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從「川英通話」、川普公然質疑美國的「一中政策」,到中共軍機兩度繞台、聖多美與台斷交,台灣民眾在短短半個多月中終於見識到,一旦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被破壞,「地動山搖」絕不會只是虛張聲勢。
在與聖多美斷交後,有綠營重量級人士公開表示「我們哪裡在乎小國的斷交?怎麼處理美國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才是生死存亡。」林全也重新定義「踏實外交」,不應以金錢交換邦交。果真如此,蔡英文又何必浪費公帑,在亟需援助的「貧弱小邦」之間四處奔波,難道她1月出訪中美洲四國,只為過境美國?
據聞,早在大選前,綠營就評估過「小國邦交無用論」,蔡政府對於聖多美可能帶來的斷交潮,大概會處變不驚,也會在對外關係上,加大執行其「友美親日以抗中」政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中美關係發展史來看,美國歷任總統的對華政策,均取決於自身的國家利益及當下的世界局勢,1月20日就任後的川普會如何處理美中台關係,還有待觀察。唯一可確定的是,由於「一中原則」早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川普稱呼蔡英文一聲「台灣總統」,完全無法改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之歷史及法理事實,也不能創造出一個「台灣國」來。
倒是歐巴馬在警告川普「顛覆一中,須想清楚後果」的記者會上,提及台灣是一個「實體」(entity)的表述,值得重視。且不論其理解是否正確,都值得吾人進一步思考。
就國際運作(international practice)觀之,台灣在一些領域(例如航空、捕魚、氣象、投資)上,或可算是一個可自行運作的實體,但所有國際法專家均認為,在宣布獨立,更改國號,制定新憲法,並被國際社會承認之前,台灣不是一個國家(state)。
倘若蔡英文想繼續借中華民國之名「維持台海現狀」,基於中華民國憲法至今是「一中憲法」,北京又已鄭重反覆提出「反對一切形式的台獨」。這表示,蔡政府要借殼上市,就必須用具體行動禁止獨派炒作修改國歌、修改公投法、修憲等議題,並停止推動一切「文化台獨」行動,才有可能創造開啟政治對話,逐步解決政治分歧的有利條件。
最後,有關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問題,並非完全沒有解套的方法。就在「川英通話」前兩天,北京曾提出:「不反對在九二共識之外,建立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若蔡英文只為個人及民進黨面子問題,暫不願承認「九二共識」,不妨先提出「兩岸非國與國關係,非一中一台」,這不見得是北京要的「替代性共識」,但至少應該是一個善意的開始。
比對台灣與大陸媒體最近的報導,讓人頓覺台灣是一隻鴕鳥頭埋沙堆,或是慢慢加熱中的一尾泥鰍,不知死之將至。
一是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聖多美外長博特略簽署了復交《聯合公報》。而張小月在立院回答立委質詢時說,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一事跟「九二共識」無關,馬政府時期也發生過甘比亞斷交,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國際空間打壓破壞一直都存在。
二是台灣國防部表示,我方對「遼寧號」繞台一周,均有預置海、空兵力全程警戒、監偵與應處,籲請國人安心。
三是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鄭運鵬立委表示,觀光局已持續5年辦理北美同志旅遊業、觀光業來台踩線團,加上台灣環境對同志友善,「台灣應成為同志旅遊首選,人數要第一。」
從上面三則新聞對比讀來,讓人覺得已到這節骨眼,蔡政府似乎仍不知今夕何夕,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田地。對岸已兵臨城下,先空後海展開包抄,所差只是按鈕,我們仍在吵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跟「九二共識」無關;要爭台灣成為人數第一的同志旅遊首選。執政黨一面大喊團結,一面鬥爭國民黨;一面轉型正義,一面以年金改革為名鬥爭藍營居多的軍公教;一面要彌平社會傷口,一面又不斷拋出有爭議的法案,撕裂台灣人民的傷口,國人能安心得起來嗎?
元朝《范書》中第一則:「有一日兵臨城下,將至濠邊,四下裡安環,八下裡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馬踐了你庭堂。」台灣現真是落到共軍業已環台,四下裡安環,八下裡拽炮,即將平了你宅舍,馬踐了你庭堂如此窘境,猶在一片自我感覺良好中,不承認「九二共識」。
蔡英文執政8個月,民調持續溜滑梯,如繼續看跌,想要連任難度大矣!綠營集團焦躁不安,那些剛嚐各種名器利益的群雞,患得患失心更不言可喻;相對的,也讓國民黨內前年一片謙讓的權貴認為,2020年總統大選是騎馬進京的大好機會,怪不得黨主席選舉,內鬥老毛病又復萌。
吳敦義、郝龍斌在洪秀柱宣布競選連任後,宣稱要承擔重責大任,韓國瑜也跳出來參選,詹啟賢也有參選意願。媒體也開始炒作主席選舉,爭相報導各參選人在檯面上下過招。
本來多人出來競選是好事,國民黨員有更多選擇,符合選賢與能,但如參選人虛心假意,只想打著黨國、經國先生的幌子,踩踏他人,成全自己,那就會害了百年老黨。
吳敦義日前在參選記者會上哽咽地說勇於承擔,但有黨員質疑他想的是總統這個名器?還是勇於承擔國民黨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如果他老實承認想參選總統無可厚非,但2015年黨內初選時,他在哪裡?這段往事並不久遠,他應對黨員說清楚。而郝龍斌表示,選上黨主席,將不參選總統,這話能信嗎?去年朱立倫不是也講過這話,要把市長做好做滿,但不旋踵即粗糙地「拔柱」。
黨同伐異不足為奇,但國民黨內有些人專搞黨異伐同。作為國民黨黨員,我希望各參選人適可而止,表現風度、公平競爭,以免民進黨只要挑起國民黨內鬥,就又可以轉移執政不力的焦點。
身為一個強國,不論是區域強權還是往後的世界霸權,中國解放軍必須將力量竭盡所能地到達各個重要海域進行防禦,仿效美國海軍的運用模式,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海上強權,得以維護國家的尊嚴及核心利益。
根據資訊顯示,中國大陸海軍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這訊息透露出大陸對「強軍夢」的投入,這點讓美日兩國憂心。
對於美國來說,持續維持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有助於維繫美國霸權的地位,更有助於美軍嚇阻中國在第一島鏈內的所有活動,美軍竭盡所能聯合日本海上自衛隊與新加坡、菲律賓,來聯合圍堵中國海軍的投射力量,然而,目前看來事與願違。
美國應會繼續與日本維持緊密的軍事同盟,透過聯合軍演與軍機軍艦換防方式,來強化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嚇阻力量,繼續圍堵中國,因此,解放軍必須解決艦載機數量的不足、加強海上航母全天候作戰的能力、培訓航母操作經驗,並設法使艦載機之性能與美軍新一代的匿蹤戰機較量。
中國大陸海目前的海上實力,對東海、南海甚至台灣海峽,已構成一定程度的嚇阻力量,但若要完全跳開第一島鏈,直接投射進入到更遠、更深的第二島鏈的關島,則需再加把勁。
王炳忠1月在〈中華民國何去何從?〉文章中指出,由於獨派做大,解嚴後對立分明的「紅統」與「藍統」應該慢慢反思,共同追求國家領土與主權的完整。我很同意。
「紅統」與「藍統」是國共內戰的遺物,然而,我出生的年代台灣已解嚴,親美親日的訊息漫天充斥電視媒體,我會思考統一問題,完全源自我自己的反思,絕非外人所加。
如許多媒體報導,台灣青年多數信仰台獨,少數信仰偏安「華獨」。在大學校園中,「華獨」分子心高氣傲,經常藉機羞辱陸生。然而,而來自大陸的小清新們一下飛機就被台灣建設如此二三線嚇到,沒想到居然還要遭到同學砸得滿臉狗血。
「華獨」青年們可能從高中課本略知一二,卻忽略了中共帶領中華民族自立自強。尤其,1978年大陸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人民奮發努力,乃至超越台灣。
遼寧號航母、中國航天及中國FAST望遠鏡等一切興起於大陸的高科技,很多年輕人掩蓋住雙耳,用「不可能」三字去否定。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火炬前,當「不可能」無法再當遮羞布時,他們轉而羞辱兼嘲諷。我的陸生朋友告訴我,他曾在遊覽車上聽過「支那國也能造出太空船?」而整車的人贊成喧嘩。試問此時,是誰理性、誰不理性?
2006年,當中華民國終止「國統綱領」時,中華民國其實也閹割了自己,反正原本「就只是講給老先生聽的而已」(李登輝言)。那麼試問,在當今中華民國只代表台灣地區,那麼統派還需要中華民國嗎?
面對南中國海日益複雜的情勢,尤其對於區域外勢力的介入,中國大陸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海上執法力量。蛟龍-600巡邏機將進一步提升對海域的監測與掌控,反潛巡邏機則代表大陸強大軍事實力的存在。
去年珠海航展大陸中航工業集團公司所研製AG-600(蛟龍)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最大的起飛重量53.5噸,空中巡航時速480公里,最大時速560公里,最大航程超過5000公里。目前為世界最大的一款水陸兩用飛機,可以在陸地和水上起降。
蛟龍-600具有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的能力,可以根據需要加以改裝,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補給、反海盜和緝私等海上執法任務,因此,非常適合海警在遼闊的南中國海進行巡邏任務。
蛟龍-600若從青島的海警基地出發,向東飛行1個小時內就可以抵達朝鮮半島的西海岸,再向南約1小時可抵達日本列島南邊的大隅海峽、3小時內可抵達宮古海峽。如果從舟山海警基地出發,穿過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後,再南下可到達菲律賓群島,與海警南海救援隊形成對接。
若從海南島出發,向東大約2個小時可以抵達巴士海峽一線,與海警東海救援隊形成對接;向南飛3個小時可抵達中國南沙群島附近海域,覆蓋整個南海。隨著西沙、南沙島礁的建設,蛟龍-600可在此部署,使其救援範圍可擴展到暹羅灣、納土納海及麻六甲海峽。
隨著蛟龍-600裝備中國海警救援機隊,活動範圍將可以覆蓋第一島鏈之內所有區域及島鏈外側海域,填補了中國大陸海警缺乏遠海快速救援的空白。
蛟龍-600巡邏機將進一步提升對南中國海海域的監測與掌控,尤其對該地區日益複雜的情勢,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海上執法力量,藉以維護海疆權益。
C919改裝反潛巡邏機
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海商用飛機公司的C-919客機再度受到關注, C-919客機已開始總裝,並即將首飛。在此基礎上,可否發展成一款雙發動機噴射式軍用飛機,滿足中國海軍航空兵對於固定翼海上巡邏機/反潛機的需求,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
據了解,海軍航空兵已經開始接收、試用高新6工程的固定翼海上反潛巡邏機,以最新的運-9技術指標來說,它的最大速度為65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為500公里/小時,航程約為6000公里,升限為一萬公尺,作戰半徑約為2000公里。這個技術指標與美軍P-3C的最大速度可以達到76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超過600公里,航程接近9000公里,幾乎是運-9的2倍。而最新P-8A反潛機的速度更是可以超過800公里,航程也超過8000公里。在載台的硬體指標上就輸人一籌。
對於反潛巡邏機來說,飛機作戰半徑越大越好,這樣的反潛巡邏機可以監控更大的海域,或在任務海域有更長的滯空時間。有利對潛艇的搜索及攻擊的成功率,所以有人提出可否以C-919區間客機為基礎,發展一款軍用飛機的平台。
從公布的資料瞭解,C-919ER(增程型)客機的航程可達到5500公里,配備兩台LEAP-X1C渦扇發動機,巡航速度約800公里,這些指標與P-8A基本型飛機波音-737-800相當,這意味著大陸可以在C-919ER的基礎上發展新一代噴射式固定翼反潛巡邏飛機。與P-8A使用的載台波音-737-800相比,首先需提高的就是C-919固定翼反潛巡邏機的航程,將現有的5500公里提高到8000公里以上。
對於C-919固定翼反潛巡邏機來說,首先致力於結構自重的降低,進一步擴大飛機的起飛重量,由現在的77噸增加到P-8A的86噸左右,這樣就可以將載油增加到30噸以上,保證C-919的航程能達到或接近P-8A的水準。
所以,用於軍用機平台的發動機將是研製C-919反潛機的關鍵, 現在可以使用的渦扇噴射發動機有幾種選擇,一種是宣稱推力已達13.1噸,由俄羅斯授權生產的D-30 KP2國產型號:渦扇18發動機;但從最近又向俄羅斯訂購了220台D-30 KP2發動機來看,渦扇18的生產似乎並不順利。
另外一種是向俄羅斯進口推力達到17.4噸的PS-90A1渦扇發動機,但俄羅斯至今並沒有同意出售PS-90A1給中國,不然,運-20就可以使用PS-90A1渦扇發動機作為其量產型號的發動機。
目前渦扇-2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已進入空中試飛階段,估計渦扇-20的推力應該在14噸以上,可為C-919反潛巡邏機未來的發展提供發動機的儲備方案。
考慮到C-919反潛巡邏機的起飛需要長2200公尺以上的跑道,中國大陸已經在西沙永興島以及南沙的三個島礁上建成了長達3000公尺的飛機跑道,這樣C-919反潛巡邏機將更適合駐紮在這些機場,以進一步提高對於南中國海海域的監測與掌控,尤其面對該地區日益複雜的情勢,反潛巡邏機將代表著中國大陸強而有力軍事實力的存在。
(作者係東亞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
顫抖的海波上顫抖的飛行
震顫的心靈下震後的北川
衣袂海風乾澀的白鹽化為全身似雪
飛渡海峽,就只是為了,來到仙遊
顫抖的仰望您─李白
上下追索,向您追問
詩言志與思無邪以來
屈辭兮漢唐,白也詩無敵
白話文運動近百年了,我們漢語詩人
就應該要詞窮了嗎?
需要您再一次撚鬚作對,解讀
古來聖賢皆寂寞─
文章真是憎命達?得失苟能寸心知?
詩這個字自甲骨象形與會意以來
就是在寸土上的言說,寸心裡的冷暖
2008年八級大地震以八萬八千多條人命陪葬
沒有震醒您的千年大寐
沒有震出您的白骨與魂魄
如何回答中華文明遇到的,天問
21世紀人類的另一次轉折─
當這地球從公轉與自轉的陰陽
又一次頓足捶胸,摧肝裂膽於蜀道
警告、誡示,祖國
您摸著石頭過河的祖國,必須再一次轉折
接地氣,承天運,順民心
然而背後的苦難呢?人民深處的苦難呢?
他們不在您風流倜儻與楚狂的酒歌裡
他們不配您的一支筆俯首甘為牛嗎?
您了然的先知,我終於覺悟天命安排了
杜甫,和您裸裎相見,在長安
無視冠蓋滿京華,看透文章千古事
彷佛並行的長江與黃河,他小您十歲
當他穿上杜工部的錦服,就似杜補
是謂補白?他站在李杜祠你的後面
他生來補您的不足,或有餘?
從您昂頭觀月的腮邊我看見他的額角
您束髮的飄帶後面是他的方冠
您不寂寞的,李重耳的後代
您已詩仙,真正寂寞的是
替您書寫了人民戰亂苦難的三吏與三別
詩聖杜甫,這是您說的聖賢的寂寞
這不應辯證,有同感寂寞的應是
用白話書寫已白髮,在商品經濟浪潮中
曾以犁劍鋤刀行走於巷弄和江湖
徒勞於WTO的農田中的詩人
與大約112位詩人,爬過你的衣冠塚
在梓潼文昌祖庭邊,二彈一星研究基地
站在排列的112種元素符號的位置上
觀天象,冥宇宙,辨世局,察人間
這地球,因中國有核彈而三分天下?
在地球還沒被人類的慾望之火毀滅以前
想像下輩子該以什麼樣子出現在地球
與周圍二萬棵一千年以上的古柏
挺立著反戰的姿勢,以和平的崛起
每棵古柏都像火箭與飛彈,應是和平的衛士
注:參加在四川李白故鄉綿陽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詩歌節,與百餘位詩人至李白故居以菊花白酒獻祭李白,後至世界上唯一供奉李杜的李杜祠觀瞻,有所感而詩。
享譽兩岸的水墨藝術大家江明賢,即日起至3月5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歷史‧人文‧美學--江明賢的墨彩世界」個展,除展出百餘幅作品,還有從未曝光的十幾本寫生長卷冊頁。
江明賢,1942年生於台中縣,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後留學西班牙,1988年獲「國家文藝獎」。他已在中國大陸、台灣、西班牙、法國、美國、日本、香港、澳門等地舉行個人畫展60多次,是現今兩岸最重要的水墨藝術家之一。此次畫展是江明賢近年少見的一次大型展覽,有他在世界各地以及兩岸創作的自然美景、風土人情和古蹟建築,還有〈花東紀遊〉等寫生冊頁。
為何把寫生冊頁拿出來展覽?江明賢指出兩個原因,一是有感於寫生稿是畫家的基本功,「但是現在年輕人不談技法,不重寫生,很怕這些苦差事。透過展覽告訴年輕學子,想當畫家就要腳踏實地做好寫生基本功夫才行」。其次是,來自於前輩畫家給他的啓示。
前輩畫家給啓示
江明賢回憶,1979年史博館有一檔名為「中國水墨畫五十人邀請展」的畫展,他是其中一人。展完後,有朋友對他說「張大千先生想見你」。後來他去外雙溪張大千家見大師,當天已有將軍、立委、官夫人等貴賓,「大千先生旁邊的座位空著,我一進去,他就叫我坐在他旁邊,還跟賓客說『你們不要小看這個年輕人,他是不得了的大畫家』。」張大師一席話讓江明賢十分感動,「沒想到前輩畫家竟然是如此地關懷、鼓勵年輕藝術家。」
黃君璧大師也在很多人面前稱讚過江明賢。「我大四時曾去老師畫室,滿屋子皆是穿旗袍的官夫人,我站在門口不敢進去,老師看到我,立刻說『進來進來,到我旁邊來。』」黃君璧還向大家介紹江明賢「這個年輕人,將來不得了」,本來不理江明賢的夫人們,聽了後才看他一眼。
1988年,江明賢應大陸文化部「中華文化聯誼會」之邀請,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行巡迴個展時,也有幸跟李可染大師見面,並受到前輩畫家的啟發。當時李可染無法到現場看展,他在安排下親訪大師寓所,李夫人告訴江明賢「李老身體不好,談30分鐘即可」,沒想到,兩人談了一個多小時。那一次,李大師罕見也是首次拿出了壓箱寶物,近40張寫生手稿,親自指導不是他學生的江明賢如何寫生。
創作不忘教學
這一次又一次寶貴的經驗,影響江明賢日後做人處事甚深,他沒有如一般人所云的文人相輕、同行相忌,屬於廣結善緣型。他更告訴自己一定要多多支持後進,因此除了創作,他一直在學校教書,就是希望盡量給學生鼓勵。此次個展,他將之定位為「學術性」展覽,正是希望給只憑觀念創作的年輕學生一點啓示。
寫生,在畫家的藝術創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舉凡藝術家的養成,必須經由技巧的學習、理論的鑽研,再產生出屬於自己的美學思想體系。在寫生的基礎上,以審美的眼光洞察萬物,以藝術的語言對自然進行臨摹,刪繁就簡後訴諸筆墨,完成作品。江明賢指出,「像李可染大師到老還在寫生,黃君璧大師也是走到哪、畫到哪。」
實地寫生體悟固然有助於畫好山水,但江明賢更認為,要多讀好的遊記才能深刻認識山岳江河,下筆方能見其神韻。他強調,創作離不開生活,必須留心周遭萬象,對各地人文景致深刻記錄,方能成就動人畫作。
江明賢充滿創作慾,刺激他不囿於傳統而與時代同進展。1961年,他從台北師範學校畢業、任滿三年服務期限後,立即考進師大藝術系積累藝術創作能量;等到師大畢業、獲得教職、並於此時期成家的他,又在1973年放下穩定的工作與家庭,前往西班牙留學,深刻了解西方藝術的精髓、特點。
1974年,江明賢再度進入紐約大學,研究中西藝術史,企圖以理論的深化,重尋創作生機。
融會中西美學精神
是故,江明賢得以「引西潤中」。他融會中西美學精神,將水墨畫的意境氣韻和筆墨技法結合西洋繪畫的構圖、色彩、透視、技法及現代繪畫理念,創造出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我的繪畫思想就是個展的標題,歷史、人文、美學。」江明賢十分關心人文歷史,他親臨黃山煙雲、萬里長城、桂林山水、樂山大佛、布達拉宮等名山勝景,感受自然景物、遺址,追懷人文歷史,再轉之於畫。
「江明賢的墨彩世界」是藝術家對山川萬物的表現,對人文情懷的體現。而其他受西方技法影響的畫作,江明賢允諾未來再以專題形式展出。喜歡江明賢作品的畫迷們,敬請期待。
〈山路〉刻畫了女主角凄婉動人的故事與對消費文化的批判,〈趙南棟〉則呈現了左翼菁英在台北軍監的勇敢風采,並寫出新生代的歷史孤兒本質。
陳映真對左翼菁英的緬懷系列,包括〈鈴璫花〉、〈山路〉、〈趙南棟〉三個短篇。上期《觀察》我細讀了〈鈴璫花〉,現在續讀後兩篇小說。
碾過現代商品文明的山路
〈山路〉的結構和〈鈴璫花〉完全不同,從懷舊的第一人稱敘述轉為第三人稱,以懸疑開篇,以結尾的書信體解開謎團。女主角老大嫂突然發病,失去生存意志,進了病房,然後經過小叔李國木的回憶及在病房中與她的對話,倒敘了老大嫂如何進入家門,推煤車做活,30年來撐著這個家,及至現在國木自己也成家立業,享受著1980年代台灣中產階級的富裕,鋪陳出她一生的行徑與人格。國木隱約猜到老大嫂發病的原因;她是從報章上看到被槍斃的大哥國坤的難友、終身犯黃貞柏獲釋當天發病的,也許她觸景傷情吧!事實的真相要等到老大嫂死後,從她抽屜裡找到沒有寄出去給貞柏的信才大白:她原是貞柏臨近婚約的戀人,卻在山路上傾心於他常贊美的好友國坤,而到貧窮的李家來是贖家族的罪愆,是因她二哥背叛了這些革命同志。
與〈鈴璫花〉不同,現在是有組織的行動,編有教唱的歌本,專注於勞動者的喚醒與動員,可能還帶有武裝革命的性質(「想著你們夢中的旗幟,在鎮上的天空裡飄揚」)。小說裡沒有對這革命做描述,這行動胎死腹中,志士們遭逮捕了;然而,我們不難想像他們意氣飛揚的剎那與沉醉的夢。
〈鈴璫花〉著眼處為受難人高老師本身,其出走、躲匿、被捕、槍決的一生,那麼,〈山路〉則延伸到受難人家屬的傷痛與煎熬:收殮屍體的哀慟、母親憂鬱死去、社會疏離等。然而,這些都在主角老大嫂青春靈魂的高歌裡,退卻至生命的後台;整個小說散發著理想洋溢的氣息。
老大嫂可說是陳映真所有小說中意味最為深長的女性了。這牽涉到陳映真在緬懷系列中的美學處理,受難人這一主脈往往被稀釋,置於通體結構的隱秀處,這通體結構在〈鈴璫花〉是阿助的童年往事,在〈山路〉則是老大嫂的贖罪以及「喫盡人間苦難而不稍悔」的一生。這篇小說最最凄婉動人的是,老大嫂的私密感情,在她最敬最愛的兩位毫無芥蒂的朋友之間的歸屬,就在從崁頂通向桃園的「一條曲曲彎彎的山路」上發生。然而,這私密感情並沒削減緬懷社會主義菁英這主題,而是使到這嚴肅的、政治本質的主題更有人味,更能抓住寫實主義的整體視野。事實上,老大嫂的一生行徑也就是社會主義者的行徑,老大嫂就是她心儀的貞柏與國坤的化身。
如果從女性主義的「雌雄同體」理論來看,老大嫂可說是陳映真雌/陰性身分的表達。所謂「雌雄同體」,是指個體本有雄性陽剛和雌性婉約的一面,只是在性別認同的社會化過程裡,認同了某一性別,而把另一性別壓抑了。藝術得以讓被壓抑的一面釋放。用此刻隨手拈來的例子來說,貝多芬寫有雄偉的〈命運交響曲〉,也寫有婉約的〈給愛麗絲〉。請看老大嫂是怎麼說的:「近年來,我戴著老花眼鏡,讀著中國大陸的一些變化,不免有女人家的疑惑和擔心。不管別的,我只擔心:如果大陸的革命墮落了,國坤大哥的赴死,和您的長久囚錮,會不會終於成為比死、比半生囚禁更加殘酷的徒然」。這不就是陳映真的內心獨白嗎?「女人家」三字洩露了他此時正以陰性身分發聲。
信裡同時寫道,「如今,您的出獄,驚醒了我,被資本主義商品馴化、飼養了的、家畜般的我自己,突然因為您的出獄,而驚恐地回到那艱苦,卻充滿著生命的森林。然則驚醒的一刻,卻同時感到自己已經油盡燈滅了」。謎團終於揭開。在資本主義環境下的商品文明,正無情地催化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疏離與異化。
小說讀後,沉默裡,我彷彿看到這一條山路,碾過現代的物質文明,留下一條凹下去的軌跡。這山路是左翼的桃花源,恒久地招引著理想的靈魂。
迷失的歷史孤兒趙南棟
〈趙南棟〉在敘事結構上有特殊的格局,有若四幕劇,每幕由一人物主導。每節以該節焦點人物為標題,並以病人趙慶雲的病情記錄作為開端;隨著日期的後移,病情加重,情節越來越緊繃,一直到使人窒息的結尾,讓人低迴不已;〈葉春美〉經由她的回憶重現了白色恐怖位於台北青島東路軍監的女監;〈趙爾平〉則焦點放在他的成長歷程及他在商場上的敗壞;〈趙慶雲〉是在迴光返照的夢幻裡重現了那時的男監;〈趙南棟〉是小說收尾的高潮。趙慶雲的死亡,在太平間外趙南棟吸毒後有如遊魂;各幕間相互呼應,而貫通全敘事的人物則是可稱作趙氏孤兒的趙南棟。在這緬懷系列裡,〈趙南棟〉終於進入受難人的牢房和出獄後消費文化的荒涼。
四幕裡寫得最精彩的,莫過於〈趙慶雲〉了,如真如幻,卻又切合男監的特質,描繪出社會主義者捨身不屈與個別獨特的神采;它不必借助所謂「魔幻寫實主義」。「魔幻寫實」是需要「扭曲」處理,而陳氏「直逼真實」的寫實,實勝一籌,只能用中國最高美學的讚詞「神矣」稱之。其中更含有豐富的文化含義,獄中,兩人象棋對弈,相對寂然,神色不變,猶若謝安淝水之戰,得千古之風流,而被稱為conductor的指揮家,作曲內容為民族的苦難與革命的輝煌,而藝術形式則採自西方交響樂之類,象徵著近代中國中西文明的交會,音符在其指揮棒下有若精靈,時而詼諧,時而詠嘆,時而英雄式的高亢。陳映真在這節所表現的文字魅力,可謂無人可出其右者。
陳映真沒有指陳趙南棟失落的根由,這「不指陳」更具震撼力,更能彰顯資本主義下消費文明的異化能量。在這條件下,只有兩條路,但都不是出路,一是像老大嫂晚年不自覺那樣或目前的趙爾平隨波浮沉那樣,被馴化、被飼養,一是像趙南棟那樣,反叛與失落,也因為這樣,這篇小說取名為趙南棟。
我真佩服陳映真能壓抑著情緒,以無比的憐憫之心來描寫趙南棟,這一個八十年代迷失的歷史的孤兒。最後,「她緩緩地走向前去。她站在趙南棟的跟前,看著他那一頭垢汙的長髮,慘白而瘦削的臉。她的眼中發散著溫和的光采,像是母親看見了自己的骨肉。她拉起他無力的手,從寬鬆的袖口上,看到他胳臂上幾處用烟頭燙觸的傷口」。獄中被託孤的女角葉春美以母愛般溫柔的心,對趙南棟不捨不棄,給予他撫慰,使人動容。
讀罷,視覺裡仍殘留著趙慶雲「那衰敗的、被導尿管弄得有些發炎的器官,在蕪亂的體毛中,安靜地死亡著」。這是自然主義的描寫,它不意味著悲觀或挫敗,卻沉靜地引起我們悠遠的沉思。
愛與叮嚀
小說是敘事體,敘事形式可說是小說美學的靈魂。這幾個短篇做了多樣的嘗試,美學效果迥異,可謂多姿。寫實主義的敘事美學就就是多面向,以抓住現實的整體,並內化為藝術形式。這也就是陳氏寫實主義的實踐,而這緬懷系列的特色,就是把受害人的主脈稀釋在更大的通體結構的隱秀處,在含蓄中怒放。
《鈴璫花》系列表達的,是對為正義、為人類捨身的受難人的緬懷與肅然起敬,而感到可悲、可憐憫的,是代表著這歷史孤兒的一代的趙南棟。
在稍前的鉅著《華盛頓大樓》裡,陳映真對美國為首的跨國公司勢力下台灣主體的失落,有深刻而沉痛的指陳。在《鈴璫花》緬懷系列裡,劉賓雁的第二種忠誠的指涉,以及老大嫂所謂女人家的擔心,則是對祖國的愛與叮嚀。就以此為小小的總結吧!
(作者係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退休教授)
作者從在中東歐地區親眼目睹東歐民主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從而反思也在經歷民主陣痛與認同分歧的台灣。
2014年夏天,我訪問東歐各國約三個星期。當時中東歐各地紛紛舉辦「後共25周年紀念」,可是,自由化與民主改革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甚至出現逆退的危機。之後的三年間,我又去了兩回中東歐地區,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等,親眼看到了東歐民主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民粹主義挑戰新興民主國
匈牙利著名經濟學家科爾奈(Janos Kornai)曾指出,1980年代後期以來開啟的民主化與自由化改革路徑,並不必然是一條單行道,那些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民主變革並非不可逆轉。而逆轉之後的形勢也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可再逆轉的。民主可能根本無法保護它自己,特別是在民主尚未深深紮根的國家。對台灣而言,恐怕亦如是。
目前所有民主化的國家多少都呈現一些重大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問題。困難的症狀和嚴重程度因國家而異。然而,有些問題是相當普遍的:大量的民眾失去工作,失業成為長期問題;很多國家的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均逐步拉大;成千上萬的人生活困苦,而發橫財的人卻窮極奢侈。市場化與自由化的利益主要歸集於不到1%人口的金融資本所有者;而不公平的再分配機制又造成各國內部強烈的不滿,不滿的情緒又被民主反對者和民粹政客利用了。相當多的人都轉向了極右派;那些失望者、失敗者和貧困者,受到民粹派政治人物的煽動。總而言之,對民主體制的失望、反民主治理的嘗試,以及對經濟情勢的不滿,演化出一個惡性循環。這凸顯了新興民主國家所面臨的民粹主義挑戰和國家治理危機。
匈牙利政局整體向右轉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Mihály Orbán)在2014年7、8月紀念民主化風潮25年的活動中表示,在1980年代後半期,東歐人民普遍接受這樣的觀念:衰敗的東歐應該接受運轉良好的西方模式。但現在才知道,原來西歐也是脆弱的。他批判西方民主體制,強調匈牙利要發展另一種特別的、民族主義的民主型態,而不是強調言論和信仰自由的自由民主。
匈牙利的反對黨聯盟於2014年8月20日批判歐爾班的講話,指責他拋棄了「構成歐洲靈魂的自由與民主」,企圖以俄羅斯普丁式的「不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綱領取而代之。「不自由的民主」指的是,雖然開始實行民主選舉,但國家整體上並未呈現充分的政治自由、人權保障、法治、分權制衡和經濟自由化;市民社會的自主性也不充分。在2010年國會大選中,歐爾班成功領導右翼政黨匈牙利青年民主聯盟(Hungarian Youth Democrat)獲得五成三的選票及三分之二的席次,掌握政府後推動修憲,將基督教價值觀和保守意識形態載入新憲法。2014年4月,歐爾班政府再度連任,青盟和另一保守黨派在新國會199個席次中掌握了133席。這反映出匈牙利政局整體向右轉的趨勢。
2015年8月間,中東難民群聚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要求越過匈牙利與奧地利邊界,形成難民危機。歐爾班政府因以強硬武力制止難民越界,遭到國際輿論指責,但歐爾班卻反向斥責願意接納更多難民的德國政府,並強調此舉將危及「基督教歐洲」的完整與安全,他並透過國會立法方式,對非法越界的難民處以監禁,以期制止難民借道過境。
親眼目睹匈牙利難民危機
難民危機暴發之際,我正在匈牙利現場。2015年9月3日早上,我從捷克摩達維亞的首府布爾諾乘火車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由於中東北非的難民潮已陸續經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轉而湧入匈牙利。但匈牙利政府卻以德、奧等國拒絕難民直入,必須先在第一個歐盟入境國希臘先行登記,因此拒絕難民繼續穿越匈國國境,以免變相鼓勵其他難民繼續借此一管道前往西歐,對匈牙利治安造成威脅。結果,布達佩斯的主要火車站東站均為難民所盤據,所有的國際鐵路線被迫停駛。
難民本無意留住在匈牙利,要求匈國政府允許火車直接進入奧地利和德國,但匈牙利卻不甘願成為難民借道之所,要求難民先行登記;總理歐爾班強調,難民將危及歐洲的基督徒文化根基。而德國總理梅克爾此時又宣布,願意接受80萬難民,難民心存希望,因此拒絕登記;同時也拒絕留在匈牙利的難民站。結果導致難民盤據一列往西行的火車,並占領鐵路,另外還有上千位難民決定從公路徒步走向一百多公里遠的奧地利,這是歐洲自二戰以來,前所未見的難民危機。
我們事先已知道情勢變化,決定提前在多瑙河畔的小鎮瓦茲(Vac)下車,接待的朋友約好在此等我們下火車。未料,近午時分,進入匈牙利邊界前,火車在斯洛伐克的邊境小鎮停駛。原本站務人員通知大家要等匈牙利的司機來接班,等了一個多小時後,才被告知,最新的決定是火車不得進入匈牙利,必須由乘客乘計程車越過邊境前往。
此時已過了12時半,我們在車站外等到1點左右,終於搭上排班的計程車前往瓦茲,近1點50分抵達,接待的朋友已先離開了。後來才知道他被告知要到匈牙利邊界的另一站等我,顯然斯、匈兩國之間的訊息有著嚴重落差。此時,匈牙利站務人員告訴我們,下一班進布達佩斯的火車還要再等兩個半小時才開。不得已之下,我們只有繼續搭計程車前往布達佩斯,行程約150公里,兩小時後才到達旅館,前後花了近5小時,比正常時間多出4倍。
由於情勢不斷變化,我們只能靜觀其變。所幸,原定9月4日訪問匈牙利憲法法院的行程繼續不變,前後晤談了90分鐘,瞭解到匈牙利的法治進程與憲政制度。而此時布達佩斯的難民已經開始分流,一部分繼續留在東火車站;一部分決定留在邊界小鎮,順著鐵路走向奧地利;另一部分則經由多瑙河上的伊利沙白大橋走向100多公里外的奧匈邊界。英國BBC和匈牙利電視台一直全程現場報導。接待我們的匈牙利朋友說:這真是幾十年未見的大變局。
東難民湧入歐洲的危機,最後終因德、奧兩國決定開放大門、接納難民而暫時得到紓解。
歐盟新成員面對民主陣痛
我從現場觀察,深一層看到了更為細緻而難解的問題,那就是歐盟的新成員國,包括希臘、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儘管已告別了威權專制,走向民主化,但仍然面臨國家能力的不足與文化認同的分歧。這就像目前正在經歷民主陣痛與認同分歧的台灣一樣,同時承受三大現實問題的考驗。
第一,排外民族主義的勃興與文化認同的分歧。以匈、捷、斯、波四國為例,他們均堅持文化民族主義,強調自己是基督教國家,不願接納中東和北非難民和伊斯蘭教信徒。這些國家的政治領袖公開表示,只願接納難民中極少數的基督徒,而非絕大多數不同宗教信仰的非我族類。這是文化認同和宗教信仰上的分歧。
相對的,自二戰結束以來就不斷接納土耳其、南斯拉夫外籍勞工和中東難民的德國、奧地利和北歐的瑞典、芬蘭各國,卻願意基於人道主義精神,開放難民入境。而東歐這些「新歐洲」國家卻比較接近美、英當前的政治主流,強調必須以基督教文化為核心,拒絕多元文化主義,對伊斯蘭教和中東、北非人士採取拒斥的態度。換言之,這是從根源上反對一個多元族群和文化包容的歐盟。
第二,經濟發展條件的不足與國家能力的下頹。在此次難民危機中,匈牙利政府根本沒有危機處理的應變能力,連調派公車、紓解滯留車站和鐵路的人流,或是提前預擬應變方案,對不涉及難民路線的其他國內班車準時開動,都完全束手無策。因此,從維也納、布達佩斯到布拉格,這一向被視為「黃金三角」的中東歐地區,交通運輸一團混亂,許多旅遊行程被迫取消,火車班表也全面延誤。我自己花了比平常多三、四倍的時間,將近13小時才離開布達佩斯,到達捷克。如果是在台灣或大陸,新聞媒體和民眾恐怕早罵翻了,但在這裡,大家卻只有無言默然以對,連抗議都不可能。相對的,大陸的高鐵、航空和其他交通運輸事業快速成長,比中東歐或美國還要便利快捷。這凸顯大陸經濟建設的成果和國家能力的具足成長,這讓中東歐人民羨慕不已。
第三,民粹主義與「不自由的民主」持續滋長。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主張維持一個「基督教的歐洲」,決定在匈牙利和塞爾維亞邊界築起高牆和鐵絲網、阻絕難民進入,而且還要進一步修法讓非法移民關進監獄。但他卻忘了,匈牙利地處東、西歐要衝,20多年前,大量東德民眾借道捷克、匈牙利,進入奧地利、西德,以用腳投票的方式促成了1989年的兩德統一,進一步結束了東歐共黨統治。而今,中東難民要借道匈牙利,進入奧、德,又如何可能用高牆和監獄阻絕呢?
波蘭也成為分裂的國家
除了匈牙利,過去經濟改革表現傑出的波蘭,最近也逐漸變成一個憤怒和分裂的國家。2015年10月,右翼民族主義政黨-法律與正義黨(PiS)贏得了議會多數席位,而其競選訴求是逆轉上屆政府所建立的自由民主秩序。該黨很快就兌現了這一承諾,取得對媒體、司法體系和憲法法院的控制權。該黨領袖卡欽斯基(Jaroslaw Kaczynski)表示,他正在效法匈牙利的「不自由民主」模式,領導一場文化反革命。他的民族主義支持者欣喜若狂。而他的批評者則是目瞪口呆,擺出迎戰的姿態。
2016年12月,這種對立局面達到了一個新高潮,反對黨議員認為,一項限制媒體進入議會採訪的政府舉措實在太過分,於是決定圍困議會議事廳,並要求政府改弦更張。結果,執政黨議員乾脆列隊進入另外一個房間,在爭議的情況下通過2017年的預算案。而在議會外,反政府的抗議群眾試圖阻止執政黨議員離開,政府的支持者則怒斥反對派綁架了民主。
波蘭憲法法院前院長熱普林斯基(Andrzej Rzeplinski)認為,卡欽斯基讓波蘭走回威權主義的道路。波蘭現任總統杜達(Andrzej Duda)卻指責,因反對派煽動,導致社會動盪。
波蘭反對黨人士強調,他們是唯一可以阻擋卡欽斯基和一黨專政的力量,因此綁架議會、阻止議事進行是正當的。如果讓法律與正義黨完成它的四年任期統治,將會毀掉這個國家。他們標榜維護民主,但所採取的手段卻阻礙了民主的進程。對於自由派失望的人卻認為:所有政治人物,不分執政或在野,都很可怕。這對台灣老百姓來說,實在是司空見慣了。
當然,這也正是東歐新興民主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困境,同時也是對歐盟能否存續的一大試煉。歐盟究竟能否統合各國的異見,超越文化認同與族群對立的分歧,讓惱人的難民和經濟問題迎韌而解,使自由民主體制能持續而非中輟,這將是歐盟能否持續的關鍵。
(作者係金門大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