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NO.44 │ 檢討與展望和平統一形勢

2017年4月|NO.44 │ 檢討與展望和平統一形勢

大陸今年「兩會」的對台主軸是「和平發展」、「和平統一」,但在台灣,真正「吸睛」,並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的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一席話:「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但那樣的統一方式,一定會對台灣社會和民眾帶來傷害。」 這一段話雖被陸委會批為「非理性的恐嚇言詞」,卻的確顯示了大陸當局「對台灣民眾一種負責的態度」,希望能藉此提醒台灣民眾認清現實,並慎重思考:如任由「台獨勢力蠢蠢欲動」,台海怎能維持和平發展?形勢比人強,統一是大勢所趨,難道不希望以和平方式統一? 其實,「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從來就不是選擇題,他們有著緊密的辯證、因果關係。但早自2008年底「胡六點」發布後,台灣各界即對大陸在長期堅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後,又提出「和平發展」,有各種不同的解讀。例如《聯合報》主張《可以不統一 不能不和平》,藍營政學界也認定,大陸已淡化或擱置統一,只想和平發展,維持台海現狀。也因此,嚴格說來,台灣過去20年並沒有「統獨之爭」,有的只是「台獨與反台獨之爭」,或「台獨與獨台之爭」。這合理說明了馬英九執政八年後,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反而下降,社會「拒統」氛圍有增無減。 儘管中共十八大報告清楚表明「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但台灣民眾似乎直到聽了張志軍這一席話,才總算明白:統一是大陸一貫、明確的立場,從未動搖,而且今日的大陸更有實力推出直接惠及台灣基層與青年的措施,以「增進台灣同胞的福祉」;不過,如果台獨勢力得不到有效遏制,那就會直接威脅和平發展及台海和平穩定,甚至不排除非和平方式的統一。…
作者: 紀欣 頁數: 1
馬英九日前以違反《刑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洩密、教唆等罪被起訴,但起訴書引用的資料多半是街談巷議,或是無法證實的傳聞,是否符合刑法嚴格證據法則,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 2013年9月6日特偵組發出一份「絕對不容錯過的記者會」通知,召開記者會認定法務部長曾勇夫、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王金平等人涉嫌關說,從此引發一連串的政治風暴,至今餘波盪漾。 馬王鬥餘波盪漾 當時除了涉嫌關說的曾勇夫被要求辭職,去職前慷慨陳辭自己受到「莫須有的電話」羅織入罪外,王金平、柯建銘等都毫髮無傷;反倒是檢察總長黃世銘因對外洩露監聽及偵辦內容,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及「公務員保密責任」,遭到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及洩密罪,被判刑1年3月,並得易科罰金45萬元定讞。 而馬英九在卸任後總統刑事豁免權收傘,立即被台北地檢署立案偵查,也一如外界預料的,日前偵查終結,地檢署發布洋洋灑灑88頁5萬多字起訴書,引用大法官解釋、德國法意、憲政要旨,闡釋非起訴馬英九不可的理由。雖然起訴的罪名都是輕罪,檢察官並未在起訴書裡具體求刑,卻很罕見的以馬英九係「連續行為」,請求「從重擇一量刑」,有揣摩上意,打落水馬(狗)之嫌,難免招致物議。…
作者: 葉毓蘭 頁數: 6
國家保防工作法草案曝光後,引發人權倒退的批評,行政院長3月10日表示,該草案確實有明顯「人二」復辟的問題,已被行政院退回。但民進黨一些辯士在電視政論節目上,仍侃侃而談,詭辯說民進黨繼承了蔣介石的反共政策。他們想蒙混世人的眼睛,卻無法遮蔽過眼台獨的煙雲。 國民黨的反共,太子是太子,但蔡英文的反共,太子不是太子,是狸貓。民進黨現在搞的保防法,或反滲透法,與蔣介石的保密防諜宗旨無關,更非馬執政時留下的後續工作。 隨手舉例,保防法草案第6到8條規定,可讓保防人員向各機關調閱文件,也可以在路上盤查民眾。這若不是人權大倒退,什麼才是人權大倒退?今後人民走在路上,等於走在虎口上,也必定會產生寒蟬效應,搞得人人自危。 再以第7條為例,「保防工作執行機關對於依情資或事實合理判斷,認行為人有從事危害機密保護、防制滲透、安全防護行為之虞者,經機關首長書面同意後,得對其及與其接觸者實施查訪或通知其到場詢問。」這種權力大過檢察官的權限,檢察官還須等事證俱在後才能約談,不能「之虞者」叫來胡整。 應該這麼說,民進黨的保防法或換湯不換藥的防滲透法,其實是「保獨防統」法,不只是人二復辟,還是準備讓民進黨一黨獨大,蔡英文一言堂的獨裁之法。…
作者: 董佩芬 頁數: 8
由於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引起兩岸緊張,而國軍為因應台海戰事一觸即發,將戰略從「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調整成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也將採用都市水泥叢林戰,先發制人,主動攻擊。並揚言如此可讓中共知道,若攻台,必定傷亡慘烈,動手前會三思。但「有效嚇阻」與「重層嚇阻」,有什麼區別?這種文字遊戲,馮世寬能騙得了沒當過兵的蔡英文,可騙不了當過兵的役男,更騙不了對岸。 抗戰期間,中國之所以能迎頭痛擊日本「三月亡華」之夢,是因為大陸有廣大的腹地,戰場有縱深,可以利用空間換取時間,台灣有多大縱深?最厚的中部地區也不過約200公里。何況,解放軍攻台必定是多點登陸,擊我頭救頭,則擊我尾;擊我尾救尾,則擊我頭,首尾不能兼顧,「重層」能有幾重? 決定戰爭勝負,無論是先發制人或打游擊戰,除有形武力外,最依賴的還是精神戰力。蔡英文把軍公教退休金摳下來,18趴優惠取消,拿來買武器,推出針對性的不當黨產條例,訂出天怒人怨的一例一休及同性婚姻,搞得社會分崩離析,黨同伐異,敵不來我已先敗,「重層嚇阻」會有用嗎?打游擊戰,人民要有必死決心,目前台灣內鬥不已,有必死決心者幾?人心渙散,再多的保防法、防滲透法都沒有用。 從軍意願低落,陸軍官校學生招來了370人,還沒畢業就走掉200人,入伍完畢只剩70人,連最有戰力的戰車部隊,排長居然懸缺。這是因為國軍在政客的操弄下,早已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打開天窗說亮話,台獨是民進黨的神主牌,誰想為民進黨的神主牌,或為蔡英文那一小撮既得利益者而戰?更妙的是,現竟然將游擊戰寄望在南部農民身上,以為可因此與解放軍一戰,這種想法簡直是做夢,而且已讓北部人對民進黨刻意製造南北對立感到不滿。 民進黨一下要獨立建國,一下要中華民國在台灣,自己都拿不定主張,如何要國軍拿定?國軍上層都拿不定,怎麼可能要基層知道為何而戰?戰爭一起,最可能發生的場景是,大家爭相買機票、船票,當空中、海上難民。因此,我們建議馮世寬對有夢最美的蔡英文,實話實說!…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9
國民黨正在舉行黨主席選舉,對候選人而言,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是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和台灣發展的前景。目前除有「一中」和「各表」的爭議外,更重要的課題是,如何突破當前兩岸關係低迷的困境,掌握血濃於水、兩岸一家親的優勢,運用台灣的人力、知識和經驗,參與大陸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為民眾帶來新機運。 根據2016年底的數據,大陸有7,961家境外企業在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累計投資金額是1,701億美元,較2015年成長44%,這還不包括金融投資。而對外承包工程已完成1,594億美元,新簽合同有2,440億美元。 在對外投資的行業類別方面,2016年對製造業投資310億美元,信息類203億美元,科研類50億美元。在海外企業併購方面,去年全年併購742項,實際交易金額1,072億美元,涉及73個國家和地區,18個行業別。 台灣人心知肚明,這些巨額的投資恐怕是看得到卻吃不到。至於民進黨,則是鐵板一塊,堅不承認「九二共識」,對上述這些數字當然無動於衷。但國民黨領導人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且願與大陸經濟同步發展,則當前國庫空虛、政府赤字的危機將可迅速解決。關於軍公教和勞工年金被迫大砍、社會階級瀕臨分裂的噩運,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2016年大陸對外新簽合同在美金5千萬元以上的項目,一共有815個;較2015年增加了94個,累計的合同金額則是2,067億美元。這已是台灣年度總預算三倍以上的規模。…
作者: 周陽山 頁數: 10
前陣子「一中承諾書」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使得原來兩岸間單純的學術交流被弄得烏煙瘴氣,事實上,多數民眾都認為簽署承諾書僅是學校間交流的一些注意事項,卻被民進黨官員及民代無限上綱至賣國,儼然是將政治的黑手伸入學術界。 「一中承諾書」其實僅是兩岸校際間的合作備忘錄,甚至是處級單位對大陸學生所發出的「說明須知」而已,主要是說陸生來台讀書,「不涉及敏感政治議題活動」、「不涉及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目的就是要確保學術自由且中立。 教育部長潘文忠卻指稱,72所曾簽署「一中承諾書」的學校,違反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民進黨民代更不斷罵此舉違法、喪權辱國。但回過頭來看,蔡英文不是一再表示要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而憲法不是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嗎?兩岸條例不是把台灣地區及大陸地區定位為「一國兩區」嗎?套句時下青年的話,「睜眼說瞎話94狂!」 從具有豐富兩岸交流經驗的校方及教授來看,兩岸雙方皆對「九二共識」有默契,也大多僅做口頭承諾,但近來蔡政府不斷玩弄兩面手法,甚至挑戰兩岸和平底線,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許多大陸學校向台灣學校要求出具一紙聲明,以方便陸生辦理來台手續,而台灣的大學為吸引大陸學生,要什麼證明都會給。 其實,台灣學生赴大陸讀書,也有特殊處理的作法,例如台生可以不必上政治或軍訓相關課程,以避免台生受到政治干擾,也可全力專注在學習及交流上。…
作者: 李成蔭 頁數: 11
時間:2017年3月17日下午 地點:觀察雜誌社會議室 主持人:紀欣(《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 與談人: 楊開煌(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12
朱駿:兩岸新融合是和平統一的關鍵 大陸今年兩會對台的主旋律是「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同時,張志軍在受訪時提到:「促進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扎實地推進和平統一的進程。」在經濟融合之外加上了社會融合,是一種視野擴大的表現,令人感到鼓舞。 不過,目前看到的大陸對台增加吸引力的措施,基本上落實在大陸內部,而且偏重實質的經濟利益,就是台灣人民要飄洋過海,才有可能享受得到。而且,過去對台讓利措施並未收到預期效果,如何寄望未來可以?新措施的好處若不能普及台灣各階層,且採取其他相應改變,效果恐怕有限。 如果要及於台灣整體社會,那就會涉及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甚至與文化都息息相關。兩岸人民生活方式有重大差異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如果要融合,不外乎三種可能取向,第一種是台灣人民融合入大陸的生活方式,第二種是大陸自己改變以融合入或接近於台灣的生活方式,第三種是兩岸共同營造出一種新的融合,也就是逐步共同發展出一種未來兩岸人民都可接受的生活方式。 第一種不可能,主要是大多數台灣人不願意接受大陸目前的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第二種,大陸肯定不幹,台灣社會也存在不少病態,未必足以效法。看起來,第三種是對大家都比較合適實惠的方向。…
作者: 編輯部 頁數: 17
在大陸召開兩會期間,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外交部長王毅相繼對台說了重話;遺憾的是,民進黨當局無視於北京的警示,仍舊全力拼保防法、反滲透法,搞得「匪諜」繪聲繪影。看來在中美元首會晤之後,北京將逐步升高反獨力道,兩岸冷和局勢即將告終而轉入對抗。   對於北京將升高反獨力道的警示,民進黨高層認為沒有道理,因為蔡英文去年雙十演說時已提出「新四不」:承諾不會改變、善意不會改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北京沒有理由升高對抗、更不應逆著台灣多數民意走向。 小英比阿扁更獨 然而,這完全是民進黨一廂情願的看法,連台灣泛藍支持者都不能接受,遑論北京。道理很簡單:…
作者: 陳建仲 頁數: 22
楊振寧宣布放棄美國國籍之事,最近引起華人社會廣泛討論。他因獲諾貝爾奬成為社會典範人物,但也因此背負過甚的期許,造成他在大政治環境的依違抉擇,以及他對於中國與西方價值論斷中的毀譽衝擊。 楊振寧是最早得到諾貝爾獎的兩位中國人之一,1950年代以降就一直是中國人社會裡的一個典範人物,這背後有出於近代中國對於科學的一種崇拜,對於中國在近世歷史中所受到屈辱的挫折心理,以及對於如諾貝爾獎之類西方價值標準的高度評價。這種諾貝爾獎症候群,造成社會對於獲獎者有一種過高的期待和要求,十多年前楊振寧在喪偶後與一位年歲相差甚大的女士結婚,在一些人的心中,他完美的形象似乎因而破滅。 物理學成就非凡 楊振寧1945年公費留學美國,他自進入芝加哥大學研究所時,就被公認是理論物理和相關數學理論方面的天才。他的物理視野,在與大物理學家費米等的學研過程中飛躍突進,事實上,他12年之後與李政道合作得到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工作,並非他在科學歷史上最有貢獻的工作,在那之前發表的「楊─密爾斯規範理論」,早已經被公認為二戰後最重要的理論發展。簡單來說,如果和「楊─密爾斯規範理論」(Yang-Mills Gauge…
作者: 江才健 頁數: 26
蔡英文不僅過去具有獨派背景,執政後又任用具獨派色彩人士,展開一系列「去中國化」措施,被大陸當局批為推動「柔性台獨」。蔡英文應提出新論述,以破解大陸的疑慮。 由於蔡英文在未執政前,不僅與「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一邊一國論」有關,又曾提出「天然獨」、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流亡政府,因此,儘管她執政後表示,將遵循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大陸當局對她疑慮未減。尤其,蔡政府在教育、文化、歷史、司法領域任用具獨派色彩人士,更展開一系列「去中國化」、「去蔣化」、「去國民黨化」措施,被大陸當局批判為「柔性台獨」。 從漸進式到柔性台獨 過去,陳水扁一上台就利用「四不一沒有」(「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作為擋箭牌,再以蠶食手段,在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逐步推行「脫中國化」。 大陸曾抨擊陳水扁繼承李登輝的「文化台獨」脈絡,採取一系列「去中國化」的政策措施;藉由鼓吹台灣本土文化,彰顯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割斷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臍帶關係,遂行「文化台獨」。而對蔡英文的批判,是依然遵循前述軌跡。…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32
台灣沒有實力畫紅線,也應該了解各國的紅線,以避免踩到紅線,招來報復和產生對自己不利的結果。 世界上沒有多少國家能任意地依自己的利益和安全畫下紅線,向全世界公布,並預期別國政府會尊重。定紅線要靠實力,也必須慎重,太任意會招到國際輿論的不滿,如對超越紅線事件處理不當,有可能失去國際信譽。了解別國的紅線是政府的智慧問題,即使沒有實力自己畫紅線,也應當充分了解各國的紅線,以避免踩到,招來報復和產生對自己人民不利的結果。首先,看看現今有幾個國家可以定自己的紅線。 美不惜發動戰爭保護紅線 第一當然是美國,美國自二次大戰以來變成世界第一強國,冷戰時期,美國有北大西洋公約軍事聯盟,在東南亞多國有軍事基地,儼然以世界首領自居,也幾乎可以任意定其紅線。蘇聯解體之後,是美國的頂峰時期,美國的紅線完全是根據它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而定。不但不容許外來勢力伸到美洲(此紅線在古巴導彈事件就很明確地畫下),也把紅線畫到歐洲和中東,而且不遺餘力地保護,甚至不惜發動戰爭。 不過,經過連年戰爭勞民傷財,淘空國庫,美國在歐洲和中東的紅線也動搖了,川普政府開始要北約國家出錢保護美國的紅線。近年來美國轉移注意力到亞太,一來是因中東失利,二來是眼紅和擔心中國的崛起。…
作者: 張語人 頁數: 34
大陸今年「兩會」涉台部門特別強調「和平統一」,又有多人提及對台政策需要法律規劃,法律究竟對和平統一能有多少助益,值得思考。 「兩會」作為大陸最重要的常規政治集會,每年總會釋放重要的信息,今年的「兩會」是蔡英文就職以來的第一次,兩岸關係自她上台以來一路震盪走滑,頻出意外,因此,今年的「兩會」也很自然地成為外界觀察大陸對台政策未來走向的重要場合。 和平發展還是主旋律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3月3日首先發聲,依然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著重「增進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認同感、凝聚力」、「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意基礎」。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
作者: 朱駿 頁數: 36
中國大陸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走勢莫不受到全球關注;特別是在中共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經濟成長的目標備受矚目。 中國大陸自1979年起由計畫經濟轉型至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不但帶來經濟高度增長,而且在短短30年內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去20年的平均成長率達9.3%,但自2011年後其經濟成長由高速轉為中速。2014年,中國因房地產市場下滑、內外需不振,GDP年增率下滑至7.4%,創下24年來最低增速而宣告進入新常態。2015年降為6.9%,去(2016)年經濟成長率僅達6.7%,創下26年來新低。顯然,中國大陸官方已逐漸接受經濟成長長期放緩的現實,咸認無大規模就業困難,GDP只是預測性而非約束性目標。 誠如中國大陸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述,大陸經濟目前正面臨「三期疊加」的挑戰而導致經濟成長遲緩;第一為經濟增長換擋期,也就是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第二期是結構調整的陣痛期;第三期則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也有論者謂,大陸的經濟基本上是靠債務堆疊出的投資撐起來的。因為,大陸的企業違約率逐年上升,早已成為危及經濟成長的一大隱憂,一旦監管愈趨嚴格、信貸突然收緊,都會釀成極大風險。其他如地方債務居高不下、影子銀行問題有待化解,都是影響大陸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由於兩岸貿易依存度高,大陸的經濟成長表現、相關政策,均與台灣經濟及台商的營運息息相關。 增長預期目標逐年下滑 李克強在2014至2016年於全國兩會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GDP增長的預期目標分別為7.5%、7%、6.5~7%,但實際達成的成長率為7.4%、6.9%及6.7%(如圖1所示),亦即其經濟達標的困難度提升。那麼今(2017)年如何在經濟增長和風險管理間取得平衡,經濟目標要如何訂?…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38
陷在內政泥淖中的川普,一就任就宣布退出美國主導建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原來被嚴密排斥看管在外的中國,卻有會員國邀請入會。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路的發達,太平洋兩岸只是咫尺天涯,在朝鮮半島、在釣魚台、在台灣,乃至在南海等國際議題,兩國的關係就像太平洋板塊與歐陸板塊,碰撞的多,和諧的少。 尤其,近兩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在世界各地展現的強大經濟力、文化力、科技力與政治力,美國開始發現中國已非吳下阿蒙,中國的崛起不僅會影響老美在亞洲的獨大優勢,甚至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美國國內的經濟、社會各層面。所以,歐巴馬才會提出「亞洲再平衡」(Asian Rebalancing)策略,企圖用美日韓軍事聯盟把中國緊緊鎖在第一島鏈內,更強力推動TPP的成立,企圖對抗中國為主的RCEP及一帶一路。但美國制定的TPP規則,條件嚴苛,導致進度緩慢;加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是以東協(ASEAN)為基礎所延伸出來的自由貿易協定,共識度高,再以東協加中國超過15億人口的市場,其吸引力完全不輸給停滯中的美國市場。 但是,TPP和RCEP這兩大自貿談判的參與者,原本就有很大程度的重疊。RCEP的會員甚至還比TPP多。如果這兩大經貿協定形成以中國為主體的經濟體,將改變二戰後以美日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日本與美國不僅在經濟上會受孤立,甚至將深深影響美日與中國在東亞軍事對抗的衡平關係,這也是大陸政府對於參與TPP保持低調的原因。日前,中央電視台就曾對中國加入TPP提出一針見血的論點。…
作者: 邱智淵 頁數: 41
農運詩人詹澈,原名詹朝立,1954年生於彰化縣。國立屏東農專農藝科畢業,曾任台東地區農會推廣股長、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專員、農民聯盟副主席、農漁民自救會辦公室主任、台灣鐵牛隊隊長、任務型國大代表及台灣藝文作家協會理事長等。 詹澈於1978年起即參與黨外運動,曾任《春風》發行人。1988年,因政府進口美國水果衝擊農民生活,詹澈於3月16日率領逾萬名農民至總統府抗議,任副總指揮。2002年,各地農會因不滿政府藉金融改革之名要撤銷農會信用部,發起「1123與農共生」大遊行,詹澈率領12萬農漁民至凱道廣場抗議,任總指揮。2005年,代表國政基金會與大陸供銷總社簽署《台灣農產品生產過剩緊急採購機制備忘錄》,大陸自此開始向台灣採購農產品。2006年,於持續一個月的百萬人民反貪腐紅衫軍運動擔任副總指揮。2008年,為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擬定農業政策白皮書。2013年,任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至2015年8月辭職。 詹澈於1973年發表第一首詩〈星的對望〉、198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土地,請站起來說話》,並陸續出版《西瓜寮詩輯》等十本詩集,曾被選為1998年年度詩人。其他著作還有散文集《海哭的聲音》、紀實報導《天黑黑麥落雨—12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等。   問:您領導過兩次大型農運,請問農民從中得到哪些收穫?目前農民處境如何?政府應該如何保障其權益?…
作者: 紀欣、陳淑英 頁數: 42
朴槿惠未做滿總統任期5年,提前於3月10日遭國會彈劾黯然下台,讓人們留下幾分唏噓。但若深入窺探,朴槿惠執政4年以來,撞撞跌跌,只能說是一步一步陷入自挖墳墓,自食其果的結局。 3月10日,韓國憲法裁判所正式宣判,朴槿惠彈劾案8比0通過,罷免總統職務立即生效。裁判所四周一時演出支持朴槿惠的人馬與警方扭打,發生3人死亡與多人受傷的不幸事件。惟分析8位裁判官一致的判決內容,可謂朴槿惠「罪有應得」。 彈劾四大罪狀 裁判官列舉的4項罪名說明了一切。首先,裁判官認為朴槿惠根本沒有守護憲法的意志。不僅對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獨立檢察組及憲法裁判所三次出庭通知,均予拒絕,並且自行吞噬先前三次記者會向人民所作「願意接受調查」的諾言,完全失去人民的信任,無法繼續領導韓國。 其次,朴槿惠協助閨密崔順實取得各種利益,濫用總統的地位與權力。執政4年來,直接指示青瓦台部屬積極打點崔順實成立K-Sports與…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8
2017年,中美關係開啟了新的博弈模式。AIT駐軍目前只是傳言,但恐非空穴來風,它可能是川普對中國打出的又一張牌,意圖重新設定中美關係,而將自身安全繫於美國的台灣,對此若有奢望,結果可能夢想變夢魘。 川普就任以來,美國保守主義大行其道,不僅全球政治為之震動,中美關係的打交道方式更是大不同於以往,2017年頭兩個月,兩國在一中政策上令人焦灼地交鋒,已經證明了這一點。2月10日川普剛與習近平通話確認將信守美國的一中政策,同月16日有關美國可能在AIT駐軍的消息緊接著傳出,川普到底如何設定中美關係?於台灣而言福兮禍兮? AIT駐軍傳言及其意涵 AIT駐軍傳言的出處,僅僅是前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在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研討會上的一席話。據其透露,AIT新址今年在台北內湖落成啟用後,美方將派陸戰隊駐守,負責安全維護,楊表示,這是美國駐台人員的「應得待遇」,也是對台灣所作承諾的「象徵性表示」。與此前川普關於一中原則可列入中美談判議題的言論相比,此言或許不算石破天驚,但畢竟中美關係正在敏感的重置之當中,此消息立即引起兩岸的高度關注。 1948年,根據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正式設立陸戰隊安全衛隊,職責是保護美國政府在海外使領館的機密資料和裝備、美國政府和公民的財產,可見這一機構在設立之初,就是派駐具有正式官方關係的美國駐外使領館的。作為中美建交的條件,1978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廢約、撤軍,只維持非官方的關係。為了處理斷交後的美台新關係,美國國會在1979年通過《台灣關係法》,其中授權成立AIT,法案將AIT的性質確定為「註冊在哥倫比亞特區的享受免稅待遇的非盈利、非官方組織」,規定在AIT任職的外交公務員必須從政府離職,期滿後才可依法律規定復職。儘管這一機構的非官方性、民間性,被美台一些人士自我安慰地解釋為名義上的,但是,多年來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就是建立在這樣一些約束性的具體機制之上。…
作者: 林紅 頁數: 50
為牽制中國,日相安倍使盡渾身解數討好南海周邊國家,但目前來看,各國各有盤算,效果有限,唯獨未得日本任何好處,卻自囿於「親日反中」的台灣可能會傷害南海主權。 南海是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近年加緊建設,日本很眼紅,早就開始配合美國,暗地穿針引線阻擋中國在南海發展,今年尤其到達另一高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猶如過動兒般勤跑南海周邊國家。只是,每個國家情境不同,效果也不一樣。 菲國杜特蒂回應冷淡 日本多半是先給予經濟利益,時機成熟後再向這些國家遊說「海洋安全」、「航行自由」的重要,要求各國在南海問題上,以「國際法」管理、和平解決問題,可是,安倍卻也屢次積極提供武裝船艦、簽具軍事性質的協定,根本掩飾不住其背後興風作浪的心態。 去年10月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才赴日訪問,今年1月安倍就急著跑到菲國,表示樂意提供經濟援助、訓練菲國海上警衛隊人員,並撥交中型巡邏船艦。不過,在對付中國上,杜特蒂與安倍有明顯的「溫差」。菲律賓是今年東協組織(ASEAN)的主席國,日本只能盼菲國在南海相關議題的議程上,多「協調」各國來牽制中國。…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53
美國最近在軍事上積極拉攏印度和阿富汗,特別是美軍一再刺殺塔里班的首腦,企圖破壞阿富汗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談判,主要是想阻止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向南亞地區發展,卻反而促成了塔里班與伊斯蘭國(IS)的合作。 印度與阿富汗愈趨親近 2016年9月16日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訪問印度,德里當局以高規格禮節接待,印阿兩國達成多項合作協議,印度向阿富汗提供10億美元供其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並同意恢復供應食品和醫藥,而且雙方簽署了一項共同對抗恐怖主義的合作協議。根據報導,印度總理莫迪也會在今年再次前往喀布爾,阿富汗將使用印度提供的資金建造國會大廈及各地的水利設施,近年印度對阿富汗的援助已超過20億美元。 俄政治觀察家科哲緬金(Сергей…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56
第 1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