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NO.121 │ 823敲響和平鐘 願兩岸和平
今年適逢八二三砲戰65周年,蔡英文、侯友宜及郭台銘都親赴金門,柯文哲也前往大直忠烈祠致意。儘管其目的多少與2024選舉造勢有關,但也再次證實:和平避戰是台灣社會當前的最大公約數。 侯友宜在金門表示,要將金門打造成「兩岸經貿示範區」,並提出包括推動金門與對岸的通電通氣、打造金門成為兩岸客貨樞紐、影視文化城、兩岸醫療專區、金廈大橋公投、提升金門軟實力等六大主張。侯也表示:「和平不可取代,協商降低衝突」、「我若當選總統,會在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下,恢復兩岸協商溝通機制,讓台海安定、金門發展、台灣安全、人民安心」。 郭台銘則宣布會以2千萬美元作為起始基金,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推動八大事項,包括創設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建立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以推動兩岸交流、會談及研究;建立新媒體平台,以蒐集並傳播全球有利推動兩岸和平的訊息。郭也提醒大陸不要以武力相逼,以免適得其反。 其實,隨著兩岸史料逐步開放,金門砲戰當時的各方考量及決策過程已愈來愈清晰,對後世的影響也更為明顯。簡言之,砲戰雖是國共兩黨處於內戰延續的狀況下,所進行的軍事對抗,但由於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砲戰反而成為兩岸由戰爭轉向和平的起點。事實也證明,自該次砲戰後,兩岸再沒有大規模的攻防戰鬥,大陸的對台政策由「武力解放」逐漸轉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國府也由「反攻大陸」逐漸轉向「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曾親歷八二三砲戰、現年105歲的許歷農上將經常說,「只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可怕,才會瞭解和平的可貴。」在擔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任內,許歷農接受了金防部政戰主任武士嵩的建議,並經行政院長孫運璿及參謀總長郝柏村的大力支持,於1983年初,在大膽島構建了巨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牆。1990年代,對岸廈門海邊也豎立了同樣規格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巨型標語牆。相隔4,400公尺的兩面牆對望至今,不僅成為兩岸的觀光景點,更告訴我們,在民進黨執政前,統一從來就是兩岸共同追求的目標,只是彼此堅持的方式有所不同。…
作者:
紀欣
頁數:
1
時序漸進金秋,本應是秋高氣爽的節氣,怎奈在2024選情的壓力下,不少關心所謂「非綠聯盟」的選民,實在無法爽氣起來。尤其是企盼侯友宜能夠急起直追,力挽狂瀾的國民黨支持者,眼看著同屬國民黨出身的郭台銘,在國民黨的勢力範圍內上竄下跳,東拉西扯,真讓人心急如焚。 國民黨和郭的關係未改善 心急就吃不了熱湯麵。果然,8月23日金門砲戰紀念日,侯友宜、郭台銘都去了金門,郭台銘還在22日宣布,要捐助2000萬美元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以具體行動接續他今年5月在金門發布的「金門和平宣言」。結果,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主委吳興邦卻對媒體說,郭董先實踐他答應贈送給金門的20台電動公車,再談其他的吧。這個意思非常明白,吳主委就是在挖苦郭台銘只出一張嘴,空頭支票漫天飛舞。 吳主委這麼說或許符合他的身分、職責,但卻也顯露出國民黨實質上已將郭台銘視為「敵方」,這還可能談什麼非綠聯盟、在野聯盟合作?當然,吳主委的層次畢竟只是地方,國民黨中央層級還是保有轉圜空間,但氣氛搞砸了,短時間內要怎麼彌補?何況破壞團結氣氛的事一再出現,這使得非綠聯盟的產生更是難上加難。 誰都不願意屈居副手…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6
2024年1月台灣大選,非賴(非民進黨)陣營有三股勢力較勁,預期到11月登記參選日前會各自爭鋒。但是,膽小鬼賽局的自毀和博弈論中囚徒的理性,會幫助這三股勢力認清合作才會有贏面。 膽小鬼賽局敢拚就會贏 中外動作影片中常會安排兩車對向直衝的橋段,最後一刻,膽小一方會轉彎避撞,不要命的一方勝出。這種賽局被稱為「鷹鴿遊戲」(hawk dove game),是分析政治、經濟和生物進化的理論。…
作者:
林松青
頁數:
8
2024年1月13日台灣選出的領導人,不僅會決定台灣未來的發展,影響兩岸關係走向和平或動盪,也會影響整個亞太乃至於世界的格局。其中參選人的兩岸政見,正是觀察上述變遷的重要切入點。 侯、郭有條件接受「九二共識」 7月23日,侯友宜在國民黨全代會被正式徵召為總統候選人後,對於兩岸政見仍採所謂的中道說法,包括「避免戰爭、追求和平」,加強兩岸交流、降低兩岸衝突,但也不忘強調強化國防軍備、堅持民主自由制度;其中既反對「台獨」,也反對「一國兩制」,強調為中華民國、為台灣人民拼命向前。 對於「九二共識」,侯友宜主張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更堅決反對「被蔡英文污衊化後的九二共識」。事實上,「九二共識」的核心意義就是,兩岸在謀求「統一」的過程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侯陣營將其區分為三種,且未使用馬英九的「一中各表」,而是以「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凸顯「九二共識」中的「中華民國」地位,顯然是希望借此區別大陸的對台政策與民進黨的中國政策。 而爭取國民黨徵召未果的郭台銘,抨擊蔡英文反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加劇戰爭威脅,嚇走投資者,因此他主張兩岸領導人應進行面對面談判,讓台灣保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他認為台灣一方面要加強自衛的威懾能力,另一方面要通過「一中各表」框架,與大陸共同推進和平。換言之,郭台銘想透過「一中各表」,推動兩岸直接談判,凸顯其兩岸政見的積極性。…
作者:
黃清賢
頁數:
10
自投入選舉以來,賴清德的民調支持度多處於領先狀態,當選看好度也始終一枝獨秀;然而,他的支持度始終維持在31-34%之間,並未突破泛綠選民在台灣有至少35%的基本盤,亦即全台有六成以上的民眾並不支持賴清德當選總統,這除了是因為賴清德必須揹負民進黨八年執政「敗政失德」的包袱外,其高傲的性格及新潮流的「排外攘權」,更是讓賴面臨「會贏」,卻非「穩贏」的狀況。 台南「本命區」漏洞百出 雖然民進黨曾戲稱,在台南提名一顆西瓜也能當選;然而民進黨在台南,甚至高雄、屏東地區數十年的執政,正因為沒有強力的在野民意監督,同志們經常吃香喝辣,把南部視為民進黨可以為所欲為的勢力範圍,結果搞得漏洞百出,弊案與醜聞叢生。這些賴清德市長任內姑息種下的惡,都在黃偉哲任內一一爆開,引起民眾的議論與不滿。 台南是綠營長期的「鐵票倉」,也被視為賴清德的「本命區」,然而情勢卻不容樂觀。被視為賴清德子弟兵的台南立委林俊憲日前憂心地指出,民進黨在南部一定要大贏,並且拿下過半的選票,尤其是台南更要突破六成,「倘若民進黨在台南只要有一席立委落選,賴清德就會輸掉總統大選」。 民進黨長期在台南地區「喊水會結凍」,號稱台南的土地掘地三尺也是綠油油的,又是創造「賴神」的民主聖地,卻從去年起爆發了諸多刑事案件與官商勾結醜聞。過去一段時間有88槍擊案、爐渣案、光電利益爭議、市府官員貪污受賄案,以及黑道金權嚴重涉入正副議長賄選案,都不斷侵蝕著綠色執政的根基。…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2
台灣人民要過好日子,必須緩和兩岸關係與清除貪污腐敗,民進黨在這兩項都是死當,因此,2024大選下架民進黨,應為最具正當性的號召。藍與白共組總統隊勝率最高,但要看柯文哲的智慧,其中侯友宜的後勁潛力更是關鍵。 2024大選一旦民進黨勝選,就意味著貪污腐敗與挑釁對岸獲得了民主的正當性,日後在台灣內部必然更無法無天、恣意貪墨、官為刀俎、民為魚肉,兩岸關係更加嚴峻。成功下架民進黨是緩和兩岸與清廉政治的必經之路,客觀上正當性十足,問題出在各反對勢力的主觀意念與能力。 大選情勢已相對明朗 目前反對陣營的侯友宜與柯文哲具參選資格,郭台銘民調最差,已有打退堂鼓的跡象,若執意參選,賴清德必勝。若郭執意參選,且連署成功,能下架民進黨的唯一可能就在藍與白合組「總統隊」,形成藍白、綠、郭三腳督。 如果郭退,藍與白執意獨力參選,就是藍、綠、白三腳督。綠營會在藍營聲勢強時,打藍拉白,在白營聲勢增漲逼己時,打白拉藍。6月侯友宜迅速下墜位居第三,柯聲勢看漲逼賴,8月中侯聲勢止跌漸漲,柯民調下行,16與17日皆出現侯超越柯,位居第二的綠營民調,皆出自綠營以民調帶風向的操作。綠營必然會繼續在藍白之間,操弄蹺蹺板民調,只有兩種情況有機會能破此賤招,即藍與白共組總統隊,或侯的後勁沛然莫之能禦。…
作者:
朱駿
頁數:
14
台灣政治選後清算,執政變「苛」政,從蔡英文中央執政到部分民進黨地方縣市已成常態,變成藍營選民的噩夢,人民擔心誰選上後被鬥爭,被列為戰犯。 台北市65歲以上老人,從今年8月8日父親節開始到9月7日,可以重新領到柯文哲前市長中斷了8年的1,500元重陽敬老金。有許多老人感到欣慰與溫暖,錢雖然不多,但敬意滿滿。 為什麼柯文哲一上任台北市長,第一步就砍掉老人重陽敬老金?當時許多藍綠市議員都感到不解,到現在還回憶當年,「柯文哲就像中邪一樣,非取消重陽禮金不可」。市長是父母官,虎毒還不食子,為什麼新官上任的「柯」政猛於虎?但是,這些不解的市議員不是敏感度不夠,就是記憶太差,忘記柯文哲首次當選台北市長,絕大多數票源來自年輕人,而大多數年長的選民都投給了國民黨的連勝文。柯文哲報復心強,秋後算帳,於是上台後砍掉敬老金,以洩老人票不投他的心頭之恨。 柯文哲與蔡英文,白與綠的政治思維不謀而合。2012年蔡英文沒選上總統,也是因大多數軍公教票投馬英九,2016年蔡英文選上總統,也是靠年輕人的選票,因此一上台就大砍軍公教退休老人的年金,第二任則無視言論自由,關掉中天電視台,報復不支持她的媒體,是標準的「綠政猛於虎」。 柯文哲出身墨綠,吹的是與民進黨及蔡英文的同一把號,眼見綠營一完全執政,就來個「轉型正義」,居然還能連任,這給柯文哲不少啟示。…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17
7月21日,「董事長開講」最後一場,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賣力演出。兩天後,國民黨召開全代會,郭台銘在臉書上發表「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代表他接受了民調的數字,但不代表他沒有對應的策略7月23日,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出席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時說出心中三個願望,一是國運昌隆、人民安居樂業,二是希望兩岸和平交流發展、永遠沒有戰爭,三願要下架貪污腐敗、謀財害命的民進黨。他的期望也是大多數人民的心聲。 台灣媒體充斥假信息 「2023年世界新聞媒體年會」6月底在台北市舉行,當時正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查「鏡電視」申請開台執照之時,NCC主委陳耀祥背棄對立法院的承諾,趁立法院休會而強渡關山,通過「鏡電視」的申請,違反NCC的中立立場,也牴觸了民進黨在野時喊出的黨政軍退出媒體,以及蔡英文說的「捍衛媒體自由及言論自由是最重要的民主支柱」。 媒體年會結束前一天,加拿大郵報總編輯瓦斯尼(David Walmsley)表示,對國際間充斥假信息感到憂心,因為信息不僅衝擊民主,而且會激化政治對立;美國的兩黨政治是如此,美對中的外交攻擊也是如此,台灣民進黨的網軍更是如此,例如新北市之前爆出的幼兒園「餵藥案」,使侯友宜民意滿意度頓時下滑,直到6月底所有兒童的毛髮均未驗出具鎮靜、安眠作用、且為三級毒品成分的「巴比妥」,檢察官才於7月中旬宣布不起訴彭姓園長等九人,還了侯市長一個清白,但該案對侯友宜的不利影響,誰要負責?…
作者:
吳文希
頁數:
18
台灣陸委會日前發布中國第二季情勢報告指出,大陸片面恢復台灣旅行團赴陸旅遊,再藉開放陸客旅遊團赴78國旅遊、卻排除台灣,企圖向台灣施壓解除「禁團令」。報告還提到,大陸除持續脅迫台灣接受其政治框架外,還將廣邀台人赴陸,營造「兩岸心靈契合」,甚至不排除對台「大興調查研究」,伺機介入大選。 對照賴清德代表蔡英文出席友邦巴拉圭新總統就職典禮,在國外受訪時的系列談話,令人不禁質疑:賴清德既想極力降低中美對他台獨路線的疑慮,何不宣示將全力促成開放大陸、港澳的旅遊團。 事實上,台灣旅行業引頸期待陸客來台,卻苦候不至,已引起旅行業怒火。兩岸解封後,相較其他市場已恢復了八、九成,兩岸航線航班卻恢復不到一半,航點也僅有11個。旅遊業者分析,蔡政府已錯過最佳商談時機,依現在的兩岸氛圍,開放恐怕要等到明年大選之後。 賴清德這趟出訪過境美國,討論度更高的議題正是,賴用力想撇清的「疑賴論」。賴為了取得美國的信任,做了180度的大轉彎,但有用嗎?賴在接受彭博專訪回答提問時說,沒有所謂獨立路徑,「務實」指的是「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名稱為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沒有再宣布獨立的必要。」賴大老遠跑到美國「尊稱」中華民國,並不會因此改變其「台獨金孫」的形象,原因在於他長期以來的言行不可能靠幾句空口白話而改變。 所以彭博專訪以「他盼領導台灣,但他能否維護和平?」直接點出國際間對賴的疑慮。賴清德在美言論不超出「維持台海現狀」,主要是想形塑其兩岸路線將延續蔡英文,不至於製造國際驚嚇,也拚命甩脫「台獨工作者」的激進形象,以免老美不信任他。賴此舉顯然是徒勞的,因為即使他真的要謹遵蔡英文的路線,但蔡的路線也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說,民進黨黨綱第一條就是「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賴既是民進黨主席,何不先務實地修改台獨黨綱?…
作者:
令狐台
頁數:
21
早在2014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時就提出了「融合發展」的概念。特別是2018年以來,中央積極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細化同等待遇政策,助力台灣同胞來大陸發展創業,先後頒布惠台措施31條、26條、11條、農林22條。事實表明,這些兩岸融合發展政策及其實踐,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助於創造共同生活體驗,也有助於增強台灣同胞的一個中國認同和對國家統一的支持。 從推進統一的角度看,融合發展是大陸在總結過去對台工作經驗基礎上所提出的政策創新。實踐證明,單單依靠彼此交流來推動兩岸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十分困難,在此背景下,融合發展成為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新動力、新路徑,不僅可減少兩岸統一道路上的「絆腳石」,還可以成為國家統一事業的「鋪路石」。 從善後治理的角度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統一後能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民心工程。融合發展能打造兩岸共同利益,並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凝聚共識、增進國家認同,這有助於統一後中央對台灣特別行政區的有效治理,並長期保持和諧的關係。兩岸融合發展「潤物細無聲」,靜水流深,直接關乎國家統一大業的實現及統一後的社會穩定。只有人心歸向,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統一後的高品質國家治理。 但是,在推進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問題上,我們沒有現成的經驗,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未來推進兩岸融合發展,須堅持鞏固、深化和拓展三個原則。鞏固原則主要指把現有的融合發展政策執行到位,確保其不走形、不變樣,進一步做實正在進行的經濟社會領域的融合發展專案。深化原則主要指將已經在經濟社會領域開展的融合發展專案做精、做細、做深,切實照顧好在陸台胞,解決他們在大陸發展所遇到的困難。拓展原則主要指已具備條件但尚未實施的融合發展專案或有待擴展的領域儘早提上日程,進一步保障台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總地來說,三個原則的核心宗旨是堅持「穩步推進、能融則融、應融盡融」,在落實好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在更多領域、更多層次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就當下的實際情況而言,可繼續推進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作者:
王英津
頁數:
22
8月12日至17日,賴清德肩負「代表蔡英文總統」,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的就職典禮,兩次「過境」美國。大陸方面做出了強烈而鮮明的反應,對台灣採取「雙制裁」。 賴清德返台後,民進黨當局的低調作法耐人尋味。既沒有舉行記者招待會,也未發布任何相關賴清德此行的通報。但接下來島內突然有多家民調發布,賴清德的民調支持度飆升。賴清德在「過境」美國前的民調至多在38%左右,但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最新民調(8/15至8/16之間採樣),賴清德的民調支持率攀升至45%左右,一下子上升了5-7個百分點。 本文不討論賴清德是否「王者歸來」,也不討論民調是否存在「剃頭挑子一頭熱」問題。台灣各黨派都有各自支持的民調機構,台灣政治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只是這些現象讓人不得不有點感覺,故對賴清德這次「過境」美國,提出三個看點。 其一,大陸釋放的信號十分清楚:即對於「台獨」分裂主義分子的任何行徑,無論何時何地,都將給予一以貫之的堅決打擊。 大陸「雙制裁」的對應十分特殊。先是由大陸海事局出面,提前在11日打招呼,宣布12-14日將在東海舉行三天軍事演習。同日,國台辦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宣布,中國商務部應今年4月大陸相關商會的申請,依法就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正在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繼續推進。制裁範圍對台灣出口大陸的化工產品聚氨酸脂之外,還釋放出包括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是否延長的考慮。顯示大陸對台經貿方面的制裁將明顯加重。…
作者:
周忠菲
頁數:
24
疫情解封後,兩岸青年交流逐漸恢復,尤其台灣年輕人很喜歡大陸的新媒體,這有助於培養「兩岸一家人」、「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從而完成國家統一及民族復興。 蔡英文執政以來,兩岸對立衝突嚴峻,但兩岸青年交流基本上呈現兩極化,受到民進黨「抗中保台」倡議影響的年輕人,不願意接觸大陸;但仍有許多年輕人想要接觸大陸,也不排除到大陸升學、工作。而大陸對台工作積極倡議「一代一線」(年青世代、基層一線),提供台生台師台幹台商在生活、就學、就業及創業上享有「同等待遇」,藉此連結兩岸社會及民眾,確實也產生了一定的功效。 大陸流行文化可緩解台獨 據調查統計,台灣高中職學生使用大陸社交媒體頗為普遍,TikTok、小紅書、微博分別成為社交媒體排名的第3、6、8位。從早期的《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及《乾隆王朝》等大歷史劇;後又有《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等電視劇;近兩年則是《山海情》、《人世間》、《三十而已》、《狂飆》等反映大陸真實面貌的現代劇,都深受年輕人喜歡。 小紅書、微博在台灣的使用熱潮,以及習慣用大陸流行語、流行梗,顯示大陸新媒體吸引了台灣青少年族群的注意力,對於民進黨推動的「去中國化」、「文化台獨」有化解作用,也可增進台灣民眾對大陸社會的接受度。但是,這不代表可以化解兩岸政治分歧,也不代表台灣青年會接受大陸的政治主張、改善對大陸的政治觀感。台灣青年目前對大陸民眾的好感度高於大陸政府,未來如何加深台灣青年對大陸現行體制的認識及理解,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
作者:
柳金財
頁數:
26
為因應政府宣示的2050淨零排放目標,中油計畫在苗栗通霄鐵砧山地區打造碳封存試驗井,將把二氧化碳液化後打入井內地底封存,提出的「變更環境影響評估」於7月25日在環保署環評審查通過。當日筆者接受《中國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樂觀其成;但是,釜底抽薪之道,還是在於利用台灣西部海濱含鹽水地層進行徹底的碳封存。 鐵砧山原本就是個儲油氣構造,而一般這類構造中除了石油與天然氣之外通常也含有二氧化碳氣體,如今鐵砧山油氣田早已開採殆盡,以往曾一度把進口的天然氣打入,作為暫時儲存的「氣窖」,如今只是改把二氧化碳加壓打入,進行地層儲存,如同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是一個天然系統的再利用。當然,相關的監測工作必須周全進行,根據中油所提出的《鐵砧山地區天然氣注、產氣井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變更內容對照表》所附的地圖顯示,在注入井附近就有地下水監測站與監測井,並在西方稍遠處有兩口監測井。 中油公司擬執行3年,每年灌注10萬噸二氧化碳、共灌注30萬噸二氧化碳至地層中。對照國發會2022年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策略及路徑」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總共要儲存4千萬公噸,顯然中油這個作為只是杯水車薪,甚至只是為了投石問路,測測民意水溫。果不其然,苗栗縣環境保護協會已出面反對:「中油不能自己想做就做!」 《中國時報》記者同時也訪問了中央大學的林殿順教授,他表示為了大量儲存二氧化碳於地底下,更好的目標是地下800公尺以深、含有地層鹽水的砂岩地層。根據他的估計,台灣西部沿海及外海地帶粗估,約有500億噸至600億噸的碳封存空間。 CCS計畫其來有自…
作者:
魏國彥
頁數:
28
毛澤東說「革命黨是群眾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毛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所定義的中國社會各階級,是1925年的中國大陸社會狀況,不可能直接搬到現在的台灣島內。如今的台灣社會,基本上,不存在窮到翻不了身的絕對貧困者,我們必須對階級劃分重新做個定位。 毛澤東所定義的「半無產階級」如店員、小販…、「無產階級」如海員、礦工、鐵路工…等,在現在的台灣社會,都可達到小康的基本生活水平,所以嚴格來說,島內存在的是廣大的「小資產階級」。 同樣的,「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及「中產階級」在島內界線相當模糊,島內現在也不存在掌握大片土地與佃農的大地主。如以「資產階級和買辦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來劃分,比較能顯示兩者的差異性。 所以,台灣的階級應區分為「資產階級和買辦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這四大群體是台灣社會目前的主要階級。 資產階級和買辦階級…
作者:
林明正
頁數:
32
2024總統大選,「日本因素」也被各政黨候選人引進來台,日本自民黨二當家麻生太郎一口氣「面試」了柯、侯、賴、郭四人,而且很明顯地「欽點」了賴清德。「日本因素」以後會不會成為「慣例」,大家等著看吧! 近幾屆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赴美訪問似乎已成慣例,愈能博得美國歡心者,當選機率就愈大;但2024大選,不光是美國,連日本也有了「面試權」,而且日方的喜好和意旨表露得比美國更露骨。 柯文哲一馬當先衝到日本 馬英九、蔡英文都曾在參選前個別赴日訪問,爭取了解、建立人脈。然而,這回民眾黨的柯文哲、國民黨的侯友宜、民進黨的賴清德及郭台銘,全都排隊與日本政界接觸,而其中有個共同見面的對象,那就是前首相、現在執政自民黨的二號人物副總裁麻生太郎。 柯文哲6月上旬就挾民調第二高的態勢,搶到頭香,意氣風發地率先訪日5天,見到麻生、野田佳彥(原民主黨、現為民進黨)兩位前首相,拜會了日本維新會、立憲民主黨兩個在野黨,又去了早稻田大學與東京外國媒體俱樂部演講;跑到台灣駐日代表處,見到了他的「人生導師」謝長廷。柯在台、日媒體面前快人快語,的確秀得志得意滿,撈到不少篇幅、聲量。不過,柯文哲誤認麻生是安倍派;且在接受NHK專訪,被問到釣魚台主權時竟說「台灣漁民不是想要這塊土地,只希望到那裡捕魚」,惹來綠、藍陣營的批評。…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36
俄羅斯政治觀察家索羅芙耶娃最近在《獨立報》發表一篇專文謂,西方的制裁政策對俄羅斯、伊朗等國的經濟發展雖產生極大壓力,但對全球經濟亦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而且,由於西方制裁規模不斷擴大,被制裁國家之間亦發展出一種灰色貿易體系,反而使國際貿易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制裁不斷增加卻並不有效 近年西方不斷擴大制裁的範圍,遭到制裁的國家、公司和個人也越來越多,但制裁的效果卻越來越弱。目前世界上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國家受到西方的制裁,世界三分之一的GDP受制裁影響。由於西方的貿易制裁政策既不理性,也無太大效果,因此受制裁的國家很快就能找到新的合作伙伴,而制裁者本身反而受到巨大損失。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從2022年4月開始,全球受到經濟制裁的個人增加了25%,最近一年以來,全球受到制裁的個人已有12,000人之多,受到制裁的法人和個人加起來更超過6萬,而且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從2017年開始,全世界受到制裁的個人數已增加255%,至今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國家,受到聯合國和其他國家的制裁,因此現今世界GDP的29%,都受到某些制裁的影響,與過去相比,1960年制裁的影響僅占世界GDP的4%而已。 由於經濟制裁項目急速增加,完全失去制裁的原意,而且由於制裁的規模不斷擴大,使被制裁的國家不得不發展彼此之間的貿易,因此制裁非但不能阻止各國的貿易往來,反而使國際貿易結構發生改變。如今由於受到制裁的國家太多,譬如北塞浦路斯、古巴、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和北韓,以及其他國家。這些國家只得自行成立一個非正式的集團,並開始發展他們彼此之間的經貿往來,因此西方推動的經濟制裁行動,效果自然大幅降低。…
作者:
姜書益
頁數:
38
當今的地緣政治局勢正在急劇改變,隨著中國及俄羅斯在經濟、軍事、政治各方面從亞洲、歐洲、中東、非洲,以至拉丁美洲加大影響力,美國的地位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俄羅斯仍無法從與烏克蘭的衝突中脫身,美國目前視中國大陸為最大的眼中釘,使出渾身解數打壓之,其中一個被美國認為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繼續打台灣牌。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美國顯然希望民進黨繼續執政,這有利於它充分利用台灣牽制中國大陸。但怎樣才能加大民進黨的勝算呢?挑動兩岸衝突應該是一個高明招數。中國目前強調和平發展,也到處當調停人,對軍事行動相當克制,根本上不會希望在任何地區引發軍事衝突。美國另外想到的一條戰線是引發兩岸在對外關係上產生矛盾。具體作法是美國找了歐洲和亞洲的兩個盟友,參演這場戲,而這兩個人的條件就是敢於與北京作對。 第一個人選是歐洲剛剛上台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她一上台便與歐洲各國對著幹,並考慮不讓義大利繼續續約參加「一帶一路」,還矢言要發展與台灣的聯繫。她背後的兩名右翼盟友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所領導的「聯盟黨」(Lega)和貝魯斯柯尼(Silvio…
作者:
曹希聖
頁數:
41
外交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維護國家利益,但國際政治卻極為現實又無情,如何在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確保自己的國家利益,是各國執政者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外交工作的幾個基本原則 外交工作雖然不是一成不變,但總有若干不變的基本原則。維護國家利益是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標,但外交工作涉及國際關係,在維護本國利益時,也要顧及他國的利益。除非是戰爭的結果,否則不應該出現有利本國利益,卻損害他國利益的局面。因此,創造雙贏局面,才是外交工作成功的表現。 外交工作講求廣結善緣,平時必須與相關各方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才能在處理雙邊,甚至多邊國際議題時達成共識,使各項問題迎刃而解。因此,外交工作的大忌就是多方樹敵。倘如此,不但會讓自己在國際間寸步難行,而且會在若干議題上遭遇他方的阻擾甚至破壞。最明顯的實例就是,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下,沒有廣結善緣,卻多方樹敵,於是縱然極力爭取,卻無法出席世界衛生大會。 在現實的國際環境中,國家實力強大固然是外交成功的重要因素,與對方具有傳統友誼,同時有相互依賴性,通常也能使外交工作順利推展。此外,所作所為應順應國際潮流,是外交工作必須把握的原則。…
作者:
徐勉生
頁數:
42
在美國總統拜登的一聲召集令下,韓國總統尹錫悅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都匆忙跑去美國華府附近的「大衛營」,一方面給拜登2024年總統選舉加分,另一方面再次鞏固美韓日三國的全面性結盟。 8月17日上午, 尹錫悅才忙完92歲高齡病逝的父親尹起重(延世大學統計學系榮譽教授)的「3日葬」家屬葬禮後,下午即匆匆飛往美國參加高峰會,這一陣子可真忙壞了。 尹錫悅在國內問題一籮筐 韓國四大國訂假日的815光復節,每年都盛大舉行,一方面是慶祝韓國於1945年終於脫離了日本殘酷的36年殖民統治,另一方面是總統向人民講述未來國內外政策的方向與目標。一般來說,歷任總統在光復節致詞時都會批評日本幾句,並再次要求日本道歉。但此次尹錫悅稱日本是韓國經濟與安全的夥伴,被在野的民主黨代表李在明痛批,尹不僅未提日本侵略韓國的歷史,也沒有提日本即將排放福島核廢水問題,反而要與日本加強軍事合作。…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44
1991年12月8日,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簽訂《別洛韋日協議》,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宣告了蘇聯的死刑。同年,烏克蘭從蘇聯分離出去,作為主權國家出現在歷史舞台,至今已有32年了。 走向權貴資本主義 烏克蘭獨立後,像許多蘇東國家一樣,政治上向自由民主制度靠近,經濟上拋棄社會主義和公有制,實施大規模的私有化、自由化和民營化,在化公為私、掌勺者私占大鍋飯的經濟改革中,一些黨政官僚和原國有企業經理搖身一變,成為人人稱羨的企業家,他們官商勾結、徇私枉法、權錢交易,透過各種各樣的非正式關係拉攏、腐蝕公權力,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利益版圖;又通過形式上的民主化機制,藉政治權力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經濟利益,形成一個經濟和政治權力相互加強的完美閉環,催生了一大批寡頭利益集團。 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的統計資料,烏克蘭2%的公司與政治有關聯,主要集中在礦產、能源和運輸行業,它們占營業額的40%以上,占所有資產的50%以上。此外,它們還占據農業營業額和資產的四分之一左右,主要集中在糧食生產和出口領域。這種政經轉型的後果就是不斷地生產和再生產「尺蠖效應」:尺蠖一會兒放直,一會兒收縮,但無論收或放,都只朝著有利於權勢者而不利於老百姓的方向。 由此,烏克蘭最終產生了一批「合法但不正當」的民營企業和私人資本,寡頭群體不僅壟斷國民的經濟命脈,而且控制著烏克蘭的主要媒體,扶持自己支持的政黨和政治代言人,左右公共政策的制定。…
作者:
張林剛
頁數: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