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之爭:經濟與地緣政治的雙重戰場│劉嘉霖
古巴裔的美國新任國務卿盧比歐2月2日訪問巴拿馬,重申美國對巴拿馬運河戰略地位的高度關切,並警告中國在該區域影響力的擴張已構成重大挑戰。面對美國的外交施壓,巴拿馬總統宣布將退出「一帶一路」,但也於2月6日公開駁斥美國政府宣布其船隻可以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是錯誤的訊息。
美國戰略考量與國際布局
美國長期將巴拿馬運河視為國家安全與全球貿易的關鍵樞紐。自1999年運河移交給巴拿馬後,美國仍保留干預該水道的權利,並透過各種手段確保其影響力。魯比歐此次訪問巴拿馬,重申美國對運河的關切,顯示華府認為中國在該地區的擴張可能會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基於美國每年約 40% 的貨運經由運河運輸,任何干預或不穩定因素都可能嚴重影響美國的供應鏈。若中國能夠透過港口運營、物流樞紐及基礎建設取得更大的控制力,可能對美國的全球貿易體系造成衝擊。在中美戰略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美國顯然無法容忍中國在該地區建立可能影響美國軍事與貿易的據點。
從軍事角度來看,巴拿馬運河被視為美軍全球戰略部署的重要樞紐。一旦發生衝突,運河的可及性與安全性,將直接影響美軍的後勤補給與快速部署能力。因此,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高度關注中國在該區域的動態。盧比歐此次訪問巴拿馬,可能是為了向該國政府施壓,促使其降低與中國的合作,以確保美國對運河的主導權。然而,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正受到中國挑戰。多年來,美國透過「美洲夥伴關係」等計畫強化與拉美國家的經貿關係,但中國則透過大規模投資與基礎建設專案,逐步擴大在該區的影響力。若美國無法有效遏制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影響,未來美國在整個拉丁美洲的影響力可能進一步削弱。因此,盧比歐此行不僅關乎巴拿馬運河,更涉及美國在整個拉美地區的戰略布局。
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布局
中國對巴拿馬運河的影響不僅限於經貿合作,更具有深遠的地緣政治與戰略考量。自2017年巴拿馬與中國建交後,中國迅速強化在該區域的經濟影響力,並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將巴拿馬納入其全球基礎建設計畫。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周邊的主要布局包括港口運營、物流樞紐建設、能源基礎建設與金融合作等領域。中國企業透過投資港口與物流樞紐,強化在運河周邊的影響力。香港長和集團的旗下企業負責管理巴拿馬運河兩側的重要港口,使中國在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取得戰略立足點。其次,透過金融與貿易合作,中國正在改變巴拿馬的經濟結構。
中國已成為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使用國,並與巴拿馬簽署多項貿易協議,擴大雙邊經濟往來。這種經濟上的高度依賴,可能使巴拿馬在外交決策上需考量中國的利益。例如,巴拿馬政府過去曾在國際事務上支持中國的立場,並尋求與中國擴大合作,這與美國的戰略目標相衝突。
巴拿馬的平衡戰略與抉擇
巴拿馬夾在中美兩大強權間,如何維護自身主權與利益,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作為一個中小型國家,巴拿馬無法與任何一方直接對抗,因此必須在外交政策上保持靈活的平衡策略。首先,巴拿馬需要確保運河的獨立性與中立性。面對中美競爭加劇,巴拿馬政府必須更謹慎地管理與中國的合作,以避免因選邊站隊而招致政治與經濟風險。巴拿馬可透過法律與條約機制,確保運河的自主營運權不受任何外國勢力過度影響。
其次,巴拿馬應多元化經濟夥伴,以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雖然中國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巴拿馬仍可積極與其他國家發展經濟關係,例如與歐洲國家、日本等國加強合作,以減少中美競爭對該國經濟帶來的衝擊。透過區域性與全球性的合作組織,巴拿馬可增加自身外交籌碼,避免被大國所操控。這不僅能保護運河的戰略地位,也能確保巴拿馬在國際社會中的發言權。
結語
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價值不僅限於航運樞紐,更是全球權力競逐的縮影。在美中角力加劇的背景下,巴拿馬必須認識到,運河不僅關係自身經濟利益,更涉及國際安全架構的穩定。美國的關切並非單純出於商業利益,而是防範競爭對手在關鍵水道周邊建立長期影響力,進而改變全球軍事與經貿格局。中國則藉由經濟合作與基礎建設深入參與國際貿易體系,透過策略性布局,確保自身在海上運輸中的優勢,進而提升地緣影響力。
巴拿馬在這場競逐中,若僅以短期經濟利益為導向,將可能錯失維護國家主權與長遠發展的機會。未來,該國若無法制定具前瞻性的外交與經濟政策,確保運河的獨立性與多邊合作模式,恐將面臨更深層次的地緣政治壓力,甚至可能陷入長期依附單一強權的困境,進而影響全球貿易秩序與區域穩定。
(作者係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劉嘉霖
- pages: 40
- 標題: 巴拿馬運河之爭:經濟與地緣政治的雙重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