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支持者攻入國會事件落幕不到一個月,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兩者有一項共同的特色,即都跟選舉結果有關。前者拜登總統在收拾,後者還前景不明,但牽動著日、美及中國在緬甸的角力,而日本因與緬甸關係複雜,特別感到進退維谷。
自拜登上任以來,南韓總統文在寅受到美國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得不調整原先的外交政策。北韓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在勞動黨第8次大會後,繼續召開該黨中央委員會會議,當場撤換經濟部長,自己埋頭北韓經濟發展。
過去幾年,政府清理大戶欠稅的成效十分有限,作者建議應將核課期間延長或改為無期。又為揚善抑惡,政府應依稅捐稽徵法第34條,對於納稅額較高的納稅義務人,經其同意,公告其姓名或名稱,給予獎勵。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雖然影響經濟成長,但在美國聯準會(Fed)實施無限QE印鈔,全球主要國家的央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下,股市反而大漲;而台股也不斷地創下歷史新高,但股市與經濟成長脫鉤,貧富差距擴大卻愈趨明顯。
究竟拜登會不會「川規拜隨」地「脫鉤中國經濟」,或「更加掛鉤中國經濟」,已成為目前全球市場經濟社會引頸企盼「考驗未來信心」的議題。
最近,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來函求援,希望台灣政府協調半導體代工業者能調整生產線增產車用晶片,解決車用晶片供應短缺的燃眉之急;加上稍早前美國汽車業者所組成的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AAPC)積極遊說拜登政府,要求亞洲半導體業者能將生產消費電子產品的部分晶片生產線轉為車用晶片,掀開了全球車用晶片陷入短缺困境外,也讓台灣扮演半導體晶片代工生產關鍵角色,瞬間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2020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宣示,立法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讓憲政制度與時俱進;而朝野都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應該優先來推動。同年9月開議的立法院第十屆第二會期成立了修憲委員會,但因該會期審理預算案,朝野政黨又為進口美國萊豬事爭執不休,並未召開任何修憲會議。2021年2月農曆年剛過,各政黨即頻頻宣示將於第三會期正式啟動修憲工程,看來16年未修憲的台灣又將再度陷入修憲風暴。
目前在英國、南非與巴西出現的三種變異病毒株,皆發現病毒表面蛋白質N501Y的變異,可使病毒傳染力變強。病毒傳染力若增強50%,死亡率即會增加5倍。世衛組織(WHO)強調:「變異病毒引發的任何傳染力增強,都會讓防疫變得更加艱困,但目前的疾病管控建議措施仍然還有效,也應該隨病情變化而隨時加以調整。」疫苗的使用仍是切斷傳播途徑的不二法門。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團隊近日表示,他們將改變美國的貿易談判重心,聚焦於促進美國國內的就業和出口。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就強調,貿易政策應「聚焦於如何提高美國的工資水準和創造高薪工作崗位,而不是為企業投資創造更安全的世界環境。」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戴琪也進一步明確新政府想要一個「以工人為中心的貿易政策」。
1933年3月4日,當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宣誓就任總統時,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處於失業狀態。他想在執政後100天內,國會通過15項法案,改革金融和農業制度,擴大失業救濟範圍,為美國經濟復甦奠定基礎。88年後,另一位民主黨人拜登也在非同尋常的危機時刻入主白宮,這位新總統還需要應對氣候變化、種族不正義及嚴重分裂的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