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一, 14 二月 2022

3月22日到25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考察福建時,針對兩岸議題,提出要「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並要求福建「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這是習近平自2019年1月2日提出「習五點」後,再度談到兩岸關係,傳遞出期待兩岸融冰的訊息,讓疫情後的兩岸關係露出曙光。

週一, 14 二月 2022

4月1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這是拜登上台以來首次接待外國領袖。兩人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加強合作應對中國,批評中國的行為「有違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包括經濟和其他形式的脅迫」,兩國確認維持區域和平穩定「威懾力」的重要性。

週一, 14 二月 2022

今年3月1號,台灣鳳梨因被檢出病蟲,受到大陸發出的單一農產品被暫停進口的處置。這樁簡單的鳳梨生意,經台灣農委會與親綠媒體,將其炒作為兩岸中斷國際貿易,「大陸威脅台灣經濟」等議題,民進黨又用政府補貼,將鳳梨賣到新加坡、澳洲等。在遭到新加坡指責「黑心鳳梨」後,民進黨謙卑地頻頻道歉。到了4月初,這齣雙面戲還餘音繞梁。

週五, 11 二月 2022

中美在台海周邊似乎玩起了膽小鬼賽局,美日峰會更加激化情勢,但和平的台海情勢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最容易達成的方式就是促成兩岸復談,這必須是民進黨回到一中框架之內,陶德來訪似乎觸及了這個議題。國民黨要小心,再不改變,便會成為唯一的輸家。

週五, 11 二月 2022

中美建交是建立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從1971到1979年經過多年交涉,美國最終同意,兩國方始建交。這其中的歷史背景當然是因為國共內戰分裂,造成兩岸對歭。

為了面子或埋下一個牽制中共的種子,美國國會於1979年4月通過了《台灣關係法》,以保持美台民間團體在商業和文化方面繼續交往的依據。美台關係由非官方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在該法之下運作至今。中國大陸對美台關係一直保持密切關注,不容美國官方越雷池一步。

近年來,美中關係由緊張轉為惡化,川普對中挑起貿易戰和科技戰,並有意觸碰兩岸關係的紅線及《台灣關係法》。他在卸任前簽署了國會通過的《台灣保證法》,以強化和擴大美台關係。拜登上任後延續反中,特別在人權,在台灣、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大作文章。此次發布新規則,乃是順著川普所簽署的法律更近一步放寬規定。

4月14日,拜登派了前參議員陶德、前國務卿阿米塔吉和斯坦伯格訪問台灣,凸顯拜登在中國政策上已決定延續川普打台灣牌的趨向。以下分別對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三方面,來談談其意義及預測其未來影響。

美國發布與台交往新規則,顯然是向中國釋放一個信號,美國要對中繼續持強硬態度,也給民進黨政府打了一劑強心針,這針有幾層意義。一是放鬆交往規則,更便利美方銷售軍火給台灣,因為軍火買賣官方必須參與。二是美中半導體和芯片博奕,涉及台積電等民營企業,但白宮把此事上升為國安事件,要聯合日、韓、台一起對付中國。這類交往交涉更須有鬆動的規則。三是美國把賣軍火、搞芯片壟斷聯盟和台灣問題綁在一起,暗地裡還想把台灣拉進「四方聯盟」,這不僅是對大陸施壓,也想做給東南亞國家看。

美國改變規則,並立即派前高層官員訪台,實際上是要把台灣逼上梁山。美國認為日本被它掐住了脖子,韓國也無法避免,若台灣也被掐脖子,那美國就更有底氣了。從萊豬事件可知,民進黨比國民黨更甘願作美國的棋子。至於民進黨能不能牽著台積電的鼻子,幫美國重建芯片產業鏈,目前尚不可知。

以下筆者站在美國民眾的立場,談談此次外交政策改變會產生的影響。美國民眾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也不喜歡中國大陸,但這大半是受到媒體宣傳的影響。等問題明朗化了,譬如要花多少錢搞芯片產業鏈,會擠掉多少教育、醫療、退休福利時,分裂就會明顯了。美國老百姓絕不會同意把錢送給三星、台積電,甚至美國的英特爾,而不花在基建和自身福利的刀口上。

美國搞抗中聯盟就是要逼人選邊站,靠別人打前鋒。以前美國富裕時,可以出錢買盟國、可以提供軍事保護,現在美國要收錢了,而且還不便宜,那盟國不是得想辦法盡量不要鬧事,以免被連累,荷包也要失血嗎?以台灣來說,如果台海發生戰事,少不了要成砲灰,即使不打仗,也只能看美國臉色過日子。

美國這次變更規則一定會招來中國的制裁,選邊站的人恐要自食其果了。美國親中人數不在少數,這從非主流媒體可看到,美國最後妥協的機率很高。

 (作者係美國專欄作家)

週五, 11 二月 2022

3月25日,拜登在舉行上任以來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說:「我看到了和中國的激烈競爭。他們的整體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領先、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國家。但是這在我任內不會發生,因為美國還會繼續發展和擴張。」拜登的一席話,透露出他內心的焦慮,同時也讓人不禁想起1950年代末,彌漫全中國的一句口號就是:「超英趕美」。

週五, 11 二月 2022

4月8日,美國拜登總統才頒布行政命令要管制槍枝,不料之後又頻傳槍擊案。17日拜登再次譴責槍枝暴力,他說「就在16日一場槍殺案導致8人死亡,這是國家之恥,一定要有效制止」。這番話說明了美國的槍枝氾濫及槍枝管制(Gun Control)已是必須立即解決的問題。然而這個大問題,似乎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可以解決。

週五, 11 二月 2022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初,英國女作家奧斯丁(Jane Austen)的一部小說。奧斯丁借小說的主角,警示「草率決定」(hasty judgments)的惡果,以及所謂「好事」也有「膚淺的好」與「紮實的好」之分。此舊世紀的「傲慢與偏見」,見之於當今新世紀的美國,具體表現在道德上的自負,以及「政治上的偏狹」(political parochialism),以人權爲名來「長臂管轄」(long arm jurisdiction)別國事務,以民主自由爲由來改變他國政權。

週五, 11 二月 2022

川普四年任期將中美關係搞得遍體鱗傷,原本以為拜登執政伊始會先內後外,中美關係或許可以喘口氣,哪知拜登內外同時開弓,外交上針對中國的攻勢更凌厲無比,可能是想在上台百日時,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中國被迫接招,3月18日在阿拉斯加會議中拋出:「美國沒有資格說從實力的立場出發與中國對話,中國不吃這一套,美國應該改一改干涉他國內政的老毛病了」。這一番讓國際社會目瞪口呆,也呼應了3月6日習近平在出席全國政協聯組會議時所說,「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週五, 11 二月 2022

4月10日美國國務院公布最新對台交往準則兩天後,中共以25架戰機,出現台灣西南角防空識別區,並越過海峽中線來回應。翌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發布新聞稿說,「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聯合公報,是美政府向中方作出的嚴肅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