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舉辦的四項公投,包括禁止萊豬進口、保護藻礁、公投與大選同日舉行,以及重新啟動核四廠,均因反對票高於同意票,未能通過,此一結果對美台及兩岸關係都有影響,其中又以反萊豬進口案關係最大。
本次公投案因為執政黨和最大在野黨均傾全力介入,導致結果被視為是執政的民進黨「完勝」國民黨。雖然蔡英文於結果揭曉後說公投沒有輸贏,但因她在公投過程中積極介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早就拉開了政黨對決的態勢,使得本來屬於公共政策的選擇淪為政黨政爭,公投結果勢必會影響政情發展。
四大公投遭到蔡政府封殺,坐實了「綠色獨裁」,在執政的民進黨掌握了黨、政、軍、警、媒、網及中選會的行政資源下,公共政策的理性思辨空間完全壓縮,經由民進黨的政治洗腦,竟連食安議題的反萊豬案也輸了。這不是反智?什麼才是反智?
俗話說:「偷雞不著蝕把米」,民進黨不顧法律規定,以「政府是當然反方」為藉口,投入400億行政資源,催出400多萬票,取得12月18日的公投勝利,固然一時得利,卻在能源戰線上,種下往後砸鍋的危機,也埋下2024年總統與立委大選將面臨結構性的困局,近憂遠慮將紛至沓來。
2021年四項公民投票,在總投票率41.09%的低檔下,民進黨蔡政府作為反方,完勝;但支持各項公投的正方得票率,從47.16%到48.96%,代表有接近半數公民反對民進黨的執政路線。此刻探索蔡英文口中的國家路線(民進黨路線),是為台灣行路致遠,避開窮途末路。
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施暴
11月2日,聯合國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做出首項重大協議,超過百國承諾2030年前遏阻森林濫墾;10日,大會接近尾聲之際,中國和美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在未來10年加強合作減緩全球暖化12月1日,針對遭男友林秉樞施暴事件,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召開記者會表示,前段期間見識到人性最黑暗恐怖的一面。2日,新北地院裁准林秉樞羈押禁見。21日,新北地檢署二度請高嘉瑜出庭,確認對林提出八大罪嫌。
尼加拉瓜與台斷交,台只剩14邦交國
12月10日,尼加拉瓜宣布與台斷交,三個小時後與中國大陸恢復外交關係。14日,外交部長吳釗燮首度表示「已盡力」。23日,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在立法院指責吳釗燮,是第一名的「斷交部長」。
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在廈門召開
11月9日,美國聯邦參議員柯寧等一行十多人搭乘美海軍運輸機來台訪問,在台三天期間拜會了蔡英文、國防部與台積電,11日晚間搭乘阿聯酋班機離台;全程維持低調作風12月10日,第13屆海峽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題,採線上線下方式展開青年、基層、文化及經濟交流41場活動。11日,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廈門開幕式上表示: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為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30個龍捲風襲美國中西部,78人罹難
12月10日晚間,美國中西部6個州遭30個龍捲風侵襲,至少78人喪命、逾百人下落不明。其中,重災區肯塔基州至少64人死亡;伊利諾州的亞馬遜公司倉庫屋頂坍塌,6名工人罹難。
中研院P3實驗室人員染疫
12月10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一名已離職的中研院助理究員、P3實驗室人員確診Delta變異株,這名個案曾兩度遭實驗鼠咬,但初步確定非鼠咬導致感染。15日,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此案累計採檢的465人均為陰性。
防疫旅館群聚,多例驗出Omicron
12月14日,春節檢疫專案首日有3,615名旅客入境,約53%選擇「7+7方案」。17日,台北、桃園出現防疫旅館群聚感染,7例境外移入改判為本土病例。23日,又增13例境外移入確診,台灣已累積16例Omicron突破性感染個案。
公投四案全遭否決、投票率41%
12月18日,台灣首次舉行未綁大選的公投,投票率41%,四項公投案都未過495.6萬票的門檻,且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全遭否決;其中12個縣市四案同意票多過不同意票、8縣市四案不同意票多過同意票。
民進黨撤回「地制法」逕付二讀提議
12月24日,為促成新竹縣市合併升級,民進黨立院黨團擬提《地方制度法》修法草案逕付二讀,引發國民黨立委占領主席台,癱瘓議事;經朝野協商,民進黨團同意撤回逕付二讀提案,地制法修正草案一讀付委。
12月18日傍晚,蔡英文在公投結果出爐後,立即表示「公投沒有誰輸誰贏的問題」。的確,這次投票率僅四成一,又有48%的不同意票,公投結果當然不能代表主流民意支持民進黨的執政方向。尤其,儘管代表性不足,全民在未來都無法避免吃到萊豬,都會不時遭到斷電、停電,都得專程跑一趟去投公投票,因此,全民都是輸家,那「人民的頭家」豈會是贏家?
不過,從蔡英文19日上午就在官邸,邀集府院黨高層及部分執政縣市首長,「就多項重要國政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其中包括要求立院黨團支持政府總預算案及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看起來,民進黨自認是公投的大贏家,而且要乘勝追殺在野黨,為自己長期全面執政打下更堅固的基礎。
12月22日,民進黨立院黨團不負使命,挾多數表決將兩兆政府總預算案逕付二讀,創下台灣史上最大惡例,後因被罵「獨裁墮落」,又經在野黨同意在休會前審查完畢而撤回。不料,24日,為使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有法源依據,民進黨黨團又不畏輿論痛批「因人設事」、「鴨霸」,擬強行將《地方制度法》修法草案逕付二讀,引發在野立委衝上主席台癱瘓議事,僵持幾小時後,民進黨才勉強撤案,轉將該案交付一讀。
民進黨接下來,除了要在1月9日台中二選區補選、台北林昶佐罷免案「完勝」外,想必還會在短期內開放日本核食進口,以確保美、日將更大力「保衛台灣」,當然更會想方設法贏得今年地方選舉。不過,依筆者判斷,蔡英文還想在任內完成她連任後信誓旦旦的修憲工程。
朝野目前唯一有共識的修憲案是「投票權下修至18歲」,但基於立院及公民複決的門檻均高,僅為此案大動作修憲,似有所不值。而且,連林義雄、辜寬敏等台獨人士都知道,唯有先降低修憲門檻,打開潘朵拉盒子,才能最終實現「正名制憲」的目標,立法院長游錫堃也一再強調,「只要通過18歲與降低修憲門檻,修憲就有60分」,因此,如無意外,一旦修憲風潮再起,降低修憲門檻就會是民進黨主打的戲碼。
擁有38席立委的國民黨目前並未同意降低修憲門檻,但令人擔心的是,如有國民黨立委或急於立功,或想交換其他修憲案,或以為降低門檻有利於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推動改革,那該案就不無可能在立院通過四分之三的門檻。國民黨人必須審慎待之,而近日脫口說出「不要以為講台獨,就可以貪污」的柯文哲,更應為民眾黨把關!
此外,由於憲法增修條文只規定了修憲複決的時程,而未涉及複決案是否可與大選同時舉行,民進黨若想修憲複決案過關,勢必希望「複決綁大選」。這次第19案「公投綁大選」的同意票多於其他三案,甚至比「反萊豬進口」還高,令人不免揣測,這難道是民進黨為未來主張修憲複決案與今年或2024年大選同時舉行,所留下的伏筆?
近一年來,兩岸緊張不在話下。根據國防部披露的消息,中共繞台戰機最高一次達28架次,突破近幾年的記錄。而美日在台灣問題上也撂下了不少狠話,說要維持台海和平,其實是一個幌子,實際上是冷戰死灰復燃。美國不停在經濟、科技、外交上圍剿中國大陸,也給海峽危機加柴添炭,目的當然是企圖讓大陸心慌意亂,做出失去理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