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是民進黨的神主牌,邱義仁公開指出台獨客觀不能的發言,竟未遭到黨內政治人物的圍剿,可能其發言內容早已在黨內私密討論過,只是借阿扁的平台試水溫。國民黨還醉生夢死,樂當民進黨的小跟班,何其危險。
今年的7月15日是台灣解除戒嚴34周年,這個日子其實是兩岸關係走向和平交流的先聲,也是台灣開啟自由化邁向民主化的里程碑。
然而,目前這個日子幾乎僅是「國民黨在台灣實施了全世界最長時間戒嚴」的註記,用來述說這段「破壞」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威權統治時期裡,發生過許多侵害人權與不公義的事情。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台灣地區在戒嚴時期應是實施民主憲政的「起步」階段,無所謂「破壞」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說。反倒是被《亞洲週刊》報導評論為「民選獨裁」的民進黨政權,才正在「破壞」解嚴後,所逐步建構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同時,台灣在戒嚴時期的真實景況,並非都像被捏造成的那般「黑暗」。目前有些對戒嚴時期帶有「受壓迫」意涵的歷史記憶或刻板印象,不少都是用來摧毀國民政府遷台的道德性和正當性。
最近幾年,蔡英文常在自誇她的執政績效時,會以某小段期間經濟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為例證。但亞洲四小龍是從何而來的說法呢?不正是源自於實施戒嚴的威權統治時期,台灣的經濟發展被西方先進國家讚嘆為奇蹟,人民並曾享受過「台灣錢,淹腳目」的榮耀時刻嗎?
台灣許多年輕人不知道台灣為甚麼實施戒嚴?以為是因國民黨要鞏固政權,並藉以打壓台灣本土人士來確保其的利益。事實上,戒嚴是指軍事管制的體制,而當時為對抗與防衛中共解放台灣的軍事企圖,國家已進入「動員戡亂時期」,才實施戒嚴。然而,隨著兩岸軍事對立情勢的和緩,以及台灣經濟高速起飛後,台灣的戒嚴主要是限制了人們政治上的自由與權利。也因此,有外國學者稱台灣實施的是「軟性威權體制」。
中華民國開始施行憲法時,已近國共內戰的後期,政府因應戰亂發布戒嚴令及制訂了具有「戰時憲法」性質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在法制上明白向人民宣告,憲法所賦予的民主自由權利均將暫時凍結。因此,當時許多法律的名稱都冠上了「動員戡亂時期」,如《動員戡亂時期懲治盜匪條例》即是。由此可知,台灣在解除戒嚴和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也才發展進入了自由民主的憲政時期。
民進黨執政後,發生過許多侵害人權與製造「綠色恐怖」的事例,疫情期間民眾更常遭到政府濫行開單受罰,或被以散布不實訊息或謠言為由移送法辦。而且,民進黨政權還違反「兩岸一中」的憲法體制,既拒絕接受大陸贈送疫苗,還阻撓民間捐購疫苗。凡此種種,正說明民進黨政權正在破壞憲政民主秩序。
(作者係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蔡政府為了發展國產高端疫苗,兩次不避嫌地公開談話影響了股市。中央疫情指揮官自己決的堤,讓疫情蔓延生民塗炭。在全民亟待注射疫苗之際,還故意為難民間與宗教團體自救,拖延進口歐美疫苗,只為圖利高端緊急授權使用,以台灣全民作白老鼠,其心可誅。台灣防疫玩到今天,就是因為有個不夠格的政府,政治防疫,又有一位不夠格的指揮官,外行領導。
新冠病毒引起的大疫已逾550天,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談這場瘟疫給人類的教訓時說,國際間必須攜手合作,「同心協力共度難關」絕非陳腔濫調。當我們不願彼此學習,還妖魔化其他國家,或者拒絕相信口罩和社交距離可以減緩病毒傳播,苦難就會遲遲無法結束。
因疫情影響,中選會7月2日先宣布原訂8月28日投票的核四重啟、珍愛藻礁、公投綁大選和反萊豬四項公投,延至12月18日舉行;同時宣告立委陳柏惟罷免案成立,將於8月28日投票。7月16日,中選會在一片指責聲浪下決議,陳柏惟罷免案延期至10月23日辦理投票,仍遭非議。
中共百年黨慶大會在天安門舉行
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黨慶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總書記習近平在談話中重申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並稱「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共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
北京辦全球政黨領導人峰會
7月6日, 北京舉辦視頻「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共有16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與會;習近平發表題為〈加強政黨合作 共謀人民幸福〉的主旨講話,強調政黨為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必須擔起歷史責任。
海地總統遇刺 政情混亂
7月7日,台灣邦交國海地的總統摩伊士遭殺害,參與行動的十餘名傭兵一度闖入台灣駐海地大使館,但隨後被捕。9日,海地請求美國出兵維持秩序被拒;政局陷入混亂,繼任人尚未產生。摩伊士3年前曾訪台,與蔡英文會談。
台積電、永齡、慈濟購得BNT疫苗
7月11日,上海復星醫藥公告,銷售台積電、永齡(鴻海)共1,000萬劑BNT德國原廠疫苗,最快10月到貨。21日,慈濟基金會也與復星完成500萬劑的採購合約。另20日,國產高端疫苗通過食藥署的EUA。
德國等西歐國家大洪災 184死
7月13-15日,西歐地區連日暴風雨,降下逾200毫米雨量,造成洪水四處漫灌,總計至少有184人死亡;德國受創範圍最大,157人死亡,18日總理梅克爾赴災區勘災;在比利時則奪走27條人命;鄰近的荷蘭、盧森堡邊界也有災情。
河南連日暴雨 鄭州災情嚴重
7月17-20日,大陸河南省遭極端暴雨侵襲,造成300多萬人受災、56人喪生、5人失蹤,逾16萬人緊急避難。省會鄭州最慘,數日降雨量達645毫米,雨水沖進地鐵隧道、車站和列車車廂,12人死亡、5人受傷。21-22日,蔡英文、江啟臣、馬英九、賴清德對此災情表示哀悼與關切。
東京奧運開幕 因防疫沒觀眾
7月23日,東京奧運以「情同與共」為主題開幕,日皇德仁發表開幕宣言,由於防疫對策,僅15個國家、組織的領導人、70國部長級官員及東奧、帕奧組委會人員約950位貴賓出席,現場沒有觀眾;總共有206個國際奧會會員國參賽,進場依日語五十音排序,「中華台北」為第104順位。
中國外長王毅天津會見美副國務卿薛曼
7月2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天津會見美國副國務薛曼。之前先由副部長謝鋒與薛曼會談;謝鋒表示,中美關係目前面臨困難,原因是美國一些人把中國當作「假想敵」;謝鋒敦促美方應改弦易轍,與中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公平競爭,和平共處。
儘管訪華行程一波三折,美國副國務卿薛曼一行人終於7月25日抵達天津,26日與大陸外交部副部長謝鋒進行了會談,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也在之後會見了薛曼。
眾所周知,薛曼此行是美國有意為目前十分緊繃的美中關係降溫,避免失控,並為10月可能的「習拜會」鋪路。即使如此,美國國務院仍一再聲明,薛曼要「以實力地位與中國對話」,惹來中國外長王毅24日回嗆:「如果美國到今天還沒有學會如何以平等的態度同其他國家相處,那麼,我們有責任和國際社會一道,好好給美國補上這一課。」讓薛曼人還沒到天津,就吃了一記下馬威。
謝鋒在與薛曼會談時首先表示,中美關係目前陷入僵局面臨嚴重困難,根本原因就是美國一些人把中國當作「假想敵」,全方位遏制中國,敦促美方改變當前這種思維和極其危險的對華政策。謝鋒亦稱中方願與美方平等相待、求同存異,敦促美方改弦易轍,與中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公平競爭,和平共處。
會談後,謝鋒對記者表示,會談中他重點就美方在新冠病毒溯源、台灣、涉疆、涉港、南海等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向美方表達強烈不滿,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踩紅線和玩火挑釁,停止打著價值觀幌子搞集團對抗。另外,中方還向美方提出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
對於大陸首先點名美國的對台政策錯誤,自然是因為台灣問題從來就是中國的內政,也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美國既然從來不曾,也不敢,放棄其「一中政策」,就沒有道理繼續,甚至加大操弄「台灣牌」,作為自己「制中」的籌碼,更不該頻頻派軍機降落台灣機場,挑釁大陸的底線。
尤其,7月1日,習近平在中共百年黨慶上強調,「中國人民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除非美國甘冒風險,並付出極大代價,與中方在台海一搏,否則對台灣這張牌就必須另做盤算。
更何況,中美兩國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又都是核武大國,彼此之間就算有再大的戰略競爭,但仍有客觀的需要,維持「可以管理的雙邊關係」,也不可能只競爭不合作。
或許正因如此,拜登政府近月來多次鼓勵兩岸應和平解決台海問題,7月4日邱義仁在接受阿扁訪問時大談台獨不可行,理由正是因「美國根本不贊成」;而美國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伯7月6日更直接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
台灣外交部在天津會談前主動表示,美方將循例在事後向我方簡報說明會談要情,並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可見台灣當局對中美任何會談都極為戒慎恐懼。不過,與其作一個隨時擔心害怕再次被美國出賣,又無可作為的看戲人,台灣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第26屆氣候大會達成重大協議
11月2日,聯合國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做出首項重大協議,超過百國承諾2030年前遏阻森林濫墾;10日,大會接近尾聲之際,中國和美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在未來10年加強合作減緩全球暖化。
大批移民自白俄羅斯湧向波蘭邊界
11月8日,波蘭當局表示,白俄境內數以千計的移民正在前往波蘭邊界;歐盟指控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策動主要來自中東的移民進入歐盟國家,魯卡申柯則否認這些指控。21日,波蘭總理啟程造訪波羅的海國家尋求支持。
美國會議員團低調來台訪問三天
11月9日,美國聯邦參議員柯寧等一行十多人搭乘美海軍運輸機來台訪問,在台三天期間拜會了蔡英文、國防部與台積電,11日晚間搭乘阿聯酋班機離台;全程維持低調作風。
日本岸田文雄出任第101任首相
11月10日,首相岸田文雄率內閣總辭,下午眾議院召開特別國會,新一屆議員選出岸田出任第101任首相,新內閣的外相由前防衛大臣林芳正擔任。岸田宣布將以振興經濟和減少貧富差距為施政重點。
中共六中全會通過歷史決議
11月11日下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黨史上第三份歷史決議,強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會中確定中共二十大將於2022下半年在北京召開。
APEC峰會宣言力促疫後經濟復甦
11月12日晚間,由紐西蘭主辦的第29屆APEC領袖會議落幕。習近平在會中表示,開放是亞太合作的生命線,要踐行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拜登則承諾美國將持續分享疫苗、在海外投資生產。
北京證交所開市首日交易額達416億元
11月15日上午,北京證交所正式開市,首波上市的企業有81家。首日成交金額為人民幣95.73億元,折合新台幣416億元。有別於上海和深圳證交所,北交所聚焦中小企業,並有自己的交易與監管體系。
習拜高峰會視訊3.5小時
11月16日上午,習近平與拜登舉行視訊會議,這次是兩人首次舉行視訊會談,歷時約3個半小時。習近平重申「一中原則」和「中美三公報」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拜登則表示堅守「一中政策」,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民國初年,當《覺醒年代》劇中那些形象魁偉的風流人物疾呼廢除漢字時,孫中山在同一時間完成了《建國方略》一書,他說:「雖今日新學之士,間有倡廢中國文字之議,而以作者觀之,則中國文字決不當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