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NO. 147│ 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銘記歷史 共創未來

2025年11月|NO. 147│ 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銘記歷史 共創未來

抗戰勝利和台灣光復是近代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是中國近代以來最為徹底地洗刷外來侵略恥辱、重塑世界大國地位、開闢民族復興前景的重大標誌;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粉碎軸心國邪惡勢力,建立戰後世界和亞洲國際秩序的典型象徵。 台灣光復構成中國版圖 近代以來,中國邊疆危機日甚,主權和領土完整屢遭破壞,其中收復台灣和澎湖就成為中國在抗戰中最堅定的主張。1936年7月,毛澤東接見美國記者斯諾(Edgar Snow)時直接指出:「中國的迫切任務是收復所有失地,而不僅僅是保衛我們在長城以內的主權。這就是說,東北必須收復。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台灣。」全面抗戰爆發後,光復台灣成為全國各界的共識。 1940年4月,董必武與張瀾、許德珩等28位各黨派人士,在國民參政會聯名提出《策進台灣朝鮮革命使敵益速崩潰案》,「我與敵為交戰國,應即宣布馬關條約無效,認台灣亦在應收復之失地範圍。」1941年12月9日,中國政府發表對日宣戰布告,「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這意味光復台灣和澎湖已成為抗戰標誌性成果。…
作者: 汪濱 頁數: 83
楊泗洪在130年前乙未抗日時犧牲,其故里江蘇省宿遷邀請了兩岸學者辦紀念活動。筆者造訪發現,大陸雖在基礎建設上已有很大的進步,但文化建設則有待成長。兩岸應合力講好楊泗洪抗日的故事,步出歷史傷痕。 2025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台灣人民乙未抗日130周年紀念。在日寇發動「九一八」入侵東北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筆者受江蘇宿遷歷史文化研究會邀請,參與出身此地的抗日名將楊泗洪的生平事蹟展的開幕和相關座談,因楊泗洪奉獻了他的生命於筆者故鄉嘉義大林。 大林,清代稱「大莆林(大埔林)」。楊泗洪為國捐軀後,其部下依劉永福《抗日盟約》:「臨陣亡者,必須先搶屍暫為收斂」、「陣亡者查明籍貫,家人必為資運」。遂由楊泗洪的女婿陳金華扶柩回台南,嘉義民眾,無不擁途祭吊,揮淚致哀。靈柩安葬在宿遷縣城南東關的西堤下,京杭大運河之畔。楊公墓墓前楹聯有:「沂泗如襟,黃運如帶,橫貫十三州,獨立中流如砥柱。摧秦有項,敗倭有楊,上下兩千載,同生一地兩英雄。」如今此地已列為東關口歷史文化公園,附近有紀念另一鄉賢楚霸王項羽的「江蘇項王故里景區」。 上海曾支援台灣的抗日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在大陸交通大動脈─京杭大運河及黃河故道流經之處。台灣國中地理課本說道,江蘇全省大小湖泊遍布,加以千百年來不斷開築,如今渠道縱橫、密如蛛網,有舟楫之利,以「水鄉澤國」、「魚米之鄉」享譽天下。1128年黃河奪淮入海後,流經蘇北的淮河成為南船北馬、南稻北麥的地理分界。…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5
今年3月,熱播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的大結局裡,女主角為鼓勵患重病的男主角要堅強撐下去,對著他說「明年我們去張家界看落葉」。這句浪漫台詞讓觀眾掉下眼淚,同時讓張家界衝上熱搜第一。 據報導,每年至少有超過20萬韓國人到張家界看山。張家界除了有很多山,還喊出「送父母來張家界看山,是一趟盡孝之旅」,讓張家界成為韓國人到大陸旅遊的首選。 今年9月在長沙舉行的第17屆湘台會即在張家界舉辦了專題活動,分享該地的發展成果。 搭高山纜車隱身山水畫中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境內奇峰三千,秀水八百,是天然的綠色海洋,避暑勝地、健康氧吧。坐擁世界自然遺產、大陸第一座國家森林公園、首批5A級旅遊景區。有夢幻仙境武陵源、武陵之魂天門山、雲天飛渡大峽谷,天空之城等景區景點300多個。…
作者: 陳淑英 頁數: 88
第 3 頁,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