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存在隱憂、前途未卜│朱駿
客觀形勢令在野的藍白兩營不得不合作,否則難以對抗執政的綠營。迄今,白營實力不及藍營甚遠,應以藍營為主,成功機率較大,乃客觀現實使然。2026的選戰只是中介目標與2028合作的試金石,2028大選才是兩黨共同最大的目標與利益所在。
截至2月19日,中選會共收到64件罷免案送件,其中54案為立委,絕大多數是針對國民黨立委。藍綠對決態勢極為明顯,國民黨中央看不清形勢,依然和戰不定,主要政治明星不敢發表迎戰言論,還對綠營及時收手存有幻想,似乎不知如何反擊。「藍白合」已經是在野兩黨共同對抗好鬥的執政綠營的唯一出路。不過,「藍白合」存在不少隱憂。
賴清德的專制心態不會改
賴清德2月10日開憲政首例,召集五院院長在總統府會商國政時表示,「國和萬事興,…五院就像五根手指,各有其功能,五指併攏才有力量。」由賴口中說出「國和萬事興」,堪稱新春第一大笑話。是誰一上台就四面出擊,內外交攻?出擊交攻是致和還是致鬥?連這點常識與自覺都不具備?怎麼治國?都是別人不對,自己永遠正確,能不永遠陷入路線鬥爭嗎?
五院應有相互制衡的功能,不該比作手掌上的五指,錯誤的類比就是邏輯有問題,就折射出思想有問題。賴可能以為五院皆其下屬,手掌是他的,五指受他掌握,「五指併攏才有力量」,此力量當然歸他,別人都該臣服於此力量。這樣自大專制的心態能「國和」嗎?事態已極為清楚,賴堅持一黨一人專制到底,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是目前的形勢。在野力量只能有兩種選擇,一是投降順服主動配合,一是永不退縮戰鬥到底。
大罷免結果影響白營身價
在賴清德「更大的民主」指使下,大罷免已經鋪天蓋地展開,由於白營的8席立委皆為不分區立委,無從罷免,綠營的大罷免只能撲向國民黨41名區域立委,實際上是藍綠對決,白營是旁觀者。
綠營在立法院本就是少數,若是大罷免最終以失敗收場,對自身沒什麼損失;若能折損藍營一些席次,當然會打擊藍營的士氣與形象,影響2026選情,若依然不能過半,會令藍更加需要白,抬高了白對藍的重要性,弱化藍營。若最終綠營過半,藍白必同受輾壓,藍營更加灰頭土臉,白營的危機也同時增加。藍白脣齒相依之勢明顯。
民眾黨的支持者能在一些區域扮演關鍵砝碼的角色,黨中央與綠營的論戰也能發揮一些空戰效果。在形勢與表面上,是藍營有求於白營,可為白營作為日後在立法院或2026選戰布局與藍營談條件的籌碼。白營會否仿效柯文哲2023年的姿態,藉此獅子大開口,提出過分要求,玩弄藍營,令藍營群眾難以接受,終致合作破局?有待觀察。
白營野心太大恐重蹈覆轍
縱使大罷免結果不利於藍營,2028年大選以前,藍白政黨實力的差距必定依然懸殊,白營沒有了柯文哲當年的爆發力,還要背上今日柯的負面包袱,這個差距可能會更大,問題在於白營諸君是否能坦誠認知與理解此客觀事實且可預期的現實。
黃國昌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提到2026選戰,2月初甚至明白表達完全不排斥在藍白合協調機制下參選新北市長的意願,14日民眾黨主席補選第2場政見發表會的記者會上表示,「六都及縣市長選舉台灣民眾黨絕對不會缺席」,當選主席後再度表示,「有一件事情很確定,就是地方首長選舉絕對不會缺席」。
黃在台中也聲言2026的台中市議員要「提好提滿」,可見黃的野心不小,台中市黨部主委江和樹則表示,現在的確沒「提好提滿」的本錢,困難度太高。江的發言折射出黃有好大喜功的心理。黃這樣的心理是否會產生暈輪效應,在當上主席後逐步強化,最終步上柯文哲對藍營招數的後塵?
黃當選主席後,被媒體詢問「未來是否會加深與藍營合作」時,並未置可否,而是答以「對於民進黨執政失能的狀態,民眾黨當然會提出批評跟觀察,當前的執政黨無法回應人民需求、肩負治理國家的責任,這個責任就由民眾黨承擔」,藍營暫時被有意遺漏,白營要直接「肩負治理國家的責任」了。
政治是現實的,必須以實力為基礎,才能獲致穩當落袋的利益,知道自己的極限者才能在現實中獲得最大的可能利益,貪心不足蛇吞象者反而會損失自己原本該得到的關鍵利益,柯文哲就是最好的教訓。黃國昌正式出任黨主席當然希望有所表現,樹立領導威望,在其與同志眼中最能快速檢驗領導能力的場域,除了立法院的攻防,就是2026年的選舉。
民眾黨希望在2026能大有斬獲,特別是在縣市首長,已有人提及新北市、宜蘭縣、嘉義市、竹北市或更多縣市。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可被理解的心理未必符合客觀形勢需求,不但不能成事,可能還容易敗事。是否會因此與藍營產生難以化解的衝突與心結,削弱當下與2028藍白合的量,目前只能靜觀。
民眾黨內部存在不少戰狼派,2024白紙黑字簽下的藍白合都斷送其手,在黃國昌領導下,是否會總結柯文哲的教訓,還是依然會被戰狼派綁架,再度染患大頭症,令藍白合再度破局?目前誰都說不準。
2028總統勝選才是實惠
2月14日舉行黨主席選舉的政見會上, 黃國昌明白表示,「在2028年把總統賴清德拉下來,才是邁向改革第一步。」誠然,拿不到政權,說什麼改革都是空談,白營要在2028獨立拿下政權是天方夜譚。若採行「藍白合」,即「藍白配」的組合,共同拿下政權,共同執政,則是有一定的成功機率。由於白營在立法院會有席次,藍營縱使能在立法院過半,也不能吃獨食,不讓白營主導一些部會與國營事業。何況,藍營要在立法院過半幾乎也是天方夜譚。
是故,依黃之言與客觀形勢,2028藍白共同總統勝選才是白營該有的最大戰略目標,也是最佳利益所在,2026只是中介過程或次要目標。如果白營在2026野心太大,想在地方首長與藍綠較勁,爭取當選席次,恐怕反而會傷害2028的藍白合與黃的「改革第一步」。因次要目標妨害最重要目標與最大利益,因小失大,絕非智舉。節制慾望,不要爭執縣市長,專注於縣市議員,與藍營談妥日後出任縣市副首長的合作條件,先行借地方選戰操練日後共同中央執政的模式,這是白營必須冷靜清醒做出的困難抉擇。
國民黨的實力更是關鍵
藍白合的需求在於藍營實力已衰,需要結盟他黨,才有重返執政的可能。弔詭的是,若藍營自身實力不足,沒有底氣,可能也會令合作破局,2024藍白合失敗的主要癥結就在於此。因此,藍白合是否能成功,令人擔憂的因素在於國民黨的戰鬥力。
從去年2月立法院開議迄今,藍營立委的表現固然比過去強硬,能令一些支持者振奮,但竟妄想在立法院質詢總統,在人數足以壓制綠營的情況下,還出現違反民主的封門表決情況,有理變成無理,好事搞成錯事,令青鳥到處飛,黑熊滿地走,大罷免風潮掀起又沒膽力正面迎戰,只想依賴白營幫助過關。這樣豈會是白營內心值得尊敬的合作對象?
就政黨實力而言,藍白合必須藍營主導才有成功的機會。藍營要有一個基本的戰略判斷,藍綠早就沒有對等和解的可能,只能挺起腰板勇敢戰鬥,如果還是不和、不鬥就會是葉名琛的下場。要鬥爭就要有戰略論述,對自己所主張的事項拿出通透的系統性論述,告訴人民為何作此主張的道理,否則,就會沒有紀律地隨機隨興亂打,爭取不到人心,最後受傷的是自己。
其次,論述要發揮效果,必須根據事實,提綱挈領系統化,讓老百姓一目了然,一聽就懂,易於吸收。如果綠營說得出系統性的論述,藍營說不出,或說出的只是一些支離破碎的零星論斷,老百姓自然容易被綠營的說法吸引,藍營就會落居下風,這在未能系統說明刪凍總預算項目與金額的理由一事上,呈現得很清楚。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朱駿
- pages: 12
- 標題: 「藍白合」存在隱憂、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