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四, 09 六月 2022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由於疫苗仍在研發,各國目前仍以支持性療法作為治療手段,因此疫情始終無法獲得有效控制。當各國在繃緊神經全面救援之際,中國解放軍精銳盡出,快速反應,其新裝備也成了國際焦點。

20200800404

軍方救援成了救災主力

防疫如同作戰並非口號,當大陸遭受疫情肆虐時,數以萬計的解放軍部隊紛紛投入湖北武漢救援,這場疫情考驗著大陸當局的應變能力,其軍方救援更成了救災主力。

基於軍隊本身具備快速反應、整齊劃一的能力,各國早已將軍隊列為救災主力,著名的南亞大海嘯、日本311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均可看見軍隊身影。一方面是要訓練部隊面對緊急狀況時的反應,二方面要體現軍民一家親的形象,解放軍如同各國軍隊,不僅擔負著保家衛國的角色,也是救災時的急先鋒。

鑒於解放軍在此次疫情扮演重大支援角色,本文針對一些較為出色的解放軍裝備進行介紹。

運20運輸機能量大

運20運輸機為中國首款自製重型的運輸機,在2016年率先服役於空軍,由於機身具備負重66噸的能耐,若放在軍事作戰中,運20可以攜帶重坦克、裝甲車作為主力運輸,最大的飛行距離超過7000公里,是一款能夠進行遠距離運輸的飛機。

在此次疫情中,大陸軍方動用了6架運20進行物資裝運。據了解,執行運送物資的機隊為位於河南省開封縣中部戰區的運20,它們是該機隊成立以來的首次任務,龐大的運輸能量,加上快速的起飛時間,讓世人再度見證到中國空軍的救援實力。

在運20服役前,中國因欠缺重型運輸機,過去的救災或兵力投送往往只能透過中型運輸機,運20服役之後,雖然飛機數量不多,但從救災任務中已能看見該機的運輸潛力,未來大陸空軍更計畫持續生產運20,讓空軍具備完善的作戰、救災能力,成為亞太地區一支規模最大的「戰略型空軍」。

直8直升機性能優異

直8直升機是中國軍方透過仿製、技術移轉的方式,所生產的一種中型直升機。70年代末開始仿製計畫,1989年首次服役於中國陸軍航空兵,至今有超過百架直8直升機在陸軍服役。

因直8直升機的性能優異,廣泛使用於陸軍、海軍。陸軍使用直8主要在部隊運輸、人員運送;海軍則運用在反潛作戰、海上偵巡等任務。中國海軍第一線的作戰艦均有配備直8,為軍艦提供立體的反潛作戰能力。

此次疫情因事態嚴重,解放軍緊急調派空中突擊旅的兩架直8直升機,總共攜帶約600件物資進行支援武漢的任務,攜帶的物資包括口罩、防護衣、手套與藥品。然而,因武漢地區出現大霧,增加了直升機飛行的風險,造成直8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屢次受挫折、過程艱辛,但最終仍達成空中運輸的任務。大陸軍方表示,直8的救災任務會持續到疫情和緩為止。

無人機首次用在救援工作

為提供有效的物資運送,地面以救護車、卡車、火車為主;空中部分,直升機雖占有很大的運輸優勢,但無人機因體積小、數量多、不易受到天候影響,亦成為此次的救災利器。

由於中國大陸早已建構了完善的北斗衛星系統,任何一架無人機,只要事先輸入飛行路線、降落地點,無人機就可快速地飛抵災區。2月12日,大陸第一架無人機將首批物資運往武漢金銀潭醫院,順利為醫護人員提供救援裝備。「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所研發的「智能無人運投管控系統」,不僅強化了無人機的任務調度,更是人類首次使用無人機裝載物資進行救援,為往後無人機開創更多的商機。

野戰手術方艙發揮功用

軍隊在作戰時必定會出現傷亡,這時野戰醫院的建設顯得極為重要。野戰醫院強調快速醫療,並提供傷者一定程度的外科手術,這次因疫情嚴重,許多醫院人滿為患,在此情況下,動用解放軍的「野戰手術方艙」功效特別顯著。

「野戰手術方艙」大致上包含手術車、醫療車、通訊車、生活車、水電油保障車等近十多種特種車輛,車輛具備急救、滅菌、X光、檢查等功能,並且能在- 41℃到46℃的高溫下作業。由於方艙具備良好的機動性能,因此具備快速部署、緊急前往疫區、環境適應強等優勢,相關野戰手術方艙平日部署在武警、後勤/醫療單位,戰時/救災能迅速地前往指示地點執行任務,是一款具備良好救援能力的車輛。

雖然全球疫情尚未找到解藥,確診及死亡人數仍在攀升,但世人已見識到大陸強大、成熟的救災實力,這不僅是現代科技實力的體現,更是大陸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發展的亮眼表現。

(作者係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

週四, 09 六月 2022

湖北台胞第二次包機終於返台,兩岸當局之間的協調雖有不少瑕疵與缺失,但人能夠平安回來,疫情沒有隨之擴大就是萬幸了。遺憾的是,隨著疫情始終未全面緩解,兩岸之間在各自解讀下已愈行愈遠。

20200800403

蔡英文政治考量多於人權

蔡政府處置武漢台胞回台的議題一波三折,在人權照顧與疫情防治之間擺盪,除凸顯疫情的嚴峻,稍一不慎就可能引「病毒」入台;更令人驚覺到,這把伴隨疫情而來的仇中怒火,不僅耽誤了武漢包機的運作,也讓兩岸累積的仇怨越來越深,兩岸回暖友好的機會更顯渺茫。

隨著疫情持續發燒,台灣人對新冠肺炎產生莫名的恐懼感,又因每天為取得口罩、消毒酒精疲於奔命,從而加深對中共的惡感;民進黨政府更在疫情報導上斷章取義、火上加油,以謀取與北京對抗的本錢,讓本是同根生的兩岸逐漸形同陌路。

尤其,台灣人普遍不了解為何不能參與WHO活動,又因不少國家基於「一中原則」拒絕台灣人入境,更增加了台灣人對大陸的不諒解。

芒果乾焦慮延續至今

台灣人對於大陸政府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論調,並非始至今日。去年初爆發的非洲豬瘟事件,毀掉了中國的養豬事業,使豬肉價格飆漲,要不是台灣當局嚴格管控,台灣的養豬業也一定會蒙受池魚之殃。當時就有人因此質疑中共的危機處理能力。

接著去年6月爆發的香港「反送中」暴動,持續了半年,重創香港經濟,掀起了人民與特區政府之間的對立,也使得「一國兩制」實踐遭到挑戰甚至抵制。而台灣社會在那半年中瀰漫著一股「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悲情氛圍,催化了台灣人的焦慮感,也讓民進黨穩住了選情。

不料,就在兩岸關係尚未解凍之際,又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這些都讓大陸政府在台灣人民心中嚴重失分,並產生極為負面的印象。

台灣利用美國加碼反中

更令人憂慮的是,當疫情紓緩後,這段期間受到民進黨奚落嘲諷的中共當局,是否會轉而採取更強硬的對台政策,例如在國際空間上進一步封鎖台灣,讓15個搖搖欲墜的邦交國再與我們段幾個;在軍事上占領無人島以儆效尤,今年又逢美國總統大選年,焦頭爛額的川普會騰出手來管台灣嗎?

近十幾年來,美國始終擔心中國崛起與它在國際擂台上競爭霸主寶座,所以對中國採取越來越強硬的對抗措施,而台灣又夾在中美之間,使中國在處理台灣問題上受制於美國而不易施展,更可能動輒得咎,也讓兩岸越走越遠。中國如果想要在疫情結束後重新獲得台灣人民的好感,應該改變過去以「施惠」台灣某些特定階層或人士的作法,正視台灣民眾的心結,尊重台灣人對兩岸定位的思考內涵,才能重新獲得台灣民心。

民、共兩黨將直接對撞

2020總統大選,民進黨增加的一百多萬票,說穿了就是選民目睹國民黨對民進黨無限上綱地對抗中國的舉措,選擇逃避甚至不知所措、不敢正面回應所致。

自去年1月,習近平提出兩岸應共同探索台灣版的「兩制」,蔡英文立即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劃上等號起,國民黨就應對乏力。之後對香港「反送中」動亂也避重就輕,講不出任何道理,去年底的「王立強共諜案」更成為壓垮國民黨這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尤其,這使得受了二十多年「去中國化」教育的年輕人,根本弄不清楚國民黨的理念,種下選舉大敗的惡果。

偏偏在敗選後,國民黨優先檢討的敗陣原因不是自己雜亂無章、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而是怪罪「九二共識」過時失效。另外,國民黨這次不僅輸了總統,在立法院的席次也無足輕重,未來根本無法扮演兩岸關係的安全閥,民、共兩黨對撞的機率勢必大幅提高。

大陸現正面臨兩個選擇

在民進黨可能長期執政下,大陸面臨要繼續封鎖,還是重新打開與台灣溝通之門的抉擇。

大陸如果選擇封鎖台灣,首先必須面對美國,如美國介入,大陸又無法強勢回應,台灣勢必與中國大陸越分越遠。如決定要重新打開與台灣的交流之門,勢必要面對台灣的「主體意識」。

不論中國大陸對兩岸關係將採取哪一種因應之道,都將導致中美台三角關係產生新的動盪。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週四, 09 六月 2022

從1月23日小年夜武漢宣布封城,緊接的10天內完成專治新冠重症病患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同時成立14家收治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到3月10日習近平親往武漢視察,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將疫情控制住,讓許多目前受到疫情肆虐的國家向大陸求援,中國的防疫方式更成為世界顯學。

202008004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

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到全球後,許多國家的人在問,中國的防疫方式,我們做得到嗎?答案大多是:做不到。

中國領土廣大、人口眾多,災害的承受力強,對大陸來說,任何問題乘以14億都是大問題,但任何問題除以14億,也都變成可以處理的問題。武漢疫情爆發,大陸各省劃分責任區救援,先將第一線已經精疲力盡的湖北醫護換下休整,其他省市不停輪調人力上前線,使醫療體系不至崩潰。

防疫的同時,也讓全國上下團結在一起。20世紀,當民族主義思潮傳入中國時,碰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抗日」成了中華民族全體的共同國家記憶。21世紀的新冠病毒戰疫,中華民族再次凝聚,全體中國人民,或許沒有個個上前線,但人人乖乖待在家裡,倒也築起了不讓病毒肆虐的血肉長城,為防疫貢獻一己之力,將來「抗擊新冠疫情」,就是新時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反觀歐洲,表面上組成歐盟,可它終究不是「一國」,大難來時各自飛,各國自身難保,救自己都來不及了,哪有辦法組織起來共抗疫情?難怪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語帶無奈地說,「所謂的歐洲團結,只是寫在紙上的童話,根本不存在」。

但如果只是國家大,還是不夠的,除了能輪調醫護、調動各地資源馳援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維持社會的穩定。大陸在每個社區、村莊門口都設有攔檢點,這些攔檢員多是以中國共產黨員為主體的志願者組成,中國共產黨9千萬黨員,成為維持社會穩定的骨幹力量,保障了防疫能落實到家家戶戶,這點更是西方國家無法學習之處,所以說大陸防疫的勝利,更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

《流浪地球》真實上演

2019年大陸電影《流浪地球》說,未來世界太陽核心急速老化,將膨脹吞噬整個太陽系,地球面臨毀滅,為求生存,人類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出太陽系前往新家園,而中國人承擔了這個救援地球的角色。這部電影在大陸很賣座,台灣則冷嘲熱諷、酸言酸語,質疑大陸狂妄自大。

沒想到,3月12日的晚上,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的臉書被義大利人民感謝的留言塞爆了。因為當義大利疫情爆發,向歐盟求援時,沒有一個歐洲國家伸出援手。只有那個被他們部分人嘲笑羞辱的中國大陸,派出了醫療團隊,在自己也很有限的資源中,調出醫療物資支援義大利。

年初大陸疫情爆發,西方對大陸抱持著輕蔑和懷疑的態度,看大陸如何度過這次難關。等到大陸穩住,可是其他國家的疫情開始了,許多國家無法招架,紛紛向大陸求援。於是江蘇支援巴基斯坦、上海馳援伊朗、廣東援助伊拉克、四川救援義大利,後續還有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等待大陸的援助,截至目前為止,大陸已馳援了82個國家。

中國真正大國崛起

許多人說這次「戰疫」,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比的是政治制度及治理的優越性,目前看來,中國雖先受到衝擊,但也率先開始復原。而一向強調西式自由民主是「普世價值」的西方,如今卻對疫情頭痛不已。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的霸者,是因為二戰歐洲各國打得難分難解時,美國本土既未受戰火波及,同時還是同盟國的大後方、兵工廠,戰後各國面臨重建問題,只能靠美國援助才能重建恢復。這次新冠疫情,川普足足耽誤了一個多月,後來國內疫情嚴重,自顧不暇,除了關上邊境大門、要求民眾「居家防疫」外就別無他法。也因此,大陸成為世界的救援者,因為大陸有生產醫療相關設備的工廠,能提供物資援助,同時有治療新冠病毒經驗的醫護人員,可以協助各國抗疫。

相信疫情結束後,中國大陸即將迎來真正的大國崛起,這次中國國際地位的提昇,不會再像二戰後,只是個徒具虛名的「四強」之一,而將是真正負擔起全球責任的大國。

身為中國人,有幸活在這個見證中國再次崛起的時代,真是三生有幸。新時代即將來臨,只是台灣大多數人還在繼續猛吸著「台灣第一」的鴉片!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週四, 09 六月 2022

2月是大陸新冠肺炎疫情最緊張之際,兩岸關係亦跟著緊張,9日及10日兩天,中共轟6K及殲擊機、預警機遠海長航繞台,並越過中線,加上海軍艦艇配合,演出了一場海空威懾。

美方則於12日派遣1架MC-130J型機、2架B-52轟炸機,分別在台灣西部的台灣海峽中線、台灣東部空域飛行。13日上午,美軍一架P-3C反潛機又出現在台灣鵝鑾鼻外海。接著15日,美軍在西太平洋展開遠征打擊部隊行動演練,出動航空母艦戰鬥群與遠征打擊群,聲稱支援印太的自由與開放,同時,美軍公開神盾巡洋艦當天經台灣海峽,由東海駛入南海的畫面;第七艦隊公開神盾巡洋艦切斯勞維爾號,由北向南通過台灣海峽的照片,美軍指稱該艦是執行正常航行任務。

28日下午,大陸無視美艦美機,又派出殲11型戰機、轟6轟炸機等多型戰機,再度繞台,回應美國。雖然一個月三天機艦繞台,台國防部表示「期間國軍全程監控,無異常狀況,請國人放心」,但國人能放心嗎?

根據大陸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空軍大校張春暉表示,東部戰區的這些繞台行為,是針對「台獨」分子而來,國台辦則提及賴清德準副總統訪美的超高規格。大陸等於藉此一連串軍事動作對美提出警告,勿對台獨釋出錯誤的訊號,另一方面也昭告台獨,不要以為大陸受疫情影響,會因自顧不暇而放任台獨。

很多人想不通,新冠肺炎疫情正炙熱當頭,共軍竟連續以軍機繞台警告台獨,這是明智抑或是必須?台灣諸多媒體評論說,這是中共想以此轉移內部疫情焦點。

台灣媒體,不論是綠媒或傾向反獨的電視台,對大陸軍機繞台多一致輕蔑地批為「無聊」與「不智」,蔡英文更譏笑大陸應先把自己的疫情處理好。然而,從美國第二天(11日)一架運輸機由北往南經台灣海峽,以及兩架B-52轟炸機經台灣東部由北往南飛,可以揣測出,局勢有一定的緊張係數存在,為什麼蔡英文如此輕「敵」,是否犯了兵家大忌,料敵從寬,倒真令有識之士捏把冷汗。

從行政院長蘇貞昌禁止口罩出口,埋下對岸對台灣執政者毫無同胞之情的憤怒,隨著台辦使盡力氣,想方設法讓滯留武漢台胞返台,偏偏台灣當局企圖利用疫情達到「政府與政府」談判,導向「國家對國家撤僑」,暴露出其「以疫謀獨」的心態,最後竟完全禁止尚未取得戶籍的陸配來台,衛福部長陳時中更說沒選擇台灣國籍的後果應自己承擔。他忘了陸配入籍需要6年,高於其他國家外配的4年。

雖然3月10日因兩岸當局各讓一步,在華航、東航交錯各飛一班專機方式,接回了400多名台胞,大陸疫情也一天一天降低,相信最後必會像SARS一樣,回歸正常。不過,3月16日晚間,大陸軍機殲11、空警500等再度進入我方防空識別區。數日後美艦在印太某海域進行實彈操演、在菲律賓海防空飛彈射擊。

蔡政府官員這一兩個月來的無情、冷漠,已看在大陸14億人的眼中、植入心中,我們擔心在疫情降低後,武統是否會升高?難道衛福部忙完後,國防部要開始忙了嗎?

(作者係前聯勤留守署政戰部主任)

週四, 09 六月 2022

近日武漢地區滯留的第二批台胞回到台灣,大陸各地疫情也得到控制,七成以上的病人已治癒出院,城市交通也逐漸恢復,並快速恢復製造生產,社會秩序正重新步上正軌。在此情勢下,筆者針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提出如下看法和建議。

一、中國大陸對疫情採取的管制措施和對治策略,證明確實是積極有效的。其中,包括社區隔離、封省圍城、管制交通、延後上學上課,以及集中全國之力支援武漢、迅速開設醫院、積極對症治療等。近期又推動循序漸進的復工,並逐步開放城市中的商業活動。儘管在對治的過程中曾經有過失誤、也曾有所遲疑,但仍然展現出集體的智慧與治理的高效,而且成績斐然,並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

二、相較之下,原先對大陸情勢不表樂觀的歐美大國,在應對疫情擴散時卻顯得手忙腳亂,而且決策進退失據、一再延誤時機,反映出治理能力不彰、中央與地方矛盾的實質困境。

義大利政府在疫病危急時尋求歐盟各國的協助而不可得,卻幸獲大陸的慷慨挹注。在這樣的對比情勢下,各國政府治理的能力高下立判,這是台灣人必須清楚面對的,也是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必須充分掌握的客觀條件,絕不可一廂情願,故意漠視大陸的進步與發展,造成一再的誤判。

三、在大陸疫情最嚴重之際,日本政府與民眾以具體支援行動表達了善意與關切,不但有效改善中日關係,也得到大陸同胞的普遍肯定。但台灣卻有部分有心人士故意激化兩岸對立,製造敵對氣氛,形成兵戎相見、一觸即發的新氛圍。

日前大陸方面已有將領提議,應儘早啟動《反分裂國家法》,以武力解決台海問題。筆者要求民進黨政府必須以最嚴肅、最慎重的態度面對此一急速惡化的兩岸情勢,並以真誠、和平而非輕蔑挑釁的態度,積極尋求和解。

四、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主權範圍,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不但是一項基本的政治理念與憲政原則,同時也是重要的公民與道德立場。這正是孫中山先生所說的「有道德始有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基於此,「台獨」主張不但違憲,而且違背國際社會的共識,它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除非民進黨政府置民眾福祉與尊嚴於不顧,準備打一場血流成河的台海戰爭,否則就必須回歸憲法的「一中原則」,秉持「九二共識」,積極改善兩岸關係,為台澎金馬的安全穩定與繁榮,負起執政者應盡的責任。

最後,必須指出,過去兩個多月裡,由於中國大陸的封城、缺工和停產,全球製造業的生產鏈已面臨極大挑戰,許多產品都無法繼續供應,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這充分說明大陸的「世界工廠」地位已牢不可破。台灣與大陸近在咫尺,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唇齒相依,對此感受猶深,對大陸的經貿依賴也益形迫切。如果兩岸業已破損的關係不能儘速彌補,兩岸同胞的感情不能積極改善,對台灣而言,這將是致命的錯誤抉擇。這是所有真愛台灣的公眾人物,必須清楚掌握的政治認知,也是在面對台海危機時不能不有的道德覺醒。

(作者係金門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

週四, 09 六月 2022

當美國歩歩進逼、圍堵中國大陸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使得中國和西方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遭到考驗。究竟哪一種文明形態能夠渡過新冠肺炎的危機?值得吾人探討。

20200800401

去年4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稱:中美貿易戰不止是貿易戰,而且是科技、甚至是整體「文明的對抗」。從此之後,中美兩大文明之間的對抗便愈來愈形尖銳,而走到難以回頭的轉折點。

今年2月15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在德國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呼籲國際社會要對中國的威脅覺醒,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立即對記者表示:「美國是中國的威脅」、「中國願意同美方建立和發展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但是美國恰恰相反,不斷向中國施加壓力,不斷找藉口批評和抹黑中國。」

步步進逼,裂解中國

在蓬佩奧提出「文明對抗」的同時,美國國務院政策計畫室主任史金納宣布:美國已經在擬訂圍堵中國的「X計畫」,並且開始採取行動,準備裂解中國。2018年3月,美國國會即通過並由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允許美國高階官員來台灣,並促進美台高層實質的「互訪外交」。

在去年香港「反送中」搞得沸沸揚揚之際,11月8日川普簽署了兩個跟香港有關的法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國務院和其他政府機關每年對香港進行一次「審查」,以改變雙方獨特的貿易關係,制裁侵犯香港人權的中國政府及香港官員。《保護香港法案》禁止向香港警方出口鎮暴裝備。

另外,中共為了維穩及防恐,在新疆設立「再教育營」。美國卻指責「再教育營」拘禁100萬名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及其他少數族裔,嚴重違反人權。北京環球電視台為此製作了一部英文記錄片《中國新疆,反恐前沿》,但美國視若無睹,眾議院仍於2019年12月3日通過「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要求聯邦政府必須向國會提交一份在新疆或其他地區,侵犯維吾爾人權的中國官員名單,並逼中國表態。

落井下石或同舟共濟

2020年是庚子年。庚子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凶」之年。正當美國以咄咄逼人的姿態,步步進逼之際,庚子年的春節過後,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2月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出〈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文章,劈頭就說:「因為某種蝙蝠病毒,像不可阻擋的重型卡車般的中國終於在本周停住了。儘管中國當局努力控制疫情,並重視經濟發展,但這個正逐漸習慣中國崛起勢不可擋的世界,已然發現:沒有什麼東西,包括中國的實力,可以視為理所當然。」

寫這篇文章的專欄作家瓦特‧米德(Walter R. Mead),是美國哈德森學院外戰交略與政策研究學者,他的幸災樂禍,反映出美國對「中國崛起」所抱持的主流意見。一時之間,西方主流媒體和社交網路充斥著「新黃禍」、「黃色警戒」之類帶有種族歧視的粗鄙語言,德國《明鏡週刊》甚至以「中國製造的冠狀病毒」作為封面標題。

2月初,美國和日本從武漢撤僑時,美國並未捐贈任何醫療物資給中國大陸。日本的飛機則帶來2萬個口罩和一批紅外線體溫計,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贈的紙箱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醫藥仁心會等四家機構捐贈的物資上也寫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後者出自《詩經,秦風》;前者取自唐代時日本長屋王欲請中土高僧到日本弘法,送給大唐千領袈裟上繡的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之後鑑真法師受感動而赴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銘記在心!

3月上旬,新冠疫情在大陸基本上已經受到控制,却在歐洲和中東快速蔓延開來,其中以義大利和伊朗最為嚴重。3月10日,義大利外交部長迪馬約向中國求援,王毅立刻答應提供義國急需的口罩及醫療設備,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外事處也宣布成立院士級的「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組」,對伊朗或其他需要幫助的國家輸出「中國防疫經驗」。

經驗輸出與文明形態

然而,這個消息傳出後,立刻遭到各方質疑:「中國防疫經驗」真的是可以「輸出」嗎?其實,西方國家並沒有像中國那樣嚴密的基層組織,也根本不可能出現在這次防疫作戰中發揮極大作用的「西城大媽」、「朝陽群眾」。

例如,3月8日凌晨2時,義大利總理孔蒂宣布:米蘭附近的倫巴底大區及其他11個行省將實施「封城」,不料消息事先被媒體披露,3月7日晚間米蘭火車站湧入「逃離般的人潮」,許多米蘭居民紛紛開車逃離。英國也傳出要採取所謂「物競天擇」的防疫法,包括不禁止大型集會,輕微症狀者自行隔離7天,要把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同時警示:「可能很多家庭會失去他們摯愛的親友」。瑞典也宣布「救年輕不救老」。許多人批評這些「防疫法」,根本等於政府宣布對新冠疫情已經束手無策。

因為歐盟申根國家之間根本不設防線,3月中旬歐洲的新冠疫情已一發不可收拾,並且快速蔓延到美國,逼得川普不得不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

當中國學會源自西方的科技,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謂中美的「文明對抗」不僅是綜合國力的對抗,更是整個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對抗。東方傳統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和西方的「個人主義」,哪一種價值觀比較能夠幫助人類應付大自然的挑戰?哪一種能夠度過新冠肺炎危機?大家且拭目以待。

(作者係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週三, 08 六月 2022

3月18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召開了兩場記者會。上午宣布從19日零時限制外國人入境,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同時宣布,台美雙方簽署了「聯合防疫聲明」,美方為台灣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而台灣則會每周提供10萬枚口罩給美國。下午記者會則宣布新增23個確診案例,大多為境外移入。

19日,蔡英文和陳建仁召開記者會,在吹噓台灣防疫深受國際肯定、美台關係又升級後,提出「要全力配合指揮中心的防疫規定」、「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只有團結才能打敗病毒」、「不要製造恐慌,要傳播正確資訊」等三點呼籲。而即將卸任的陳建仁則痛批世衛組織秘書長「外行人講話」、大陸隱匿疫情。

兩天三場記者會下來,不僅摧毀了民眾對防疫工作的信心,也凸顯了民進黨政府在防疫上的幾個盲點。

首先,凡事採雙重標準。先說防疫,一開始「只防大陸、不防歐美」;待3月初全球大流行後,仍只對歐亞60多國管制,獨漏美洲;直至3月中旬美國每天確診案例激增千例以上,才限制所有外國人入境,這個慢半拍使台灣防疫破了口。再說口罩,自2月起排隊買口罩的人潮從未少過,家長至今仍被禁止把自己的三片口罩寄給在外留學的子女,政府卻大方贈送口罩給物資豐沛的美國,有何道理?更何況,區區10萬口罩,怎麼夠3.32億人使用?

其次,逢中必反。自疫情開始,台灣就不惜一切撇清與中國的關係,結果還是處處被當作中國人。在世衛組織正式命名為「新冠肺炎-19」後,台灣大小官員及媒體仍堅稱「武漢肺炎」,在川普為掩飾自己抗疫不力,故意稱「中國病毒」後,更有官員得意洋洋台灣有先見之明。

再者,一味討好美國。自2016年當選後,蔡英文就以作為美國「制中」的棋子為榮,希望在全力迎合美國之際,能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可惜,不論是台灣想加入世衛組織,或美國國會最近通過的《台北法案》,或此次的防疫聯合聲明,看起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像是美國給台灣畫了一張大餅,卻從來沒有給予任何實質利益。

最後,台灣安全。這一兩個月來,蔡政府官員對大陸疫情的冷言冷語及歧視待遇,使兩岸關係更形惡化。自2月以來,大陸軍機多次繞台,甚至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莫健也特別提醒綠營,「台灣有必要全面備戰,才能因應最壞的突發情況」,讓人擔心台海戰事一觸即發。對此,亞太基金會負責人日前表示,「近期兩岸出現的民意對抗大部分是受到雙方民粹主義的影響」,並希望大陸「接受現狀」,在蔡英文的條件下恢復對話。我們認為,該智庫不僅不應該把兩岸關係更壞的責任推給兩岸人民,更不該小看大陸對台政策的堅持及決心。

蔡英文既然在19日記者會上說,「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也否認會「以疫謀獨」,那就請用行動展現誠意及善意吧!

週三, 08 六月 2022

20210810537

歲月如梭,比子彈還快

穿過記憶的隧道,槍聲

從埔里追過來,你的二七部隊

如流雲越過溪水,藏匿在深山

槍聲在遠處,歷史的腳步沒有一刻停頓

 

一次閱讀,一個思想的翻轉

你毅然不顧家富的家父

加入當年青年社會正義革命行列

放下農學院的鋤頭,放下一時的溫飽

帶著飢餓與槍桿,在山區流竄

 

白色恐怖的羅網,碎散稀疏的紅星

二次入牢二十一年,無悔無悔

眼神堅定,心寄和平

手銬腳鐐,無視嚴冬

牢壁擋不住春天

 

多少同志在凌晨迎著朝陽被槍決

臨刑的口號猶刻在記憶的深牆

傷口挖出的子彈早已鏽蝕,而

槍聲,還在魂繞……

歷史還等待著一次洗禮

 

無悔,就沒有遺憾

生前已看見崛起的潮浪

身後將豎立新世紀的標竿

牢牆擋不住的春天,陽光的手指

會縫合分裂的歷史

週三, 08 六月 2022

游忠平1957年在花蓮玉里出生,就讀花蓮中學時,經美術老師指導後開始愛好美術。1976年高中畢業考上藝專雕塑科,在該校雕塑科主任吳樹林的悉心指導下,他逐步走入雕塑的世界,第二年即獲得台灣全省美展的佳作獎。

20210810536

畢業後,游忠平在桃園振聲中學擔任美工科老師,教學之餘繼續埋首創作,先後在台北雕塑家中心舉行雕塑個展、獲得12屆台北市美展雕塑首獎,並參與台藝大教授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聯展,逐漸嶄露頭角。可是,年輕的他覺得自己像井底之蛙,在台灣的發展似乎碰到了瓶頸,亟思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美工作22年後返台

1986年,游忠平舉家赴美。因嚮往藝術家的生活,先到紐約格林威治村,找了一個臨時性的工作,與來自各國的藝術家交往,實現他要成為一個專業藝術家的夢想。可是夢想畢竟不敵現實,兩個月後他的美夢就醒了,為了養家活口,只好全家飛到洛杉磯就業。

游忠平任職的AI's Garden Art Inc.是一家庭園景觀設計公司。應聘之前,他設計了一件雕塑品,公司看了之後聘他為首席雕塑設計師,手下的工作團隊有40多人。由於1980年代是美國房地產最蓬勃的黃金年代,加州地區更是盛極一時,他所領導的設計團隊,20年間躍居全美最大的景觀設計公司,游忠平在公司一待就是22年,直到退休返台。

曾在美國創作陶瓷雕塑

游忠平從未忘懷雕塑。洛杉磯有一家專營陶瓷的畫廊,和他簽了經紀約,希望他能做出陶瓷雕塑的作品,交由畫廊行銷。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陶瓷屬工藝科,與他所讀的雕塑科是不同的領域,要將二者結合,不管是材料上或技術上都需要克服。

幾經思考,游忠平接受了挑戰。他的靈感得自老祖宗的作品:秦兵馬俑。他發現陶瓷的釉色溫潤、色彩多變,可以永久保存,歷數千年而不變,若能結合雕塑,會是形與色完美的結合。他以這個目標自我期許,希望能突破技術瓶頸,創造出陶瓷雕塑,因此就和畫廊簽約。不料,畫廊的老板三個月後就過世了,他只好硬著頭皮獨自承擔下來。

歷經五年的實驗,不知耗費了多少的心血和成本,燒毀了多少作品,游忠平終於成功地燒製出陶瓷雕塑,開始向僑界和美國藝術界進軍。

1992年他受Pepperdine大學之邀,為慶祝哥倫布踏入美洲500周年紀念製作銅像,後在洛杉磯僑教中心展出。此後他每年參加美國藝術協會、博物館、藝術節及公私立畫廊舉辦的甄選活動,逐漸在美國藝術界站穩腳步,各種邀約及展覽不斷。可是,他內心中始終忘不了要成為一個專業藝術家的夢想。於是,2011年他選擇一個人回到台灣。

全心從事專業藝術創作

游忠平回台後在八里租了一個工作室,夜以繼日地埋首其間,構思展覽的主題。為鞭策自己,他定下每年至少要舉辦一次個展的目標。

2011年首度在鶯歌陶瓷博物館舉辦個展,展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系列之一,以象徵生命孕育與誕生的圓球拉開序幕。2012年在國父紀念館、花蓮石雕博物館,展出系列二「愛情海」,數十隻色彩繽紛的游魚,彷彿沉醉在愛情海中,象徵愛能包容一切。2013年在新北市藝文中心展出系列三「有情天地」,闡述天地終有情,溫暖滿人間的理念。2014年在國父紀念館展出系列四「超越、蛻變」,以蟬的一生隱喻自身創作歷程,時時蛻變,刻刻超越自我。2015年再度在國父紀念館,推出系列五「美麗人生」,希望人們用心經營生命中的愛,用挫敗來成就美麗人生。

2017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系列六「重生」,運用寫實與幾何造型,表達生命的韌性,不畏艱難環境,以大愛滋養新生。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系列畫下完美的休止符。

2020重返家鄉花蓮展覽

對游忠平而言,此一系列的展出,既是返國7年的成績單,也是他投身陶瓷雕塑30年的整體呈現。無論是釉色呈現或創意塑形,都承載著他對生命力的讚歎,對世上萬物的關懷。

由於騎腳踏車是游忠平最喜歡的運動,因而他的作品中有許多穿越身體極限的意圖,多是自身的體驗。對他而言,藝術創作的人生就如騎單車在原野上奔馳的歲月,竭盡所能完成征途時,會轉化成精神上的滿足與歡愉,也冀望能感動世道人心,帶給人們更多的愛與勇氣。

2020年伊始,睽違8年之後,游忠平再次於花蓮石雕博物館推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游忠平陶瓷雕塑展」。花蓮是他的故鄉,童年捏過的泥巴,是他創作生命中最原始的感動。老天賦予他這方面的天賦才能,他當然要善用它,用一生的歲月,追求陶瓷雕塑完美的形色與質感,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作者係作家)

週三, 08 六月 2022

李斯被逐是戰國秦王政時期的政爭使然,而這個政爭發展與當時的天下大勢相反,更重要的是,與秦王的根本意圖相反。這就決定了才華橫溢的李斯,布建出破題(凡)─演繹(目)─總結(凡)的文章形式。

20210810535

李斯洞悉秦王逐客的盲點所在,在這篇上書的破題只用了「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兩句話,是相當精準到位的起手式。他筆鋒指向「吏議逐客」,而不是指向下令逐客的秦王。這就給上書的主客雙方保留了不失尊嚴的心理空間,同時也爭取到秦王補過回正的操作彈性。由開門見山的「凡」句出發,把秦放在歷史與天下的時空座標中來審視,而推演出先「偏(秦)」後「全(天下)」的文章架構,是為「目」。

以史實縱切對比

目一論秦由昔而今,先縱向論證秦的四位先君「皆以客之功」的史實,再橫向對比秦王政「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的現實。史實論證部分(昔),先從正面實說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使秦成帝業」的歷史成果。後從反面虛寫「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把客卿對秦國的重要性闡述得極為透徹。

李斯在實寫四位秦君重用客卿的部分,採用了排比、類疊、錯綜、設問等方法:比如說到穆公求士,就用「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並聲明「此五子者,不產於秦」,來強調秦穆公四方求士,「遂霸西戎」的事實。有事實為憑,其後談「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張儀之計」、「昭王得范睢」等,就把書寫重心放在客卿助秦的實際成果上。這種流利的寫法使得材料安排呈現節奏明快、氣勢磅礡的鋪陳效果,充分支持「客何負於秦哉」的設問需要。

以現實橫切對比

至於現實對比部分(今),先反說秦的用物標準只是「快意當前,適觀而已」,再正論秦的取人標準變成「非秦者去,為客者逐」,這就對比出眼前對人、對物的標準不一,反襯逐客的不合理。在這部分有意地分別詳略,從剪裁上銳意凸出秦王不拒異國玩好的現實,而以儉省筆法概括「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政策,更有力地達到反襯效果。

如反說秦王「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便大篇幅地詳寫秦王愛好異國的珍寶、美女、音樂;欲正論秦王「所輕者在乎民人」,卻只略寫秦王「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四句話而已。如此以大篇幅的異國色樂珠玉視聽描寫,來輾壓不成比例的不問曲直與可否的逐客政策,倒逼出「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結語,拔高了站點。

李斯詳寫秦王珍愛異國玩好的方法,一問:「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將數種秦所不生的繽紛物材,工整而鏗鏘地排比出來,形成咄咄逼問的態勢;但卻不急於暴露預藏好的答案,而是延續並擴大那咄咄逼問的效果─即穿插三處秦不拒異國玩好的材料,並連用六個否定句,往「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的臉上打,已是高超精彩。

但李斯還準備了大量材料,分成三處寫,並排列出華彩的頭飾衣料與美女佳人的陣容,再搧了「必出於秦然後可」一記耳光。然後乘勝追擊,拿「真秦之聲」和「異國之樂」來做比較,以提出二問:「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藉由這種俐落的問句,順勢亮出預藏的答案─「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經由兩種標準的對比,李斯拈出「跨海內,制諸侯」的概念與眼光,順勢轉出目二(「全」)論天下。他先反說昔日天下的王者有容乃大,再正論今日天下之士何以不入秦。昔王天下者有容乃大,這對志在天下的秦王政來說,固有高度的示範作用;而針砭秦當今「棄黔首」、「卻賓客」的舉措,形同「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則是戳到了秦王政的痛處。

古代中文的「國」,或指都城,或指區域,不是nation或state的概念。天下思想支配先秦諸子遊仕各「國」的言行,實與現代意義的「國際人才流動」風馬牛不相及。就如林語堂所說,歷史上中國的發展是作為一個世界,而不是作為一個國家在發展的。然而,在東周前5個世紀內,被西戎等遊牧部族圍繞起來的秦,遲未成為華夏文明的中心。這就決定了秦不僅需要東方的物產,更需要東方的人才。

聯繫個人出路與王天下

那麼,秦王當時的逐客令,不但與王天下的歷史想望背道而馳,更與秦的地緣政治需要嚴重相悖。所以在章法上的目二(「全」),李斯就著眼於全天下,並導出「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的定論。這個歷史定論,與秦「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的作法是相反的。

換句話說,逐客將使秦往地緣政治的死穴上撞,這就演繹了篇首「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的論斷。此後,文章便進入總結(「凡」),並分為輸誠與示警兩方面來收納全文。所謂「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是因為客卿今日被逐,必然心懷怨恨而為諸侯所用,他日勢將助成反秦、滅秦的力量。這樣就把逐客和秦的命脈聯繫起來,落實了篇首的論斷。

回顧〈諫逐客書〉的章法,其中以前後照應的安排尤其可貴。比如目一論秦(偏)與目二論天下(全),論秦以先昔(秦先君皆以客之功)後今(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做對比,論天下也是以先昔(五帝三王不卻眾庶)後今(秦王政卻賓客以業諸侯)來做對比。那麼,從章法的內在對應關係來看,秦先君就位列五帝三王的級別,而秦王政自然就成了資敵危國的不肖子。這與篇首明指「吏議逐客」,而暗斥秦王之過的分寸拿捏,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係中學國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