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五, 18 二月 2022

拜登總統上任才一個多月,尚無法看出美國新政府對東亞政策的全貌,但由於參眾兩院仍透露出反中情緒,美國的對華戰略恐怕只會微調,並在執行力度上有所調整。

週五, 18 二月 2022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中美兩強的政治制度、文化價值、政策方針及施政作為,現正在接受世界潮流的考驗。

週五, 18 二月 2022

趙少康回國民黨參選黨主席、總統

2月1日,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宣布重回國民黨,參選黨主席;8日更表態要角逐2024年國民黨總統初選;17日國民黨聘趙少康為中評委;18日NCC表示要調查趙出任國民黨中評委是否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

緬甸軍事政變翁山蘇姬被拘禁

2月1日,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發動軍事政變,國務資政兼外長翁山蘇姬及多位執政黨官員遭拘禁,軍方接管政府並發布新內閣人事。3日,G7外長聯名譴責。6日起,緬甸最大城仰光與首都皆有民眾上街抗議,以17日的規模最大。

在蓋亞設台灣辦公室破局

2月4日,外交部宣布與南美洲國家蓋亞那簽署協議、設立「台灣辦公室」(Taiwan Office),且具官方地位,美國務院、AIT表示歡迎。5日,蓋亞那外交部聲明堅守「一中原則」,所簽協議誠屬「溝通不良」,立即終止。

習近平、拜登除夕通電

2月11日農曆除夕,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首次電話會談,雙方均希望修正過去四年的惡劣氣氛,恢復正常務實來往。12日,拜登夫婦用推特向所有慶祝農曆年的朋友賀年,並譴責族裔歧視,聲言會保護亞太裔群體。

暴風雪侵襲美國災情慘重

2月15日起,美國全境近四分之三國土遭強烈暴風雪襲擊,中西部普遍低溫降至攝氏零下18度以下,各地交通受阻、疫苗注射站關閉,30多人死亡。南方的德州災情最為慘重,居民連日飽受大規模停電、停水之苦。

美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

2月18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探測器「毅力號」順利登上火星。該探測器2020年7月發射,飛行約4.7億公里,上面載有探測車及無人直升機等設備,所採岩石樣本10年後才能取回。19日,NASA公布了「毅力號」傳回的首張火星照片。

國安、兩岸高層人事異動

2月19日,總統府宣布,國防部長嚴德發轉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國防部長由國安局長邱國正接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轉任國安局長,陸委會主委則由前國安會諮委邱太三接任。外界認為此異動是為因應國際情勢變化、緩和兩岸緊張所做的調整。

G7視訊會議美、法、德不同調

2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透過視訊,參加七大工業國(G7)及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揭示跨大西洋同盟回歸,強調美歐需合作。但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戰略自治」,表示歐洲不能再過度依賴美國;德國總理梅克爾則說歐美「利益並非總是一致」。

週五, 18 二月 2022

2月19日台灣國安人事調動,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陸委會主委,由「較溫和圓融」的邱太三,取代「鷹派」的陳明通。

輿論大多認為,本次人事調整是為因應美中關係將進入新的格局,而由邱太三出任陸委會主委,加上蔡英文之前兩度提及,期望在疫情受到控制時恢復兩岸交流,並在對等情況下展開有意義的對話,是對大陸表達善意,大有爭取破冰之意。但也有輿論認為,蔡英文才是真正的決策者,若她不徹底修正「親美抗中」路線、對抗思維,「換人不換腦袋」,兩岸關係難以改善。

其實,蔡英文在去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後,就逐步鋪陳緩和兩岸緊張的動作。這當然是因為感受到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將逐漸緩和,繼續高調與大陸對抗,恐怕遲早會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而且,拜登上任後雖在對中立場上有所緩和,但大陸軍機仍不斷巡台,為避免捲入區域衝突,拜登政府多次呼籲兩岸重啟對話,因此不排除蔡政府近來一連串的降溫動作,是回應美國的要求。

若果真如此,吾人必須奉勸蔡團隊要認清兩岸問題的本質,並且更加謹言慎行,以免白費功夫。

首先,衛福部長日前在回應台灣為何買不到疫苗時,竟然說「有人不希望台灣太高興」、「有外力介入」,這種含沙射影、製造兩岸人民誤會與仇恨的信口雌黃,難道不需要道歉?

其次,2月17日美國海軍第拉塞爾號驅逐艦在南海航行,擺明是在挑戰中國大陸,蔡英文不僅不敢要求美國通報,還在國安高層會議上肯定美軍執行南海「自由航行任務」,這種不顧主權、對外人卑躬屈膝的態度,難道不怕引起廣大中國人的反感?

再者,邱太三上任前就說「派飛機來,不如創造商機」,此話不僅未據實以告台灣就是靠出口大陸賺取順差,而且也掩飾了台灣挾洋自重搞台獨,大陸才需大動干戈保障主權領土完整的事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蔡英文始終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卻一再強調「兩岸和平關鍵的鑰匙在中國手上」,這種混淆視聽的說詞,或許可誆惑台灣民眾,卻再也無法推卸兩岸對峙的責任了。

有人認為,基於台灣的政治現實,蔡英文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大陸應該把握此次機會,讓兩岸能有緩和餘地。但是,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近日才警告美國,台灣問題是中國的紅線切勿碰觸、停止「支持台獨分裂勢力」,這充分證明,儘管大陸希望「中美關係重返正軌」、「互利雙贏」,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歷史和法理事實,追求國家統一是民族大義,豈有人敢為了一時之便,作歷史的罪人?

兩岸關係已進入深水區,蔡政府要想避免台海陷於兵戎相見的危局,確保兩岸和平穩定發展,就必須當下痛定思痛,誠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週四, 17 二月 2022

2020年,中研院史言所李建民寫了一篇3萬多字的〈王國維自殺之謎:清朝遺老、國學大師,為何最後選擇投湖自盡?〉,上窮碧落下黃泉、探賾索隱地論述王國維投水之謎。看了該文後,馬中欣老師又傳給我一些跟三毛相關的訊息;我不禁從王國維之死,聯想到三毛她那同樣謎般的、突然的殞落。

週四, 17 二月 2022

福隆在日據時期即為優質的海水浴場和魚場。日軍征台統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此登陸,並設立紀念物後,馳名全台。福隆是宜蘭線鐵路重要的中繼站,因而誕生了福隆便當。

週四, 17 二月 2022

美軍的阿帕契攻擊直升機,號稱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武裝直升機,不僅曾在波灣戰爭中屢創戰功,在全球軍武試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更是各國在研發武裝直升機時爭相模仿的對象,不但如此,最新的阿帕契改良版也同樣獲得青睞。

週四, 17 二月 2022

印度空軍擁有全球最複雜的機隊,包含各型俄製、法製和印度自製戰機。近期,印度已採購36架法國飆風(Rafale)戰機,將部署於中印、印巴邊界,以應付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威脅。此外,印度也將量產自行研發的光輝式戰機(LCA Tejas)。本文僅介紹在印度新服役的EMB-145早期預警機、Su-30MKI戰轟機和空射型布拉莫斯飛彈。

週四, 17 二月 2022

愛新覺羅毓鋆老師逝世十周年了。猶記得2011年3月20日早上,正準備去見老師,聆聽老師的指示:如何回應北京清華大學副校長陳吉寧教授(今北京市市長)之邀,進行合作交流。不料,7點接到老師義子張景興睛天霹靂的電話:老師過世了。含著淚倉皇奔赴台大醫院去送老師最後一程。

週四, 17 二月 2022

新加坡這個曾經被民進黨政府外交部長大罵是「鼻屎大的國家」,其前總理李光耀卻曾於1982年中美要簽署八一七公報、限制美對台軍售前,嘗試勸說美國總統雷根放棄簽署,後又來台親自向蔣經國解釋美國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