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 NO.107 │ 國民黨何以沒落如何再起
當身邊的家人親戚一個個確診,幾天前才碰面的朋友也確診,愈來愈多同年齡層的人莫名其妙地走了,再看到康復者仍在忍受咳嗽、疲倦、失眠之苦,即使生性樂觀的人也不免問:自稱是「防疫模範生」、永遠在「超前部署」的蔡英文政府,為什麼會讓疫情失控?人口密度極高的台灣,在訕笑上海「動態清零」之際,是如何做成「與病毒共存」的決策,導致不包括「黑數」在內,即有超過350萬人確診、單日死亡率創全球第一? 而且,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防疫失當,又縱容綠色商人訂購黑心快篩試劑,卻仍是蔡英文欽點出征台北市長的不二人選,這豈不令台北市民捏把冷汗? 民進黨從不否認黨中有派,派系鬥爭激烈,但又洋洋自得:對外團結一致,不會因選舉鬧分裂。但這一次「選對會」提名的縣市長人選,大多不符合選民期待、形象好、在地等基本條件,讓人對民進黨儲備人才看破了手腳,也看穿蔡英文為怕提前跛腳,或擔心在卸任後被鬥爭,只堅持提自己的口袋人選。 面對老天再度掉下餡兒餅,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不待在台灣,捍衛人民的生命安全、根據民主程序做好提名工作,反而跑到美國去「投誠」已令人詬病,沒料到,他在美國居然把逾百年的國民黨說成「永遠親美」,更重提陳水扁的老調-「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搞得台灣民眾及美國人都莫名其妙,更讓相信朱立倫至少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大陸當局跳腳。 國民黨之所以快速淪為第二,甚至第三大黨,除因放棄兩岸論述,喪失自己最大的資產外,還與不知道如何扮演稱職的在野黨、與人民站在一起,脫不了關係。以下試舉幾例。…
作者:
紀欣
頁數:
1
5月台灣疫情開始惡化,原先只在新聞裡看到的成千上萬確診案例,冷不防地出現在台灣,幾乎沒有人可逃脫新冠病毒的威脅,這種實實在在的生活壓力已非大內宣手法可以壓制得了,更不是甩鍋給大陸就可輕鬆過關的。最近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下滑,蔡英文個人的滿意度、支持度也下滑,更遑論蘇貞昌了。這些跡象連貫起來的政治效應,就是民進黨年底選情出現警訊,除南部地區還能維持穩定外,中、北部和東部的支持度幾乎都出現下滑現象。 地方選舉與總統立委不同 一般來說,地方選舉和中央層級選舉的選民支持度,偏好原本就有些不同。總統、立委選舉從2012年之後就開始發生變化,2014年太陽花事件後,民進黨漸漸取得優勢,到2020年民進黨幾乎可以取得五成五的優勢,而且雲林以南幾乎還可以超過六成。中部地區,民進黨也有近五成的支持度,苗栗以北稍稍低一些,但仍有優勢。這就是何以過去的兩屆總統選舉,民進黨幾乎都取得壓倒性勝利的原因。 不過,在地方選舉上就不完全一樣,地方政治受地方政治人物的影響較深,比較少受政黨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選民結構上,不能完全比照中央選舉的選民結構來做分析,必須看每個選區的情況來做預測。 過去8年,國民黨在地方選舉的成績比在中央層級選舉的成績好,特別是2018年,國民黨在六都市長之爭中贏得新北、台中和高雄,特別是高雄市,韓國瑜幾乎是以一人之力,硬是從民進黨嘴裡搶下高雄,連帶地帶動起其他地方的氣勢,一口氣拿下15席的佳績。所以,大致上說,這幾年地方選舉國民黨占有優勢。…
作者:
曲兆祥
頁數:
6
今年5月起,Omicron Ba2攻陷台灣,防疫工作徹底失敗。究其原因是,疫情中心誤認Omicron為輕型感染,未謹慎處理,造成單日確診數曾高達9萬多人,單日死亡人數也曾高達200多人,蔡政府難辭其咎。 疾病發生史與疫苗作用 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演變過程,稱之為疾病的自然史,可分為五期:I期易感受期,II期臨床前期,Ⅲ期臨床期,Ⅳ期殘障期,Ⅴ期死亡期。防疫主要是針對易感受期與臨床前期;第一段的初級預防在於促進健康,以抵抗各種病原侵襲,諸如衛生教育、注重營養、定期體檢等方式,次級預防在於特殊保護,對特定疾病採預防注射等各種措施,以避免或減少該疾病的發生。 據云,歐美mRNA的輝瑞、莫德納疫苗廠都相當擔心,因為他們發現生產的疫苗已追加到第四、第五針了,對Omicron仍無法取得保護力,打過疫苗仍被感染的現象(疫苗逃脫現象)也常見。每間隔四個月就得加打一針實非一勞永逸之計。…
作者:
何邦立
頁數:
8
美國是一個以金錢為道德標準的社會,用錢可以買到一切東西。民進黨當局將台灣人民的納稅稅款,用來購買美國政治公關的服務,透過這些政治公關妝點民進黨政府的對美關係,並宣傳得天花亂墜,卻都是用錢換來的。 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外交互動,並非大家表面上看到的那樣水乳交融,其背後隱藏著的是,荒謬的、金錢購買政治公關的個人服務,以大量金錢買到人際關係,打通關節,藉以對外展示雙方的友好關係,然而這類金錢買賣活動,到底是為台灣爭取整體的利益,還只是為台灣當局搞宣傳,大家心知肚明。 撒錢買關係拉攏政客 美國身為霸權國家,這個現實誰也逃避不了。台灣自從1979年失去美國的外交承認後,現在淪落到只能靠花錢買關係,而且越買越大,一年花費將近上億元新台幣在美國政治公關身上,靠錢堆疊出台灣在華府的關係。這些錢都是台灣老百姓辛苦付出的納稅錢,台灣官員花起來毫不手軟。稍有常識與判斷力的人,都可以從這些收錢辦事的美國人背景,發現很多根本不是要你辦事,只是民進黨當局找個理由,把美鈔送到這些人手上,感謝他們過去可能在某個時機點幫過一點忙。 譬如有位葉望輝先生,千里迢迢跑來台北,參加蔡英文競選連任的選前之夜,讓民進黨大搞美國支持蔡英文的宣傳,這樣的功勳,民進黨自然要回饋,藉口遊說桃園機場參加美國境外通關,給了葉望輝10萬美元。桃園機場若真要加入美國境外通關,那也應該是桃園機場出錢找人遊說,結果卻是駐美代表處一位與民進黨關係深厚的官員找上葉望輝,再讓桃機出面,在雙方合作的合約上簽字,以桃機名義建立關係,付錢的卻是駐美代表處,這當中會沒有貓膩嗎?…
作者:
高靖
頁數:
10
2024年,蔡英文總統任期屆滿後,台灣政治局勢將面臨新的機會與挑戰,有志大位者與各個主要政黨,也自2022年的九合一選舉開始「固本建樁」,準備搶占2024年總統大選與立法委員改選的優勢地位。雖然,距離權力重組還有兩年的時間;然而蔡英文憑藉「倚美反中」的策略與情勢,所累積整合的龐大政經資源,也就成了政治人物必爭的「魔戒」。 2016年,蔡英文乘著太陽花學運的順風車登上了執政寶座,2020年,又靠著香港「反送中」動亂,以及年輕人普遍「反中」意識高漲的影響,在2018年陷入政治生涯危機的蔡英文,得以817多萬票當選總統,並且拿下立法院完全多數的席次,得以掌控整個政經資源,推動各種壓制在野黨與妨礙兩岸交流的法案,履行能讓民進黨在台灣萬年執政的準備與構想。 蔡英文掌控全台資源 民進黨的「強中央」構思,不僅讓蔡英文成為掌控全台政經資源的大總統,也讓民進黨牢牢地寄生在整個國家體制中,藉由預算來餵養這個台獨政黨。相較於國民黨的委靡不振、內鬥不斷;民進黨的發展則在台灣進入全盛期,整個政黨進入了「幹強枝壯」的黃金時代。 蔡英文團隊藉由執政收攏了所有的國家資源,如今民進黨全盤掌控了政黨、行政、軍隊、特務、司法、媒體、國企等全部可用的資源,並藉由這些資源招募、培養很多網軍,以營造一個「政治溫室」,讓民眾生活在一個刻意塑造的台灣烏托邦內,在這裡面,執政黨被描述成是最好、最優的團隊,人民天天過著夜郎自大的美好生活,而不瞭解外面世界的現實與險惡。…
作者:
蕭徐行
頁數:
12
最近,對岸因台灣石斑魚多次被檢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兩種禁藥及土黴素超標,可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對人體有害,被禁止進口。 估計這批石斑魚逾6,000公噸,量如此之大,對台灣漁民而言,確實是很大的損失。但是,民進黨政府不好好仔細檢視問題所在,也不與對岸展開協商.行政院長蘇貞昌竟在第一時間就抨擊大陸當局「以政治干擾貿易」,違反國際規範。這究竟是在維護漁民的權益,還是在傷害漁民的生計? 面對經濟問題,民進黨當局應該回歸經貿,想辦法協助漁民解決當前石斑魚被禁的問題。事實上,從去年就開始有警訊,例如:鳳梨、釋迦、蓮霧先後被禁,到最近的石斑魚,民進黨政府平常只顧宣傳,讓民眾自我感覺良好,根本沒有將心思放在品質管控及防範問題上。等到碰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痛罵大陸,把所有責任都往外推。 面對石斑魚大量被禁,民進黨政府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從人民的納稅錢裡,撥款10億元紓困補助金給石斑魚養殖戶,實則為借貸2年零利息,以安撫這些漁民的心。 但這方法有用嗎?這些漁民要的是市場。倘若漁貨銷不掉,對養殖戶來說,是「愈補洞愈大」,且民進黨政府強調要拓展歐美市場,根本是說「外行話」;歐美地區與台灣的飲食文化差異甚大,石斑魚的銷量實在很有限。民進黨政府還說要將石斑魚銷到越南,但石斑魚是高經濟價值的漁產品,以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水準,很難大量輸入。中國大陸與我們的飲食習慣一樣,大陸就是石斑魚最大的市場,這對漁民才是最實際的。…
作者:
孫榮富
頁數:
14
6月18日,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往金門,為民眾黨全台第29個服務據點「金門聯絡處」主持揭牌典禮,過程中表示,廈門新機場與金門近在咫尺,未來以成為大陸東南交通樞紐為目標,主張興建金廈大橋,連結機場與金門,「做一條橋,金門的問題就解決一半」。 柯文哲此言一出,隨即引來批評。綠營直接開砲,認為這是「引狼入室」,甚至連自家新北市板橋區議員參選人「Z9」吳達偉,都忍不住罵這項提議根本是「北七」。國民黨方面則要柯文哲問問金門鄉親的看法。 柯文哲在政壇上有獨特的行事風格,他每次發言總會引起社會議論。即將卸任台北市長的他,將直攻2024總統大位,金馬算是民眾黨未開發的地區,但他要爭取總統大位,必須爭取台澎金馬所有的選票。 這一回他在金門提出希望金廈大橋能順利興建,這絕對是大多數金門鄉親的共同願望,以中國大陸在工程上的能力,應該可以在短時間內竣工。但執政的民進黨這些年處處反中、反統,陸委會每次發言,都是在抗議中國大陸,要他們同意興建金廈大橋,當然不容易。 當媒體將柯文哲支持金廈建橋的新聞曝光後,親綠媒體與名嘴一面倒,批評其「心態可議」、「等同把金門送給中國」,甚至比喻柯文哲是「現代吳三桂」。至於國民黨籍的現任金門府會,不敢公開表示認同,立院黨團則說要看金門地方政府與鄉親的意見。顯然台灣朝野政黨都怕被貼上「親中」的標籤。…
作者:
林泉利
頁數:
15
5月下旬,台灣一家民調機構針對政黨支持度進行的民調顯示:民進黨雖因防疫不利支持度略有下跌,但仍以25.6%的支持度領先其他政黨;國民黨僅獲14%選民的支持,為該機構自2016年進行類似調查以來的最低點;創立未滿三年的台灣民眾黨則以17%的支持度超越國民黨。儘管同一機構6月20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國民黨支持度略有回升,又回到第二大黨,但國民黨是否已沒落,成為台灣政壇最大的話題。 國民黨會淪為第三大黨? 百年大黨竟然被一個成立區區三年的政黨所超越,國民黨的支持者想必百感交集;近月來坊間已有不少檢討與分析,但值得關切的是,這項民調究竟是反映民眾短期的心理波動,或標誌著台灣政黨從今而後的走向?如果是後者,則國民黨似乎已被徹底打趴,未來20年,民進黨仍將維持一黨獨大的局面。但這難道就是台灣人民的宿命?身為政治學者,筆者參照民主國家的政黨發展經驗與學理,並不認為國民黨已然走入歷史灰燼。國民黨領導人若能審時度勢,依據自身的優劣條件,調整黨的發展策略與訴求,重回第一大黨的地位應該仍然指日可待。 過往的發展造成今日窘境 1949年,內戰失利的國民黨率領兩百萬軍民撤退來台。作為一個外來的少數統治集團,如何強化本土社會的控制力與建立統治的正當性,是國民黨在這塊陌生土地上的當務之急。為達成這兩項目標,國民黨所採取的發展路線,似乎為今天該黨的窘境埋下了伏筆。…
作者:
楊泰順
頁數:
16
朱立倫訪美期間的言論引發不少爭議,在十天行程的尾聲時,他在洛杉磯的記者會上做了修正,表明兩岸間「對於雙方沒有共識的部分,相互尊重,各自表述,國民黨的立場永遠是捍衛中華民國,堅持一個中國絕不改變」。儘管如此,朱立倫的「親美不親中」、「親美反共」及「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等說法,經媒體報導已成為大家心中的印象,而他返台後也未再特別澄清或說明。 自己是「中」何來「親中」 朱立倫出訪美國前,應和幕僚已充分準備該講些什麼,但他在返台前才說出了「最新」的立場,恐怕不僅因前面行程中的言論已引發批評與質疑,而不得不有所「見風轉舵」。更可能的原因是,朱立倫在美國說出事先準備的論述後,讓若干國民黨人驚覺主席發表的言論,竟與黨的《政策綱領》有悖,他才不得不再辦場記者會調整回來。 合理的推斷是,朱立倫的幕僚們為他赴美準備的說法,本即與黨的《政策綱領》有所扞格。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朱立倫和其幕僚過去的經歷及政黨派系歸屬,對黨的《政策綱領》既未必熟悉,且還尚未能成為堅定不渝的信念。 國民黨的《政策綱領》明確指出「本黨將延續過去黨章、黨綱內容,包括2005年『連胡五項願景』及馬英九八年主政期間的基本方針,推動海峽兩岸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務實基礎上,由『求同存異』進一步走向『求同尊異』」,而這也是民進黨指國民黨「親中」的證據。但對國民黨自己來說,中華民國就是「中」,又何來「親中」之所謂?…
作者:
桂宏誠
頁數:
20
朱立倫6月訪美本來是要對美國人表演,討其歡心,作為自己與國民黨選舉的資本。豈料,擦槍走火,弄得國民黨內一片紛紜,黨外看笑話。同時,朱一言堂痼疾頑劣,黨內提名烏煙瘴氣,頗有玩殘國民黨之勢。 朱立倫要訪美,敲鑼打鼓很久了,6月2日終於成行,對美國人可能只是個屁大的事,但對朱可是人生極嚴肅重大的關節,全台皆知。事前已知的是,朱將大唱親美的調子,沒料到的是,他竟然會插入「不親中」的調子。提名糾紛未了,又添新亂,國民黨之亂更行更遠還生。 美國行明顯失敗收場 朱立倫赴美登機前受訪時表示,「該見的朋友都會見到」。若以事務性質而言,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Kurt Campbell)應在想見之列,理應約好了,才敢這樣說。到了華府,沒見到「想見的」與該見到的坎伯,「美國在台協會」(AIT)也未派人參加國民黨駐美辦公室的揭牌儀式。想見的人可能臨時爽約,或根本沒約到,對外模糊放話,騙自己人罷了。這顯示朱根本不重要,或談不談都一樣,無須在他身上浪費時間,所以沒接見。足證朱的訪美明顯不成功,至於這趟訪美行失敗到什麼程度,還要看後續發展。…
作者:
朱駿
頁數:
22
朱立倫6月訪美,大談國民黨一直以來就是「親美不親中」、「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這真是將國民黨來個大翻轉,從一個染缸,扔到另一個染缸。 有關「親美不親中」,朱顯然是配合蔡英文以1949年為界把中華民國歷史切割成兩段,將國民黨黨史也切成兩段。國民黨創黨初期,孫中山親俄容共,1949年後蔣介石到台灣才一邊倒反共親美,朱立倫的腦筋裡只承認1949年後這一段,所以才說國民黨一直是「親美不親中」。 有關「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是隨著民進黨拿香跟拜,結果證明,民進黨的兩岸路線一直沒有錯,而人民選擇民進黨這個正牌是正確的,不選國民黨這個仿冒品一點沒錯。可悲的是,國民黨何時淪為仿冒品了? 6月10日,香港中評社發表〈朱立倫論述與民進黨相似度已九成〉文章,評論朱立倫在美國的諸多言論,與民進黨的立場相似度已達九成。這對國民黨及台灣而言絕非好事,除了會讓兩岸關係更加緊張外,也可能會讓大陸為了加緊統一的步伐,將不排除武統。 國民黨自經國先生之後,就不懂得引領民意,導正風向,以為民進黨自陳水扁以來風生水起,選舉屢創佳績,是得力於其本土路線,國民黨失敗是因沒走本土路線。殊不知那是民進黨用本土路線包裝台獨,經過數十年對新新人類洗腦教化的結果,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朱以為將國民黨改為本土路線就可獲勝,是錯到極點的幻想。…
作者:
趙興鵬
頁數:
25
日本崇尚「武士道」,對台海情勢又有自己的想法與企圖,儘管長年都屈居在美國之下運作,但如果感覺到華府未必決心跟中國直接對戰,很可能會在台海玩它自己的一套。 長久以來,各界普遍的印象是,日本緊跟著美國的步調在後面封堵中國大陸,忌憚、阻擾兩岸交流融合,並抑制中國的持續發展,但日本這樣做是基於美國在東亞前線全面與大陸交鋒,而一旦日本看到美國「制中」出現緩和或畫地自限,即可能會按耐不住,急著展現意志強出頭。 岸田開幕演講拿中國說事 6月10日,因疫情停辦了兩年的「亞洲安全對話」香格里拉會議在新加玻召開。日本首相岸田發表開幕演說,宣稱烏克蘭也許即是明日的東亞,呼應美國的「自由開放印太」戰略,日方將於明年春天公布具體的「印太」計畫,至少投注20億美元,為印太國家充實海上安全設備及培訓海上安保人員。 岸田接著說,有的國家試圖單方面改變東海和南海現狀,對此日本會果斷回應,在未來5年持續提高防衛能力,並加大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儘管岸田避免提到「中國」,但誰都知道他是在含沙射影針對大陸。…
作者:
李中邦
頁數:
26
尹錫悅應邀出席6月29-30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NATO)會議。這對尹錫悅個人來說,是一項外交挑戰,也是南韓總統首次出席NATO會議,因此受到國際注目。 想以外交成果提升支持度 在南韓國內朝野紛爭不斷,經濟十分低迷的情況下,尹錫悅上任不到兩個月就即將出訪,而且是去參加NATO會議,當然引人關注。他此行主要目的是在配合美國總統拜登的演出,一方面讓南韓結合NATO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在遏阻北韓的飛彈與核試挑釁。 尹錫悅非常重視南韓的經濟發展,尤其想著力發展半導體與AI產業,因此幾乎每天邀集企業負責人吃飯開會,聽取企業界的困難所在,並且立即指示相關單位予以配合與協助。但因俄烏戰爭持續,美國不斷提高利率等諸多外在因素下,南韓物價及油價不斷上漲,尹錫悅能做的畢竟有限,南韓的經濟看不出有顯著改善。 因此,他想向外擴充外交勢力,爭取在國際舞台上的發言權與影響力。6月6日,國民力量的黨代表李俊錫帶領黨內國會議員等人訪問烏克蘭,並且與總統澤倫斯基會晤,惟因不是尹錫悅派出的「特使團」,訪問成果變成「雷聲大雨點小」。…
作者:
劉順達
頁數:
28
人稱美國總統是舉世最有權力的人,那是因為美國國力强大,號稱「一超」。一超的領導人權力大,無非假自國威,猶如狐假虎威也。20世紀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曾有一句名言:「美國是小房間内一隻和善的大狗,每當它搖起尾巴,都會打翻一把椅子」。湯恩比沒料到的是,這隻大狗若不和善了,甚至變成瘋狗,那就不僅僅是打翻一把椅子,所有的家具恐怕都難幸免。如果大狗變成疲憊失智的老狗,那小房間内又將是何種情景? 川去拜來換湯不換藥 美國以民主選舉自傲,想要為舉世作則,但選出來的總統每況愈下,特別是2016年選出川普掌舵,而此公在國內激化種族對立,疫情失控,在國際上又退群毀約,貿然與中國打貿易戰,妄想脫鈎,結果損人而害己更甚,又打亂全球化的供應鏈,動搖世界經濟的規律。川普最後被選民唾棄,卻不肯認輸,謊稱選舉舞弊,釀成2021年初國會動亂,令美國民主蒙羞。 拜登終身從政,還當到總統,理當撥亂反正,步上正規,哪知事與願違,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更老態龍鍾,語無倫次,言不及義,時而張冠李戴,向空氣握手,時而摔倒。他「川規拜隨」,依然想要遏制崛起的中國,無所不用其極拉幫結派、圍堵中國。他從歐洲到亞洲,從亞洲回到美洲,無不劍指中國,但雷聲大雨點小,事倍而功半。堵不住中國,反而暴露力不從心的頹勢及氣急敗壞的窘態。 他想在戰略上演出聯俄制華的好戲,但遇到強人普丁,不是對手,弄巧成拙,反而促成中俄「無底線」聯手。於是他鼓動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想以此消耗俄羅斯後,再全力對付中國。美國預知俄國會入侵烏克蘭,並不是華府的情報靈光,而是當普丁公開說北約不能擴充到家門口,並要求美國保證烏克蘭不入北約,拜登不但斷然拒絕,且邀澤倫斯基到訪白宮,給予他加入北約的希望,完全不給普丁面子,卻又申明不會與俄直接交戰。這不是明擺著,要普丁入侵嗎?要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嗎?…
作者:
汪榮祖
頁數:
30
5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了關於中國政策的演說,闡述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可從中瞭解美國對中政策的走向,以及對於美中台關係及印太地區局勢的影響。 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布林肯先開宗明義地指出,美國的外交目標是捍衛及改革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rule-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其內容為自兩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間所建立的國際法、協議、原則及機制,包括《聯合國憲章》及人權宣言在內,以管理國家間的關係,避免國際衝突及維護人類的權利。雖然布林肯認為這不只是西方國家的產物,也是世界各國共享的願望,然而,實際上仍然是反映了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及利益。…
作者:
王高成
頁數:
33
由於近年來中國的迅速崛起,已使美國面臨嚴峻挑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5月底發表對中國政策的演講中稱,中國是唯一在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上意圖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家。因美國無法單獨應對,故必須積極拉攏盟邦。 中國大陸快速追趕前進 1991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時,伊國有正規軍近百萬,但在一個半月內陣亡2萬餘人,美國僅有118人陣亡。其間伊拉克採用了中式69型坦克,卻不堪一擊;這使得解放軍痛定思痛,積極向外學習。可確認的是,當時的中國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而美方也並未把中國視為勁敵,卻視具有龐大核武庫的俄羅斯為威脅。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花了十年專注於全球反恐,並發動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國力消耗甚大,相對的,中國在當年加入世貿組織(WTO),開始大力發展。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經濟受到重創還殃及全球,但因中國體制不同受害較輕,並利用了這段戰略機遇期突飛猛進,且與東亞國家建立有效的分工鏈,互利共贏。歐巴馬2009年提出「重返亞洲」政策,就有意反制中國,但績效不彰,直至2018年川普展開對中貿易戰,正式開始打擊中國。 中國於2010年首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輸出國,也是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嫦娥衛星上天,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白皮書,正式進軍高端產業,展現驚人的發展勢頭。就在這段時間,中美雙方還分別簽訂了空中與海上相遇的安全行為準則,以防止在南海等爭議區域發生意外,可見兩國之間的關係日趨對等。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前,中國增長速度平均約為每年6%,比美國快很多。…
作者:
湯紹成
頁數:
36
臨近「七一」,香港各項慶祝活動已經陸續啓動,為慶祝香港回歸25週年營造了喜慶氛圍。另一方面,作為「50年不變」的「中間點」,作為香港過去三年巨大起伏的「结尾」,這個「七一」被賦予了更加特別的意義。如何看待過去25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一國兩制」對香港還有沒有價值?此時此刻,正是討論這些問題的恰當時機。 「一國兩制」實施成果顯著 如果要簡單評價「一國兩制」在港實踐是成是敗,不同立場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看法。 那些想借「一國兩制」排斥中央管治、把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或試圖進行滲透、顛覆的人,一定會說「一國兩制已死」;那些對西方文化對香港的特殊性缺乏理解的人,會認為「一國兩制」還不夠成功。儘管論者各執一詞,但評價一個政治構想的成敗,並非完全沒有客觀標準,那就要看其實踐結果是否實現了「初衷」。 香港基本法「序言」清楚表明,制定香港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即「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從結果來看,前者自不必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除香港極少數激進分子,全世界無人會挑戰這一共識。…
作者:
馮學知
頁數:
38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40多年,經濟領域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資本的大舉回歸。以「消滅私有制」為己任的共產黨人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包括官僚資本主義在內的「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1956年,大陸宣告基本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此資本連同資本主義銷聲匿跡,生產資料公有制一統江湖。 1978年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以階級鬥爭為綱」,改革開放的帷幕由此拉開。外資開始重新進入中國,民間資本也蓄勢待發。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痛批了「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的左的論調,終結了姓資姓社之爭。2001年江澤民首次闡述「三個代表」思想,明確包括個體戶、私營企業主在內的新社會階層,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進入21世紀,招商引資蔚然成風,非公有制經濟遍地開花,但資本的橫衝直撞也引發全社會關注。2022年4月29日,習近平就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表談話,強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範和引導資本發展,既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既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 資本可作為生產要素作用 大陸改革開放後,資本被逐漸除罪化,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終於合法化,民營企業家作為人格化的資本在政治上也開始得到信任,在輿論場上一度受到熱捧。…
作者:
胡勇
頁數:
47
俄烏軍事行動已逾四個月,與論者聲稱的將速勝或速敗的斷言不同。筆者大膽預測,戰爭或以年為單位,緩慢而堅定進行。俄羅斯遭受極嚴苛的經濟制裁與傷亡,但只要俄羅斯守得住已入手、已發俄國護照的烏克蘭地區,俄羅斯仍能贏得巨大的戰略利益。反觀法國總統馬克宏,一方面想做調人,說不可侮辱俄羅斯;一方面卻繼續送武器給烏克蘭,左右騎牆,兩邊不討好,錯失了法國領導重建歐陸秩序的機會。 至6月19日的戰情看來,俄羅斯已實際控制原烏克蘭20-25%的土地,而且屬於烏克蘭的工業區。頓巴斯地區已實控近九成,往南爭取與赫爾松、克里米亞半島相連,只是時間的問題。 若俄軍全部掌握頓巴斯,下一個目標即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卡爾可夫,以及烏克蘭最重要的港口敖德薩。而敖德薩港外的蛇島已先被俄軍控制,赫爾松地區則已經使用俄國盧布為貨幣,許多烏克蘭民眾也已拿到俄羅斯護照。上述地區若被俄方連成一片,俄方會將其全部融入俄國統治系統,烏克蘭就成為內陸國,而且幾乎不再有工業造血能力,對烏方經濟與外貿出口實力都是致命的打擊。 西方主流媒體未必可信 俄羅斯設定的特別軍事行動目標有二:將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美國退役情報軍官,曾任聯合國伊拉克武器檢查員的李特(Scott…
作者:
李鎨澂
頁數: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