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 NO.107 │ 國民黨何以沒落如何再起
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在一場名為「防衛意志是護台良方-烏俄戰爭的啟示」的視訊演講中,提及雲峰飛彈已經可以打到北京,台灣具有攻擊北京的能力,大陸要侵台前須先三思。此番話引起軒然大波,游錫堃事後改口,說自己「沒有這樣講」,對雲峰飛彈的訊息也是看報紙才得知。不論游的說法真假如何,以為兩岸投下不穩定的因素。 台人對俄烏衝突錯誤認識 游錫堃的這場演講,名為「烏俄戰爭的啟示」,但從游的發言就可看出,游根本不瞭解俄烏衝突的真實情況,他說的不過是過去獨派長期威脅大陸「魚死網破」的說法而已。不過,在台灣,要瞭解俄烏衝突的真面目確實很難,因為台灣的新聞媒體一面倒向西方,根本看不到俄方的觀點。媒體人趙少康甚至說,不是我們不報導俄方的觀點,而是因為我們看不到。在網路時代,跟人說看不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RT等俄方媒體的報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從開戰起,台媒便不斷宣揚烏克蘭的各種「勝利」,明明是俄軍主動撤退,也能說成是烏軍驅離了俄軍,偏頗的報導使得島民根本不清楚真相。俄烏衝突應該是史上第一場有大量視頻的戰爭,拜智慧型手機之賜,每個人都能即時上傳自己看到的戰場真實畫面,也因此,雖然傳統媒體已成了西方的傳聲筒,但只要有心,就能透過網路,找到更貼近事實的訊息。不論是透過俄方自己的Telegram軟體,或是經大陸朋友轉載到頭條、微博,都能看到許多第一手的影片。當台媒還在報導烏方各種神話級的「反攻」時,烏軍反攻失敗、屍橫遍野的影片,早已傳遍網路。 俄軍在第一階段受挫後,第二階段改變戰術打法,此後傷亡即急速銳減。整個烏東前線,彷彿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有烏軍躲在戰壕裡承受飽和砲轟,等轟得差不多了,俄軍才上前收拾殘局。烏軍躲砲擊、甚至抱怨毫無還手之力的影像網路上俯拾皆是,但傳統媒體通通看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島民如何不會誤判情勢。所以,游錫堃會講出如此怪異的啟示,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52
6月11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發表視頻講話,他表示在俄烏戰爭下,台灣要因應兩岸衝突,應盡可能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強調外交途徑應為「預防」方式,而非戰爭爆發後才開始。此可見恢復兩岸對話協商,方是規避兩岸戰爭之道。 美國總統拜登5月展開就任後首次亞洲行,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雙邊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強調台海和平的重要性。當場記者問及「若中國犯台,美國是否願意採取軍事介入」時,拜登表示「是的」,並稱「這是我們做出的承諾」,且美國會與其他國家併肩站在一起,確保中國不能在台灣使用武力。此引發國際及兩岸社會關注,認為這與美國既往採取「戰略模糊」的立場有明顯差異。 美國對台立場前後矛盾 稍後,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演說,闡述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再度強調美國對台政策並無改變;依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美方不支持台獨,但希望兩岸和平解決爭端。其演說充滿不少相互衝突的論述,既說中國是未來全球唯一具有與美國競爭超級強權實力的國家;又稱美國雖不會尋求衝突或新冷戰,會避免新冷戰發生。美國不會試圖阻止中國成為國際強權,也不會阻止中國與其他國家發展經濟關係;但美國會捍衛國際法、協議、原則,以維持全球和平與安全。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協助烏克蘭,無論是軍事奧援、經濟貸款或人道援助一應俱全;並號召歐盟、北約及友好國家,運用國際多邊框架經濟制裁及金融封鎖俄羅斯,但美國及北約也同時宣稱不會出兵協防烏克蘭。美國想藉由「以烏制俄」、「以烏耗俄」的策略,自身不必陷入戰爭,又可達到削弱俄羅斯國力的目的。此種策略是否會援引至兩岸,藉「以台制中」、「以台耗中」,延滯中國發展機遇及和平崛起,引起議論。…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54
5月14日,美國紐約州水牛城一家超市發生10名黑人被殺,3人受傷的槍擊案。同月24日,德州南部小鎮羅布小學發生槍擊案,造成19名學童和2名教師死亡,成為美國有紀錄以來中小學喪命人數第2多的槍擊事件。6月1日,奧克拉荷馬州醫療大樓發生5死,多人受傷的槍擊案;2日威斯康辛州及愛荷華州分別發生槍擊案,死傷多人;19日華府街頭槍擊案造成1死3傷;20日凌晨紐約市哈林區又發生槍擊案,造成1死8傷。 美國死於槍殺者世界第一 截至6月1日,2022年美國已發生213起大規模槍擊事件,有17,111美國人死於槍枝暴力。統計資料顯示,自1975年以來,已有150萬美國人死於槍枝相關的自殺、謀殺與意外,超過美國自內戰以來所有戰爭導致死亡人數的總和。這暴露出美國槍枝暴力噩夢難消,治理「槍患」步履維艱的困境。 美國槍枝暴力氾濫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根據「槍枝暴力檔案」 網站發布的統計資料,近年來美國槍枝暴力造成的死亡人數急劇上升,從2019年的39,580人上升到2020年的43,671人,再到2021年的45,007人,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換言之,平均每天有超過110個美國人死於槍下。與其他高收入國家相比,美國人死於槍殺的概率高出20多倍。根據統計資料,2020年的謀殺犯罪中約有79%的案件與槍枝相關,這也是自1968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作者:
花俊雄
頁數:
56
5月14日,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發生槍殺案,造成10人死3人傷,案子歸類為仇恨犯罪。殺人者是一個18歲的白人,犯罪地點是一家超級市場,顧客多為黑人,受害者也都是黑人。這種白人濫殺無辜黑人的案件通常被定位為種族仇恨犯罪(hate crime)。 美國的黑白種族歧視歷史悠久,始終無法平息,近幾年又特別嚴重,這表現在種族歧視犯罪的統計數字上,2019年有8,263件,2020年有11,126件,而仇恨亞裔案件則是增加了77%。 從川普上任總統以來,美國的種族歧視情況急遽惡化。川普作為國家領導人,其言行和立場自然會對民眾產生影響,他推行的政策也起了不良作用。拜登雖在人事任用上很注意身分平衡,但在政策上仍有雙重標準,例如移民法仍對有色人種的配額設限,並在大學入學錄取上限制華人的名額。 自從歐巴馬開始,美國就動用了舉國的媒體,發起仇中和抹黑中國的攻勢。這股風潮經川普再到拜登更加嚴重,挑起了美國國內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和白人至上的偏見。美國政府又於2018年通過中國議案(China…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59
今年台灣的儲蓄率及「超額儲蓄」有望雙創歷史新高,這現象除了意味閒置資金氾濫外,也代表台灣面臨消費、投資成長不足的困境。解決之道,除引導台幣適度升值及升息外,擴大內需及投資機會亦是不二法門。 「節儉」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經濟學家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中,認為愈節儉反而愈存不到錢,因為過於節儉而減少消費,也會讓市場上更不容易賺到錢,造成所得減少,最終能夠存到的錢卻不增反減,就產生了「節儉的矛盾(paradox of thrift)」。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的「儲蓄率」將達到43.18%,「超額儲蓄」恐首度超過新台幣4兆元,雙創歷史新高,除意味閒置資金氾濫外,也意謂今年恐怕會面臨消費、投資成長不足的困境,將不利於經濟成長。 超額儲蓄形成原因有四…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60
最近十年台灣科技企業的「買日本潮」,究竟是產業經濟多國化經營的籍地轉移、技術或市場升級必要之經濟發展新良局?抑或是主力產業經濟部門對台灣投資營運環境喪失信心,所引申的「產業資本驚懼大外逃」?正引起國家風險評價領域人士的關注。 台灣競相收購日本企業 台灣企業「買日本潮」始於1980年代機械電子產業的個案發動,但不明顯;2016年郭台銘的鴻海收購夏普,台灣企業「買日本潮」正式洶湧直起,特別是高科技先進領域的知名大型企業廠商紛紛賡續行動,蔚為一波新興風潮;尤其拜登決志脫鉤中國經濟,結合包括日本在內的主要盟友,遏制中國製造2025,勢必更加激勵台灣企業「買日本潮」的強度與力度。 自2016年鴻海投入近4,000億日圓,收購陷入經營困境的夏普後,台灣企業競相收購起日本企業實體或其國際市場的營運業務。2018年鴻海收購東芝旗下的個人電腦事業。2019年聯華電子收購富士通旗下主力尖端半導體的三重工廠。2020年先有中環集團收購三鈴化學的存儲介質事業,涉足半導體的華邦電子收購松下控股的半導體業務,全盤取得了松下半導體主力工廠;同年,鴻海通過夏普,收購了為美國蘋果生產液晶面板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產製核心的白山工廠(石川縣),並收購了NEC顯示器事業。短短的三年時間,台灣製造業從日本電子產業接連拿走了重點事業。 2021及2022年這兩年,台灣企業廠商與日本科技廠商共構的戰略合作有三大合作事項,(1)2021年鴻海與日本電產商討共同成立EV業務的合資企業,(2)2022年台積電將熊本縣獨資的半導體全新工廠,改成與索尼和日本電裝公司(DENSO)共同合資的日本尖端半導體製造公司(JASM),(3)2022年聯華電子的三重工廠改與電裝針對半導體生產製造的合作。…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62
在台灣無法於首輪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後,台美透過視訊會談達成啟動「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共識,其內容包括:貿易便捷化、反貪汙、農業、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法規訂定原則、環境及氣候、國營事業、標準、非屬市場政策和作法等11項議題。該倡議對台灣有何實質意義,引發討論。…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64
今年適逢鄭成功復臺360周年,臺灣島內卻臺獨勢力高漲,有的學者肯定荷蘭人據臺,說:「荷蘭人來了!臺灣誕生了!」甚至高中歷史教科書還否定鄭成功是「復臺」的「民族英雄」,撻伐他是「入侵者」。值此歷史是非混淆之際,重讀百年之前,連橫雅堂先生著述的《臺灣通史》,其意義極為重大。 當連橫之世,日寇占據臺灣,推行「皇民化運動」,欲使臺灣同胞馴化於日本習俗。連橫致力於保存民族正氣,使臺灣同胞牢記「臺灣之人,中國人也。」 臺灣300年來歷史,乃我漢民族之移民開拓史,非日寇得而拒之,乃當時之急務。臺灣舊有史書,多已散佚,其存者又多謬誤粗漏,甚至有乖民族大義者。因此,一部國人自撰之新臺灣史是極其需要的。 連橫先生乃秉其先人之懿德與其幼時之志,「昭告神明,發誓述作」,以十年的功夫,1918年撰成《臺灣通史》。體例仿《史記》,為紀4,志24,列傳60,共36卷,88篇。其主旨在發揚民族情神,闡發「民為邦本」之義;故舉凡我民族開發臺灣篳路藍縷之功,抵抗異族犧牲奮鬥之烈,及有關民生之豐嗇、民德隆污與禮樂兵刑之制均詳加論列,並以經世致用精神貫穿全書。 《臺灣通史》參考之史料,有連橫自己尋訪者,有前人之著述,亦有清史館之檔案,然而時當「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政府檔案都已散佚,私家收藏,更半付祝融。尤其前人著述,存著寥寥,以《臺灣府志》為例,通行者唯余文儀《乾隆續修臺灣府志》一種而已;清史館藏,亦不過有關臺灣建省檔案而已。…
作者:
徐泓
頁數:
66
端午節前得知林華洲去世,還是感到愕然,雖知他口腔癌開刀後已經控制擴散,一段時間沒復發,總覺得他的生存意志可以支持他一段時間,但終因台灣在新冠病毒的疫苗與檢測劑匱乏,預訪措施有誤,導致向社區大肆擴散,他在無意中被感染而致死,不勝唏噓。 與陳映真同案同坐牢 華洲從小學開始學業都很好,以第一名畢業。從小就認真閱讀一位私塾先生遺留給他父親的古籍,並嶄露文學上的才華。到了初中,寫的作文老師與校長都不相信是他寫的,一再考證才相信他的才華。後來因對文學的興趣功課荒疏,考上台中高農,認識了同校的陳映和一小說家陳映真的弟弟。 陳映真收集閱讀魯迅與毛澤東等左翼的書,並組織讀書會,把一部分書籍請弟弟陳映和保管,而陳映和也私下閱讀。一次偶然的機會,林華洲在陳映和住處閱讀到那些書籍,於是也組織了讀書會,並在戒嚴體制下,生起了革命的思想,決定投筆從戎報考軍校。…
作者:
詹澈
頁數:
69
160多年前在美國的華工被稱為「豬仔」,他們漂洋過海來美國謀求生活;150多年前他們被稱為「契約華工」,為美國首條州際鐵路做出重大貢獻;100多年前他們被稱為「蝗蟲」,在「排華法案」的屈辱中尋求立錐之地。 今天,當美國華人從幾萬人發展到500萬人的時候,當美國首條橫貫大陸鐵路竣工153周年之際,由美國華人僑路基金會組織的「重走中太平洋鐵路之旅」,使13位從美國各地相聚而來的隊友,在紀錄片《回家》導演周敏的帶領下,驅車從沙加緬度出發,橫穿北加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尋找著百年前華工修築鐵軌和隧道的記憶。 華工多來自廣東沿海 1862年春,美國總統林肯簽署了《太平洋鐵路法案》,授權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共同修築第一條橫跨北美大陸的鐵路線,鋪設1,800英里的鐵路。在此之前,美國東部的鐵路已經很發達,但是西部卻因高山峻嶺和沙漠荒原而未被開發,從東部交通運輸到西部要從南美洲繞道而行,時需半年;如果太平洋鐵路修建成功,火車只需七天。這在當時是世界第二大建設專案,舉世矚目。 鐵路於1863年1月8日在加州首府沙加緬度破土動工,沿途要在海拔2,000多米的內華達山脈架設50座橋樑和10多條隧道。由於層巒疊嶂的山體大多是堅硬的花崗岩石,惡劣的自然環境與艱苦的勞作,使最初參與修建鐵路的愛爾蘭工人以不同的方式陸續離開,嚴重地影響到工程的進度。…
作者:
李峴
頁數:
72
「中國共同體」是我在台灣的《中國男人》雜誌,以筆名「巒城」發表的一篇社論,時間在1992年7月號。今年7月剛好屆滿30週年。 1992年6月,法國軒尼詩酒業集團邀請我及數位媒體同業赴法國參訪,一路上有感於歐洲將於隔年1月1日開始實施歐洲共同體,靈機一動,兩岸的中國人為何不能先從中國共同體這個架構開始?於是當下寫成文章,傳真回台北,讓編輯部同仁在6月25日截稿前,有足夠的時間整理打樣完稿。 在該文發表30週年的前夕,至今思之,仍然引以為傲。「中國共同體」理念與「葉九條」、「鄧六條」並行不悖,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 我記得文章最後一段是這麼寫的:台灣的流行歌曲,充斥在大陸的大街小巷,台灣的紅歌星、電視劇都成了大陸同胞的最愛,這種擋不住的感覺,就是推動「中國共同體」的原動力。經由「中國共同體」的整合,中國的統一指日可待。 兩岸曾交流合作創造榮景…
作者:
賴燦賢
頁數:
76
驅逐艦是現代海軍中的主力之一,回顧中國海軍的發展,從早年的近岸防禦,如今在數十年的努力下,逐步具備遠洋海軍的實力,雖然中國海軍距離稱霸海洋仍有一段距離,但以目前的發展基礎來論,中國海軍未來仍有機會成為一支世界級的海軍部隊。 055型開發背景 21世紀前中國對於研發、生產大噸位軍艦較無完整的把握,2000年後,中國政府有感於需要大型噸位的軍艦,故開啟排水量超過萬噸的驅逐艦研發。中國055型驅逐艦,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設計的,建造的工程則交由「江南造船廠」執行,單艘造價約60億人民幣。從2019年開始,中國已成功建造了六艘該艦(服役中),另外兩艘也已下水測試,同時未來仍需額外建造八艘同級的軍艦,換言之,未來中國海軍將有至少16艘055型驅逐艦,將部署在「北部戰區」與「南部戰區」的海軍部隊裡。 大型驅逐艦在現代海軍中扮演著主力的角色。基本的功能除了擁有反艦、反潛作戰外,更重要的是具備海上區域防空作戰能力,必要時可成為艦隊指揮旗艦。美軍的伯克級神盾驅逐艦即具備該功能,中國海軍雖為後起之秀,以目前中國造船的能力,建造排水量達「萬噸」的船艦已非難事,055級驅逐艦不但滿載排水量超過12000噸,也是全球海軍排名中相當優異的艦種。 基本性能…
作者:
宋磊
頁數:
78
口徑系列是目前俄羅斯配備最多、使用最廣的巡弋飛彈。除了口徑系列,還有其他如Kh-55、Su-57內置彈艙專用巡弋飛彈、9M-730核子動力巡弋飛彈等。俄烏戰爭時,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軍事目標,發射了超過1500枚各型飛彈。其中,包括口徑系列、匕首、鋯石高超音速(極音速)飛彈、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飛彈等先進武器,是歷次戰爭中最大規模的飛彈攻擊。 口徑系列(Kalibr/Calibr) 口徑系列又稱為俱樂部(Club)系列,包括3M-54E反艦飛彈、3M-54E1巡弋飛彈,和91RTE1、91RTE2反潛火箭等。 3M-54E反艦飛彈內含預置高爆破片彈頭,採用慣性導航系統和主動雷達導引。配備多階段固態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後以次音速(0.8馬赫)貼海飛行。末端接近目標時,彈頭段脫離彈體並加速(2.5~2.9馬赫)高速衝撞敵方艦艇,最大射程220公里。中國鷹擊18型(YJ-18),就是仿自3M-54E。鷹擊18型是中國海軍研發新一代通用反艦飛彈,可由船艦、潛艇、岸基等平台發射。 3M-54E1巡弋飛彈內含1,000公斤預置高爆破片彈頭或核彈頭,採用慣性導航系統和主動雷達導引。配備渦輪噴射發動機,發射後以次音速(0.8馬赫)飛行,最大射程300~1400公里。後續又有改良版本,最大射程2600~4500公里。…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80
菩提本名提曰品,河南青縣人,1931年生,陸軍退役。作品散見《創世紀》、《藍星》、《幼獅文藝》、《中國時報》、《聯合報》等。 2006年桃園詩歌節在大溪致公堂舉行,我正好坐在菩提身邊。我朗誦了甫出版不久的拙著《兩百個玩笑─給那些遭時代及命運嘲弄的老兵》其中的兩首。菩提對我〈37個玩笑:周學圃〉謬讚有加: 街角有人如豹/竟視月光如寇讎/他取來一把琴聲將時間抹去/千山萬水走過身上/他原不是懂得怨恨的人/甚至連戰爭踏過額頭都不知道喊痛/巷口誰在喚他的兄弟?/而他拎著自己疲倦的頭顱慢慢/朝一條精細而瘋狂的耳道走去 但隨後他悠悠然對我說:「你只是揣摩,沒有親歷其境呀!」我默然點頭稱是。我知道他是心有鬱結,才這麼說的。 詩人15歲離家從軍,青年軍第208師。其景境就如另一位河南詩人瘂弦所說:「穿過一座麥田,從此沒有再回去。」詩人對自此開始萌芽的命運的叩問、詩的鬱結,哪是昇平世界的我所能設想、揣摩於萬一的呢?…
作者:
黃克全
頁數:
82
一 5月中旬,我收到「迪化207博物館」主辦的「老宅,曾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特展的邀請函。打開請柬之後,我嚇了一跳,因為她在裡頭寫道:「隨著我的年齡以及家人都在香港,往後我在台灣居住的時間將大量減少,無法繼續監督及參與『迪化207博物館』的營運。考慮許久,心裡雖然充滿了不捨,但我決定今年8月31日退休,並結束博物館的營運。」 陳國慈在香港出生,高中畢業後即赴英國就讀大律師法學院,20歲考上律師執照,然後到新加坡、美國執業。直到1974年底到台灣定居、開業。專長為渉外商事案件,很多國營事業和大企業都是她的客戶。 1995年9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成立,首任執行長即由陳國慈出任。文建會顯然是看上她法律方面的長才,破例延攬非文化界人士擔任國藝會首任執行長,令人耳目一新,媒體同時也報導,國藝會將公開徵求主管。 我那時在新聞界已工作了16年,早就想換個環境。因對國藝會的工作十分嚮往,所需條件與我的專長也很吻合,便寄出履歷表應徵獎助處處長一職,經過口試,我11月即去國藝會報到。…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84
台南市後壁區發展歷史頗久,境內的「菁寮里」仍保有許多鄉村人文風采和濃厚的人情味,堪稱社區營造的典型範例。筆者建議也可將抗日等史蹟列為重要的文化風華。 後壁地處嘉南平原中段,由八掌溪及急水溪沖積而成。現今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遍植水稻,是嘉南平原的穀倉,其耕地面積達3,500多公頃居全台之冠,也造就了《無米樂》(2004)的紀錄片。不禁讓筆者想到,同樣被譽為「稻米之鄉」的故鄉─大林,也有相同的情懷。 除了慕《無米樂》之名,後壁在清代時還和大林(清代稱大莆林)同屬嘉義縣管轄,有一種親切感,於是安排了後壁之行。由於後壁火車站屬於三級車站,一般必須搭乘電聯車才能前往,不過筆者從大林搭車南下後,車程約只有半個小時,還算快。在過了八掌溪之後,終於來到這台鐵西部幹線台南市最北的車站。 迎接筆者的是這個車站的美麗。傳統的木造建築,是 1906年嘉義大地震後所改建。而車站外庭的人物雕像正是《無米樂》裡所紀錄「菁寮里」崑濱伯等四位農民的勞動身影。它彰顯了後壁人苦幹實幹、越挫越勇的打拼精神,更成為冠軍米與稻米故鄉的最佳代言人。…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