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三, 26 一月 2022

北韓兩周內四度試射飛彈

1月5和11日,北韓兩度試射高超音速飛彈;14日從鐵路列車上試射兩枚短程彈道飛彈;17日又從首都平壤安順機場,朝東方海域發射兩枚短程彈道飛彈,這是北韓短短兩周以來第四次試射。

俄軍圍而不攻 美國力挺烏克蘭

1月10日,俄羅斯與美國在日內瓦舉行會談,俄稱不會入侵烏克蘭,但11日在俄烏邊界實彈演習。19日美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基輔,會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拜登政府也宣布已於2021年12月批准向烏克蘭提供2億美元防衛援助。21日,布林肯和俄國外交部長在日內瓦會談。

林靜儀當選 林昶佐罷免案遭否決

1月9日,台中市第2選區補選立委,民進黨籍的林靜儀打敗國民黨籍的顏寬恒;台北市第5選區無黨籍立委林昶佐罷免案,同意票為54,813票,不足罷免門檻的58,756票,遭否決。

紐約公寓大火19死32命危

1月9日,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一棟19層樓公寓發生大火,冒出陣陣濃煙,造成19死數十傷,初判起火原因是一電暖器故障所致,死傷主要是吸入濃煙造成。紐約市長稱,這是紐約市30年來最嚴重的火災。

F-16V墜海 尋獲飛行官生理組織及黑盒子

1月11日下午,嘉義空軍聯隊一架F-16V戰機墜海,13日在失事地點發現零星生理組織,比對DNA後確認為飛行員陳奕的遺體。17日,尋獲黑盒子,送交專業單位鑑定,釐清肇事原因。

習近平:掃除疫情陰霾 促進經濟發展

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訊會議,發表「堅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創後疫情時代美好世界」演講,強調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創後疫情時代美好世界。

東加王國海底火山兩度噴發引發海嘯

1月15日,南太平洋島國東加的火山島發生大規模噴發,日本等國發布海嘯警戒,所掀巨浪在秘魯造成兩死。17日上午,海底火山又再度噴發,紐西蘭、澳洲派軍機前往探勘,未發現嚴重傷亡,但道路橋樑嚴重毀損。

本土確診創新高,高雄增10例確診

1月20日凌晨起,為防疫情擴散,除遠程航班須落地篩檢外,印度及東南亞航線航班旅客在抵台時,也須接受落地公費採檢及快速核酸檢驗。21日,台灣再增23例本土,45例境外,創今年本土病例新高,其中高雄個案即達10例。

週三, 26 一月 2022

最近美國有退將預測大陸攻台時間及可能結果;有軍事期刊提議台灣協同美方制定「焦土戰略」,以免「護國神山」落入他人之手;也有重量級學者福山警告「台灣不該錯誤期待美國」,因美國不會為「廢除徵兵制」、「不想為自己而戰」的台灣出兵。新加坡前總理則表達「最擔心台灣是否成為開戰理由」。

1月19日,拜登上任屆滿周年前夕,白宮官員表示「美國正積極與歐洲、印太盟友與夥伴合作,在台海與印太地區強化威嚇,以確保區域自由與開放」;坐實了美國為其自身利益,在台海強化威嚇,升高台海緊張局勢的圖謀。

台灣前朝官員對兩岸緊張情勢,表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蘇起認為蔡英文「對美國100,對中國大陸0」,又提出新的「互不隸屬論」,等於在逼大陸出手,而且從中共之前發布的「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下稱方略),推斷大陸不會再跟台灣談判、「統一後安排」將是一槌定音,他因此期待中美談判解決台灣問題,以免台灣被「武統」。林中斌則從ECFA未中斷、兩岸都有意恢復交流等跡象,認定「台海終無戰,兩岸漸融冰」。

其實,方略中提出的五組關鍵詞:「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反對台獨分裂」、「融合發展、共同市場」、「文化傳承,心靈契合」,並未逸出大陸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

簡要論之,台海要持久和平,兩岸就必須結束政治對立、復歸統一;要徹底破除台獨分裂勢力,仍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建立共同市場,有助於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兩岸人民共同傳承中華文化,有助心靈契合。方略通篇並無放棄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之意,至於「不放棄使用武力」,這不僅是中共始終堅持的原則,也確實因此保障了中國領土與主權從未分裂。

從方略重提「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又指「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台灣民眾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將得到保障和尊重,台灣的財政收入可用於改善民生」,可合理推論,統一後,台灣將實踐「一國兩制」。至於「兩制」內容,大陸一再表達「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但台人始終不對如何保障自己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表達意見,又怎奈何?

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由不得外人介入。不過,台灣有不少人受到文化教育「去中國化」、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及綠營輿論的影響,抱有「保主權」、「美國是最大靠山」、「民主是神主牌」、「維持現狀可保和平」等「拒統」迷思,因此兩岸有識之士的當前急務,應該是設法讓台灣當局及人民認清:(一)與其保虛幻的主權,不如恢復分享中國全部主權與領土的權利;(二)與其依靠紀錄不佳、自顧不暇的美國,不如促使台灣當局及早開啟兩岸對話;(三)與其拿民主作護身符,不如努力讓「兩制」保障台人的權益福祉;(四)與其擔心害怕台海有事,不如接受「九二共識」,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朝和平統一方向邁進。

週五, 14 一月 2022

3月上旬,我在台北君悅飯店住了一晚。當晚二樓的迴廊上有個畫展,吸引我上去觀賞。一上樓,便看到白嘉莉的巨幅照片和簡介,原來是白嘉莉的畫展,主題是「白嘉莉,另一個春天」。

週五, 14 一月 2022

大肚是台中重要的地方,數百年來,無論是山、溪名,甚至原住民的番社都以此命名。大肚也是中部最早開發之地,從明鄭到清領及後來的乙未戰爭,都居南北重要的樞紐地位。

週五, 14 一月 2022

美國國務院有一本帳,是蔣介石在國共內戰損失美國武器的爛帳,國共內戰幾年打下來,國府軍隊損失不少,尤其是大量的美國援華軍事裝備,這可讓美國不太開心,影響所及,國府遷台後,美國都不太願意提供先進武器給台灣,一方面怕台灣軍事能力提高,想反攻大陸惹事,一方面又顧慮萬一共軍侵台,美援先進武器被共軍擄獲。

週五, 14 一月 2022

陸游是南宋詩人。他於西元1127年出生在江南望族之家,在他出生前兩年發生了「靖康之變」。金兵攻入汴京擄走了徽、欽二帝,北宋宣告滅亡。

週五, 14 一月 2022

習賢德說得最好的故事是:〈二二八時,誰殺了這個空軍小兵?〉(1997.2.5聯合報)

週五, 14 一月 2022

5月17日,老保釣周本初(1935-2021)在美國舊金山家裡去世,6月3日他的家人和親友為他舉辦了視頻追悼會。

週五, 14 一月 2022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月22日在湖南長沙病逝。他曾描述之所以致力於水稻雜交研究,是因為童年時期,參觀一個園林場,當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雜交的水稻莖桿像高梁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在水稻下面乘涼。

週三, 12 一月 2022

20世紀的越戰不僅是兩大陣營的對決,也是強權武器的試驗場。美軍所投入的不光是單純的兵力,而是以新開發的裝備作為試驗對象,以獲得武器的相關數據,著名的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就是在該背景下所誕生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