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一, 06 二月 2023

面對台大排名下滑、人才競爭力衰退等危機,準校長管中閔的解方是「國際化」,讓台大先和國際名校合作,推動更多交換學生或國外雙聯學制,也會提供弱勢學生出國機會。他強調他鎖定的不是排名,而是台大必須從目前的層級再提升,改善制度上的缺點,以「成為國際間認可的學校」。

2018025427

過去幾年,台大國際排名持續下探,甚至被馬來西亞大學超越,令教育界感嘆不已。這次管中閔提出「國際化」策略,再度引發輿論熱議。許多大學校長及教授紛紛抱怨,政府補助學校經費不足,學生連各項「國際盃」比賽都沒錢參與,排名當然會愈來愈差。

大學國際排名有許多公司在做,評分標準不盡相同,但通常涉及學校所在地的文化、語言及國際影響力。而國際影響力會影響學生就讀的意願,語言及文化則影響大學的學術產出在國際上被引用的數量。

以文化相似度高及區域競爭度來講,台大最常被比較的是北京大學,而台大與北大在過去一段時間經歷了相當不同的發展。

以前台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政治民主、經濟開放,讓台灣成為當時大中華經濟及文化的中心,大量的港澳、東南亞等地華僑來台灣就讀大學,甚至許多歐美漢學研究人員也都到台灣學中文、做研究。這種情況使台大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大為提升,眾多優秀的學者願意到台大任教及做研究,政府也投入大量資金在高等教育上。

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上升、生活條件改善、國際地位提高,港澳、東南亞等地華僑開始轉往大陸各地大學就讀,歐美人士也轉往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地大學做漢學研究。尤其,許多大陸學校進行大量的國際產學合作,舉凡企業贊助、國際分校、雙聯學位等,不僅挹注了大量資金,也因此產生極大的宣傳效果,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此外,大陸政府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資是倍數的成長,這也不是台灣任何大學可以相比的。

在台灣漸趨邊緣化的情況下,要如何使台大「國際化」,不是簡單的事。必須認清,台大應與鄰近區域的名校做出不同的定位、特色展現,讓台大國際排名提升,同時也保有台大獨有的內涵。

(作者係台大研究生代表)

週一, 06 二月 2023

公民投票是一種直接民主的方式,可以彌補代議政治的不足,有其重要價值。但是公投是否真能解決問題,還是會製造更多的糾紛?理論與實際是否能夠配合?更值得關注。

2018025426

歐美先進國家的公投次數已日益減少,有的是沒有法源而根本無法進行,其原因值得探究與參考。不過,本文所謂的公投乃屬全國性質,地方性的公投爭議較小,故從略。月前民進黨政府降低了公投的門檻,使得各方人馬都躍躍欲試,會有何後果,更值得關注。

二戰後德國拒絕公投入憲

以德國公投的前例來看,1919年的威瑪憲法中有相關規定,當時民權高漲,但民主的條件不足,導致公投強化了社會對立,助長了獨裁政權。納粹黨執政後以民粹方式煽動群眾,再以立法取得公投發動權,公投綁大選就變成希特勒獨裁與擴張的工具,結果加速了戰爭的爆發,並造成重大傷亡。

二戰之後,西德制憲先賢拒絕將全國性公投入憲。至今,德國沒有全國性公投,但並未損及其民主政治的運作。所以,公投的民主本意雖佳,但其負面作用也甚大。

法國議會通過里斯本條約

法國直至第四共和時期(1946-1958)為止,公民投票多半是獨裁者假直接民權之名,行鞏固權勢之實的手段,讓人民對公投產生了反感。第五共和時期,戴高樂假其個人威望,以公投穩定法國的憲政制度,功不可沒。但後來他矯枉過正,也引起人民對公投的爭議。直至後戴高樂時期,個人的重要性降低,公投的正面效果才得以發揮。

法國人民在2005年以公投否決歐盟憲法,2007年法國政府改由議會決議通過2007年里斯本條約。依照當時的民調,若實行公投,該條約必定會再度遭到否決,主要是因為民眾實在不了解條約的內容。

美國只有地方性公投

美國只有地方性公投。因為美國實行聯邦制,各邦的自主權利甚大,選舉人團制度選舉總統就是最佳佐證。美國人對直接民主制有質疑,再加上要保持代議政治的優越性,都是美國沒有全國性公投的原因。每當美國總統選舉時,都會有多項公投合併舉行,但那些都是地方性公投,政治影響力十分有限。

英國脫歐公投至今遭質疑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過關後,就立刻有兩百萬選民公開表示後悔。之後英國最高法院裁決,此次公投的結果不具約束力,必須由英國國會通過脫歐法律才可進行脫歐程序,因此英國最快也要到2019年5月才能完全脫離歐盟,引發留歐派強烈反彈。而當時脫歐公投之所以過關,難民問題乃是主因。

公投結束後,英國政府與歐盟的協商跌跌撞撞,導致標準普爾把英國的主權評級由AAA(最優級的評等)降為AA,評級展望負面。惠譽則把評級由AA+降為AA,評級展望也是負面的。同時申領愛爾蘭護照的英國人比前一年同期增長四成,主要是為了保住歐盟身分。

目前,英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舉行第二次公投,以便走出泥沼,這充分顯現,難民因素及公投方式,確實讓英國陷入困境而難以自拔。

歐盟國家已減少公投

自2005年起,當歐盟國家進行歐盟憲法條約批准程序時,所有27個會員國中有10個國家需經公投。法國與荷蘭當時以公投否決了條約,使得歐盟整合過程立即停擺,當時原本還有6個國家需經公投,後決定放棄。

因而,當里斯本條約在2007年要再度經由各國批准時,27個會員國中只有愛爾蘭堅持公投,但不幸又被否決,使得26國枯等一國。好在愛爾蘭終於2009年第二次公投時通過,使歐盟得以繼續發展,但這已延宕了一整年時間。此後,歐洲國家已日益減少公投。

小結

綜合言之,公民投票雖是直接民權的表現,可是因為議題複雜,民眾不易理解公投內容,甚至被誤導,英國、法國及歐盟都是最佳例證。

同時,公投對於代議政治與政黨運作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單一議題或政策的公投影響越大,政黨的投機性及政治的不穩定性就越容易增加,美國與德國的實例就是證明。

此外,公民投票會將政策撕裂後個別處理,而一般政策必須配套,因此交由相關政府機關處理,會比由人民直接決定來得專業與完善。還有,公民投票缺乏民主制度中的妥協精神。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多數的議題都無法以簡單的「是」或「否」回答,公投反而會將議題兩極化,同時還會埋沒少數人的意見。

台灣公投門檻降低後,名義上的台獨公投會因美方反對而不太可能舉辦,但若有人提出「九二共識」公投,又在今年底選舉一併投票而通過,那民進黨是否會遵守最新民意,承認「九二共識」,並制定相關的兩岸政策,以達成兩岸融冰的目的?倒也值得觀察。

(作者係國關中心歐美所研究員)

週一, 06 二月 2023

民進黨號稱「轉型正義」,卻見鐵網拒馬林立,以凌遲政敵為能事,並加速撕裂社會。二二八轉眼已歷71周年,如何跨過創痛獲得痊癒,美國南軍後裔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的安魂祭,值得借鑒。

 2018025425

153年前,為解放黑奴爆發的南北戰爭,是美國自小國邁向現代化大國的分水嶺。陣亡逾60萬人的血戰評價,與其說是北勝南降,更值得稱揚的是,勝方寬容接納,敗方務實磊落,朝野重歸理性,棄絕內耗,共同發展建設以厚積國力,終在二戰後躍居全球領袖。

每年6月初,來自南軍七州的男女老少,都會慎重地至阿靈頓國家公墓內的邦聯紀念碑廣場,在安葬數百名南軍遺骸的傑克森圓環(Jackson Circle)專區,進行一場哀而不傷的隆重祭典。這在古今中外的戰史中,應屬罕見的寬容與人道典範。

南軍後裔辦祭典撫慰亡魂

由於南方邦聯首任總統戴維斯(Jefferson Davis)的生日是6月3日,追思儀式選在最接近其生日的周日,在1914年6月4日揭幕,由威爾遜總統親臨見證邦聯紀念雕塑,共同緬懷前輩英烈。雕塑底座鎸刻銘文:「不為名聲或回報,不求官位或階級,不受野心引誘,不受需求驅策。唯有單純服從職守,一如君等所知,這些男子承受了所有的苦難,犧牲了一切,更無所畏懼而成仁」。

即便行之有年,但有緣現場見證這場「叛軍年會」者畢竟不多。當遊客撞見滿臉肅穆的白鬍老將及維多利亞仕女,高唱邦聯國歌I Wish I Was In Dixie Land,昂首列隊敬獻花環,施放古炮21響向英烈致敬,無不嘖嘖稱奇。

「南方叛軍年會」成員來自當年南方邦聯七州及其武裝部隊後裔,包括:南卡羅來納、密西西比、佛羅里達、阿拉巴馬、喬治亞、路易斯安納、德克薩斯。負責籌組的單位則有:邦聯退伍軍人子女協會、邦聯兒童會、南方救濟協會、邦聯紀念協會。會眾在高聳的邦聯之女紀念銅雕底座前集結,在蘇格蘭風笛鼓樂團反覆吹奏下,循序向先輩行禮致敬。

理性而勇敢地面對時勢及潮流,放下偏見與仇恨,轉而團結一致槍口永遠對外,這是美國百年來成功的關鍵。南北戰爭之後,不僅勝者名垂青史,敗者也無愧後人。李將軍與「石牆」傑克(Thomas J. Stonewall Jackson)的威猛剛毅,同樣載諸史冊贏得後人景仰。此後,北美50州再無鬩牆兵燹,只見朝野同心建設,不斷對外開拓茁壯。

美國人記取分裂教訓

阿靈頓公墓園區原為私家莊園,俯瞰波多馬克河及華府全境,最高點有一棟1802年建的黃色宅邸,係南軍統帥李將軍(General Robert E. Lee)故居。1831年西點軍校畢業的李將軍迎娶美國國父華盛頓繼曾孫女(華盛頓無所出,後裔均為夫人瑪莎與其前夫所生繼子),婚後卜居於此,直至內戰爆發。

阿靈頓公墓啟用至今,歷經多次擴充,目前廣達252公頃的墓園安葬了包括:南北內戰、美西戰爭、中國義和團事變、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反恐戰爭等超過36萬官兵遺骸。1864年5月13日,首位下葬的是一名南軍俘虜。內戰結束時,近16,000名士兵埋葬於斯。

歷時5年的南北戰爭,陣亡61.8萬人(含病故),北方折損36萬人,南方損耗25.8萬人。賓州「蓋茲堡戰役」是內戰轉捩點,雙方僵持至1863年7月4日,始由聯邦軍取得空前勝利,雙方投入16萬人,犧牲者竟達三分之一。

隨後,這片血腥戰場闢建為國家公墓,1863年11月19日,林肯總統為其揭幕啟用發表的簡短獻詞,成為闡釋民主信念最動人的經典篇章,他揭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更號召存活者立誓:莫讓英烈平白犧牲,讓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長存人間。1866年出生的孫中山先生也受到林肯的啟發,從而孕育了救國救民的三民主義思想體系。

李將軍善終轉任校長

1865年4月9日,李將軍率領疲憊不堪的南軍部隊向格蘭特將軍(Ulysses S. Grant,美國第18任總統)代表的聯邦軍隊投降。李將軍唯一的要求是善待所有南軍將士,給予赦免期能免於戰後的政治追索,但對自己卻不置一詞;由於各方政治壓力,一直到他去世,始終未獲聯邦政府正式赦免。直到1975年,方由第38任總統福特(Gerald R. Ford, Jr.)下達特赦令,由國會回復李將軍公民權,為90年前結束的南北內戰畫下最後句點。

南軍投降後,李將軍出任位於維吉尼亞西南,1749年建校的私立華李大學(Washington & Lee University)校長,1870年10月過世,安葬在該校李氏禮拜堂(Lee Chapel),其中典藏的校史資料,可謂研究南方歷史及李將軍生平的重要文獻。

報恩惜福方能偉大

華李大學與美國國父沾親帶故,乃因這所清教徒辦的私校,於1796年華盛頓第二任期即將結束前,獲贈大筆股票捐款化解財務危機,乃易名華盛頓學院,以誌恩典。這所距首都290公里的老大學,為紀念已故校長李將軍,復於1870年改稱華李大學。

受降的格蘭特將軍給予南軍全體將士應有的尊重:軍官可攜帶手槍或佩劍離開部隊,並獲得一份由格蘭特簽署的證明書,證明他們已是放下武器的平民百姓,可自由返鄉,絕無追殺迫害為綱的「促轉條款」,不再追究責任,也不受任何歧視。聯邦政府堅守格蘭特的承諾,多年來保障每一名降軍個人及家庭的基本安全與尊嚴,無人在戰後遭受逮捕或入獄,亦無經濟或政治上的壓迫,安享一個普通公民和平而寧靜生活的權力,美國因而快速恢復元氣。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曾是南軍戰略要地,故景點多與內戰有關。著名的大石山浮雕,開工於1912年,60年後才大功告成。全長90英尺、寬190英尺、高400英尺,是全球最壯觀的石雕,三位人物全是南軍英傑:邦聯總統傑弗遜‧大衛斯、南軍指揮官李將軍,以及被尊為「石牆」的湯瑪斯傑克遜。若在台灣,恐怕早被噴漆或拆毀了。

美國作為世界警察,雖長期展現資本主義及帝國主義的貪婪,但她之所以有今日,一點一滴都始自南北戰爭後的寬容互信所奠立的偉大傳承。

長期走不出二二八自虐與內鬥情緒的台灣,如今竟以去中、去蔣為能事,斷章取義的史觀,折射出來的只有仇恨。更有自居史家者誇稱二二八死難者比美國南北戰爭還多,無須證據就可斷定蔣介石是元凶。

政客在野時虛浮成性,不斷膨脹政見騙取選票,大權在握後,卻只會做減法除法且以整人為樂,完全不知如何福國利民,搞到天怒人怨。這樣的國策路線與私欲掛帥的病態思維,已難逃全民賠葬的敗亡厄運,如何奢談民主人權?又如何超越自我,完成看似偉大的轉型正義?

(作者係前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

週一, 06 二月 2023

從回憶不同時期的林義雄,可看出政治對人的影響。遭遇重大變故的林義雄,會有今日的表現,恐怕不令人感到意外。

2018025424

國中老師的林義雄

多年前,我聽宜蘭游姓友人說起,他是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的學生(林只教過一年國中生)。林義雄1968年自台大法律系畢業,正準備考律師執照,就利用考前空檔返鄉任教,擔任宜蘭五結國中二年級導師。因為面臨律師特考,當時律師又非常難考,林義雄只要有空閒,就拿出法律書刊苦讀,可真是手不釋卷。一年後,林考取律師特考,隨即離開學校,執業律師去了。

游姓友人說,林義雄是他的國文老師兼導師,林上課時,喜歡穿插課外話題,譏評時政;每當林話匣子打開,大家就精神奕奕,笑聲連連,掌聲不斷;初中生是反抗性最強的年齡,他也因林老師的啟發,很早就開始有自由派思想。

游姓友人還提到一件往事,說班上有一個女學生比較調皮,因為崇拜林老師,以及長期受到他的啟發和薰陶,就毫無顧忌地在週記上,對反攻大陸大批特批,還出現「反個蛋,攻個屁」等字句,林義雄閱後又生氣又惶恐,居然當著全班同學面前,把生活週記甩在地上,並且要她當場撕掉重寫。游姓友人說:白色恐怖時期要是遭到校內保防人員知悉,層層上報,林老師恐怕吃不完兜著走,後來的牢獄之災也許就會提前。

省議員的林義雄

1977年黨外當選21名省議員,位於霧峰的省議會熱鬧滾滾,頓時成為新聞焦點,其中張俊宏、林義雄問政最犀利,也成為新聞界的紅人。其實,在競選省議員期間,因為我的戶籍還在家鄉南投縣,特地繞經南投市張俊宏競選總部,拿了不少競選傳單回竹山,請在家鄉的鄉親務必支持他。張當選省議員後,因我的學校距離霧峰不遠,所以常利用課餘時間前去旁聽,甚至到議員會館會晤,因此認識了林義雄、紀萬生、蘇治芬。我任教的學校老師們也感染到這股政治熱潮,以及對政治人物的崇拜。

一個星期五下班後,我特地邀請張俊宏、林義雄二位到家裡吃飯,親聆兩位鋒頭最健的議員發表問政感言,當晚席開一桌,座無虛席。記得當時林義雄雙手抱著兩個大型布娃娃,準備帶回台北,給雙胞胎的女兒亮均、亭均,詎料一年後她們竟遭毒手。

家逢不幸的林義雄

1983年,遭逢美麗島事件及林宅血案後,林義雄仍身陷囹圄,林太太方素敏出馬競選增額立法委員,大家都希望她能拿下超高票,以還林家一個公道。因內人家在宜蘭,又是宜蘭員山大湖陳家,陳家一向都支持黨外,所以我特地攜同妻女回宜蘭固票,要求宗親一票都不能跑,果然方素敏以全國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

1985年林義雄假釋出獄,有一天在吳乃德的陪同下,來到我位於台中大里的家。林義雄剛進到我家門口,見到我甫上小學的女兒,他親切地緊緊抱起,足足有一分多鐘,當場讓吳乃德和我感動地快掉下眼淚,原來小女與他遭刺殺的雙胞胎女兒年齡相仿,觸動了他的敏感神經。

卸任黨主席後的林義雄

2006年寒假,在熱心的周老師與楊欽年老師(林義雄妹婿)的牽線下,我準備把數萬冊的禁書珍藏,捐給位於羅東二結的慈林文教基金會書庫。同行有周老師夫婦、內人、內人同學李小姐共5人。我們受到林義雄的熱情款待,在體面的客廳就座,相互喝茶寒暄問好。

林義雄首先表示歡迎,還親切問候在綠營工作的么妹石麗鐘,然後對慈林基金會的成立宗旨與典藏做了簡報。

接著由我發言,我先表示,好媳婦總希望找到好的婆家,個人珍藏幾年的數萬冊書刊,東藏西藏倍覺辛苦,家人已抱怨多時,古人說「寶劍要贈英雄」,能進住慈林書庫甚感欣慰。

在那之後,我談到林一再推薦時任立委的翁金珠接民進黨黨主席一事。我表示,翁不是適當黨主席的人選,我又問他是否收到我傳真給他的文章〈下跪是民主的提升還是沉淪?〉林回說有收到,但並未閱讀。

接著我提到陳水扁貪瀆事跡敗露,林既在任黨主席時曾替陳水扁修改黨章,為其政治鋪路,今天應該出來講些公道話。

我又請他不要再為難新聞界的小記者,不要每次發新聞稿時總加上一句:「會登才拿,否則不要拿!」我告訴他文章登不登,權在編輯台,不是在基層記者。

此時林義雄臉色大變,立刻起身說:「今天就到此為止,送客!」我們一行人只好落荒而逃,抱頭鼠竄,此時桌上的茶還熱騰騰的。

(作者係退休中學老師)

週一, 06 二月 2023

今年1月13日是蔣經國先生逝世30週年,中國國民黨舉行盛大紀念,民調也認為歷任總統以蔣經國貢獻最大。

2018025423

蔣經國生前喜歡人們稱他「經國先生」。他在位期間的政績,清廉愛民的作風,留下令人懷念的典範。不過,蔣經國的成就,還是建立在蔣中正統治的基礎上,沒有前面蔣中正的奮鬥,則難有蔣經國後面的發揮。所以,近年來台獨份子發動的倒蔣、毀蔣一連串動作,是別具用心、扭曲歷史的,缺少公平正義。

首先,我們要確定,蔣中正已經走入歷史,不再具備任何政治上的權勢了。歷史人物當然可以批判,甚至清算鬥爭,但不應該為了實現台獨政治的目的,把歷史人物當作政治人物批判或鬥爭,甚至不惜扭曲歷史。

蔣中正於1949年退守台灣,在島內仍然權傾一時,因而歌功頌德者遍地皆是。但直到蔣氏逝世之後,紀念堂才以「中正」命名,新設大學以「中正」命名,原本就是為了紀念他建立的,全台許多道路以「中正」命名,這些未必都是出於逢迎拍馬,沒有一絲感恩懷念的意思?

蔣中正自1949年至1975年逝世,總計在台26年,除高唱反攻復國,至少有以下三項措施,對於建設台灣具有正面意義。

一、推動地方自治的選舉:1949年政府遷台時,蔣中正還不是總統,1950年3月「復行視事」後,才恢復總統的身分。蔣中正在「危急存亡之秋」實施縣市長民選,此後,在長期戒嚴的情況下,縣市長選舉並未中斷,而且還普及到鄉鎮里的選舉。今日號稱民主進步黨,執政沒有幾天,就想把鄉鎮長改為官派,還厚顏罵別人獨裁。

二、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台灣光復後,國民教育只有六年,由於初級中學不多,為達到升學目的,國小五六年級學童流行「惡性補習」,嚴重影響身心健康。老蔣總統又看到實施九年國教的以色列和日本成為亞洲先進國家,乃決心實行九年國教,於1968年付諸實施。每鄉鎮設一所國中,許多國中為了感念蔣公的德澤,於校園內置銅像一座作為紀念,有何不可而必須拆除?

三、改革土地制度,繁榮農村:政府遷台後先後實施375減租、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等政策,農民生活大為改善,農村經濟欣欣向榮。過去台灣因貧困而有養女制度,造成許多悲慘故事與社會問題,社會富裕了,配合教育的發展,養女制度也隨著自然消失了。這些難道不是蔣中正改善台灣經濟環境,脫離困苦所致嗎?

若說蔣中正對台灣最大的貢獻,當然應屬領導抗日戰爭勝利、光復台灣。本文暫且不論,單就建設台灣、實施民主憲政,仍應歸功於蔣中正。「秉筆直書」,是中國歷史傳統的精神,歷史人物的功過,不論個人好惡,都應該公平對待!

(作者係退休史學教授)

週一, 06 二月 2023

1957年我出生於花蓮,在我出生二年前,也就是1955年2月,台海發生了大陳島撤退歷史事件,而我就是「大陳義胞」的第二代。

2018025422

我從小在花蓮的「大陳新村」長大,耳濡目染,對此一歷史事件自然比一般人更為關心和熟稔。也因身上背負著「大陳義胞」的印記,有比常人更為深刻的國族認同和歷史滄桑感。大陳島不僅是我的地理上的故鄉,也是我血緣和文化上的原鄉,在我成長和認知的過程中,常被這股鄉愁牽引著,試圖在政治的現實和文化的想像中,尋找賴以安身立命的基石。

廣義的說,大陳島是屬於浙江省台州灣外的一群列島,雖統稱為「大陳島」,其實是一群由眾多大小島嶼共同組成的列島,分屬浙江省內的不同縣境,「大陳島」乃其主島,屬溫嶺縣。大陳島又分為上大陳和下大陳,僅有一水之隔。這些島嶼或山丘,有些甚至與大陸相連,退潮後即可徒步登陸。

一江山更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孤島,位於大陳島的西北方,面積只有1.2平方公里,地質全為岩石,一向沒人居住,偶爾成為漁民的避風所。

因此,大陳島的歷史很短,只可追溯到明末,島上的居民多來自浙江沿海及閩北地區。這麼一個人煙罕至,草萊未闢的蕞爾小島,卻在20世紀冷戰時期的國共戰史中名留青史。

不管是「一江山戰役」或「大陳島撤退」,乃至日後「大陳義胞」的誕生,都為這個動盪的時代下留下了歷史見證。

一江山戰役是1949年國民政府轉進台灣後最重要的一場戰役,當時為了戰略考量並保有反攻大陸的契機,國府希望能固守金門、馬祖,以及浙江外海的大陳島與一江山。但中共為防止美台簽訂共同防禦協定,1954年1月,決定以大陳島及一江山為第一波攻擊目標。共軍的海空軍主力逐漸南移,附近海域頻頻爆發零星的海戰,掀開了此一戰役的序幕。11月1日起,共軍開始出動戰機,輪番對各島展開轟炸。

1955年1月,共軍取得制空權及制海權的優勢後,隨即採取海上封鎖的策略,一江山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島,處境岌岌可危。1月18日清晨8時,共軍以空中轟炸與地面砲轟猛烈攻擊撃一江山,並集結了5千多名部隊,於12時半開始登陸,國軍力守持續激戰,於次日清晨全島淪陷。司令官王生明將軍引爆手榴彈自盡,官兵全部陣亡,共軍的傷亡也十分慘重。

一江山失守後,共軍日夜輪番轟炸大陳,大陳島的防守益形困難。台灣距大陳島240多公里,為大陸到大陳島距離的20餘倍,中共的米格16戰機從浙江沿海的路橋機場起飛,只要5分鐘便可飛臨大陳島上空,台灣要與之對抗,在物資補給與戰力維持上相對不易。何況前一年的12月2日,台美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裡,大陳島並不在共同防禦的範圍內,政府經過多方評估後,決定主動撤離大陳島,以加強鞏固台灣本島的防守,國防部因此策劃了「金剛計畫」,由美國第七艦隊和國軍合力展開大陳島軍民撤退行動。

1月30日,國防部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乘坐「藍天鵝」水上飛機抵達大陳,準備執行撤退任務。2月3日全島舉行登艦演習,4日美海空軍也在東南海面上空進行聯合軍演。6日第一批老弱民眾先行乘船撤離,8日全島軍民分梯次登艦,至12日為止總共撤走17,132名大陳島居民及部隊、游擊隊萬餘人,動員了台灣及美國各式艦艇300餘艘,大至航空母艦、重巡洋艦,小至登陸艇都有,在美國第七艦隊護航下抵達台灣。

大陳居民先在基隆港上岸,在基隆停留一至兩個星期後,政府再陸續安排到全省各地安置,包括台北、桃園、宜蘭、花蓮、台東、高雄、屏東等縣市。所謂的「大陳新村」、「一江新村」等名稱都是安置大陳居民的所在,當時被稱為「大陳義胞」。

我母親顏冬領是土生土長的大陳島人,1938年9月29日出生於上大陳。面積只有9平方公里,當地除簡陋的魚村聚落,少有商家,居民的生活十分落後。

母親7歲時生母便過世,由於家境貧寒,後娘不讓她唸書,而留在家裡做家事,從小就在惡劣的環境中長大。上大陳沒水沒電,居民喝的是井水,晚上點的是煤油燈。由於土地貧瘠,農作物生長不易,居民所吃的米都是從浙江運來的,只要沒船上岸,就沒有米飯可吃。

上大陳的居民大多以捕魚為生,我的外公顏安玉平常做些小生意,但每年3月魚季來臨時,也常帶著大舅划著竹筏出海捕烏賊。為了方便出海,村民都在小港澳邊搭起簡陋的草寮,晚上便住在裡面。由於捕撈工具和方法都非常簡陋,漁獲量始終不高,生活一向困苦。

一江山淪陷後,中共的軍機轉而大肆轟炸大陳島,幾乎無日或已,居民每天都活在戰爭的陰影之中,只要敵機一來,防空警報嗚嗚一響,一家家扶老攜幼,都要忙不迭地找防空洞躲警報。

一天中午,共軍的飛機又來轟炸,母親帶著10歲的小舅舅躲在防空洞裡。因為警報來得突然,大家都來不及吃午飯,到了下午一點多,小舅舅的肚子餓了,吵著要回家吃午飯,拿了家裡的鑰匙就往洞外跑。跑不到100公尺,剛好碰到他二叔,不由分說拖著他便往回跑,剛進防空洞,一顆炸彈便迎空而降,炸得天搖地動,小舅舅僥倖地保住一條小命。母親每次提起這段往事,仍心有餘悸,直呼戰爭真可怕。

大陳島撤退前夕,人心惶惶,到底哪些人可隨國軍撤退?每天有不同的說法。先是傳言只有軍人,接著說學生也可以。有些家庭安土重遷,堅持要留守家園;有些家有病患或行動不便的長者而不願撤守。面臨生離死別,走或不走,真是讓人難以取拾,欲哭無淚。

母親一家是希望走的,但又怕走不了。二舅是軍人,小舅舅還在讀書,他們都能走,母親沒讀過書,又沒當兵,深怕一個人被留下來。

蔣經國來了之後,宣布所有的人都要走,對那些原本不想離去的家庭,他也一家家去拜訪勸說,在他再三保證之下,所有人最後全都上了船。

母親帶著簡單的行李、棉被和日用品,隨著家人搭小帆船出海,再上了軍艦,2萬多軍民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船舶和艦艇。他們看著漸去漸遠的大陳島,以及一輩子不曾離開的家園。沒有人知道此次一別,是否還能重返家園?台灣只是一個糢糊的概念和印象,卻也只能勇往直前。

時值隆冬,台灣海峽的風浪汹湧,母親生平第一次漂洋過海,船艦啟航沒多久便暈船,但強忍著並沒有嘔吐,只是感到不舒服,便起身離開船艙,一個人坐在甲板上休息,回到開闊的空間,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身體才逐漸平息。

船行約莫七、八個鐘頭,只在海上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到了基隆。一行人下了船之後,在軍方的安排下再搭火車前往七堵,在一間小學暫時安頓下來。

乍然來到異鄉,眾人雜沓,學校裡亂紛紛一團,大家都忙著尋找各自的親人,直到整個家族再度聚首,母親這才鬆了口氣。可是,不到一個禮拜,他們又要勞燕分飛,各奔東西了。軍方隨即展開意願調查,每個人按照各自的職業和專長,分派到不同的縣市去。

外公是做生意的,一個人去了屏東的潮州。大舅是務農的,原先也跟著到屏東,後來又回花蓮捕魚。二舅在軍中服務,便分發到高雄,叔公是捕魚的,自願到花蓮去。

當時全省共有36個大陳新村,花蓮是人口最多、最大的一個,母親就跟著叔公等大多數顏氏族人到了花蓮。這個依山傍海的美麗港市,就像個純樸而親切的台灣姑娘,伸開雙手,迎接母親的到來,那年母親只有18歲。

一切命中注定,1948年7月,我的父親葉永強從浙江溫嶺搭乘「太平輪」來到台灣的花蓮。幾經轉折,與母親在這兒相遇。1956年,二人永結同心,攜手走向人生另一旅途,顛沛流離的苦難日子終於成為過去。可是因兩岸情勢逆轉,台灣海峽的風浪阻隔,他們再也回不了故鄉。浙江溫嶺的大陳島,成了他們午夜夢迴縈繞不去的記憶。花蓮是他們人生的另一個開始。

(作者係作家)

週一, 06 二月 2023

川普政府取消伊核協定,以及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引起國際社會一致譴責。與此同時,普丁宣布自敘利亞撤軍、走訪中東各國,北京亦表示願調解耶路撒冷紛爭,參與敘國戰後重建,俄中在中東的外交攻勢,顯然越來越強。

2018025421

莫斯科與德黑蘭接近

2017年11月1日普丁總統訪問德黑蘭,正好是美國對伊朗施壓之際,因此魯哈尼總統對普丁來訪特別歡迎,並謂俄、伊關係對區域穩定貢獻極大,特別是在對抗伊斯蘭國(IS)方面,而且由於俄、土、伊三國合作,才使得敘利亞戰爭和平落實。很明顯的,普丁此行是對華府制裁德黑蘭的一項回應。俄副外長里布科夫(Сергей Рябков)接受訪問時表示,莫斯科與德黑蘭在敘利亞問題上雖各有立場,但並無矛盾;伊朗飽受美國打壓,因此俄伊合作極為重要。分析認為,川普的政策促使德黑蘭與莫斯科加速接近。

莫斯科伊斯蘭研究中心主任謝米諾夫(Кирил Семёнов)指出,這是由於美國支持的庫德族民主力量(Syrian Democratic Forces, SDF)最近占領部分敘國油田,而且試圖封鎖敘伊邊界,造成俄美利害衝突。由於俄羅斯支持阿塞德政權及伊朗的利益,因而與美國關係緊張,況且敘國政府已答應戰後將部分能源利益劃歸俄羅斯,但這些油田現在卻為美國所支持的庫德族民兵所占領。2017年1月23日在阿斯塔納會議上,俄羅斯曾同意支持伊、敘國利益,敘政府則同意反對黨加入國會。

俄要取代華府在中東地位

去年12月11日普丁旋風式地訪問敘利亞、埃及和土耳其等中東三國,主要目的是宣布敘利亞反恐戰爭結束,以及俄羅斯未來的政策走向。 西方觀察家認為,普丁是想藉此表達俄羅斯支持國際法,並盡力爭取歐盟好感。因此,普丁中東之行的第一站是敘利亞的俄空軍基地賀梅明(Hmeymin),在此他除宣布俄軍撤退外,並與阿塞德舉行會談。普丁表示,俄、土、伊三國已徹底消滅IS恐怖組織,他希望儘早成立包括各派的國會,並和平解決敘國問題。

結束敘利亞訪問後,普丁隨即飛往開羅,向埃及總統法塔說明其與阿塞德會談的情形。法塔總統感謝俄羅斯支持埃及,此行會談雙方達成興建核電廠,向俄採購核電原料的協定。

第三站則是土耳其安卡拉,這是普丁與土國厄爾多安總統本年第七次會晤,以往會談主題必定是敘利亞問題及雙邊關係,但此次會談卻集中於耶路撒冷問題。12月13日伊斯蘭國家合作會議在安卡拉舉行,會議主要集中在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問題,穆斯林國家正就如何回應美國引爆耶路撒冷問題進行討論,部分國家強烈主張對美國進行經濟制裁。

西方觀察家分析認為,普丁中東之行並非在宣布敘利亞戰爭結束,而是在炒作耶路撒冷問題,並使其白熱化。美國賓州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赫爾維茲(Michael Horowitz)指出,川普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已引起阿拉伯世界憤怒,有助於俄國塑造成阿拉伯國家穩定可靠的盟友。不過,俄國媒體則認為,由於俄羅斯與阿拉伯及以色列一向維持友好和平的關係,所以未來莫斯科有能力在以巴衝突中扮演積極角色。

沙王訪莫與俄國撤軍

俄國軍隊不僅從敘國撤出,負責攻擊任務的北高加索Ty-22M3轟炸機團已調返國內,南俄各空軍基地的俄軍也已迅速歸建。俄參謀本部去年12月6日宣布,IS已被殲滅,11日俄軍即撤出敘國戰場,動作迅速令各國驚奇。分析認為,俄軍迅速撤離敘國戰場及有效打擊IS的行動,應與10月5日沙烏地阿拉伯國王的莫斯科之行有關。

高齡82的薩爾曼國王一向極少出國,因此,沙王親自率團訪俄,意義重大。當時雙方達成經貿、能源、軍火、投資等協定均屬表象,而俄沙兩國首腦有關敘利亞問題解決的秘密協定,才是沙王此行的真正目的。

12月3日俄國軍方宣布,敘利亞戰爭中最激烈的幼發拉底河地區爭奪戰,在俄戰機轟炸及敘軍攻擊下已告結束,本地區恐怖份子原應由美軍負責清剿,現在本地區已為阿塞德政府所控制。此役勝利主要歸功於俄羅斯說服那些原本支持IS的部落,投向大馬士革,而其中沙王發揮了極大影響力,原來這些反敘利亞政府的貝都因部落與沙國有宗教聯繫,沙王部落哈山家族來自北非,雙方至今仍維持婚姻關係,所以幼發拉底河戰役勝利與沙國王室的支持有極大關係。

綜上可知,俄羅斯之所以願意立即撤軍並將北高加索空軍軍團迅速歸建,主要就是由於莫斯科與利雅德早已達成共識,而且雙方一直在有效地落實這些協議。

中國在中東地位愈趨重要

最近阿拉伯媒體New Khalee報導,北京有意派出特種部隊支援阿塞德政權。報導稱,中國準備派遣兩個特種兵團前往,因為敘利亞戰場上有超過千人以上的東突恐怖份子,此外,中國願意參加敘國戰後的重建工作。觀察家認為,中國對敘利亞的興趣恐怕不在軍事,而在經濟方面。中國外長王毅在與敘國總統顧問夏班(Batainoi Saapan)會談時,強調戰後處理的三項重要原則之一,就是要加強進行重點經濟建設。土耳其觀察家表示,中國對敘利亞的興趣一直很大,不僅參加最近在大馬士革的一項國際性展示會,8月9日在北京還舉行了一項「敘利亞日」論壇,有1,000多家中國公司代表參加,主要討論的是,如何參與戰後敘利亞的投資和基礎建設。

莫斯科高級經濟學院東方研究中心主任馬斯洛夫(Александр Мослов)表示,中國之所以願前往敘利亞,主要是由於戰前中國在敘利亞曾有數億美元的投資,然而,戰爭卻使該項投資化為烏有,所以,戰後中國自然想重新恢復其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利用他國的勝利果實,發展本國的影響力。他指出,中國最有可能的是參與敘利亞的基礎建設,包括鐵公路、倉儲設施;在人道援助方面,中國恐怕不會提供實物,而是希望能掌控一些基礎建設項目,由於戰後敘利亞重建將需數千億美元,目前舉世也只有中國具有這種投資能力,不過,北京卻不願公開表示支持阿塞德政權,僅表示願支持敘利亞政府,言外之意,阿塞德未來是否能掌握敘國政府,恐怕仍是未定之數。

中國基於國際正義,在輿論上對巴勒斯坦給予道義支持,但由於以巴問題的複雜性及北京與以、巴關係均友好之故,實際上很難有太多作為。中國將盡力調解,避免區域衝突升溫,因此,立即召開以巴對話機制,希望雙方能藉由此一平台讓以巴衝突緩和。據悉,在耶路撒冷問題再度引發後,巴勒斯坦已拒絕美國擔任以巴斡旋的角色,反而派代表團前往北京、莫斯科,尋求中俄協助解決耶路撒冷問題。毫無疑問,中、俄在中東問題上的重要性已再度凸顯。

結語

近年俄軍在敘利亞戰爭中的突出表現,與普丁堅決支持阿塞德政府,終使長達6年的敘利亞戰爭,在俄、土、伊三國談判妥協下而告結束,現在連沙王都得前往莫斯科訪問,聽取俄方意見,充分顯示俄羅斯在中東的地位已徹底改觀。相對的是,川普完全無視國際法,撤銷支持伊核協定,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導致阿拉伯國家群起反對和國際社會一致譴責。正如俄國中東問題專家科札諾夫(Николай Кожанов)所言,俄羅斯在中東外交的成功,完全拜華府所犯的戰略錯誤所賜。

此外,中東過去一向是英法美俄等歐洲強權角逐的場所,但2015年7月中國成為伊核協定簽署國,2016年初習近平連續走訪沙烏地、埃及、伊朗,以及2017年3月沙王薩爾曼的北京之行,在在顯示,中國的全方位外交已指向中東,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政策下,中東更成為北京戰略規劃的重點,這也是中國積極加入敘利亞戰後重建,以及在耶城問題上願意提供一個對話平台的原因所在。中國未來必將成為中東的重要角色,即使北京無意挑戰美國,但恐怕很難避免與華府的正面衝突。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

週一, 06 二月 2023

過去一向憂心北韓核武威脅的日本,對兩韓在平昌冬奧合作不但不買帳,還乘機增強軍力、備戰,安倍的軍事大國野心,其實跟金正恩的核武夢比,毫不遜色。

 2018025420

 朝鮮半島局勢瞬息萬變,原本金正恩與川普對嗆,火爆到連核武按鈕都掛在嘴邊了,卻因金正恩元旦表示北韓願意參加2月在南韓平昌舉行的冬季奧運,出現大轉折。1月3日南北韓重啟直通電話熱線(2016年2月中斷),9日,南北韓在板門店恢復停頓了兩年的部長級會談,17日繼續次長級的實務會談。兩韓這種緩和的氣氛,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以此為契機,找尋化解北韓核武問題的線索。但去年數次遭北韓飛彈通過領空的日本,不僅疑懼兩韓攜手,而且自12月以來,不斷有增強武力、備戰的措施。

日本警戒北韓離間美韓

原來兩韓緊張,日本擔心,但兩韓和,日本其實更介意。日本非常警戒南韓這次會在北韓研發核武、飛彈的問題上輕易讓步,使得美日主導的施壓路線、組織的包圍網出現破綻。官房長官菅義偉對北韓參加冬奧表示歡迎,但又強調施壓北韓的政策不變。

日本政府就北韓對南韓的對話攻勢,認為是「經濟制裁開始生效」,且擔心北韓「為開發核武、飛彈爭取時間」;就算到冬奧期間北韓收斂些,但結束後說不定又會研發。再者,要是南韓放鬆制裁、提供人道支援的話,美日韓合作就會遭到分化,未來很難再促請中俄強化制裁。因此,日本依然在國際間推動「包圍北韓網」,要求國際社會提高壓力。應文在寅的要求,冬奧期間美韓聯合軍演延期,但日本自衛隊與美軍的共同訓練則照計畫實施,北韓認為美日是在挑釁。

其實,日本從去年12月開始有一連串增強武力,甚至是備戰的舉措。

出雲號將變身攻擊型航母

去年12月日本與澳洲就「訪問部隊地位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達成協議,未來日澳兩軍於共同訓練、救災時,在對方境內(1)攜帶物品免關稅;(2)可以攜帶武器、彈藥入境。近年日本政府力推VFA,作為自衛隊與各國軍隊聯合訓練並建立兩國信任關係的媒介,有了VFA就相當於「準同盟國」。日本預定今年跟英國亦會著手訂VFA,這是安倍拓展國防安全合作網,預伏拉幫結派介入朝鮮半島、東海、南海的手段。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擬將最大的一艘護衛艦出雲號,改裝成真實的航空母艦,預定2020年部署。出雲號本來就有類似航母的大甲板,全長248公尺,滿載排水量約26,000噸,現可乘載14架直升機,改裝將換成可供戰鬥機起降時能耐熱,且傾斜如滑雪台以利起飛的甲板,之後約可搭載10架可短距離升空,或垂直起降的F-35B匿蹤戰機,而成為一艘「攻擊型航母」。這也意味著航空自衛隊想買F-35B戰機(日本已買42架使用一般跑道的F-35A)。一旦日本擁有可搭載F-35B的航母,即表示日本具有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

日本聲稱此舉是為強化美日同盟:以航母供應美國軍機的補給,進行美日一體化運用,強化離島防衛及海上自衛隊的防禦能力;如敵方攻擊離島或海上自衛隊船艦,美軍戰機可在與敵方保持適當距離的航母補給燃料、起降;或駐日美軍基地遭到破壞(北韓曾揚言攻擊駐日美軍基地),作替代跑道,提升應付能力。講白了,就是針對中國大陸與北韓。

日本憲法第九條第二項規定,不能保有戰力。1988年4月,防衛廳長官瓦力在答詢時說明,不保有戰力是指「自衛隊不允許擁有洲際彈道飛彈、長程戰略轟炸機或攻擊型航母」,此後日本一直秉持這規範,難道安倍政府想打破?今年底之前,日本將修訂新防衛大綱,且擬妥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屆時出雲號航母將是最敏感的部分。

防衛相物色尖端武器系統

去年8月,日本防衛省決定引進兩組「陸基神盾系統」(Aegis Ashore),部署在秋田、山口兩縣,足以涵蓋日本全境。不過,日本尚未做,已惹來俄羅斯的質疑,該系統可用來發射如戰斧巡弋飛彈之類的攻擊性武器,且設置後可能是駐日美軍操作,既違反俄美中程彈道飛彈條約,也傷害俄日關係。

今年1月10日,正在夏威夷參訪「陸基神盾」設施的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表示,除了迎擊彈道飛彈的能力外,還要追加可迎擊巡弋飛彈的能力。這顯示部署標準三型(SM-3 Block 2A)攔截飛彈之外,還要有能對付大陸巡弋飛彈的多機能對空飛彈SM6;同時要搭配更高性能的雷達,考慮購買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最新銳的SPY6雷達或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的LMSSR雷達,兩者偵蒐範圍皆逾1,000公里。小野寺隨後又去參觀了SPY6實驗場,足見他在美國到處物色最先進的武器系統。

此外,日本還要發展量子機密通訊系統,增建4個海上保安廳大型巡邏船的母港,其中兩個在監控釣魚台列嶼海域、台灣東邊的宮古島、石垣島。

更過火的是,日本不顧近日兩韓趨和的跡象,特選在此時公布,一旦朝鮮半島發生戰爭,將協助6萬旅韓日僑、20多萬旅韓美僑、軍眷集中到釜山,再經對馬海峽,運送到日本九州的路線圖及作業模式。

日本明知日韓關係惡化,有利於北韓,不過,同民族的兩韓關係改善,日本認為更不利於自己。2018年度日本防衛預算成長1.3%、達5兆1900億日圓,連續第6年創新高,顯示它已拿「北韓問題」當藉口,提升為具主動攻擊能力的軍事大國了。

(作者係本刊主筆)

週一, 06 二月 2023

媒體喜歡用「川普不按牌理出牌」來形容川普,我認為在邏輯上這個說法值得商榷。如果說川普不按牌理出牌,那麼我們就得先要問,美國總統怎麽做,才是「按牌理出牌」?

     2018025419

之前的小布希總統是個好戰份子,到處進行顛覆戰爭,小布希的作法,難道是「按牌理出牌」?

歐巴馬8年總統,乏善可陳,留下的主要政治遺產有「歐記健保」、「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都被川普廢棄了,難道歐巴馬是「按牌理出牌」?

希拉蕊大力支持歐巴馬後期的「重返亞太」政策,以美國的意識形態主導外交政策,經常撻伐中國大陸的人權問題,希拉蕊的作法是「按牌理出牌」?

川普與前幾任總統的差別在於前幾任都是出身於律師、參議員或州長。川普是大起大落的商人,不同的出身、歷練,導致不同的思維與決策模式。

川普按自己的牌理出牌

我不認為川普是「按牌理出牌」,但我認為川普出牌,有他的牌理。川普的牌理脈絡十分清晰,而且沒有搖擺,始終如一。

我在美國德州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接觸過許多草根本土性很強的美國白人。這些草根本土性強的美國白人,與東西兩岸如紐約或加州地區的美國人,看待事情的心態、觀點及行為模式,是不同的。

紐約與加州地區移民人數眾多,經濟活動國際化、生活形態都會化。而在美國的內陸州,譬如廣濶的德州,相對來說,外來移民人數少、經濟活動與生活形態,都很區域化與在地化。

川普的票倉,在於這些美國的內陸州;川普的勝選,歸功於這些草根本土白人的支持。川普出牌的牌理,符合這些白人的心態與邏輯。

川普反映草根性白人心態

這些草根型美國人,相對而言,行為粗率、習慣說粗話。很多人的生活重心在於觀賞與參與各項球類競賽,如美式足球、籃球、棒球等。他們對這些球類競賽的喜愛,反映出他們追求「運動員精神」的美國文化,就是要追求更強、更壯、更快、要以贏得勝利為終極目標。

比賽的過程中,行為可以粗魯些,說說髒話也無妨,但是他們很在意積分表上的成績,而且要努力獲勝。

草根性美國人深信美國第一,所以,不論是美式足球,還是NBA籃球,只要是美國國內比賽的冠軍,他們就稱之為「世界冠軍」(World Champion),完全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裡。由此可見,美國人有強烈的優越感。

川普的牌理很簡單,就是反映了美國草根性白人的心態與邏輯。他的牌理可以歸納如下:

(1)川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其重點在於振興經濟,加強軍備,鞏固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這其實很類似在球場上,要以大比分領先,贏得「世界冠軍」。

(2)川普認為,要振興美國經濟,就要吸引國際投資進入美國,提高國內就業率。同時,美國必須強化製造業,鞏固產業結構鏈的完整。

(3)川普的商人特質有濃厚的成本效益概念。川普沒有興趣在世界各地當慈善家,虛擲金錢與資源。所以,川普不願意承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費用,因而退出UNESCO。川普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時,要求北約盟國分擔對抗恐怖主義的軍事開銷。川普到日本、韓國,就要求日韓自行承擔軍備費用。川普政府有人要台灣多跟美國買軍備,而且台灣的軍購預算得逐年增加。

(4)川普的商人本性比較務實,對於意識形態,譬如「人權外交」等不像希拉蕊那樣唱高調。

(5)川普經常口不擇言,無所忌諱。例如1月11日,川普與國會議員討論移民法案,是否該給予海地、薩爾瓦多、以及非洲國家的移民臨時保護身分時,川普竟然當場說「我們為什麼要收這些『屎坑國家』(shithole countries)的移民?」

補充一句,川普可能不知道,他口中的「糞坑國家」,都是台灣供奉若至寶的邦交國。

掌握川普的牌理才好應對

以上所列舉的川普五項牌理:美國第一、經濟優先、不當凱子、務實政治、選擇性接納移民,其實都很合乎美國草根性白人的口味。也許紐約人不喜歡川普,也許自由派媒體不喜歡川普,川普都不在意,因為他們從來就不是川普所認定的選票來源。

歐巴馬任內的8年,美國的相對經濟實力在走下坡,製造業逐漸空洞化,就業問題也處理得不好。川普得到美國內陸州的支持,異軍突起,贏得大選,也反映出美國人民求新求變的心理。

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川普的為政之道,不是沒有牌理,而是有與前幾任總統不同的牌理。我們要充分掌握住川普的牌理,才能有「百戰不殆」的應對之道。

(作者係自由評論人)

週一, 06 二月 2023

最近川普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首度公開明講,中、俄是美國的「主要挑戰者」,美國必須維持戰略優勢,也必須依賴盟友及夥伴的合作,而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是確保民主體制及經濟安全屹立不搖,作為區域榜樣。

 2018025418

台灣軍方日前公布一年多來,大陸軍機已頻繁繞台飛行高達23次,遼寧號航母繞台2次。為了回應解放軍軍機繞行台灣附近空域,台灣陸、海、空三軍防空部隊2016年12月及2017年5月,兩度在全島實施制敵空襲的「聯翔操演」。不過,國防部稱那些操演屬年度計畫,沒有任何針對性。

美敦促台灣增加防務開支

大陸軍機繞航,目標顯然是台灣,而不是川普,因為中國對川普的整體政策仍採觀望態度。美國分析人士警告,如果川普在台灣問題上施壓過頭,可能挑起軍事衝突。美國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鄧志強(Abraham Denmark)在華府出席論壇時表示,統一台灣是中國大陸軍事現代化的主要焦點,這使得台灣在準備和投資遏制大陸的能力,並在阻嚇失敗時提升有效防禦,變得十分重要。他強調,台灣的國防預算沒跟上局勢的演變,應該加強;台灣應聚焦於防衛本土,發展精銳部隊與阻止大陸施展武力的能力,以及發展非對稱戰力和提高生存的能力。

長期以來,美國始終是台灣最大的武器供應國。台灣提高軍力的長期計畫,意味著一定會從美國獲得新的軍售交易。美國智庫「2049計畫協會」(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表示,「如果有3種武器是中國軍方最高統帥最不想讓台灣獲得的,那就是潛艦、噴射戰鬥機和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台北很精明,在這三方面都做了投資。」

台承諾年年增加國防預算

2017年10月,蔡英文承諾未來每年增加2%的國防預算,而且必要時會動用特別預算來採購武器裝備。如果立法院通過預算案,到2025年,台灣的年度國防預算計畫增加至少20%,即增加20.8億美元。

剛好台灣的武器裝備將在未來20年內進入汰換高峰期,因此,除自己發展的武器系統外,許多外購的軍備都必須提前擬定採購計畫。蔡英文正在制定延續到2025年的詳細軍費開支,其中一些武器將在台灣製造,包括8艘潛艦。國防部也聲明,當下優先的投資項目包括新型導彈、無人機、電子戰系統、戰鬥機和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華府智庫所言自相矛盾

1月17日,美國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在美國華府舉行「台灣在印度洋─亞洲─太平洋角色」研討會。會上多位學者專家表示,中國的作為不僅影響台海穩定,對區域和平及川普總統提出的印太戰略也帶來挑戰,國際社會必須意識到中國對區域安全的威脅,並適時做出回應。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台灣避免自己受到中國的攻擊,就是對美國印太戰略最重要的貢獻,不過,隨著大陸對台灣施壓加劇,維護台海和平所面對的挑戰也不斷增加。葛來儀也表示,中國未與台灣協商而片面啟用M503航線,受到影響的不僅是台灣,因此,國際社會應該公開點名批評中國。

有鑒於朝鮮半島現今局勢,台灣是否也應該思考發展核武以自我防衛?出席的美國學者異口同聲表示,發展核武對台灣沒有太大價值,反而會損及美台關係。

葛來儀表示,台灣發展核武抵觸台灣社會共識,也損害台美關係。她還指出,過去台灣曾試圖發展核武,但遭到美國反對而取消,台灣從事美國反對的行為,對台灣是有害的。CSIS資深研究員古柏(Zack Cooper)指出,發展核武是為了防止高端戰爭爆發;若台灣發展核武,將削弱在低端衝突的威脅實力,反而讓北京更能有效威嚇台灣,讓台灣變得更易受攻擊。

美國海軍軍官學校(USNA)教授余茂春則在會上說,歷史上多的是弱小方最終取得勝利的例子,只要台灣有足夠自信,還是有可能擊敗這個強大的對手。

美國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很明顯的,「自由民主」已成了美國利用來分裂、削弱中國的代名詞。美國永遠站在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處理問題,一方面擔心中國收復台灣,對美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又怕台灣發展核武對自己帶來麻煩。這兩者豈不自相矛盾?另外,美方強調台灣應增加國防預算,向美國購買更多軍備,以加強自我防衛能力,卻完全不提是否在必要時協防台灣,如此夥伴台灣該信任嗎?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