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大學院校註冊最新資料統計顯示,2021年度包括頂尖大學在內共計博士班32所、碩士班14所新生註冊掛零,以及7所大學新生註冊占比低於六成。此外,教育部也表示,近年來由於學生人數大幅下降,為能提高台灣高等教育的品質,將持續推動學生人數較少的大學院校進行整併,甚至協助其退場,以減少政府資源的浪費。
「2022北京冬奧會」不僅讓人耳目一新,也向全球展現了數位經濟的實力。甫發布的《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強調要穩妥推進法定數位貨幣標準研制,似乎有挑戰美元的雄心壯志。
一心想染指台海的日本,最近獲蔡政府開放核食迎合,再添台灣「親日」訊號;而另一方面,日本針對大陸,不僅政治上與美國交頭接耳,自衛隊還跟美軍進行「遠征」軍演,連爭奪台島也搬上檯面,其野心表露無遺。
經過一年多激烈的黨內競爭、政黨之間的選戰,南韓第20屆新任總統終將於3月9日產生。南韓選民究竟會如何抉擇,很快就會揭曉。
北約和歐盟東擴,是西方世界兩個重要聯盟體系對中東歐地區的擴張行動,但各自的目的和意義卻不同。近日烏克蘭危機就是因為北約東擴而引起的,導致俄羅斯大軍壓境、強勢反制,不但引起全球緊張,也凸顯中東歐地區地緣政治與戰略安全的敏感性與複雜性。本文將分別檢視這兩個組織的成員結構和內涵,以釐清其間的異與同。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危機歹戲拖棚,在美國不斷警告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丁終於出手,使得俄烏局勢急遽升高,情況很不樂觀。
俄羅斯兵陳烏克蘭邊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指責俄羅斯。但這起烏克蘭問題,引發緊張情勢的責任都出在俄羅斯嗎?其實不然。根據許多解密文件,1990年代美國與西方國家為了讓蘇聯接受兩德統一,曾經對蘇聯允諾,北約勢力僅到德國邊界,不會繼續往東擴張,但美國後來背信忘義,將西方勢力往東歐擴張,還把烏克蘭納入,這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直接產生了威脅。
在中華傳統文化農曆春節過後,回顧海峽兩岸互動關係的波濤起伏,值得主政當局謙卑省思,如何本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古訓智慧,尋求避戰、互利雙贏的前景!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宣示;「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守台灣人民的意志」,這是蔡英文不容置疑的回應。平心而論,除了兩岸統一,台灣沒有更好的前途選項。但兩岸統一不會強人所難,統一模式也會尊重台灣人民的意見。
1月25日,2022年大陸對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發表講話。從近三年的對台工作會議取向觀之,隨著台灣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的動作加劇,大陸的對台工作愈來愈往「反獨促統」推進。但大陸惠台利民的措施不減反增,可見兩岸關係在危機中還有轉機。今年適逢「九二共識」30周年,台灣若承認「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則台海仍有轉危為安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