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NO. 140 │ 賴17條綁架台灣「抗中拒統」
隨著現代人對健康的關注度提高,許多隱藏在生活中的健康危機逐漸被揭露,例如,塑膠微粒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近年來有研究指出,一個人每周可能攝取相當於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微粒!2025年科學家更指出,一個大腦所含的塑膠重量,已經與一個塑膠湯匙相當,超驚人。 而這些微小的塑膠顆粒,早已無聲無息地進入我們的飲食,甚至可能影響我們的健康,像是內分泌失調、腸胃疾病,甚至與某些癌症相關等,科學界需要進一步研究與確認。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這些「隱形殺手」,以及如何從自身做起,有效減少攝取量。 我們正在無形中吞下塑膠 每天早晨,許多人習慣來杯熱咖啡或熱茶提神,但紙杯內層有一層聚乙烯(PE)塑膠薄膜,在高溫、酸性或酒精飲品的作用下,這些塑膠微粒就會釋放到飲品中,並進入人體內。除了紙杯,瓶裝水同樣是塑膠微粒的主要來源。此外,近年來流行的圓形、方形或立體三角茶包,為了保持沖泡時的結構完整,有的是以塑膠纖維製成,遇熱後,塑膠微粒也會釋放進入茶湯中。 塑膠微粒的來源五花八門,日常生活中許多看似安全的用品,其實都是「隱藏版塑膠製造機」。本文以下整理出最主要的來源,以及預防方案提供生活更健康的選擇。…
作者:
潘懷宗、黃巧妮
頁數:
84
一位台灣老師講了四段他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說明台灣老師在學校是不能把孩子怎麼樣,但外面的世界可是無情的。 故事一,一個學生喜歡鑽研數理,卻總愛遲到,同學給他取了個雅號叫「愛遲到」。後來他被父母送到英國念高中,有一次他回國,告訴大家他在英國的一個經歷。原來他暑假去一家華人開的中餐廳打工,結果第一天上班就遲到五分鐘,於是直接被解僱了。而最令他醍醐灌頂的,是那個華人老闆的忠告:「小夥子,如果我不解僱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殘酷!」在台灣式教育的嬌寵下,連讓學生罰站也如走鋼絲,遲到當然可以逍遙法外。但多年後,因一種積習所引發的重創,這該是多麼深刻的領悟啊! 故事二,一名台灣留學生為了和女友約會,未經同意,私自闖入女友的寄宿家庭,被警察以「私闖民宅」的罪名逮捕。這個大孩子怎麼都沒想到,一次浪漫的約會竟會約來荷槍實彈的警察。校園裡的溫和與包容,讓學生習慣了肆無忌憚地侵犯別人的領地,可以把同桌的課本藏起來,可以在別人的背後畫烏龜。但外面世界的秩序和文化卻各不相同,所以,這次他不是被警告,是被捕了! 故事三,很多年前當班主任時,處理過一起校園單車失竊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角是班上的一個媽寶孩子。單車物歸原主後,我叫他和家長來學校談談,他的父親聽完後卻說:「我們家不差錢,孩子就是一時貪玩而已,說多了會傷害他的自尊。」也許這位爸爸認為有錢即不算竊,貪玩就不犯法。這孩子後來發了財,開名車、出手闊綽,原因是幫朋友運毒兼販毒,後來被印尼政府抓到判死刑,還沒執行,就在牢裡被凌虐而死。 故事四,台灣小孩常常隨手一杯泡沫茶飲,喝完就隨手一丟,丟山邊、丟海邊,就是不丟在垃圾桶,開車族及吸菸族也一樣,想到就往外一丟,反正罰很輕,又沒人舉報。結果一位學生長大後拿著國際駕照去加拿大自助旅行,習慣沒變,垃圾隨手搖下車窗就向外一丟,後方車輛為了閃避,2死2重傷,上了法院,跟法官說「人又不是我害的,不過是隨手丟個垃圾罷了,有那麼嚴重嗎?」結果他還沒去坐牢,就被被害家屬請人「私刑處理」。…
作者:
呂學周
頁數:
86
新店碧潭因風景秀麗且清靜適合修道,古剎林立。也因地靈人傑,曾受馬偕博士、作家李敖、企業家王永慶青睞;清朝中葉「大坪林圳」的開鑿,使新店地區農業進入水田耕作時代,區內的十四張「店仔街」也開始發展。隨後,經歷林爽文事件、閩南漳泉械鬥,甚至在清法、乙未保台戰爭也受到波及。台灣光復後新店人口激增,為了建設捷運,十四張農業保留區解禁,並在其南側設重劃區。當局另在此闢建歷史公園,成為都市化裡的一盞明燈。 2025年冬春之交,筆者從新北中和驅車赴新店小獅山下、建於日據時期的慈玄寺尋幽探訪;也搭了環狀線(黃線)列車在十四張站轉車,體驗安坑輕軌(卡其線),並順道參訪「十四張歷史建築園區」。其實,新店對筆者來說並不陌生,數十年前在新店寶斗厝寶橋路一帶的電子公司上班時,曾騎腳踏車從中和過秀朗橋(新店溪)後,為躲避車水馬龍的喧囂和空氣污染,經常繞進十四張的農業保留區喘息一下。當時對「店仔街」街底的斯馨祠土地公廟等百年歷史建築印象深刻;加上對捷運新店線(綠)七張、大坪林的地名,感到好奇,激起筆者探訪它的前世與今生。 碧潭之畔新店街的發展 鍾靈毓秀的碧潭位居新店溪上游,這裡有國府革命先烈長眠於此的空軍公墓,自古也是人文薈萃之地。清道光年間(1821-1850),先民在碧潭東岸興建店舖成街,為區別位在新店溪中游的十四張「店仔街」,而以「新店」為街名,位居新店街旁的英國教堂曾經受到清法戰爭波及。 根據光緒12年(1886)《台灣巡撫劉銘傳咨報台北府淡水縣屬英教堂被匪搶毀查明償給》文稱:「竊照上年法兵犯台,民心義忿成仇;台北為通商口岸,各國洋商雜處,居民不暇分辨為何國之人,地方官保護亦難周妥。隨於8月17日,據英國駐劄台北領事費里德來函,內稱『8月16夜,景尾(美)、新店禮拜堂被民搶拆。』」該年,劉銘傳還上奏《勦撫生番歸化請獎官紳摺》,宣稱自馬(烏)來通至宜蘭的石碇路百餘里,於「上年12月,已一律竣工」。此乃因光緒11年劉銘傳在屈尺成立撫墾支局,漢人在新店街(今新店路)和原住民交易,新店遂成為進入北部山區的重要街市。…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