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最受矚目的是中共第三次重大決議出台。正如總書記習近平所言,距離第一個歷史決議已經過了76年,距離第二個歷史決議制定也過了40年;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全面總結中共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既有客觀需要,也具備主觀條件。
11月3日晚間中國大陸商務部宣布,已收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保管機構東協秘書處的通知,根據該協定規定,RCEP將於2022年1月1日,對已批准的汶萊、柬埔寨、寮國、新加坡、泰國、越南6個東協成員國和中、日、紐西蘭、澳大利亞4國,總共10國開始生效。台灣與RCEP成員皆有密切的地緣關係,無法輕忽其未來動向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閉幕,各國同意在明(2022)年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而綠色金融也成為未來發展重點;大陸在此領域發展快速,積極期盼達成2060碳中和目標,台灣應急起直追。
北京時間11月16日上午,習近平和拜登舉行了第一次面對面的視頻峰會。在近四小時的會談中,兩人討論了一系列意見分歧的領域,但都強調避免衝突、控管競爭,是他們對世界的責任。
11月16日,舉世矚目的習拜兩位老朋友進行了3.5小時視訊會談。根據雙方事後記者會透露,會談重點除了兩國經濟貿易、人權、環保等問題外,還談了台灣蔡英文政府不希望中美談的「台灣問題」。
拜登在中美高峰會中的表現與會後就台灣議題的發言顯示,對「不支持台獨」有所偏離放鬆,將責任推給台灣,可能形成一個新的戰略模糊點,必然給予台獨分子很大的鼓舞,這可能是美國將玩弄台獨遊戲的信號。
11月5日,南韓第一反對黨「國民之力」經過72天的黨內激烈競選,終於順利選出第20任總統候選人尹錫悅,將於明年3月9日與執政黨候選人李在明角逐總統寶座。尹錫悅創下了多項南韓憲政史上的記錄,值得關注。
最近美國中情局長伯恩斯及國務次卿盧嵐先後訪問莫斯科,與俄方討論烏克蘭危機、台海衝突及伊核問題等。此外,俄羅斯輿論認為此次習拜峰會對中美關係緩和有所助益,但雙方在台灣及南海主權問題上並未取得共識。
日本首相岸田上任後的首場考驗、眾議院大選結束,執政聯盟兩黨所獲議席遠比預期佳,再渡過外相林芳正被視為「親中」的小漣漪後,應該可以甩開「抗中」的政治遊戲,善用中美關係變化及RCEP生效來振興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