機翼,外型與螺旋槳戰機明顯不同。 第二代戰機的飛行速度正式突破音障,並且很快發展到二倍音速,實用升限也超過15,000公尺,為了達到這樣的性能,「後燃器」開始成為戰機的必要裝備,也是為了追求高速,三角翼與可變翼開始出現,第二代戰機可說是奠定了噴射戰鬥機的基本構型,也是確立戰機進入超音速時代的重要分水嶺。 第三代戰機開始配備更為先進的雷達、機載航電系統與中程空對空飛彈,開始能攻擊目視範圍以外的敵機,且由於引擎性能強化,三代機除了追求高空高速性能,也能兼顧中低空性能。…
作者: 宋磊 頁數: 60
俄羅斯Su-57匿蹤戰機,是蘇霍伊公司(Sukhoi)繼Su-35S多功能戰機之後的最新力作。俄烏戰爭,俄羅斯已派出Su-57參戰,但並未進入烏克蘭境內。俄國稱未來將擴大量產Su-57,除供空軍使用外,也考慮外銷出口。2021年莫斯科航展曾展出全新的Su-75等比例模型機,改用機鼻下方唇形進氣口,可能是Su-57的單發動機簡化版本。Su-75原型機將於2023年首飛,預計2026年交付首架量產機。 Su-57研發背景 1980-1990年代,蘇霍伊公司在研發Su-27系列上取得了飛行動力學的重大進展,並衍生出Su-30、Su-30MK、Su-34、Su-35S等後續機型。藉由優化機身外型、增強發動機推力、改用推力向量控制(TVC)、增設小前翼控制俯仰操作等方法,讓Su-27系列的超機動性能,超過美製F-15、F-16等先進戰機,並可表演眼鏡蛇、鐮刀、榔頭、法輪等過失機動性動作,成為現代空戰中的王牌之一。後續,俄國空軍也曾進行下一代戰機標案,並由蘇霍伊公司Su-47金鵰實驗機和米格設計局1.44實驗機競標,但未有結果。 美國在1990年代初期,便開始進行下一代先進戰機(ATF)標案,並由洛克西德公司YF-22和諾斯若普公司YF-23競標。最後由YF-22勝出,並修改量產為F-22A猛禽戰機。F-22A不僅具備匿蹤外型、內置彈艙等,更配備先進的主動相陣雷達(AESA)和電戰系統,使其成為視距外作戰(BVR)的王牌。 2005年紅旗演習,F-22A和F-15、F-16機隊進行模擬交戰,曾創下300:1的驚人交換比,讓俄國空軍見識到匿蹤戰機的可怕。因此,俄國重改設計觀念,積極研發匿蹤戰機。俄國開啟PAK-FA戰機、PAK-DA轟炸機等研究方案,以確保能掌握空優權。而中國也開啟了匿蹤戰機研究方案,後續並研發出殲20型(J-20)戰轟機。…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62
我的父親陳明忠(1929-2019)慣常用輕鬆的語氣,講述任何慘烈的經歷,所以聽者就算覺得可怕或不忍,也往往感覺不到悲情。 曾經一起走過綠島歲月的老同學們(白色恐怖統派政治犯的互稱),對爸爸的形容是個性剛烈、嫉惡如仇的人,簡言之,就是個硬漢。 爸爸離世前總結,覺得自己已盡其所能、一生無憾,唯一虧欠的就是妻子、兩個女兒,以及兩度苦等他坐完牢回家的老母親。 因此作為女兒,基本看不到爸爸的霸總面,更多覺得是說話直白、不會講好聽話的直男。例如,再好吃的東西,爸爸的最高評價也僅是「不錯」;姐姐曾因兩眼視差不戴眼鏡而頭痛,爸爸聽了要姐姐去看醫生,因為:「說不定是得到癌症」。 大學時,某次我洗到破裂的瓷碗、割傷虎口,雖流血不多,但空蕩蕩的破口彷彿黑洞,最後因嘔吐到台大醫院縫合。彼時爸爸剛坐完牢回家不久,媽媽認為他應以行動表達關心,彌補十多年的親情缺失。爸爸於是跟到急診室,安慰的話卻是:「這樣的傷就吐了,萬一被刑求,怎麼辦?」…
作者: 陳志平 頁數: 64
今年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5周年!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在民族危亡之際,國共兩黨捐棄前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全國同胞共同禦敵,經過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 近代以來,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程度最為深重,造成的破壞最為劇烈。早在1874年,日本軍國主義即利用「牡丹社事件」侵略、覬覦台灣,隨後,通過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吞併台灣和澎湖列島,再又通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日俄戰爭,攫取了在中國東北南部和京津一帶等地區駐軍的侵略權益,為擴大侵華戰爭構築了前沿陣地。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全境;1932年3月公然成立偽「滿洲國」,並逼迫國民政府予以承認;1935年製造「華北事變」。至此,日本軍國主義吞併全中國的野心畢現,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 七七事變後全民奮起抗日 1937年7月7日,當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盧溝橋事變、叫囂三個月內甚至一個月內消滅中國時,中國人民民族自覺全面甦醒,奮起反擊。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含國共兩黨)軍隊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共進行了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330多萬中國軍人血薦軒轅,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
作者: 陳是、劉相平 頁數: 66
《罪孽的報應》是作者荷蘭人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經過長時間的遊歷、觀察和訪談,以及對電影、教科書、紀念碑、大眾文學作品、知識分子的爭論等相關話題之感想和思考合成的「政治遊記」。書中那些看似獨自成章又有著多重議題的聯繫,貫穿著對戰爭記憶、國家罪行和民族悔罪等問題的思考。 二次大戰結束至今,討論戰爭的問題一直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界、政治及歷史研究領域的重點關注物件。通過閱讀本書,再結合對《東京審判》、《紐倫堡審判》兩部電影的觀感,讓筆者加深了對戰後各國態度和行為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對歷史錯誤進行審視,才能避免明天的我們被歷史的尺規審判。 德、日對歷史有不同態度 當觸及有關民族、戰爭的內容時,似乎總無法迴避一些情緒的出現,布魯瑪便是從與情緒相關的四個方面:政體的改變和國民的政治成熟;民族主義的影響;確認受害者和加害者;天皇制與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極權的不同,來分析和比較德國和日本在面對侵略行徑及戰後反省兩方面,不同的態度和這種態度的形成原因。事實上,在布魯瑪看來,對待歷史的態度往往與民族性、文化差異並沒有特別強的相關性,更多的在於政府及社會採取的政治導向和意識形態。…
作者: 鍾鴻 頁數: 69
6月24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引發全美國婦運人士走上街頭,抗議大法官剝奪了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也擔心禁止墮胎的法律會愈趨嚴苛,訴訟案件會大增,許多歷史性的憾事會重演。 女人冒生命危險非法墮胎 回顧人類歷史,墮胎曾經發生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父權社會。是的,沒有女人樂意墮胎,然而在有婦科手術以前,或墮胎被禁止的地方,許多女人不得已採用各式方法終結懷孕,包括搬動重物、故意跌倒、用尖銳物品刺傷自己、暗中尋找密醫或遠涉國外動手術。…
作者: 顧燕翎 頁數: 72
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教授,不僅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者,也是英國《柳葉刀》雜誌「新冠病毒委員會」的主席。他最近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出自美國生物實驗室。美國主流媒體不報導他點出的問題,反而讓我們知道:薩克斯所言正中靶心。 6月18日,中研院劉兆漢院士宣布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為國際知名經濟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主席薩克斯教授。唐獎基金會表示,薩克斯不僅在債務危機、惡性通膨、計畫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減少貧窮領域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他更結合了全球經濟、健康、公平正義、永續性等不同面向,提出開創性的跨領域方法,成為可被學術研究及評量實踐的整合性領域。薩克斯獲獎後表示,希望今年9月有機會訪問台灣。 新冠病毒源自美國實驗室…
作者: 何邦立 頁數: 74
7月2日下午2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於台新大樓二樓圓廳揭曉頒發。由身體氣象館、人力飛行劇團共同創作的《王子.哈姆雷特》,拿下「表演藝術獎」,獎金100萬元。導演王墨林在現場,卻隠坐台下,推派年輕演員楊奇殷上台代表接受殊榮。 王墨林是劇場界有名的「孤鳥」,今年75歲,少年時混過幫派、為了脫離家庭投考軍校,退伍後到日本學習劇場藝術,36歲回台灣,進入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擔任文字記者,38歲開始搞前衛劇場,42歲成立「身體氣象館」,是一個跨文化跨領域的非主流劇團。 王墨林編導的作品結合社會運動與劇場行動,挑戰主流論述,對抗體制對自我、身體的宰制。他不被收編、不服管束的個性,曾經在被推荐角逐藝文界大獎時,因為流言「王墨林這個人爭議性太大」,被踢出局。 記得2017年記者訪問他時,他吐露心聲:「做完《長夜漫漫路迢迢》,我就要封箱,不做台灣的戲了。」當時他感嘆,「都幾十年了,台灣不只文化界問題多,運作秩序混亂、分門分派,年輕人愈來愈不重視知識,劇場没進步啊!」 克服疫情衝擊推出劇作…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76
西安碑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開成石經》,在114塊青石碑上鐫刻的12部儒家重要典籍。《開成石經》於唐文宗開成2年(837)完成後,即立於長安城國子監內,是繼漢《熹平石經》、魏《正始石經》之後又一部大型石刻經書,為學子抄錄校對經書的標準版本。 《開成石經》自刻成至今,先後經歷了五代與北宋的三次搬移,宋徽宗崇寧2年(1103)在府城東南隅重建府學與文廟,《開成石經》與其他唐宋碑刻被移置該處,並進行修建與改造,此即今日「西安碑林」之所在地。《開成石經》的遷置過程等同於西安碑林的形成過程,故《開成石經》被視為「西安碑林」歷史的源頭。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在已有900餘年歷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將古建築群擴建為一座以收藏、研究與陳列歷代石刻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館區由孔廟、碑林和石刻藝術館三部分組成,典藏文物一萬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百餘件。 館藏分碑石、墓誌、佛教造像、青銅器、古籍圖書與碑帖拓本等類,其中自漢代至今的碑石與墓誌4,000餘件,收藏數量居全國之冠,碑石陳列如林,篆、隸、楷、行、草五體皆備,書法精品碑刻自漢以來之名家薈萃,例如篆書有宋代重刻傳為秦代李斯(前284-前208)《嶧山刻石》與唐代李揚冰(8世紀中期)《三墳記碑》﹔隸書有漢《曹全碑》與唐代史惟則(8世紀前期)《大智禪師碑》﹔楷書有唐代顏真卿(709-784)的《顏勤禮碑》與柳公權的(778-865)《玄秘塔碑》﹔行書有唐懷仁(7世紀中期)《集王三藏聖教序碑》與金代龍岩(12世紀後期)的《古柏行》﹔草書則有唐代張旭(約675-750)的《肚痛帖》(圖一)與懷素(737-799)的《大草千字文》等皆為馳名中外的書法瑰寶,是中國石刻書法藝術寶庫-「西安碑林」的代表作。 細讀碑刻以史鑑今…
作者: 朱惠良 頁數: 79
17世紀英國詩人馬维爾(Andrew Marvell, 1621-1678),寫了一首出人意表的〈割草人對花圃果園的抗議〉,那是對當時新興農業科技與花圃果園氾濫施肥與雜交的批判。詩中所提到的農耕科技帶來的負面性,到今天還有其值得參考的現實意義。詩人把這歸咎於人類的貪婪,也可說是一針見血。 一 凡是讀過馬維爾膾炙人口、情色大膽的〈給含羞不肯前的情人〉(To…
作者: 古添洪 頁數: 82
馬祖是位於福建省連江縣閩江出海口,依山(雲台山、芹山、壁山等)傍海(東海)的美麗山城漁村,它的好山好水好悠閒令人羨慕,被稱為「海上桃花源」、「海角一樂園」。在1949年到1979年兩岸對峙的年代裡,沒有人可去欣賞品味,現在則成為觀光勝地。 馬祖傳說由來及現況 馬祖原名「媽祖」,源於清同治年間大臣上奏。文中的「馬祖之澳」,清光緒28年的《福建沿海圖說》、《使琉球記》書中說明,係為紀念媽祖林默娘於宋代在湄州島海上為救其父林願而溺海身亡,其遺體漂至馬祖海邊,被當地人安葬於馬祖南竿的天后宮內,故名媽祖,後改名馬祖。澎湖馬公原名媽祖宮媽宮,後改為馬公。 馬祖位於台澎金馬的北疆,係屬福建省連江縣,共有南竿、北竿、東引、東莒、西莒4鄉5大島,另有亮島、大邱等31個小島,共36個大小島嶼,總面積共計29.6平方公里,人口僅1萬餘人,土地不夠大和人口太少無法成立一個馬祖縣,因此稱「連江馬祖」,而福建省則有一個大的「連江縣」,兩者相互對立,不似金門、澎湖的土地和人口已大到可成立金門縣、澎湖縣。 馬祖早年與福建福州沿海往來密切,居民以講福州話為主,生活飲食亦是閩東口味,與台灣、金門的閩南習俗不同。如今馬祖賴以維生的漁產日漸枯竭,為了謀生,馬祖有五萬人移民至桃園定居,現在每年農曆9月初9,均在馬祖和桃園舉辦「媽祖升天祭」。…
作者: 劉鵬佛 頁數: 84
台南市柳營區自然景觀豐富,埤塘遍布,有尖山埤、德元埤、觀音埤等;發展歷史頗久,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劉家祠堂及「果毅里」的北白川宮史蹟等,八翁里的乳牛專業區也已轉型為觀光景點,值得一遊。 柳營的發展歷史頗久 柳營地處嘉南平原中段,由急水溪沖積而成。境內埤塘遍布,最有名的當屬德元埤、尖山埤所造就的風情。德元埤攔截9條珊瑚般的支流,水源滋潤著附近900公頃的沃土,當局成功地將本土埤塘融入外國意象,打造出經典作品。尖山埤則引入大陸的江南風情,建築設施與自然景觀緊密結合,並結合了當地傑出的閩南語歌謠作家吳晉淮(1916-1991)的本土元素。 柳營與昔日台南縣治所在的新營市隔著急水溪,其發展歷史卻比較久遠。尤其是建於1890年的劉家祠堂和高聳入天的舉人杆,讓遊客聽得到這裡迴蕩在歷史長廊上的喧騰輝煌。劉家是當地有名的望族,已歷12代,300餘年而不衰。開基始祖劉茂燕為鄭成功部將,北伐南京陣亡後,鄭成功念其功,在其子渡台後,「贍以田宅。及長,墾地於查畝營莊,數年,闢田數百甲,遂家焉。」 劉家為官與經商均有顯赫成就,特別是四世孫劉日純善經商,創白糖廍於溫厝廍莊(今德元埤北支流西畔),販運至南洋、北洋,獲利豐,遂「擁資百數十萬。顧性好施舍,濟人之急。里黨有事,必出而解之。…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7
7月15日,台灣解除戒嚴35周年,老政治犯在烈日下聚集,呼籲「兩岸和解,反對重返戒嚴」。同一天,拜登宣布任內第五度售台武器,也是2022年的第四次,完全不顧40年前美、中簽下「八一七公報」,美國承諾將限制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數量、準備逐步減少售台武器、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7月18日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計畫8月來台,經過媒體幾天的追逐、探聽,拜登21日表示「我將在接下來的十天內與習主席交談」、「軍方評估裴洛西訪台行程不是一個好主意」,看來佩洛西的來台計畫可能再度破局。 7月19日上午,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一行拜會蔡英文,並在之後召開記者會,強調「台灣若缺乏自我防衛的決心,就會給中國大陸進犯的機會」,又提出:台灣國防預算應至少增至GDP的3.2%、確保人民有裝備嚇阻中國、延長兵役時間至一年、男女皆要入伍當兵,以及加強後備軍人的動員能力等五點建議。 對艾斯培的建議,府方回應「沒有評論」。但從《自由時報》刊登了學者的評論:若提升國防預算,台灣經濟發展必將停滯;依目前的訓練場地和能量,延長兵役時間「是不可能的任務」;艾斯培「熱心有餘卻脫離現實」,顯示綠營似乎對艾氏建議也不敢苟同。 平實而論,過去幾年,美國參眾議員及卸任官員來台有如過江之鯽,即使蔡英文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親自接見,民眾卻早已失去新鮮感,因為來訪目的不外兩個,一是做給大陸看,二是推銷武器。不過,這一次艾斯培口出狂言,並大膽對蔡政府下指導棋,給台灣民眾留下深刻印象,卻也大不以為然。原因如下。…
作者: 紀欣 頁數: 1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