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嗎?│水秉和
筆者站在蘇州火車站高鐵的月台上,等車前往杭州,遠處隱約傳來火車賓士的聲音,但很快聲音就變成了雷鳴,顯然它不停蘇州站,因為瞬息之間它就從中間的軌道疾馳而過,捲起一陣狂風,裹住了筆者身體,令人震驚,好像發生了大事一般。陣風很快就平息了,驚詫之餘,不禁自問:中國,你還是發展中國家嗎?
大陸高鐵地鐵令人驚豔
四萬多公里的鐵道,復興號以350公里,和諧號以300 公里,動車以250 公里的時速,在鐵道上飛馳,日夜不息。全世界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這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做到的?
50多個城市擁有地鐵,根據筆者在其中5個城市的體驗,除了北京2號地鐵沒有做到,可能是建造較早,其他的所有地鐵站都有升降梯、電梯和非常乾淨的洗手間。環顧世界,試問有幾個發達國家做到了?更不要提發展中國家了。
每次乘坐地鐵,看到少說也有一半的乘客,很可能高達80%的乘客,都在看手機。這可能也是世界第一。所有地鐵都有互聯網覆蓋,所以大家看得津津有味,不必擔心斷網。公路和橋樑,加上飛機場,都修得媲美世界標準,或為世界樹立了新標準。簡言之,中國,以其基礎設施建設而言,無可爭辯,絕對不是發展中國家,並且還超越了大多數發達國家。
不過,中國很謙虛,仍然堅持自己是發展中國家。官方的立場是,以人均GDP 計算,2023年中國還不到13,000美元,低於當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的最低標準:2萬美元。
考慮到中國在非常多的領域,如探月、太空船、北斗衛星、5G覆蓋率,製造飛機大炮、艦艇、無人機和新三樣等等都進入世界前沿,我們可以問:對於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這樣的分類,還有意義嗎?
如何定義「開發中國家」
重點就在這裡了。西方國家發展在先,所以,根據它們自己的經驗,為世界上無數的新生事物進行分類、下定義,然後據此搭起無數的理論框架。後來者向他們學習,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這些分類、定義和理論架構。這些分類和定義裡面隱藏著許多價值觀,連當初制定者都不自覺,更何況後來的追隨者?例如:什麼是發達?多麼含混籠統的字眼!工業發達是發達,民主自由是不是也是發達呢?兩者是否是連體嬰呢?是不是若要工業化,就必須民主化?
坦白說,即便中國的人均GDP超越最低門檻的韓國,就會被大多數發達國家接受為發達國家嗎?恐怕未必。那時,隱含在發達二字裡面的其他意義,可能就要浮出水面了,如普選、言論自由、人權標準等。發達國家會指稱,中國非我族類!
另一方面,中國可能會繼續拒絕承認它是發達國家。中國的外交政策就是要作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一旦被視為發達國家,中國站到發展中國家的對立面,那會使中國變得相當尷尬和被動。例如:在發展中國家中,推動「一帶一路」就會遭遇較大阻力。也就是說,對中國而言,討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別已失去意義,緊咬著這種西方世界制定的數字框架,不僅沒有意義,並且使我們覺得總是低人一等,因此也就跳不出西方的文化和學術框架。這不是說西方知識界蓄意用他們的框架來忽悠我們,而是說,他們有他們的局限性,而我們有責任為了自身的利益,去突破他們的局限性。這並不容易,但是,這是為了擺脫西方文化霸權,是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追求獨立自主所必須做的事。
鄧小平提出實事求是
這就要談到小平同志了。是他在1978年提出「實事求是」、「發展經濟」和「走自己的道路」的偉大號召,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往何處去」的百年老問題,既不追求虛無縹緲的共產世界,也不完全回過頭去走西方民主的道路。要知道,在毛澤東死後的關鍵時刻,老黨員們還想繼續走比較溫和的社會主義,而年輕一代的人幾乎都認為,中國無路可走,只能全盤民主化。如果沒有小平同志,不管中國那時走其中的哪一條道路,我們就看不到在中國大地上飛馳的復興號,也絕對沒有探月的嫦娥工程,或在外太空遊弋的天宮空間站。40多年前,雖然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他堅持了「摸著石頭過河」,尋找自己的道路。事實證明,他做出了一項正確的歷史性選擇。
他停止了中國百年對理想的政治制度的追求,說「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讓少數人先富起來」!這可好,去掉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億萬中國人開始發揮中華文化的底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是乎,40年經濟發展的奇蹟出現了。其過程之複雜,可能幾十本書都說不清楚,不過,簡單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擁有中國文化中求上進的潛力,所以,一旦中國人不再去爭辯政治制度的問題,也不去追究如何選擇領袖的問題,只要埋頭按照自己的文化基因去做,走自己的路,就能夠走出一條成功的道路。
當然,中國仍然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摸索前進。套用一句孫中山先生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國實踐家國一體制度
這裡說的只是個人感受。筆者的看法是,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體制是家國一體,以家的結構作為國家的模型,是一個超大型的家庭結構。大家長只能有一位,不論稱他為皇上、總統、主席或總書記,他的話就是家規。毛澤東的家規極其複雜,總結起來就是階級鬥爭,把追求平等當作最終目的。他的確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接下來,小平同志經過長時期思考和根據他的行政經驗,認為發展經濟是第一要務,而腳踏實地走自己的道路,認真改善人民生活才是共產黨的使命,所以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個大家庭的家長,每一位領導人都需要立家規,並且要寫進黨章,江澤民有「三個代表」,胡錦濤有「科學發展」。到了習近平,他的志向遠大,一上台就對黨制定了八項規定,非常徹底地改變了共產黨在江、胡時期逐漸養成的貪腐惡習,為他的反腐運動奠定了基礎。他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告誡,標示了中共建黨之初的目標,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大陸隨處都能看到習近平制定的家規,稱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共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美好的價值幾乎可以跟任何政治理想或宗教信仰結合。從中國大家庭的家長制定家規的傳統來看,這就是《習氏家訓》。
數千年以來,中國以一個獨特的文化實體存在,被一些中外學者稱之為「文明國家」。中國和一些亞洲及阿拉伯國家,例如日本、泰國、伊朗等,不是有了憲法,組成了政府,才成為國家。文明國家是一個在現代國家的概念還不存在時,就已存在的政治實體。目前,到底有多少國家可以被稱為文明國家,可能還不甚清楚,但中國肯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它的存在不局限於憲法條文,因為憲法可以隨時修改,也不限於地域差別,因為它的面積時大時小。它是被一種文化認同托住的政治實體。中國非常獨特的地方是,它是一個以家庭模式組建,以儒家思想為本的實體。
說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人民共和國,其實是傳統的大家庭制,說它根子裡越來越承繼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絕大多數的人,不論是擁中的還是仇中的,都可能不以為然。但是,筆者相信,我們必須用自己的分類、定義和理論框架來認識自己,不要再人云亦云地去吹捧發達國家和西方的優越性。因為,從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發達」已經變味了。當發達國家的人民經過幾個世紀的放飛自我、崇尚自由,已經開始選擇自己的性別了(LGBTQ)!發達,是不是已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水秉和
- pages: 64
- 標題: 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