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NO.48 │ 歷史課綱變革&因應之道
蔡英文政府上台一年多以來,對外採「親美日、遠大陸」政策,造成外交頻頻受阻,美國雖批准對台軍售案、美艦停靠台灣港口案,但後者卻立即遭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打槍「非常困難,或是危險的」。 對內,公教人員年金改革案雖強行過關,一例一休政策也未做調整,但抗議聲不斷,蔡政府也因此大失民心。而且,就在行政院甫通過退離職軍公人員赴陸管制年限改為至少三年,且出國需每月報備之際,傳來前清大校長劉炯朗出任中國大陸第一間積體電路培訓人才中心校長的消息。 蔡英文常說她「不為民調做事」,也一再保證「會顧好台灣」,問題是,人民對她有信心嗎?行政院發言人說得對,劉炯朗事件就算對台灣科技業衝擊不大,也會對整體國民信心產生影響。在薪資不漲、大陸「一代一線」政策的吸引下,年輕人早已大量西進且落地生根,如現職大學教師因受年改衝擊,決意在青壯年時就放棄台灣教職,赴大陸一展長才,台灣還有明天嗎? 綠營政治人物就是看清楚兩岸關係發展攸關台灣前途,才會大談「親中愛台」、「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面對眼前的內外困局,蔡英文當然急於有所突破。因此,在莫健直言「兩岸之間缺乏官方對話,是美國當下最關切的問題」之後兩天,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就在美國華府公開表示,「台灣願在最短時間內、在不設政治前提與不拘形式、不限地點下,促成兩岸的對話與溝通,化解雙方敵意,避免誤解誤判。」 長期以來,大陸一再表達推動兩岸政治談判的意願,而台灣方面則因藍綠長期惡鬥,社會難以凝聚共識,又擔心兩岸實力懸殊,上了談判桌,難獲「對等、尊嚴」,始終對政治談判興趣缺缺。不過,2015年11月「馬習會」其實已為兩岸政治談判做了最佳示範,只可惜,馬英九不及在卸任前責成相關單位,進一步規畫出談判的時程及議程。…
作者:
紀欣
頁數:
1
30年前的「解嚴」是蔣經國在臨終前的「最後一撃」。或許可以理解成蔣經國知道國民黨已無心無力對抗島內的台獨逆流,想引入大陸的影響力,以制衡美日扶持下的台獨勢力,頗有臨終託孤的悲涼意味。 今(2017)年適逢幾椿國家(兩岸)大事的逢十周年紀念,譬如2月28日二二八事件70周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7月7日抗日民族聖戰爆發80周年、7月15日台澎金馬地區宣布解除戒嚴30周年等等。兩岸分別、接連地舉辦了與以上事件相關的、規模不一的紀念性活動與學術性研討會。不過,雙方呈現出明顯的政治差距/對立,尖銳地顯示,由於統獨分歧的兩岸關係「現狀」,竟然已造成同為中國人的陸台主流社會,在對同一史實的認識理解上,出現南轅北轍的觀點與立場。這毋寧隱含著我們民族仍很可能要面臨的荒謬悲劇。但孰令致之? 民進黨執政重啟台獨 2016年民進黨在台灣第二度「輪替」上台執政,但迄今甫屆滿一年,蔡英文總統及其行政團隊的諸多表現,已經落於內外交困、怨聲載道的窘境。在這一年多一點的時間裡,他們看得出來的業績,只有蔡英文在其聲言不改變現狀的大陸政策上,因僵硬偏執的系列敵意「急獨/去中」言行,有效地急速冷凍、倒退兩岸關係,造成近期大陸某些非官方民調,出現逾80%的民意對兩岸關係現狀持負面看法,傾向以武力解決台灣「台獨現狀」的支持度,也高達八成以上。 而與此平行的,卻是蔡英文政府在台灣非善意的「年金改革」盲動,強硬地大幅縮減軍公教退休人員原享的福利與退休俸給,但另外又編列巨億的「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在她執政期間分期分享給綠色執政的各縣市。…
作者:
毛鑄倫
頁數:
6
台北市長柯文哲7月再度赴上海出席「台北-上海城市論壇」,相較於2015年的上海行,此次柯P獲得大陸更多善意的配合,為他的第三路線做了最佳詮釋,卻讓藍綠陣營同感威脅。 柯文哲自稱墨綠、和民進黨有策略合作關係,但他明顯在應對兩岸關係上,採取更務實的態度。對比柯文哲和蔡英文的兩岸基本立場,不難明白為何北京能夠接受柯P卻拒絕和小英往來。 對比柯P和蔡英文的作法 一、對「九二共識」態度不同。柯P在當選台北市長時,曾質疑「九二共識」是1992年的,今年是2014年,為什麼要拿22年前的共識作為今天討論的基礎?但在2015年,為促成雙城論壇如期在上海召開,柯文哲在接受陸媒訪問時表示:「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尊重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歷史」,之後進一步說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我對這個立場表示了解和尊重」;並且提出「一五新觀點」,作為連結他和泛綠觀點差距間的橋樑。反之,蔡英文至今不願面對「一中原則」、不接受「九二共識」、也不肯補答。 二、對「兩岸一家親」態度不同。柯文哲認為過去30年兩岸的交流證明,人民的需求是(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人民的利益是(兩岸共同)努力的目標,兩岸關係是影響台灣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他強調要秉持「兩岸一家親」信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追求兩岸人民更美好的未來。柯P基本上和習近平的主張相向而行,不存在不承認兩岸同為中華民族的問題。但蔡英文政府卻認為「兩岸一家親」口號背離兩岸現狀,並且推動「去中國化」的內政政策、經貿為脫離中國的新南向政策,和北京是背向而行。…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8
看到蔡英文民調直直落,賴清德與民進黨縣市長爭先恐後表示親中愛台、知中、友中,但如他們不改變自己的台獨立場,接受「九二共識」,恐怕這些都會讓大陸視為舊酒換新瓶,不會買單的。 蔡英文就職才一年多,已經創了聲望下滑速度的新紀錄。在她就職總統一周年前後,不管是藍營或者綠營所發表的民意調查數字都顯示,不滿意她施政成績的人多於滿意的人,最糟糕的數字是滿意者21%,不滿意者63%。這數字已經逼近了陳水扁和馬英九在第二任時,才會發生的狀況,而且下跌的勢頭看來還止不住。 綠營政治人物發難及跟風 各項民意調查也顯示,民眾對於蔡英文最不滿意的施政項目,就是她對兩岸關係的處理。有感於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的左支右絀、捉襟見肘,民進黨的政治人物開始在兩岸關係上發出一些與蔡英文不同調的聲音,而且形成了一股風潮。 其中,首先發難並引起各界矚目的,是現任台南市長賴清德。他6月初接受台南市議員質詢的時候,道出了「親中愛台」的說法,主張綠營應該積極改善兩岸關係。他的說法吹皺了台灣政壇一池春水,而且後續漣漪不斷,有點興起風浪的味道。…
作者:
龐建國
頁數:
10
蔡英文說:「只要當總統的一天,我會努力,讓國民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對,沒有道歉,只要「倒錢」? 只要你與我認同不一樣,你認同中國,中華民國,就必須交出財產、交出自由,甚至,交出性命,等著吧。 不准人民去我國的大陸地區,不准有思想與言論的自由,不准民主、不遵守憲法,叛國亂行,都由她說了算,為什麼?因為她是多數人選出來的,多數人不是中國人,以中國為名很痛苦。 蔡英文最使少數人受不了的,還不是好話說盡,壞事做絕,而是立刻就這麼做,然後冷對少數指:「不然你拿我怎樣?」所以她從不為她的胡言亂語道歉,因為她做到了多數人想的:「我們不要中華民國。開羅宣言無效非約。」只是這不敢明講,大家埋頭做,又因做不到,因此就胡言亂語、違法違憲,蠻幹一通。 你再追問為何扯謊,她在上車前,會很謙卑地說:「我會努力,努力再做。相信我,我是你們最大的靠山。」然後,揚長而去,後面升起了攔鞋網,舉網的是國民黨的主席吳敦義,他對追車的憤怒退休軍公教說:「愛國同胞講的話,我們尊重跟信任,如果不是的話,你聽聽就好。」…
作者:
伍思文
頁數:
12
中國史變成「外國史」,台灣史成為「本國史」,加以美化被日本殖民經驗的「皇民史觀」,更可以拉緊台日間的紐帶,使年輕學子徹底脫離中國情結,作一個獨立於中國之外,卻親近「大日本帝國」的台灣人。 日前教育研究院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中最受矚目的是高中歷史課綱變革,8學分減為6學分,教科書1.5冊減為1冊,改以主題方式呈現,並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講述。本文以下回顧20年來的歷史課綱變革歷史,讀者就會發現這是台獨分子有步驟、有策略、深謀遠慮的大計畫。 部定標準本 教育本是近代國家,無論政體是民主或極權,均極為重視的公民教育;透過歷史教育,培養共識,凝聚民心,是培養群體認同和塑造國族認同的最好機制。為此,政府遷台後,便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以下全以民國標示),修訂國民學校和中學課程標準,43年由國立編譯館,延請台大、台師大教授編寫標準本歷史教科書,初中中國史(勞榦)、初中外國史(夏德儀)、高中中國史(郭廷以)、高中外國史(沈剛伯)。 這套書寫得很好,但較詳細篇幅偏多,後來曾數度刪節。54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初高中歷史課本並未大做更張,只是高三增設中國與外國文化史課本。改為一綱多本之前的最後一套標準本課本,是85年開始,由台師大李國祁教授主編,順應時代變遷與史學發展新趨勢,延請中壯年歷史學者編寫教科書,加入許多學術與文化史的內容。這個版本一直用到88年。…
作者:
徐泓
頁數:
14
新課綱把中國史融入東亞史中,又不以中國史為主體,將使中國史更加「虛無飄渺」。而且,重大的中國歷史事件,如果失去論述的主體,勢必會發生「削足適履」現象。 這次高中新課綱公布後,引起社會普遍質疑,大家把注意焦點集中在把中國史融入東亞史此一項目上,其實,新課綱其他問題也很多,例如:中國史從每學期8小時、教科書1.5冊,減為每學期6小時、教科書1冊,請問:中國歷史5,000年6小時可以講嗎?用「專題」能完成中國史教學任務嗎?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課綱委員竟說課綱係採「人民史學」的觀點,並舉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為例,這令人不禁興起「今夕何夕」之嘆! 刻意拆解中國史 「人民史學」是中國大陸在文革時期「瘋行」一時的史學理論,強調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與帝王將相無關。但是隨即做了修正:帝王將相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也起了相當的作用。不久「人民史學」在大陸史學界與中學歷史教科書全都廢棄不用了。想不到50年後台灣教育部頒布的中學課綱,竟不完整地撿來作架構,台灣的史學界不長進到如此地步?還是教育部準備進行一場毛式文化大革命?新課綱問題的嚴峻性,不能不特別予以重視者在此。 梁啟超在《飲冰室文集》裡指出:中國歷史的發展,可分三個階段,即:中國性的中國;亞洲性的中國;世界性的中國。梁氏並沒有放棄中國歷史一貫發展的論述,當然不能截取一段,作為整體來論述。…
作者:
王仲孚
頁數:
20
日本教科書備受東亞國家批評,主要在於其中小學的現代歷史、地理、公民科目裡,在歷史意識和領土兩方面,與周邊鄰國存在諸多認知上的歧異。 二戰後,日本中小學教科書並非由政府編纂,而是由多家民間出版社自由編寫、出版,再經各地區教育委員會(公立),或學校(私立)自行選擇採用哪個版本。但文部科學省(下稱文科省,2001年前稱文部省)會制定編寫方針及《學習指導要領》,每四年審查一次送審的教科書。初期日本教科書對戰爭尚有較平實的記述。 1960年代,日本極端民族主義者林房雄發表《大東亞戰爭肯定論》,此後保守右翼勢力開始發聲、翻案,並向教育界進軍。 1982年7月,文部省審查高等學校的歷史教科書,讓一些將「侵略」改成「進出」,淡化侵略行為的教科書通過,引來中國大陸、南韓等鄰國的注意和抗議。1986年6月,右翼團體「守護日本國民會議」編撰、原書房出版的歷史教科書《新編日本史》問世。 1996年12月,日本右翼文人組成「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下稱「編撰會」),受到自民黨眾多右派議員的支持,在「編撰會」及其支持者的言論中,可以看到讚美戰爭、國粹主義、否認有南京大屠殺和歪曲歷史之類的論調。該編撰會的勢力不斷擴大,日本各都道府縣都有分會,成員有大企業檯面人物、學界、文藝界、體育界及宗教界人士。…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31
蔡英文至今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兩會停止協商、陸客及陸生急速減少、農漁契作暫停實施,影響所及層面涵蓋兩岸交流各領域。尤其是兩岸停止「外交休兵」的默契,制約了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 蔡表述有善意但未達標 蔡英文宣稱承諾維持兩岸現狀,並表示遵循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這雖已隱含「憲法一中」、「兩岸一中」及「兩岸一國」的政治意涵,但蔡並未言明「兩岸關係的性質」,究竟是「國與國關係」,還是「非國與國關係」?儘管蔡曾提出「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挑釁、不會對抗」新四不政策,以及「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互動新主張與兩岸應「結構性合作」,但因語言過於模糊、抽象,實難以取得兩岸政策話語權。 蔡英文執政前後的主張有所不同,例如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去除以往「兩國論」主軸設計,《公民投票法》排除統獨及領土變更複決案,招致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批評。且在「九二共識」上,蔡英文從認為「九二共識」是虛構不存在的,到認為不是「唯一選項」,再變通為「九二史實」、「九二精神」及「九二共知」。蔡本人或許她已釋放了政治善意,但大陸當局的門檻標準是接受或承認「九二共識」是「有無問題」,而非「程度問題」。 外交不休兵 …
作者:
蔡英文承擔得起遠離一中的代價?
頁數:
32
台灣目前大家最關心的各種問題如年金改革、一例一休都含有經濟因素,然而,只有政治可以控制分配,台灣的問題根本在政治,而追根究柢也就是國家認同問題。 台灣近年來經濟發展日趨疲弱,又找不到出路,整個社會形成悶鍋現象。事實上,經濟是創造價值的體系,政治是分配價值的體系,分配引導創造,人類社會自古皆然,台灣不能例外。整個經濟體系找不到出路,癥結必然出在政治。 民眾認知與事實嚴重偏離 綠營媒體美麗島電子報6月30日公布了〈6月國政民調〉。其中第11題問道:「有人說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在1949年被中國共產黨宣布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已經分裂為兩個國家,而且各有邦交國,雖然都不符合各自的憲法,但這就是實際的兩岸現狀。您認不認同這個說法?」結果有68.1%的受訪者認同此說法,也就是認為台海兩岸的現狀是「兩個中國」或兩個國家。 然而,根據國際政治圈的事實基本面,自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來,兩岸重新回到一個中國的框架;1949年兩岸固然分裂分治,雙方互不為代表,互不隸屬,但長期以來,各國在兩岸問題上奉行「一個中國」原則,亦即兩岸不曾跳脫出「一個中國」的框架與事實,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現實或事實應該也看不到能改變的現實條件。…
作者:
朱駿
頁數:
34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為海峽兩岸建立新型的溝通交流平台提供了有利條件。兩岸可以透過互聯網經濟形態,培育網路青年及新創人才生力軍。 過去20多年來,中國大陸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成為互聯網使用人數最多的地區,並積極參與制定國際互聯網運作規則。中國通過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東盟網路空間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網上絲綢之路論壇,積極搭建了互聯網領域的國際交流平台。對兩岸而言,若能以互聯網構建新型的「兩岸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不僅有利於兩岸建立互聯網交流平台,而且可加速形成兩岸網路空間治理新格局,在國際互聯網舞台上彰顯兩岸人民的智慧與擔當。 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不但世界各地聯繫日益緊密,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世界。新的世界,有三層架構:第一是消息層,網路在這個層面上實現了消息的採集和分發;第二是工作流層,也就是業務應用的層面;第三是資料層,把前兩層面所形成的大量行為資料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大資料」。 目前大部分互聯網的工作只是建立對外發布消息的網站,並沒有對業務層面進行實質的互聯網化,因此將互聯網加上一個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有著極大的前景。在中國大陸,「互聯網+」行動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與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分享、開放的互聯網,可讓兩岸合作發展的空間更寬廣。 利用互聯網打造合作平台…
作者:
王鵬
頁數:
36
葉毓蘭,1958年生於宜蘭,1976年北一女畢業,進入中央警官學校公共安全學系,1980年警大畢業分發至基層服務,1983年任警大校長室機要,1985年留職停薪、赴美進修,次年獲得西伊利諾大學警察行政研究所碩士。1990年,辭去警大教職,赴伊大芝加哥分校攻讀公共政策分析,1994年榮獲博士學位後返警大任教。 葉毓蘭學術專長包括:警察教育訓練、社區警政、刑事司法政策、警察政策、警察行政、兩性平權議題、婦幼安全等。曾擔任世界警察博物館館長、警大外事警察學系主任、研究所所長等。2007~2009年出任「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2013年任「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2014年自警大退休,2016年被新黨提名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現為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中華警政研究學會秘書長。 葉毓蘭生於警察家庭、就讀警校、在警大教書,熟知警察業務及其辛勞,長期為警喉舌。尤其,自民進黨政府推動軍公教年金改革以來,葉毓蘭始終站在第一線,為警消等公教人員爭取權益,深獲社會各界好評。 問:40年前的社會受傳統觀念影響,少有女性警務人力,請問您投考警大的動機?在警大及留美求學期間有何難忘的經驗? 答:警大自1974年開始招收女性警官,我是1976年考進去的第三屆女生。因為家父是警察,小時候就住在新店七張的警察宿舍,有一次鄰居姐姐對我父母親說「警大招收女生名額少,葉毓蘭雖然讀北一女,未必考得上」,這番話激起我報考的興趣。那一年男生招200多人,女生只錄取8人,加上金門保送1人,可是全省各地都有人前來報考,競爭很激烈。…
作者:
紀欣、陳淑英
頁數:
40
今年初安倍還是日本無人能挑戰的「獨強」首相,不過,一旦牽涉弊案,今昔「女愛將」,一個讓他漏氣,一個打敗他,連帶讓安倍最拿手的外交也銳氣盡失,他還有機會創最長任期首相? 安倍晉三2012年12月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後,參眾兩院4次選舉連戰皆捷,如日中天,在日本政壇堪稱是「安倍獨強」。自民黨為了延長安倍的任期,今年3月5日在黨大會上,決定將總裁任期從兩任6年改成三任9年,如安倍明年再選上總裁,即可當到2021年。諷刺的是,從黨剛替他鋪好路的同月開始,安倍連續為2「學園」、2「女愛將」所苦,弄得灰頭土臉。 昔日愛將小池重挫安倍 「森友學園」是大阪一所重振戰前《教育敕語》、教材仍稱中國為「支那」的私立兒童教育機構,安倍本身有捐款、其夫人昭惠原是名譽校長,該機構扯上了是否以超低價購買國有地的官司。「加計學園」則是計畫開設獸醫學院,其理事長加計孝太郎為安倍40年的好友,同樣遭爆有以「國家戰略特區」名義,免費取得公共用地的嫌疑,而且文部科學省有來自首相官邸的公文指示。 防衛相稻田朋美,四次當選眾議員,擔任過自民黨政調會長、行政改革相,是典型的保守鷹派,也是安倍有意培養為接班人的親信,但去年8月上任以來,頻頻出包。12月安倍剛與歐巴馬造訪夏威夷珍珠港,稻田隨後就參拜了靖國神社。自衛隊的「報告」管理也出狀況。今年3月因「森友學園」訴訟出庭問題,在國會答詢時,被在野黨逮到她「撒謊」。最扯的是,她在東京都議會選舉前夕,公然以防衛省、自衛隊的名義替自民黨拉票,輿論譁然。…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46
朝核問題其實是朝美問題,朝美任何一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或把責任往別人的身上推,都不能解決問題。 今年初,當朝鮮聲稱其洲際彈道導彈處於最終研發階段時,川普以嘲諷的語氣說:「這不可能發生」。因此朝鮮在7月4日成功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絕對不是意外的巧合。而是朝鮮送給美國國慶的「賀禮」。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說,朝鮮已經成為擁有包括核彈、氫彈和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戰略配套,是個完全成熟的核大國。這枚導彈的射程可達6,700公里,雖然還無法達到洛杉磯或紐約,但已可以威脅到阿拉斯加全境和關島。很多軍事專家都認為,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朝鮮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以及核彈頭小型化的技術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屆時美國全境將曝露於朝核的威脅之下。 戰略行動並不具可行性 7月4日當天,美國國務卿提勒森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朝鮮此舉,重申美國絕不接受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朝鮮。防止朝鮮擁有核武器,是美國近50年來歷屆政府的頭等大事,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任何辦法來有效對付。2006年朝鮮試爆了第一個核彈,小布希無計可施;歐巴馬時代,朝鮮又進行了四次核爆,歐巴馬採取「戰略忍耐」。川普上台後,聲稱他打算「解決這個問題」。川普可以採取的戰略行動不外乎:(1)先發制人;(2)步步緊逼;(3)斬首行動。以下扼要分析上述辦法的可行性。…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49
委內瑞拉政局動盪好幾個月,6月27日再傳最高法院遭到一架國內軍用直升機襲擊。委國情況外媒多有報導,反觀台灣媒體大都未予關切,而學界多呈深具西方色彩的負面評價。 兩種制度的競爭 西方觀點認為:拉丁美洲政治人物,任期將屆時,即想透過修憲或政變的方式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查維茲如此,馬杜羅亦復如是。然而,個人認為,此種陳述過於偏狹、侷限,還真稱得上是「後真相時代」(post-truth era)的一例。委內瑞拉動亂的本質,隱含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價值與制度的競爭意義,而非只是一般國家的政客權力鬥爭性質。 事實上,委內瑞拉前總統查維茲(Hugo…
作者:
李黎明
頁數:
52
7月2日,美軍派遣導向飛彈驅逐艦「史塔森號」駛入西沙群島中建島12海里範圍內,遭大陸驅離。六天後,習近平與川普在G20高峰會期間,召開兩國元首雙邊會談,強調中美關係要合作共創雙贏。 7月2日,美軍派遣導向飛彈驅逐艦「史塔森號」(USS Stethem)駛入西沙群島中建島12海里範圍內,遭大陸派遣護衛艦與殲11-B戰機驅離。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西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國政府早在1996年5月就公布了西沙群島的領海基線。美國派遣驅逐艦,破壞有關海域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危及陸方島上設施及人員安全,是嚴重的政治和軍事挑釁行動。這是川普上任以來,第二次派遣軍艦接近大陸在南海擁有主權的島嶼。第一次採取類似行動是5月24日,美國導向飛彈驅逐艦「杜威號」(USS Dewey)執行任務時,駛入南沙群島美濟礁12海里內。 中美關係因南海擱淺…
作者:
趙國材
頁數:
54
南韓總統文在寅,繼6月底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高峰會談,獲得川普首肯兩韓問題由南韓主導後,趁赴德國出席G20之便,7月6日在柏林發表「新朝鮮半島和平構想」,不僅讓參加G20的各國領袖注目,也讓全世界都知道兩韓關係應由兩韓解決,不能只靠美日等國「軍事協助」。 文在寅構想的主要內容包括:和平統一、朝鮮半島無核化、締結和平協定、促進經濟共同體及支持民間交流五大原則。並附帶提出四大具體方案:10月4日中秋節離散家屬團圓、明年2月北韓參加平昌冬運、7月27日起雙方中斷在軍事分界上的敵對行為,以及重啟南北對話等。 文在寅自德國返韓後在主持國務會議時,坦率地承認,北核問題由南韓解決力不從心,尤其要取得國際「共識」難上加難。此話出自文在寅口中,可以想像兩韓問題不易。 眾所周知,兩韓分裂分治70年來,南韓的國家安全要靠駐韓美軍「保護」,這也是金大中和盧武鉉等前任總統感到「悲哀的事」,所謂的陽光政策由此而來,兩韓事本該由兩韓解決。其實,文在寅的思路與金、盧二人出自一個鼻孔。南韓保守派一直認定他們三人為「親北韓派」。 當然,文在寅不願意被扣上這種「紅帽」。訪美前後,文在寅不僅盡量減低保守派的憂慮,也給美國打了一針「強心劑」,他要川普放心南韓不會撤銷部署薩德,因此,雙方得以「握手言歡」。沒想到美國竟要求南韓重新談判已施行五年餘的FTA等。…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57
5月中旬以來南海風雲再起,美國戰機、軍艦一再闖入南沙海域,日本準航母「出雲號」也前進南海公然挑釁。繼7月10日美、日、印三國軍演後,7月下旬中俄聯合軍演選在波羅的海進行,其政治、戰略意味不言而喻。 中俄國防部長會談 6月7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哈薩克首府阿斯塔納舉行,此次峰會不只印度、巴基斯坦兩大核子強權加入,另一特點是除元首會晤外,各合作領域負責首長亦分別進行對話,中俄兩國國防部長常萬全與邵伊谷(Сергей Шойгу)亦就未來三年兩國軍事合作計畫交換意見,惟未對外透露詳情。 據俄國《獨立報》報導,中方僅表示2017年中俄將進行多項大型軍事活動,而俄觀察家則指出,最近美軍經常在大陸沿海挑釁,而美國防部長又一再抨擊中國,所以北京很可能會做出「巨大的」反應。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兩國軍事首長會談時刻,正是美艦進入美濟礁12浬內之際,這是川普上任以來,美艦頭一次闖入南海海域,顯示川普政府不想承認中國對爭議海域的主權要求。…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58
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自2007年以來,廣泛收藏了1970年代台灣和港澳海外留學生的「保釣、統運」歷史性資料,為他們的付出留下紀錄。 1970年代,在美國掀起了以台灣、港澳留學生為主體的保衛釣魚台運動,這個運動繼而發展為爭取祖國統一的運動。這是台灣、港澳留學生發起的一場聲勢浩大、歷經10年的愛國主義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廣大參與者自辦刊物和宣傳品,既記錄了當時運動的脈絡,也記錄了許多台灣、港澳留學生人生經歷轉折的過程。 海外保釣人士捐贈文獻 2007年,保釣運動的參與者周本初教授捐贈了12箱資料,是清華大學圖書館接收的第一批保釣資料。從那時開始,經過了10年的徵集與整理,清華大學圖書館已經收集了來自全世界144人次、近1.4萬件的資料捐贈。 在捐贈者殷切的期許下,清華大學圖書館對「保釣、統運」文獻高度重視,將其作為珍貴特藏收集保存,並組織專家進行專題整理與研究。2007年10月,清華大學圖書館成立了「保釣、統運」資料整理小組,制定了《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統運」資料管理辦法》,針對各種類型的資料,制訂了專門的元資料著錄方案、資料編纂規格與工作流程。…
作者:
何玉
頁數: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