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派高市或將改變日本發展方向│李中邦

鷹派高市或將改變日本發展方向│李中邦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男性主導的政治結構中突圍成功,既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也是時代的變遷。但接下來,她必須面對經濟停滯、地緣政治風險,她是否能應付這些複雜的挑戰,全球都在看。

10月4日,高市早苗靠「造王者」麻生太郎的選舉策略奏功,擊敗其他四位男性角逐者,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較之前的歷次換總裁更引起熱議。不單因她是女性,打破了日本政壇長期由男性主導的天花板,還有她出身非政治世家,學生時代曾騎重型機車、組重金屬樂團當鼓手;1984年神戶大學經營學部畢業後,立刻進入培養政商領導人的松下政經塾(1979年由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創立)。

松下政經塾位於神奈川縣茅崎市海邊,既非大學,也非研究所,教育內容較偏向「修行」及公共政策與政治思維訓練。高市在那裡待了5年,中間曾以國會研究員的身分在美國待了一年,在民主黨科羅拉多州女眾議員施羅德麾下工作。

右翼言行特受台當局青睞

返日出社會後,高市就以曾擔任美國國會研究員的經歷,在電視台擔任評論員,有時還主持節目。打開知名度後,她1993年以無黨籍當選奈良縣眾議員,1996年12月加入自民黨。看高市的成長軌跡,讓人覺得她應該很前衛,但偏偏高市在政治光譜中卻在最右端,她強烈反對「女性天皇」、「夫婦別姓」,極富民族主義色彩;關注外交、軍事,她仿效安倍提出「早苗經濟學」,崇拜柴契爾而想作「日本鐵娘子」,推動貨幣寬鬆政策和擴大支出,並屢有高調的「反中親台」言行。

看守政府的石破茂說「希望她不會將日本帶入歧途」,但兩天後日本股市即上演慶祝行情,日經指數連日大漲,但日圓兌美元匯率則持續重貶,現在1美元可兌152日圓多。

高市當選自民黨總裁,全世界除了日本,最亢奮的就是台灣的綠營及獨派,好像「救世主」來了一樣。賴清德第一時間在社群平台X以日文發祝賀文只。不過,綠營綠媒對高市支持核能,推動興建新反應爐、加速發展核融合,這些與民進黨「非核家園」理念相悖的主張卻裝聾作啞。

10月6日台灣駐日代表李逸洋受訪時表示,「台日關係會越來越好」。言猶在耳,日本國會跨黨派友台團體「日華議員懇談會」來台參加台北雙十慶典的議員中,該會事務局長、被高市內定為內閣官房長的木原稔,就臨時取消行程。同月17-19,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之前常去參拜的高市,為避免對外交造成影響,這回沒去參拜;她17日所繳的祭祀費(玉串料)屬於「自費」。

籌組執政團隊遇分合波折

高市在籌組執政團隊時出現波折乃至挑戰,也意味著政壇要來一次規模較大的洗牌。自民黨長期的政治夥伴公明黨,對高市的對外政策、參拜靖國,以及對政治獻金醜聞的處理方式都抱持疑慮,認為這些問題不釐清,就沒有辦法組成聯合政權。另外,麻生太郎很不喜歡公明黨,且想拔掉公明黨通常所保有的國土交通相位子。高市對獻金醜聞的處理不肯讓步,且早早任命了捲入獻金疑雲的萩生田光一出任代理幹事長,引發公明黨內不滿,該黨10日宣布退出執政聯盟,26年的兩黨合作畫下句點。

公明黨及其母體創價學會與中國大陸關係友善,每當自民黨的政治措施與大陸鬧僵時,多半都會請公明黨高層去跟大陸協商、化解。公明黨退出,沒了緩衝、潤滑劑,自民黨就必須自己去面對中國。

而更大的危機是,眾議院黨團席次自民黨196席,公明黨離隊後,距過半的233席差了37席,「首相指名選舉」極可能要進入第二輪。立憲民主黨148席、國民民主黨27席、日本維新會35席,若此三黨整合出候選人,合計210席,在第二輪可能壓過自民黨,高市的首相夢就泡湯了。10月14日,此三個在野黨確實舉行了幹事長會談,可惜三方在興建核電廠、有條件允許重啟核電廠及在集體自衛權等安保、憲法議題上歧見太大,阻礙了合作。

另一邊,高市馬不停蹄,密集與國民民主黨、維新會等在野黨會談,尋求合作,最終選定氣味相投,且比自民黨更右的日本維新會為結盟對象。但維新會不派員入閣(造就了「全自民黨內閣」回歸),而是採取在閣外依據政策協定進行合作的「閣外協力」模式,這是一種相對鬆散、更具彈性的結盟,亦即高市內閣在推動法案時,必須不斷與其政治協商與折衝。

經過短暫的政黨分合折騰,21日臨時國會的「首相指名選舉」,除了自民黨與維新會,在野黨議員各投各的黨魁,參議院高市差一票(123)過半;但眾議院自、維加數位無黨籍者,第一輪237票就過半(233),高市首相誕生。

組閣論功行賞、派系平衡

雖然高市曾表示,要以「全世代動員、全員參與」重建自民黨,但從其黨職任命及內閣名單可看出她的核心思維。

一是「論功行賞」。主軸是麻生派,麻生太郎回鍋副總裁,幹事長鈴木俊一的姊姊是麻生的夫人,而總務會長也是麻生派的有村治子,因此有日媒揶揄這是「復古式」的權力布局、「第二次麻生政權」。跟高市政治信條與政策方向接近的小林鷹之出任政調會長,掌握政策議題設定,是影響黨內決策的重要角色。總裁選舉第二輪轉挺高市有功的外交老手茂木敏充回任外相,成為新政府的國際形象提供安穩的支撐。原先的競爭者都成了黨、內閣的中堅。

二是「派系平衡」。讓林芳正(舊岸田派)擔任內閣官職序列僅次於首相的總務相,林的政治資歷豐富,嫻熟國政運作,高市顯然想借重其行政經驗,並以此化解派系的潛在張力。任命小泉進次郎擔任防衛相尤堪玩味,這位新世代改革派鐵定是自民黨的未來之星,從環境、農水領域,轉歷練防衛領域,可知國安議題在自民黨的份量躍升,也反襯出高市想利用小泉來稀釋她在右翼陣營裡的強硬姿態。

政策方針存在相互矛盾

高市為展現「黨內團結」,營造了一份華麗的內閣名單,但實際上危機四伏,主要是麻生的影子權力太大。再者,新內閣第二天決定了包括各部副大臣、政務官共計54人的人事任命,其中竟有 7 位前安倍派議員涉及「獻金醜聞」,使得政治與金錢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在24日的首相施政演說裡,高市稱要以美日同盟為中心,深化美日韓、美日菲、美日澳印等多邊安全合作,打造「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在今年底前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和《防衛力量整備計畫》等安保三文件,以推動放寬日本武器的出口限制。至於防衛費,她希望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提升至2%的目標,在本年度內提前落實。她還要加強政府管理,研究外國人購買土地等制度,讓旅日外國人遵守相關規則。看來高市略有克制她的極右信念,但方針還是處處露出痕跡。

高市提出「負責任的積極財政」,推動人工智慧等產業發展,並擴大地方補助和能源補貼等措施支持民生,減輕中低收入群體的負擔。但從現實條件來說,高市要增加防衛支出、擴大補貼、顧民生,皆需要有相應的財政來源;而她主張減稅,卻未具體說明如何確保穩定財政來源,可見其政策主張存在矛盾。

剛就任,高市就面臨數場外交試煉。10月26日參加在吉隆坡的東協峰會;川普27-29日訪問日本,28日與高市首次峰會;屆時高市可能得面對川普要日本將5500億美元的投資資金放在美國,並要求日本的防衛費由GDP 2%上升到3.5%,這對高市是相當大的挑戰。接著31日去韓國慶州參加APEC峰會,在國際客場與習近平、李在明等區域鄰國領袖正面交鋒。她在國內的新鮮度是否能延伸到海外,大家都在看。

整體來說,如果高市在位時間跟前幾任差不多的話,影響不會太大,但如果長期執政,照其政策方針,應會大幅改變戰後日本發展的方向。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32
  • 標題: 鷹派高市或將改變日本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