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三, 06 七月 2022

「芒果乾」這個辭彙近來討論度很高。姑且不論藍綠雙方互噴口水,芒果乾的確牽動2020大選,有必要深究。尤其,在郭台銘棄選後形成兩強對決局面,芒果乾議題在選戰中的角色只會愈來愈吃重,不容忽略。

20190751105

芒果乾是如何來的呢?對此,藍綠陣營都有互相推給對方的說詞,例如蔡英文說,馬英九或許才是種芒果的人;而韓國瑜陣營也稱,蔡陣營再三喊「今日香港、新疆,正是明日台灣的借鏡」口號,這豈非民進黨操弄芒果乾的明證?

芒果乾成為顯學的背景

筆者認為,芒果乾成為顯學,至少有幾項逐漸烘托的背景:其一,民進黨執政下,邦交國斷到有史以來最少的15國,國安單位還加碼打預防針,宣稱年底前可能再斷兩國。吳釗燮銜命來回奔波「窘態畢露」,但仍止不住邦交國再斷下去,這難道不是亡國的前兆?

其二,香港局勢靡爛,台灣政壇照例各自解讀,而民間對此可綜合為一種感受:不祥;無論藍綠支持者皆不會將香港的情狀當成正能量,除非是撿到槍的政治人物。換言之,如果是綠營支持者,就算是因香港的局勢而興起對北京或港府的負面觀感,對自己的芒果乾仍然是深刻且無奈的。

其三,今年1月2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對台談話中,所倡議的「兩制台灣方案」,透露出北京對統一進程的戰略規畫,然而蔡政府將「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畫上等號,在隨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國民黨忙於初選競爭,無暇顧及於此;韓國瑜出線後,直到雙十節,才由國政顧問團提出兩岸政策白皮書;蔡政府的有意扭曲,以及藍營論述的空白,面對北京新一輪加速統一的步調,台灣民眾的亡國感油然而生。

兩岸關係是韓逆轉勝關鍵

在這樣的背景下,「亡國」雖不必然發生,但危機感則已在人心發酵。韓國瑜該如何面對芒果乾而逆轉勝?

芒果乾核心因素即「兩岸關係」,這是韓國瑜逆襲能否成功的關鍵。此前捲起韓流,庶民有感,而今有效逆襲,拋去亡國,再創生機,也只有從兩岸政策加分開始。只有讓選民看見希望,凝聚向心力,在兩強對決的選局中,處於落後的韓國瑜方有逆轉勝的機會。

筆者認為,韓陣營的兩岸論述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彰顯與蔡英文、甚至與馬英九的不同。第二,在大原則方向上取得北京和美國的信任。第三,在確保兩岸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贏得北京的善意。選前做到以上幾點,有如走在鋼索之上,但若非如此則難以險中求勝。

更進一步說,蔡英文在今年國慶文告中有這段話:「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台灣也不是誰可以獨占。『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絕對不是藍色、也不會是綠色,這就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其實這是蔡英文上任以來,首度將其定義的「社會共識」加重藍營支持者的筆墨。此自然與選票有關。

蔡英文「說一套做一套」

蔡上述談話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光說不練」,這使得她這段看來中性、有意展現包容並擴大為共識的談話,基於檢視她過往種種言行,可信度瞬時跌到谷底。蔡談話提到八二三、台海危機,所冀望提煉出的元素是「堅靭」,但北京則很難不解讀為「對抗」。韓國瑜團隊必須有能力彰顯出「台獨本質是蔡政府的基因」,「說到做到」是韓蔡二人最大的差異。

此外,韓陣營必須讓北京認知,在韓主政下,台灣絕不走去中國化、當美日「小弟弟」的路線;卻又要讓美國老大哥明白,韓國瑜不會讓美國難堪,也不至於失控。這是高難度的挑戰,卻正是韓國瑜能得分之處。

蔡英文如同民進黨歷來政客一樣,意識形態上處於抗中、反中,無數的綠營人士以樂當美日「小弟弟」為榮;韓國瑜引領韓粉捲起風潮時,一股傲然正氣,即使其政治主張與北京不一致,但我們是中國人的事實不容挑戰。

韓勝選可為兩岸開一扇窗

總之,韓國瑜要有主張,有清楚的立場,如此才能贏得韓粉以外的中間選民和年輕選民的支持。

最後,北京應從大局著眼,如果蔡繼續執政,兩岸關係僵持,對兩岸人民絕非正數。韓國瑜團隊日前公布的兩岸政策白皮書指出:「求同化異,進行制度之爭,以台灣民主化的成功經驗,為大陸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鑑」。大陸若能以大事小,讓韓國瑜保有主張、彰顯論述,長遠而言,才是為兩岸溝通交流續保一扇窗。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週三, 06 七月 2022

10月25日上午10點,包括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統一聯盟黨、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勞動黨、夏潮聯合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新中華兒女學會等200多位台灣社會各界代表,在台北市中山堂抗日紀念碑前慶祝台灣光復74周年。

20190751134

活動開始,會眾齊唱《台灣光復歌》,現場洋溢起1945年10月25日台灣民眾張燈結綵慶光復的歡樂氣氛,和平歌詠隊接著獻唱《台灣義勇隊隊歌》。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主席吳榮元表示,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兩岸必須統一,這是歷史和現實決定的,誰也阻擋不了。抗戰勝利帶來的歷史正義是兩岸人民共有的民族資產,也是中國人百年來追求民族獨立解放的具體結果。

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前理事長邱秀芷說,台灣光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結果,可惜台灣一些人卻顛倒黑白,宣揚違背歷史真相的抗戰史觀。身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發掘兩岸同胞浴血奮戰、共同抗日的英勇事蹟,推動恢復真實的歷史記憶。

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指出,台灣同胞在上世紀戰勝日本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實現國家統一的鬥爭中做出重要貢獻。70年來的發展證明,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我們應當發揮既有的愛國主義傳統,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復興,當作無上光榮的事業,並為此繼續奮鬥,不達目標,絕不休止。

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戚嘉林接著表示,〈108課綱〉新版高中歷史課本不提台灣光復,但如果不是台灣光復,那日本1945年投降後,日本在台各文武機關為何造冊,向中國各單位辦理移交,並同意16.4萬日軍、32.3萬日僑撤回日本,將台灣歸還中國?台灣光復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原點。

新中華兒女學會代表林明正表示,上世紀40年代因國共內戰兄弟相殘,既無法向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索賠,國家迄今也尚未統一。今天民進黨執政,台獨陰謀昭然若揭,然台獨並不會讓台灣人當家作主,反而會陷台灣人民於萬劫不復之地。

在宣讀〈慶祝台灣光復74周年宣言〉後,各界代表向抗日紀念碑行三鞠躬禮,並依序向抗日英雄獻花。

週三, 06 七月 2022

1970年美國政府非法單方面宣布將釣魚台列島作為「琉球群島的一部分」,並計畫於1972年交給日本。當時留美、歐的港、台留學生和學人發起了保衛釣魚台運動。在運動中,留學生們認識到,只有通過中國的統一與富強,才能確保釣魚台是中國的領土。因此,保釣運動進一步發展為「統一運動」。

20190751133

紀念保釣統運活動緣起

1995 年保釣25周年時,美國當年參與者在紐約聚會。2009年40周年時,海內外保釣人士在台灣新竹清華大學聚會。2010 年在南昌的 40 周年紀念會,海內外參加者更多達近百人。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前夕,在清華大學吳國禎教授與加州大學長灘分校葉先揚教授的倡議下,各地老保釣再度齊聚上海,共同紀念保釣統一運動50年。

9月22、23日,由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和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紀念保釣統一運動50年學術研討會暨歷史文獻展,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順利舉行。來自美國、歐洲和海峽兩岸,參與過1970年代保釣運動的老保釣、台灣保釣統運人士和兩岸保釣統運研究者共計80人,參與了本次活動。

研討會與文獻展盛大開幕

22日上午9時,「憶往昔崢嶸歲月:1970年代海外保釣統一運動紀念展」開幕剪綵儀式,在圖書館二樓展覽廳舉行。吳國禎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季平參事、上海台盟李碧影主委、清華大學圖書館蔣耘中書記、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方奇華書記、台灣同學會黃信瑜副會長、紐約和平統一促進會花俊雄理事等人為展覽剪綵。此次展覽共分為七部分:(1)釣魚島問題的由來;(2)海外保釣運動北美篇;(3)海外保釣運動歐洲篇;(4)香港與台灣地區的保釣運動;(5)孕育自保釣的統運;(6)悠悠保釣情,拳拳愛國心;(7)清華大學圖書館對保釣資料的收藏、整理與硏究。展覽持續到10月11日。

上午10時,研討會開幕式正式開始。蔣耘中、方奇華代表主辦單位歡迎與會者的到來,吳國禎代表老保釣對會議主辦單位表達感謝。開幕式上,宣讀了王曉波教授為本次會議發來的發言稿。花俊雄以《激情燃燒的歲月—從釣運到統運50年,我的所見、所聞和所思》為題帶來主旨演講。演講開始,花俊雄先帶領與會人員為已故的老保釣同志默哀三分鐘。隨後和大家一起重溫了《釣魚台戰歌》,讓在場老保釣們回憶起青春激揚的戰鬥歲月。

學術性強、呈現多元視角

研討會從6個子題展開討論:(1)保釣統一運動歷史見證;(2)保釣統一運動半世紀後的反思;(3)釣魚島問題的歷史與現狀;(4)保釣運動與文學;(5)保釣統一運動的資料收藏與研究;(6)保釣統一運動的繼續與未來。

陳治利回顧了獲周恩來總理接見「保釣零團」的經歷和意義。台灣釣魚台光復會理事胡卜凱指出,引領釣運和統運的核心精神是中國青年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意識。美國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理事長黃哲操認為,保釣運動有四個重要背景:一是台灣基礎教育的影響,二是民族主義的呼喚,三是對帝國主義的反抗,四是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嚮往。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分析了釣魚台群島及其鄰近海域的自然環境與資源狀況。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長陳美霞則介紹了她在台灣從事保釣教育活動的經驗與未來工作目標。一天半的會議期間,共有33位與會者發言。

本次研討會呈現出幾個特點。第一,學術性強。通過老保釣和兩岸保釣統運研究者的深入交流,讓研討既能緊扣史實,又有面向當今現實的學術視野。第二,呈現多元視角。與會者分別從海洋科學、歷史、國際政治、兩岸關係、文學、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競爭等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地討論了保釣統一運動的時代意義。第三,跨世代結合。本次會議除了有老保釣分享50年積累的經驗與教訓,也有兩岸中青年學者發表保釣統一運動的研究新聲,老中青三結合,齊為民族復興思索獻策。

50年過去了,當年風華正茂的保釣青年如今已是雪鬢霜鬟的長者,但這段崢嶸歲月必須銘記。完成兩岸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解決釣魚台問題的基礎,這應該就是保釣統一運動50年給今天最寶貴的啟示。

(作者係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週三, 06 七月 2022

2008年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使得原本默默無聞的福建土樓一夕之間成了世人注目的焦點,至今盛名不衰,已躍居福建最亮眼的旅遊景點之一。

20190751132

歷史的因緣巧合,從來不是人們所能預料,福建土樓鍍金,是一則古老建築的現代傳奇。我對它的追尋源自文化的鄉愁,既是對古老建築技術的好奇,也是對古代大家族生活的懷舊情緒。因此,10月初的廈門之行,首選便是華安縣大地村的大地土樓群。

土樓可追溯至宋、元二代

有關土樓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可追溯至宋、元二代,發展到明、清和民國時期最為成熟。土樓最早見諸文獻,始於明代的「重修虔台志」。嘉靖38年(1559年)閩西的土匪在永安與連城交接處建立了兩座土樓。稍後《漳州府志》也記載漳州地區居民開始建築土寨,以抵禦海寇的騷擾。

閩南地區許多圓形山頭,至今還遺留著古代兵寨的遺蹟。圓形的山頭自然不宜築方形山寨,因此山寨遺蹟多呈圓形,這便是圓土樓的原型。最初的圓形兵寨只有一層,後來逐漸演變為民居,為了節制占用耕地,便向高空發展,成為多層圓土樓。

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閩西、南一帶,依山就勢,就地取材,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築承重生土牆壁,構成群居和防衛合一的大型樓房,俗稱「生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形式。

由於它們適應聚族而居和共禦外敵的要求,被視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過去習用「客家土樓」一詞,後來發現土樓並非客家人獨有,漳州和泉州地區也有閩南人居住,因此學術界改用「福建土樓」一詞,以概括閩南土樓和客家土樓。

土樓分成客家及閩南土樓

福建土樓依據內部結構可分成兩種,一、是內通廊式土樓,各房間門前有環形走馬廊,每層有四五部公用樓梯,又稱為客家土樓,以永安縣的「振成樓」為代表。二、是單元式土樓,各層沒有連貫各戶的走馬廊,擁有獨立的門戶、庭院及獨立的上下樓梯,又稱為閩南土樓,以華安縣「二宜樓」為其代表。

土樓若依形狀分,約可分為圓樓、方樓、另外還有半圓型與八卦型。其中以圓樓與方樓最常見,也常常兩形狀並存,以簡單幾何形建築,構築於山嶺狹谷之間。圓樓面積最為龐大,底層為餐室、廚房,第二層為倉庫,三層樓以上才為住家臥房。其中每一個小家庭都是獨立的,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連繫各個房間,這些設計通常著重在防禦的功能。

土樓的外牆底層,多由花崗岩以三合土粘連,厚達一至二公尺,不怕火攻,還可抵擋炮彈。外牆底部一至二層不開窗,大門則用二、三寸厚的木板外包鐵甲。外牆最高層四周設有射擊孔,防衛人員居高臨下,可用槍隻射擊來犯的強盜或敵人。至於環形走廊,俗稱走馬廊,便於人員和彈藥的調動。

福建西南許多村落的土樓,更聚合成土樓群,形成聯防布局,易守難攻。土樓底層倉庫儲備糧食彈藥,可以維持幾個月。在緊急情況下,土樓內還有暗道,通往鄰近土樓或田野,便於居民撤退。

圓土樓如活的民居博物館

福建土樓歷經朝代的更迭,一千多年始終遺世獨立,少為國人所知,反倒是外國學者獨具慧眼,得到了他們的青睞,才得以公諸於世。

1971年,英國歷史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書裡,以「最特別的中國民居」,介紹了福建省的客家民居。1986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木計一郎專程來福建考察,回國後出版專著,並舉辦展覽,吸引了國際間的眼光。中國郵政隨即發行「福建民居」特種郵票,即以土樓為圖案。

2008年,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共有46處,最具代表的即是華安縣大地土樓群。其中「二宜樓」建於乾隆35年(1770年),早在1996年,即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末午後,陽光依然熾烈,我慕名來到大地土樓群,導遊帶我參觀的第一座土樓,即是「二宜樓」,是一座巨大的圓土樓。走到裡頭,宛如走進一座活的民居博物館,大部分房間都有人居住。最特殊的便是每層樓之間的走馬廊,串連起一個個小家庭,呈現出大家庭的溫暖與熱絡。

之後又走訪了「東陽樓」和「南陽樓」。我帶著探險的心情,見證了土樓的傳奇色彩,才依依不捨的離去,福建土樓已活生生地鐫刻在我的心版。

(作者係作家)

週三, 06 七月 2022

良渚遺址的考古出土,揭示了在距今5300至43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曾經存在過一個以稻作農業為基礎,具有高度社會化和統一信仰的區域性早期國家。

20190751131

今年7月6日,位於浙江余杭的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數目和義大利相同,並列世界第一。

證明中華文明逾五千年

良渚遺址的考古出土,說明它的歷史為距今5300至4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比夏代早)。良渚遺址的發現展現了長江流域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貢獻,改變了人們一直以為中華文明始於黃河流域的觀點,印證了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年歷史,並把中國國家社會的起源推到了和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印度文明,幾乎同時和同樣的高度。

早在1936年,施昕更就在杭縣(今余杭)良渚鎮發現一批以黑陶為特徵的史前遺存。以後,考古學家梁思永指出,良渚遺址「顯示出不可忽視的確定的地域差異」(區別於如山東的黑陶文化)。1959年,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良渚文化的分布範圍很廣,環繞太湖,其中以良渚古城遺址的遺存分布最密集,等級最高,類型最為豐富。

良渚遺址考古出土,表明當時稻作農業發達,手工業生產體系化,以琮、璧、鉞為代表的玉器系統達到了史前玉文化的頂峰,形成了玉禮制度。以神權、軍權、王權為特點的政教合一權力體制,顯示良渚文化已形成複雜的等級社會,以古城都邑和水利系統為代表的大型工程,表明良渚文化已具備早期國家的特徵。

良渚文化時期,石質工具種類多樣,包括斧、錛、鑿、刀、鐮、犁、紡輪等。有趣的是,石鐮中的左利現象,良渚先民是用左手拿犁的。石質工具也作為象徵用的禮器,以石鉞為主,其型態、質地和數量顯示嚴格的等級區分:有用於平民墓地和貴族墓葬的不同。玉紡輪的出土,顯示擁有者具有較高的身分和等級。出土的陶器種類繁多,製作精細,反映了良渚社會的精緻生活。貴族使用的禮儀陶器多有紋樣、朱漆或彩繪的裝飾。良渚出土的玉器不僅種類多,且非常豐富,不可思議的琢紋精細,在1毫米的寬度內可以刻畫5道線條,且互不重疊。良渚也出土了嵌玉漆器。

良渚有最早的攔洪水壩

良渚古城距離周圍山體均為2公里左右,內城的營建充分利用自然山體,逐漸形成宮殿區、內城、外城的三重向心式結構。古城周邊分布著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和可能與天文觀象測年有關的瑤山、匯觀山祭壇墓地。良渚出土顯示,當時已有宮殿的建築,土台夯土規模和建築體量巨大,房屋四周圍有簷廊,室外有鋪設木板的戶外活動面。良渚的水利工程尤受矚目,包括規模宏大的山前長堤,平原低壩,谷口高壩等。11條水壩組成的良渚古城周邊水利系統,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

良渚時期,水稻田的分布很廣,顯示稻作的成熟。美人地遺址出土的植物種類有葡萄、菱、李、桃、葫蘆。其中葫蘆後代以為來自西域!

雖然,未見文字,但刻畫符號的表意則顯示原始文字的雛形。

良渚社會分四個階層

良渚時期的社會階層分為四個:最上層的是王和王族,掌握神權和軍權,隨葬器為玉鉞和玉琮;第二階層是貴族,掌握軍權,隨葬器為玉鉞和玉琮,僅次於王和王族;第三階層是工匠和武士,他們是手工業管理者和兼職戰士,多隨葬石鉞;最底階層是平民,僅有少量隨葬品。但沒有奴隸階層。

出土玉器上的神徽顯示良渚社會的宗教信仰。神徽上部是頭戴羽冠的人像,中間是圓眼獠牙的猛獸面目,下部是飛禽的利爪。透過浮雕、透雕、陰刻的技法,將一個或多個神人或多個神人獸面紋刻劃在玉器上。神人獸面紋有多重表現方式,如以淺浮雕凸出神人和大羽冠、獸面的眼鼻嘴,再以陰線表現冠上的羽狀紋及神人和獸面的細部,在周圍刻劃出神人的上肢和獸面的下肢。

多年來,因為有甲骨文的實證,人們一般以為有文物證明的中華文明始於殷商時期。近年在山西襄汾陶寺(距今約4200年前),發現了表明有觀測天文作用的「觀象台」遺址,並被推測為堯時期都城平陽的所在。此外,在陝西石峁遺址(距今約4000年前)發現了數目龐大的珍貴玉器和石雕,改變了人們對中國早期文明格局的傳統認識。隨著良渚古城的考古發掘,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得到了明確,人們也正一步步揭開中華文明的起源風貌!

(作者係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週三, 06 七月 2022

F-16V Block70/72問世,象徵F-16系列從空優任務的戰隼(Falcon)進化到轟炸任務的蝮蛇(Viper)。在各國競相研發匿蹤戰機的現實情況下,F-16V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可以持續進軍全球戰機銷售市場?

20190751130

台灣F-16V現況

F-16V升級案的主要項目有:(1)更新航電設備(AN/APG-83 AESA雷達、座艙彩色多功能顯示器、數位地圖等)。(2)更換結構(機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腹鰭翼等)。(3)強化起落架,應付更大酬載量。(4)換裝金屬鍍膜座艙罩,降低電磁干擾。(5)換用匿蹤塗料,降低30%雷達反射值(RCS)。不過,由於空軍預算有限,因此,取消適形油箱(CFT)和維持現有發動機。

和F-16A/B Block20相比,升級後的F-16V將大幅提升戰力。尤其,AESA雷達性能和武裝酬載量明顯增加,並從過去的單機作戰進步到網路中心作戰(多機聯合)。同時,空軍也將增購新型彈藥(AIM-9X、AGM-154C JSOW、AGM-88C HARM等),大幅增進作戰實力。

漢翔公司在台中縣沙鹿廠區建造新廠房、擴充生產線,以因應F-16V升級案和後續新式高教機研發案的需求。目前,4架F-16V已交付台灣空軍。漢光35號演習,F-16V在彰化戰備道起降。據媒體報導,現有41架F-16A/B進廠,9架構改完成升級。空軍現有142架F-16A/B Block20,將全數升級為F-16V。

美售台F-16V Block70

川普證實已批准對台出售66架F-16V Block70和相關零附件/設施等,並交由美國國會審核。若無意外,該筆軍售案確定會成立。這批66架F-16V新機,航電設備和F-16V升級型相同,但機體結構、線路、發動機等,則全數換新。此外,據美國洛馬公司售台的F-16V模型顯示,將配備拖曳式誘餌、適形油箱(CFT)和機背電戰莢艙,戰力驚人。

由已公布的採購清單來看,本次軍售案除F-16V Block70之外,台灣也首度購入先進彈藥,如AIM-9X先進響尾蛇空對空飛彈、雷射導引炸彈(LGB)和全球定位系統(GPS)導引的聯合直攻彈藥(JDAM)尾翼套件、翼下多用途彈藥掛架等,大幅提升對地轟炸性能。一般輿論多拿F-16V Block70和中國殲20型比較,認為三代半機和四代機有差距。其實,F-16V Block70和過去F-16系列的最大不同,是大幅提升對地轟炸性能並強化自身防衛措施,以增加戰場存活率。因此,台灣和南韓會採購/升級F-16V,著眼點也是轟炸中國大陸和北韓的地面部隊、防衛據點和地下設施。

F-16V的銷售現況

台灣自行升級142架F-16V,並採購66架全新F-16V Block70。中東產油國巴林,也採購19架全新F-16V。此外,南韓也將134架KF-16全數升級成F-16V。未來,還有數個國家將採購全新或升級成F-16V。目前,印度的下一代中輕型戰機(F-21)方案,由美國洛馬公司提案。印度僅生產F-16V部分零附件(複合材料機翼),而非全機。F-16V已獲得近400架全新或升級訂單,成果豐碩。(註)

美國洛馬公司表示,歐洲北約組織的數個會員國,因為其空軍長期使用F-16機隊,希望續用性能優異、飛行/保修成本低廉的F-16系列,所以對升級F-16V有高度興趣。這也顯示,各國空軍對於採購複雜昂貴的匿蹤戰機,還是有所顧忌。若上述會員國均同意升級該國的F-16機隊,則F-16V訂單總數將上看600架,傲視全球戰機市場。

當初,南韓因應KF-16機隊老化的問題,曾和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協議合作升級案。據資料顯示,該合作升級案的硬碟/記憶體規格,甚至超過台灣/美國洛馬公司的合作升級案。不過,後因費用過高和其他問題,南韓取消該項協議。在台灣/美國洛馬公司的合作升級案成功後,南韓便加入台灣/美國洛馬公司F-16V陣營。除了F-16V升級案之外,南韓也曾和美國洛馬公司合作研發T-50金鷹高教機。

據洛馬公司的官網資料,印度版本的軟/硬體規格和現有F-16V相同,型號則改為F-21。若干不同處,如座艙改為單一全幅式觸控多功能顯示器(MFD),和F-35系列相同;適形油箱(CFT)增設加油管,可進行空中加油作業。未來,若印度決定採用F-21方案,美國洛馬公司將會比照法國達梭公司的飆風(Rafale)模式,在印度境內設立生產線,並由印度自行量產。

(作者係全球新武器大觀網站版主)

週三, 06 七月 2022

中國大陸在10月1日舉辦建政70周年慶祝大會,閱兵更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不僅吸引海內外觀賞,台灣媒體也以網路實況轉播,足見兩岸關係雖在蔡英文執政下陷入「冷和」,但透過網路科技,台灣民眾對大陸事務一樣能掌握。

20190751129

參與閱兵的人數多達萬人,其中有幾款新型武器引發外界關注。

鷹擊18/18A反艦飛彈

反艦飛彈是現代海戰中重要的裝備,大陸在新一代海軍逐漸服役的同時,反艦飛彈的科技也日益進步,長距離射程、低空飛行、電子反反制能力等皆是衡量一款反艦飛彈性能優異與否的關鍵,鷹擊18/18A反艦飛彈大約是在2015年服役於大陸海軍,不但具備攻擊敵軍船艦的功能,面對地面目標亦有攻擊作用,簡單來說,鷹擊18/18A是一款具備多功能攻擊的反艦飛彈。

一般而言,評析一款反艦飛彈是否優良有兩項指標,第一射程距離是否夠遠,鷹擊18/18A反艦飛彈最大的射程長達540公里,至末端飛行階段時,能以超音速2.5-3馬赫的速度攻擊,以現有的軍艦來說,面對高速來襲的飛彈,均不易反制;透過大陸自製的北斗衛星系統,飛彈在飛行的過程不受美軍GPS系統的干擾,換言之,其獨立作戰的能力遠超過外界想像,對比台灣自製的雄風反艦飛彈,鷹擊18/18A反艦飛彈性能遠超過台灣現役的飛彈,大陸強大的海軍裝備已達到世界水準。

東風17極音速飛彈

大陸的火箭軍進行改組後,在裝備、部隊的編制上完全與過去的二砲部隊不同,今年首度亮相的東風17極音速飛彈,射程超過1600-2500公里,預計在2020年進入部隊服役。

由於大陸東風17飛彈的性能諸元至今尚未完全曝光,因此美軍僅能從外型設計來研判,認為該款飛彈的飛行速度超過6馬赫,「機動滑翔/飛行」更是一大特色,不但在飛行的過程中不易被地面雷達偵測,強大的飛行機動性能更是當今地面防空裝備無法攔截的飛彈之一。

東風17的出現,徹底打破美軍長年以來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優勢,假使美軍執意介入亞太爭端,大陸的東風17完全具備強大的戰略威懾能力,或許在整體實力上,人民解放軍仍然無法勝過美軍,但今年的閱兵顯示,大陸軍武與美軍的實力已日益拉近,許多美軍的觀察家對於大陸的軍火仍以正面看待,台灣難道還要忽視解放軍的進步嗎?

轟-6N轟炸機

大陸轟6轟炸機雖然是一款老舊裝備,但大陸軍方仍努力不懈地針對轟6飛機進行改良,新式的轟6N最大的亮點在於擁有「空中加油」能力,航程從原本的5800公里增至9000公里,其作戰半徑從原先的2500公里延伸至4000公里,透過機上所攜帶的長程巡弋飛彈,攻擊範圍近7500公里,對於亞太地區來說,美軍的優勢將大幅被削弱,對於其大陸的「核心利益」更有能力保護。

無偵-8超音速無人偵察機

大陸為提升戰場上的資訊蒐集,發展衛星系統固然是一大重點,但無人機也是近五年大陸的發展方向,新型的無偵-8匿蹤超音速無人機,飛行速度超過3-5馬赫,對於敵方的目標能以更有效率的速度進行監控,同時因飛行速度快,更能躲避敵軍地面火砲的攻擊,加上外型為匿蹤設計,無偵-8完全能躲避敵人的雷達偵測,在戰場上的表現有機會超過一般的有人機。

強國必須強軍

今日中國大陸不僅是世界大國,在軍火科技的發展上更擠進世界水準,無論是面對核心利益的紛爭,或捍衛自己的領土,解放軍的實力已非昔日弱者。在當前科技、人才與技術的培訓下,習近平提倡的「大國夢」、「強軍夢」是支持大陸以全新的姿態站上世界舞台的重要依據,尤其面對美國的挑釁,解放軍不但具備威嚇美軍的實力,對於其第二島鏈的「反介入」也更具信心,對於昔日遭受列強侵略的歷史,有一雪前恥的條件。

更重要的是,面對當前對峙的兩岸局勢,台灣軍方與政界必須認清大陸強大的事實,在軍事實力完全不及對岸的現實下,唯有透過政治性談判來謀求未來的發展,才是務實之舉。

(作者係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會員)

週三, 06 七月 2022

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表演藝術亦展現無比的活力,如1984年賴聲川成立「表演工作坊」、1986年吳興國成立「當代傳奇劇場」、李國修成立「屏風表演班」,這些劇團演出形式不再是傳統話劇,而是以劇場創作為主的舞台劇,30年來他們累積的實力,是台灣不容忽視的藝術資產。

20190751128

表演工作坊以即興出名

「表演工作坊」的作品以群體、即興知名。如1985年創團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6年《暗戀桃花源》、 2005年《如夢之夢》,三齣戲形式皆不同。《那一夜》講的是相聲,《暗戀》講的是舞台,《如夢之夢》講的是人生,跨度極大且具獨特性。

其中《暗戀桃花源》講一對被時代、戰火拆散的情侶故事,在舞台上布置了一悲一喜兩個場景:「暗戀」與「桃花源」,經由二者的碰撞,形成新的戲劇張力。該劇首演後,已分別於1991年、1999年、2006年、2010年、2012年重演,2016年還推出30周年紀念版,場場爆滿,可見其經典地位。由於有許多人渴望再度欣賞該戲,表坊已於今年重製,訂於12月推出,由影劇男神邱澤攜手劇場女神蕭艾,詮釋江濱柳與雲之凡的愛情故事。

當代傳奇致力戲曲現代化

1986年「當代傳奇劇場」成立時,「雅音小集」(1979年)才剛剛讓傳統京劇有一點創新的風氣,然而,吳興國竟以披荊斬棘的勇氣,在京劇基礎上大步探索當代中國戲劇的可能型態。

吳興國就讀復興劇校坐科8年,專攻武生,就讀大學期間加入雲門舞集,開啟對當代表演藝術的探索。他推出的創團作《慾望城國》改編自莎士比亞悲劇《馬克白》,該劇以嶄新的敘事手法深入探索人性,電影化的舞台,以及揉雜東洋風與現代感而成的面具舞蹈,築成台灣戲曲現代化的一道里程碑。

當代傳奇之後陸續改編了多部莎士比亞與希臘悲劇經典的戲劇作品,如《王子復仇記》的三部重唱,《樓蘭女》的意象經營,《李爾在此》一人演十角,各自面貌有別,卻又層層相牽,每一個人物都不是套用京劇傳統程式組合而成,這讓吳興國成為傳統戲曲創新的先鋒人物。

屏風創團作剩下16名觀眾

1986年家喻戶曉的電視喜劇明星李國修,成立「屏風表演班」,他一手包辦大小事,擔任屏風藝術總監兼編導兼舞台設計等多重身分,然嘔心瀝血推出的創團作《1812與某種演出》,開演時只來了100名觀眾,而且多數是慕「李國修」之名而來,期待看到一齣爆笑的喜劇表演,經過80分鐘,沉悶的前衞實驗演出後,謝幕時只剩下16名觀眾。

屏風創團作在失望中落幕,共計演出5場,累積500名觀眾,只有76人留下通訊地址,成為首批「屏風之友」。在篳路藍縷中,屏風1989年推出《半里長城》,是台灣第一個受邀參與「亞洲戲劇節」的現代劇團與劇目。

2007年屏風首度應中國文化部之邀,參與第七屆「相約北京」活動,演出《莎姆雷特》狂潮版,呈現台灣原汁原味的情境喜劇,在北京捲起喜劇狂潮,為兩岸文化建構多元的交流平台。

可惜,李國修不幸於2013年病逝,屏風也在2014年宣布無限期停演。然而,李國修並沒有被遺忘,今年台中國家歌劇院特於7月首度公開播映屏風紀錄片《看戲修心‧演戲修行》,讓戲迷們緬懷李國修對劇場的貢獻。

此外,1987年國家兩廳院落成開幕,表演藝術來到一個新時代。不但讓台灣表演團體有了更大的表演舞台,也令台灣表演藝術連結國際藝文生態,包括紐約愛樂、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等國際一流團隊皆應邀演出。

台灣京劇演員赴大陸拜師

1987年政府開放赴大陸探親,兩岸戲劇界紛紛展開交流,特別是台灣的京劇,原本即由大陸傳來,因此交流最為熱絡。著名花臉演員王海波於1988年在香港拜大陸裘派名淨方榮翔為師,這是兩岸戲劇交流的一大盛事。

1982年,青衣演員魏海敏在香港觀賞北京、上海兩地京劇院團的演出,她首度欣賞到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的演出,深受感動。1988年,魏海敏在香港票友的引見下,向梅老師表達拜師的願望,梅老師當場聽她唱了一段戲,覺得資質不錯,就欣然同意。1991年魏海敏前往北京,在前門飯店舉行盛大傳統的拜師典禮,正式成為梅老師首位入門弟子。梅葆玖於1996年特別訪台指導魏海敏,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出《龍女牧羊》;2011年二度來台,與魏海敏同台推出「梅葆玖&魏海敏─遇見百年梅派」,二人對保護戲曲及致力梅派藝術傳承的付出令人感動。

週三, 06 七月 2022

1957年,筆者留學東京,在日本人的聚會中認識了胡蘭成。那時胡蘭成60歲左右,經常穿著長衫馬褂,在東京顯得特別醒目。他常跟我講他與張愛玲的故事,並對張的個性有生動的描述。

20190751127

有一次他告訴我,他的日本朋友有剛剛淘汰的報舘印刷機器,如果我拿到台灣去,可以用它來辦報紙或開印刷工廠,將來賺了錢,再付機器的款項。我說我的目的是來求學,而且剛來日本不久,辦報紙開印刷廠將來還有機會,故我謝謝他的建議。他又說,他很欣賞我的文章,有胡適之的氣概(其實我並不喜歡胡適之),希望我能把他的文章譯成日文。因為專門替他翻譯的池田篤紀,文章往往會走樣,惟因我不大喜歡胡蘭成的文章,所以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胡、張二人的婚姻

胡蘭成曾任汪精衛政權的宣傳部政務次長和法制局局長。他和張愛玲結婚時,胡38歲,張23歲。胡蘭成說,為顧及日後時局變動,不至於連累張愛玲,故沒有舉行儀式,只寫婚書為定。文曰: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上兩句是張愛玲撰寫的,後兩句是胡蘭成寫的。張愛玲的印度朋友炎櫻小姐旁證簽了名。

胡蘭成說,張愛玲從不悲天憫人,不同情誰,完全不慈悲布施,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 她的自私是因她一個人在良辰佳節上過大場面,自己的存在格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為一點委屈也受不得。與此同時,張愛玲又非常順從,順從在她是心甘情願的喜悅。胡蘭成又說,張愛玲像小孩,所以她不喜歡小孩,也不喜歡小狗和小貓。但卻喜歡聞氣味,油漆、汽油味她都喜歡聞。她喝濃茶,吃油膩熟爛的東西,她極少買東西,但飯桌上的她絕不吝嗇,同時每天一定要吃點心。她最喜歡買衣料和烟脂花粉。

張愛玲的個性特質

據胡蘭成說,張愛玲使初次看到她的人覺得很不順眼,她從來不迎合別人,也不要人家迎合她,她更不會遷就別人。她用錢都按照自己的預算,處理事情有自己的條理,且不受欺侮,有一次有人搶她手上的小饅頭,一半掉在地上,一半仍拿回來。

她與她姑姑分房同居,在金錢上算得清清楚楚,與炎櫻一起去喝咖啡、吃點心,必先講明誰付錢。她視錢如命,每次用錢都很理直氣壯,不管慷慨或節儉,皆無絲毫誇張。她從不牽愁惹恨,要就是大哭一場。

胡蘭成說,張愛玲極不喜歡跟人見面。日本宇垣一成陸軍大將訪問上海時,聽胡蘭成談起張愛玲,很想與她認識,但被她謝絕了。

胡蘭成說,他從來沒有看過張愛玲買書,她的房裡也不堆書。胡蘭成由池田篤紀借來日本版畫、浮世繪等畫冊,張愛玲看了喜歡,池田送給她,她卻不要。張愛玲不看理論性的書,也不喜歡歷史。

張愛玲對批評她的報刊文章,只要看到,都剪下來;寫給她的信,不管捧她的或罵她的,也都保存起來,但她一概不管不回,也不參考。她說「我是但凡人家說我好,說得不對我亦高興。」張愛玲論人,把聰明擺在第一。

張愛玲非常愛胡蘭成。她說「你這個人嗄,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個香袋兒,密密的針縫好,放在衣箱裡藏藏好。」她用手指撫摸胡蘭成的眉毛說「你的眉毛」,摸到眼睛說「你的眼睛」,撫到嘴巴說「你的嘴,你的嘴角這裡的渦我最喜歡」,並叫他「我蘭成」。

胡自認受張愛玲影響大

胡蘭成很欣賞張愛玲的聰明和才華。張愛玲對他的影響很大,他說:「我在愛玲這裡,重新看到了我自己與天地萬物,現代中國和西洋可以只是一個海晏河清。」他又說:「張愛玲這裡亦有看見自己屍身的驚,我若沒有她,後來亦寫不成《山河歲月》。」

但胡蘭成個性走到哪裡愛到哪裡,張愛玲受不了胡蘭成這一種「博愛」作風,故兩個人終究分手了。胡蘭成死在東瀛,張愛玲作古於美國大陸。

我自己參加過胡蘭成的葬禮,張愛玲離開人間時,我正在香港開會。

胡蘭成贈送過我他的著作《山河歲月》上、下兩冊。

晚年,胡蘭成應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的邀請,在文大開過課,但因被罵「漢奸」而回日本去了。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週三, 06 七月 2022

今年(2019)為辛亥革命108周年,當我們緬懷湖南先賢黃興、宋教仁、譚延闓、譚人鳳等人參加革命、響應武昌起義,付出一切代價的熱誠時,尤須感念譚延闓三督湘政,出謀擘劃的諸多貢獻。

20190751126

早年即同情與協助革命

譚延闓字祖安,別號慈衛,又號旡畏,湖南茶陵縣石牀鄉人。清光緒5年12月14日(1879年1月25日)誕生於浙江杭州。光緒30年參加會試,高中會元,並應殿試,榮膺賜進士出身,以翰林庶吉士任用。其父譚鍾麟,咸豐6年高中進士,並出任翰林庶吉士,為人耿直,負責盡職。因此,朝廷甚為器重。歷任知府、巡撫、兩廣總督等方面大員,政聲甚佳。

譚延闓是一位時代的先驅者,雖然他出身於保守的世家望族,本身又為少年科甲、翰苑清才,但他眼光遠大,思想新穎進步。當時他目睹國家衰弱、清廷腐敗,因而年輕時即有救國救民的宏願,所以當他高中翰林以後,即無意於仕途,反而頗為留意革命與立憲兩派的發展。由於他開明進步的態度,並熱烈支持新式教育,湖南革命黨人最多的明德學堂,即因獲得他大力支持,才辦得有聲有色,明德的創辦人胡元倓對他更是感激不盡。

當時以譚氏的家世背景來說,他是很難成為革命黨員的,但是他對革命黨人的精神卻是非常同情,因此曾掩護黃興脫險。當黃興在明德學堂密謀革命時,因有同志不幸被捕,供詞中連累到黃興,湖南巡撫陸元鼎乃秘密派人準備逮捕黃興。然而,正巧譚延闓的二位好友負責此事;張筱浦(鶴齡)時任提學使,俞壽丞(明頤)在督練處任職。張、俞二人均應譚氏的要求,而不急於派人逮捕,黃興因而得以脫身。

鼓勵新軍響應武昌起義

當時譚氏對於清廷的態度乃是主張立憲,並採取溫和的改革路線,以免國家元氣大傷。因此,他當選湖南諮議局議長後,對於當時的各種形勢均能合情合理處理,並進而積極參加國會請願,以設法使清廷能有所讓步。其後他又公然反對「鐵路國有」的不合理政策,並譴責與反抗清廷官吏的無理壓迫。不過,當他請願不成失望返鄉時,深深意識到全國人民反抗清廷的怒潮,已經高漲到將要爆發的地步,遂暗中與諮議局議員有所商議和準備,以便迎接革命的來到,所以武昌義旗一舉,譚氏便很自然受到湖南人民的熱烈擁護。

武昌起義後,湖南革命黨人陳作新、吳作霖等人到湖南新軍營區內鼓吹響應革命,新軍雖相信唯有革命才能救國,但因陳作新等人微言輕,因此不敢公然反叛清廷。譚延闓時任諮議局議長,遂決定鼓動湘人響應革命,因此對大家表示:「文明革命與草寇異,當與巨家世族軍界長官謀之。」

新軍本已躍躍欲試,再聽譚氏這番大義凜然之言後,每人均很高興地說:「譚翰林都說應該革命,我們更應早日響應武昌起義。」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聽到這番話,幾天以後,新軍與巡防營的官兵都聽信譚氏之言,準備響應武昌義舉。

湖南獨立與長沙政變

宣統3年9月1日凌晨,焦達峰率第49標新軍攻入長沙小吳門,陳作新與易堂齡率第50標新軍攻入北門。兩軍會合後,再攻打軍械局,進而攻入撫署,署兵皆逃散,湖南巡撫余誠格趁機溜走。其時,巡防營、水師營均先後叛清而響應新軍,長沙因此迅即光復。統領黃忠浩亦被殺,原來民軍不想殺黃,但他竟不投降,仍欲效忠清廷並開導民軍,遂被殺,其人之死,湘人甚為惋惜!譚延闓與其交往密切,亦為文悼之。9月2日,焦達峰、陳作新得知余誠格逃走,黃忠浩被殺,遂前往諮議局與革命黨人開會。當時,各界人士均未到,只有焦、陳等20餘革命黨人在場,當場推舉焦達峰為正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

其時,又有人對大家建議說:「今大事既舉,然治事無法紀、無權限,何以進行?且湖北以湯化龍為政務部長,今不舉譚延闓任政務,其事必僨。」隨後,唐乾一即為大家列表解釋,主張軍民分治,設軍政部長與都督相等對待,部長以下分總務、財政、交通、民政、教育、鹽政、警政各科,都督以下分軍務、參謀、軍法、軍械各科,雙方各守其職,互不侵犯。大家均同意唐乾一草創的規則,於是焦達峰、譚延闓分別各就都督與軍政部長之職,因此大事遂告底定。

然而當此倉促改革重建之際,缺乏章制規則可循,因此都督府一切事務均顯得雜亂無章,致使人們無所適從。當時,軍、學、紳各界看到都督府內事權不統一,情勢顯得很危險而疑懼不安,大家遂決議模仿英國立憲精神,組織參議院,以譚延闓為院長,設立軍務、參謀、軍需各部,職員幾乎全是諮議局議員。「凡募兵給餉,任免官吏將校,經參議院可決,方得施行。」

軍政部、參議院相繼成立,大削都督之權,至此,正副都督已有名無實而形同虛設。這時,同盟會黨員譚人鳳、曾杰等,擔心都督府內事權不統一,容易遭致敗亡,復建議取消參議院、軍政部,以期能適合軍事敏捷之應付;並另訂章程,將全省軍事、行政、理財、司法各方面權責,完全歸都督掌握。譚延闓便辭去參議院、軍政部各職。

9月10日,焦達峰、陳作新召集各界人士在諮議局開會,會中決定撤廢軍政部、參議院而集權於都督。會議結束後,焦氏回都督府;陳作新到北門鎮壓和豐公司兌換紙幣之亂,梅馨遂遣隊官袁富榮率兵跟蹤,雙方在路上碰面,袁軍即將陳作新拉下馬殺害。同時,又派隊官吳家輇率兵至都督府列陣門外,偽稱有公務請都督判決,焦氏一出門,即被拖至轅門外殺害。焦、陳均屬年輕有為,不幸被害,壯志未伸,湘人深為嘆惜。

任湖南都督維護全省秩序

焦、陳既被亂軍所殺,各軍官兵們即推舉梅馨為都督,梅不答應並表示:「若此,是利之也!不可!不可!吾為湖南斬亂機,保安寧耳,國中自有賢者,其亟舉之。」於是新軍第一師師長余欽翼獻策說:「今舉都督,非資望不能服眾,梅馨既不為都督,則吾輩軍人皆無一可者。如吾意,則莫若選文治派中如諮議局議長譚延闓輩為之。諸君以為何如?」大家便共同表示:譚氏才是真正眾望所歸之人,因而共同決定推舉譚氏繼任都督。

他就職後,首先下令厚殮焦、陳,以酬謝他們光復湖南之功,且親到焦、陳靈位前痛哭哀悼。此外,又命令軍隊各回原防區駐紮。對於焦、陳所募新軍亦不遣散,令其聽候編制。並以都督府機要事宜,委託唐乾一等人全權處理。

譚延闓就任都督後,其一切對內外的措施,頗能高瞻遠矚面面顧到。他的第一步工作是安定地方,維護全省秩序,因而下令嚴禁濫殺與報復,盡量避免流血。以其德望之重,使得一些不法之徒,皆能有所警惕,秩序遂得以安定。

湘軍大力支援鄂軍

隨後譚延闓的視線便轉向省外,以謀推動他省獨立。唐乾一等人即對他建議:「同盟會勢力雖大,然不能使各省同時並舉。公既出,事無中止,當飛書知舊,乘時響應。現勢宜注意者,廣西、江西、貴州三省,而廣西尤要。廣西苟不應,湘軍援鄂,必有後顧之憂。江西握手則聯絡之,否則以武力相見。貴州即不反正。道路修阻,暫不能為我害他。」於是分別拍電報到各省,派人運動以謀使其獨立。

當湖南局勢逐漸穩定後,湖北的軍情卻日益緊張,清廷不斷派遣大軍前往武昌增援,革命軍所受壓力愈來愈大,因此黎元洪不斷來電請求湖南大力支援。譚延闓這時深深覺得湘鄂兩省具有唇齒相依的利害關係,而且既已參加革命,援鄂乃是義不容辭之事,遂決定在軍事及財力物資方面大力支持湖北的革命軍。

譚延闓在財力物資方面的援助,除匯去銀元50萬兩作為補助武昌軍費之用外,另外又運送米、油、麵粉到鄂,第一次米3千石,油80簍,第二次米5千石,麵粉500袋,油300簍。武昌方面因槍彈甚多,便送給湖南一些以作交換。

湘軍援鄂乃是自湖南獨立來最迫切之事,湖南原有新軍一個混成旅,共約4千人。起義後,每個營幾乎都擴大成為一個師,共計成立5個師,約5萬人。湖南這次招兵之人員素質與以前頗有不同;以前應募入伍的幾乎全是城市和農村貧雇農。這次卻有不少青年知識分子參加。由上可知,這次人民參軍不是為解決飢餓問題,而是為了參加革命。

陽夏之戰前後長達月餘,各省革命軍之援鄂者,以湘軍出力最多。九月上旬,如非湘軍冒死防禦,漢陽就可能失守。譚延闓為獎勵湘軍勇猛殺敵,為免向隅,特別統一分發獎金並授以特別獎章,官兵們因而感動不已。

對辛亥革命貢獻重大

譚延闓於大力支援湖北革命軍及策動有關各省獨立反正後,即進一步伸展眼界於全國。當臨時中央政府尚未成立時,譚氏便發起及早組織臨時政府,並在南京成立參謀本部,藉以統一北伐事宜。他電告各省,請求贊成並派員組織臨時政府,各省均贊成他的建議,並覆電照派人員以組織成立參謀本部。因此,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遂委任黃興為總參謀,鈕永建為副總參謀,並設參謀部於總統府內,復因各省參謀未能及時到達,而延至2月6日始正式成立。

當辛亥革命成功後,中山先生返國,譚氏首先通電表示歡迎。電文中云:「聞公到滬,飛電傳來,巨躍三百,謹代表全湘千萬生民歡迎,先生萬歲!中華民國萬歲!」這時譚氏與中山先生尚無一面之識,他之通電完全是出自內心仰慕所致。由此通電可知,譚氏並有贊成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意。自此,各省都督、軍政分府以及省議會等相繼通電,均表歡迎擁護之意。

譚延闓由於在辛亥革命前後表現傑出,深獲全省人民的愛戴,因而日後得以三督湘政,協助孫中山與蔣中正完成護法、北伐等革命大業,並在黨國地位步步高昇,終於先後擔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等主政中樞的要職。因此可知其一生事業上的成功,洵非偶然。

(作者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