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的民進黨厚臉皮,死抱著美國大腿,還要台灣民眾吃美豬,幻想修憲以台獨建國,要延長教召、恢復徵兵制,讓少子化台灣的年輕人上戰場。顯然忘了阿扁曾經說過:「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即使川普政府與蔡英文政府,有著史無前例的友好關係,但是蓬佩奧只會派軍艦來台海兩岸擺擺樣子,做出台美站在同一邊的假象,向蔡政府兜售軍火武器才是真正的目的。
不論台美關係如何友好,大家都知道美國永遠以自己的「國家利益」至上。
而蔡英文自稱愛好和平,會維持兩岸現狀,卻選擇跳進美中對抗的火圈,甘願淪為美國的馬前卒,挑戰中國大陸的底線;不斷向美國採購軍備、繳交保護費,藉此欺騙台灣民眾,若台海有事,美國會來協防台灣,綠色權貴更可從軍購中撈油水,平民百姓只得吃美豬,準備上戰場。
中國國民黨雖是在野黨,不僅不失理性在立法院質詢「逆時中」,並主打美豬食安議題,更運用民氣發起「反美豬公投」;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的公投「眉角」在於:公投主文採負面表述:「你是否反對全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之豬肉及其相關產製品?」即「反豬不反美」,反蔡政府卻又不得罪美國,更進一步的戰略目標在於:在野黨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企圖達到對美國友好的姿態,但同時不要進口美豬,不要凱子軍購的雙重目標。
蔡英文自認為是民主自由陣營的一員,結果面對香港因「反休例」來台尋求民主自由的民眾,根本不敢修法相助。2020年台美肯定不會成為邦交國,最多只是軍火武器的買賣雙方而已。
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已逾40年,習近平更加自信地推動「一帶一路」、「亞投行」,但仍希望保持兩岸和平,以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只是民進黨當局堅不承認「九二共識」,堅持統一的中國大陸當然不得不施加壓力,這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嗎?
持平而論,除非再次政黨輪替,或民進黨內部派系鬥爭而分裂,中國大陸不會坐視蔡英文的政治權謀,而勢必會加大軍事行動的力道,進而讓台灣海峽「內海化」、「常態化」,拖住蔡英文政府,讓其「抱美暗獨」的幻想淪為泡沫。
(作者現為立法院資深幕僚)
美國11月3日總統選舉後,有三項跟台灣未來發展攸關的事情要注意:川普能否連任?中美對抗關係是持續升高還是走向平和?台海對峙局面會走向武裝衝突還是趨於和緩?這三項議題都關乎台灣的前途,尤其白宮確診人數遞增,川普自顧不暇,還會在乎台灣的安危?
大陸自10月10日起不斷發出航行警告。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指出,解放軍近期派戰機持續抵近台灣巡航,是要傳遞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台獨」分裂勢力不要錯估形勢,以為有了美國撐腰,大陸就不敢動武。他稱解放軍「演練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區域之廣、實戰化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這種實戰化演練距離實戰,只有一步之遙。
一度熱絡的台美關係在10月開始出現降溫現象,尤其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幾次反對中美貿易崩盤,也不支持台美簽訂貿易協定,說明了台灣不過就是筆尖,相較於辦公桌般大的中國市場,孰輕孰重,不言可喻。
有媒體民調顯示,如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約44.9%民眾願意上戰場保衛台灣,這數字雖比2019年1月高了12.2%,但仍有41.9%的民眾拒絕為兩岸而戰。如果這戰事是因台灣發動挑釁或追求獨立引來,那願意為台獨而戰的比例與強度必定更低,尤其,大陸的軍事實力遠在台灣之上,武器數量是台灣的好幾倍,軍隊訓練的紮實度也遠在台灣之上,國軍是否會未戰先怯都很難說。
另一份民調顯示,有44.8%台灣人認為雙方會和談,51.6%民眾不認為政府應花錢買更多武器。如果願意打仗的人不過半,不同意買武器的人過半,加上過四成的人願意與大陸和談,這不就代表過半民眾不願意打仗嗎?
另外,台美關係大有進展,超過半數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有兩份民調顯示,有近六成的人認為美國會出兵或派遣軍隊駐台。但截至目前為止,老美只是口頭上表達對台海現狀有所改變感到憂慮,卻從沒對出兵做過任何具體承諾。美國態度保留,主要是因解放軍實力不弱,美國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大多數國家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具有破壞他國領土完整的理由。
又有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把老美當成了「有應公」,例如60.4%民眾支持蔡政府盡快台美恢交;45.4%認為美國應積極協助台灣重返聯合國;75.1%更認為美國會協助台灣加入WHO。台灣對美國有這麼高的期許,完全無視於這些問題不是美國一個國家,或川普一個人能扭轉乾坤的,尤其這些主張都要毀棄季辛吉與尼克森自1970年開始建構的「中國政策」,更涉及美國必須大幅更改國際權力架構。
美國的確對中國的快速崛起感到憂慮,如何壓制中國確實已成為美國朝野的共識,但這離雙方全面開戰仍有一段距離。從另一角度來看,在美國全力挺台的風潮下,除非台灣主動挑釁,或在台獨議題上更加激進,大陸未必會立即對台開戰。
台灣最多只有一半人願意打仗,而他們又高度期待美國介入,加上超過半數人不願意花大錢買武器,近半數人主張「未戰先和」,這使得還未開戰台灣就處於下風處,戰事的結果更不難預知了。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歐陽娜娜在大陸國慶晚會上高歌一曲《我的祖國》,引得台灣社會暴跳如雷,蔡政府左一句「觸法」、右一句「開罰」,似乎不開鍘重懲,難以輕易了事,結果雷聲大雨點小,蘇貞昌一句「為了工作不得已」,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不過受了傷的兩岸關係,難回到從前,未來情勢恐怕只會每況愈下。
有趣的是,歐陽娜娜所唱的《我的祖國》,本是大陸在1956年間,拍攝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上甘嶺》中的著名插曲。過去即使大陸許多人朗朗上口,隨著年代久遠,年輕一輩可能比較陌生,結果拜龍應台之賜再度紅起。
2016年龍應台在香港大學演講時,問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你的啟蒙歌曲是什麼?」周回答是《我的祖國》,龍應台對香港居然有人的啟蒙歌是首「紅歌」頗感意外,因此要周唱看看,看他是真會、還是隨口說說,沒想到周一唱,全場同唱,惹的龍應台頗為尷尬,也證明《我的祖國》確實是當代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上甘嶺》講的是韓戰時的「上甘嶺戰役」。1952年美方為了爭取在談判桌前取得有利地位,發動「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作戰,計畫以5天時間,傷亡200人的代價,占領上甘嶺。沒想到遭到志願軍的強烈反擊,一個半月的時間,雙方反覆爭奪,在兩邊都付出慘重犧牲下,志願軍守住了上甘嶺。
戰役期間最令人敬佩的便是「坑道部隊」,在上甘嶺遭受美軍密集砲轟、表面陣地全部丟失的情況下,志願軍轉入反斜面坑道繼續堅持。一位在坑道裡待了20天的攝影員回憶︰「坑道裡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彌漫在坑道裡,讓人窒息。坑道裡最缺的是水,壓縮餅乾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時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沒水喝,尿也很少…甚至有坑道,10多名戰士直到餓死,還端著衝鋒槍守在坑道口」,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堅持與美軍奮戰了43天,終於取得勝利。
如今台灣獨派橫行,占盡所有位子與行政資源,如同享有絕對炮火、空中優勢的美軍,透過各種法律、行政手段,對統派進行壓制。統派就如志願軍的坑道部隊一樣,在表層陣地難有突破,只能在坑道裡堅持,等待時局改變的一天。俗話說「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統派如今雖然艱苦,但也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不忘初心地堅持統一才更有意義。希望所有的統派同志們以《我的祖國》歌聲共勉,一同發揚上甘嶺精神,直到電影中最後那句「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日子的到來。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今年89歲的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上將,在一場非對外的聚會致詞時說,國軍戰力是「零」,引起政壇千堆雪,民進黨立委譁然,綠營網軍一片圍剿,要把陳上將在大陸為台商設立的子弟學校,教育部撥的補助款全數追回。
老將講得對不對?應該以事實來認定,而不能因潘朵拉的盒子被掀開,就惱羞成怒。我們先從兵役制度談起,現行的兵役分募兵及義務役混搭,募兵為不分男女,志願報名經甄試審查入營,而義務役則是服役4個月,兩者來源不同,近十多年來,可說問題叢生。
戰力「零」的反思
軍中招募單位為了帳面上好看,對上級及社會交代,容許募兵可選單位作為誘因,許多比較「涼」的機構,被報考募兵者列入首選,所謂「錢多事少離家近」,而義務役無從選擇,被分到一般野戰部隊,即使偶然抽中後勤或高司單位,也是擔任苦差事,形成勞逸不均,互看不慣,這是影響戰力的最大隱憂。
軍法被廢,由一般檢察機構及法院承接軍法相關案件,時效既來得慢,又與軍中常態管理扞格,例如,常以公然汙辱、人身攻擊,動輒告狀情事,主官(管)除了忙於公務外,還得窮於應付法院傳票,談不上長官、部屬水乳交融,有的只是相互提防,嚴重斲傷團結,上下一心,變成上下二心。
更關鍵的乃是,國家定位由原來定位清晰,被民進黨內台獨因素,攪得定位模糊。憲法寫中華民國,但領導階層心中卻另有一國,而且透過歷史課綱修改,日益具體台獨化、仇中化,台獨成為不好說(怕中共武統)、只能做(偷偷摸摸貍貓換太子),國軍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成了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船。於是當有人說戰力是「零」,那些群起排山倒海的攻擊,只因蔡英文國王新衣騙局被揭露,得面對自己並非聰明人的殘酷現實,所做出一個集體虛弱的反彈而已。
戰力可不可以量化?武器、人員確實可以量化,但無法一槌主宰戰場。如果武器、人員量化可以主導戰爭勝負,1975年以美軍占絕對優勢的武器數量,在越戰中不至於灰頭土臉,敗走南越。戰爭的勝負、戰力的計算,除了武器裝備人員的數量,精神戰力不能忽略,但精神戰力難以量化顯示。
陳廷寵點破蔡英文新衣
因此,戰力無法以比數呈現,七三開或四六開,有無戰力要從結果看,凡戰勝的戰力就是百分百,戰敗的戰力就是零,敗軍之將不可言戰力,戰爭是一個零和遊戲,贏者全拿。西方人喜歡用數據量化,但東方人喜歡用意志顯示,西方人用量化,結果是造成中東及亞洲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仍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
陳廷寵上將有如點破安徒生童話中,國王沒穿衣服的小孩,因為誠實真誠的一說,終於讓國王、大臣到全國人民,因裁縫騙子一句「聰明人才看得到」,不願承認自己是個愚笨的人,上下互騙,打出原形。國軍戰力「零」這件事,我們該責怪講了真話的陳廷寵?還是該不恥那個給國王穿新衣的騙子,以及一群懼怕自己被歸類為笨蛋的人?
要戰勝應先「戰勝於朝廷」
戰國策《鄒忌修八尺有餘》篇,論及講真話的故事。齊國有一位外型英挺身高八尺還多的鄒忌,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美男子,忌還是沒自信,再問小老婆:「吾孰與徐公美?」,小老婆說:「徐公何能及君也!」當天有客人來,與客人坐談,問客:「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第二天,徐公來,鄒忌詳細視之,自以為不如,差距還遠甚。晚上睡覺思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齊威王,舉自己例:「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齊王曰:「說得好」。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今天陳上將講了真話,國軍沒有戰力可言,「零」聽起來刺耳,但勝敗除了戰場,還要「戰勝於朝廷」,意思是朝中要容納諫言,現在滿朝文武,不敢講實話,因他們有鄒忌妻妾及客人「私我、畏我、求我」之心,以迎合蔡英文戰力百分百的預期心理,豈不知,不能「戰勝於朝廷」,怎能「戰勝於戰場」?
(作者係前聯勤留守署政戰部主任)
蔡英文的雙十講話,被普遍視為「調子放軟」、「有降溫目的」,更有學者解讀,蔡「對大陸釋放出最大的善意」,「有決心踏出穩健一步」、「要以談判代替對抗」,大陸應該用新思維認真體會蔡英文的弦外之音。
且不論蔡英文仍企圖把兩岸關係國際化、強調印太圍堵戰略,她畢竟承認了「面對對岸機艦騷擾,台海情勢比較緊張」,也說了「會堅守不畏戰,不求戰的原則,避免擦槍走火」,這透露出她的確擔心台海兵凶戰危,也清楚一旦開打,台灣無法靠「價值同盟」夥伴,或「外購武器裝備」能應付得了。
其實,吳釗燮9月底就公開表態「不尋求台美建交」,邱義仁又對美國人說「台灣不會搞台獨,除非瘋了」,這些都說明,儘管美國願意幫助台灣建立有威懾力的防備力量,卻不願意過度挑釁大陸,以免引發美中軍事衝突。因此可以合理推測,蔡的講話是配合美國,緩解台海情勢,也避免自己成為陳水扁之後的第二個「麻煩製造者」。
這也同時顯示,美國作為發牌者,可以隨時依據自己的需求收放自如,尾隨者則只能配合演出,如太入戲或過分冒進,壞了大事,就等著從棋子變成棄子。
至於說蔡英文願意「以談判代替對抗」,但她這次除了再度刻意漠視重啟談判的政治基礎外,還把「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作為對話的前提,這種推卸責任的態度,何有善意可言?又豈符合事實?
今年以來,蔡政府藉反滲透之名,刻意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改「國安法」打算進一步整肅異己;游錫堃說啟動修憲讓「國家正常化」;自動放棄聲張南海與釣魚台主權以討好美日;這一樁樁踐踏大陸底線的行徑,才是造成兩岸對立的禍源,北京又怎能片面改善兩岸關係?
開啟政治對話,化解政治分歧始終是大陸的對台方針,數十年未變,但若開啟對話的前提是要捨棄「一中」,則是萬萬不可能。台灣領導人或許不在乎違憲違法,大陸則沒有任何人敢為了急於求成,放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蔡英文及其智囊若認識到這一點,理當坦然接受既能體現「一中」,又承認兩岸之間存有政治分歧的「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充滿善意與包容,蔡英文既然說策略上「會保持彈性、靈活應變」,在沒有找到其他更合適的替代表述前,就應該好好用此和平之鑰,重啟對話協商,讓兩岸關係立即獲得改善,台海維持和平穩定,更可透過雙方的努力逐步化解兩岸政治分歧,達成蔡英文所謂的「有意義的對話」。
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責任,確實必須由兩岸共同承擔。為了解除台灣人民空前的焦慮不安,為了及早找到「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我們呼籲,蔡英文應「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停止一切挑釁言行,早日「促成兩岸的和解及和平對話」。
鹽水自清代以來即為著名的河港,是重要郊商(今商業公會)的集散地,也是台灣糖的重要產地。日本據台後在此建立了新式製糖業,帶動地方發展。直到製糖業式微,這裡便改建成了國家級影視基地園區。
「不薄今人愛古人」典出自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戲為六絕句〉。杜甫這六首七言絕句組詩,前三首評論詩人,後三首論詩宗旨,是其詩歌文本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薄今人愛古人」在文學修辭學裡,應屬於「互文格」,古今的人都要「不薄」,是都要「愛」的意思。
光刻的名字─西山無名英雄紀念碑
天空無雲,人字型的雁隊早已南飛
頂著零下五度的寒風北上西山
疫情隔不住人間的陽光,隔不住
你們似近實遠的光芒-
那在勝利前夜消失的殞星
海峽的海風猶沾鹽味飄在衣袂
亞熱帶的溫度,在髮梢翻飛思潮
渴念著貼近你們,你們的名字
在雪白的石牆上,睜著雙眼
互相對視,雪一樣潔白的名字
陽光刻印的名字,深入甲骨陰刻篆體
漢字的化石,血淚的結晶
一筆一畫,迸散火花,數不清
如數不清的彈痕劃過,異鄉長夜
猶聽見槍聲響在台北寒冬的馬場町
鐐銬聲夾著口號聲在風中游蕩
別親離子赴水火,易面事敵求大同
台北六張犁公墓被土石埋沒磚刻的名字
終於用歷史真相刻在祖國大地
如鮮草紅花開在西山雪堐上
豈曰無聲,河山即名
長河為咽,青山為證
寒冬將盡,夜霧漸消
枯樹寒鴨都已感知春意水暖
你們將重生於民族復興的大道上
石頭的眼睛─圓明園
門口放紅歌,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黨
屆齡一百年的年,一百年前
從圓明園的烽火恥辱裡
在嚴冬的冰雪下冒出新芽
徹底擺脫所有不平等條約的枷鎖
前後百年建成的宮殿,岩石參差樓閣
東方融合西方,從草原雄健快馬而來
垂簾腐敗而衰,千樹萬花鶯聲燕語
烽火下一夜之間化為灰燼,更不堪
擬想,二千年前阿房宮三月烽火
徒留不死的岩石,猶睜著未閉的眼縫
烽火加歲月燻黑的眼眶與裂唇
額頭臉頰在嚴寒裡透著欲言的赭紅
湖面冷靜薄霜,天鵝雁鴨蕩漾
香妃亭裡嬝繞無名花香,潛藏冤氣
尚聽見雨果雕像大聲斥責英法聯軍
請站起來,再控訴新冷戰新八國
以刺刀和槍口呼喊虛偽的民主人權
不同的時代,同樣的炮火
摧毀伊拉克與阿富汗千年古蹟
軍火商與霸權的慾望,還在地球上到處燃燒
如燃燒在圓明園不死的岩石裡,那溫度
能燙傷遊子灰白的額頭,沸騰著思潮
在嚴冬未盡已先感知早春水暖
呵─初唐的詩風正吹蕩著我倆的白髮
20年前的3月5日,黃順興先生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去世。黃老曾任台東縣長與立法委員,是台灣黨外運動的要角。1970年代,我在美國參與保釣運動時就久仰他大名,沒想到之後會在大陸與他相識相交。
直升機為近代航空史上最為成功的裝備之一,按照任務的不同與需求,輕型、中型與重型直升機的型號皆有,中型直升機的使用最為廣泛,美軍研製的CH-47直升機,服役至今雖已超過半世紀,但仍是一款相當受到重視的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