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四, 10 二月 2022

4月29日,是美國拜登總統上台第一百日。「百日執政」在評價總統政績方面本來不具重要意義,但在小羅斯福總統上任百日,借爐邊談話廣播宣告「百日新政」後,賦予了它象徵性的意義。自此,百日執政成為評估新總統,作為議程設定者和行動領導者,以及他們將成為什麼樣的領導人的重要指標。

週四, 10 二月 2022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台灣電視台有節目主持人將川普比作「瘋子」,拜登比作「傻子」,戯謔之至,卻非無的放矢。川普煽動群衆攻占國會,夠瘋了吧?拜登在「川粉」質疑聲中上任後,對內想要收拾川普的爛攤子,不惜舉債6兆美元大事救濟與興革;對外宣稱「美國回來了」,要重新肩負起領導世界的責任,特別要聯合盟邦來對付中國,來勢洶洶。於是又有人認爲拜登畢竟有長年從政經驗,果然出手不凡。但是,拜登真有那麽厲害,還是色厲內荏、有心無力呢?

週四, 10 二月 2022

台灣每四到五年,總會爆發一次類似太魯閣號死亡慘劇的公共意外災害,嚴重挫敗台灣國際形象;於今應加速啟動「邁向數位經濟社會戰略」,具體落實普及建置「智慧型基礎建設」,才有可能遏制甚至洗刷台灣在國際社會「經濟不安全」的惡名。

週四, 10 二月 2022

勞動部5月一開始就有重大宣布,要求人力銀行、獵人頭公司,全面下架刊登赴大陸就業職缺的資訊,違者最重可罰500萬元。在野黨表示,這是剝奪台灣年輕人赴外打拚的機會。究竟這道禁令有無妨害工作自由而有違憲之虞?能否具有實益留住台灣高科技人才?都值得深入探討。

週四, 10 二月 2022

新冠疫情高燒不退、四大公投受到民眾支持、花蓮太魯閣號出軌、民進黨黑道治黨疑雲重重、治安日益嚴重、島上缺水危機更勝以往等危機,卻似乎沒有讓民進黨陷入執政困境。原因為何,值得探究。

週四, 10 二月 2022

今年5.20,蔡英文連任後將屆滿一年,疫情加速嚴峻加上能源議題,讓台灣主要政治人物的滿意度產生大變化,其中在就任之初一直居六都首長後段班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最近幾波民調都名列前茅,並且超越蔡英文,藍營中有人甚至把她列為2024總統大選可能的名單之一。這位號稱是「不敗女王」的六都唯一女市長,是如何從後段班「敗部復活」?

週四, 10 二月 2022

經過過去一個多月的進展,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局面漸漸清晰,不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大和嚴峻,漸漸浮上檯面的國民黨主席競爭又再次潛入檯面下,這多少會影響競爭者的優劣情勢發展。

週四, 10 二月 2022

蔡英文做得怎麼樣?那還用說?很爛。但問題是,她的第一任也很爛,為什麼還有第二任?

週四, 10 二月 2022

2003年,台大教授黃光國出版了《民粹亡台論》,隔年媒體人黃智賢也出版了《戰慄的未來》一書。他們二人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台灣陷入了民粹主義的惡性循環,只要有選票支持,沒有什麼不可以,然極端的民粹主義最終將走向集體自殺的道路。可悲的是,過去20年,居然沒有任何方法,阻止台灣人民往這條末路前進。台灣今天缺水、缺電、缺疫苗,原來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週四, 10 二月 2022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一直讓台灣民眾覺得驕傲。台灣人確實常把「對不起」、「不好意思」掛在嘴邊,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諧。蔡英文這兩年也常向民眾說「對不起」,卻令人愈聽愈氣憤。我們想問的是,與其一直說「對不起」,她可不可以不要再做需要道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