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週二, 31 一月 2023

近期內陸委會人事更替,新任主委陳明通擅長學術立論及政治實務,長期扮演陳水扁及蔡英文智囊的角色。就此而論,陳明通出任陸委會主委是一張王牌,也顯示民進黨政府兩岸政策存在轉換變動、更為開放及友善的可能性。

20180560402

自台灣政黨輪替後,大陸當局對台政策逐漸形成「硬更硬、軟更軟」的雙主軸策略,尤其是採取單邊主義作風,包括今年1月推出的M503航線、居民待遇措施及2月底的惠台31項措施等。

陳主委雖難以說服蔡英文當局接受「九二共識」及「一中原則」,從而恢復開啟兩岸協商;卻可以處理「操之在台」的政策領域,主動釋放善意,提出友善陸資、陸生、陸配、陸客及陸媒的優惠措施,藉此營造善意和解的根基。

避免重踩台獨激進路線

首先,要避免重踏激進台獨主義路線,淪為麻煩製造者。陳明通在涉台事務專業與關係網絡方面,比張小月嫻熟,這種關係資源是兩岸社會的共同資本,藉由關係網絡傳遞正確詮釋政策信息,可增加互信,避免誤解、誤判。

張小月曾提「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兩岸協議不是國際協議」,足見兩岸當局至少在「兩岸關係非國與國關係」有共同的認知。

陳明通擔任副主委期間,適逢陳水扁執政初期提出「四不一沒有」、「兩岸政治統合論」、「未來一中」,之後歷經「一邊一國論」。2007年擔任主委,適逢陳水扁倡議台灣正常國家運動、公投制新憲、入聯公投,兩岸關係發展陷入惡性循環,甚至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

歷經曲折迂迴的政治實務經驗,陳明通應深刻認識到兩岸關係步步驚心,從而對蔡英文兩岸政策扮演「煞車」角色,防止激進路線對中間路線的掣肘,避免重蹈激進法理台獨路線。

兩岸統合與經濟社會融合

其次,應連結兩岸政治統合論,接軌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途徑。陳水扁的「統合論」希望藉由兩岸社會文化交流、經濟合作,達成政治統合目標。這與當前大陸當局提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途徑,提出一代一線、居民待遇原則,給予台灣居民在投資、就學、就業、居住、社保、醫療同等待遇,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兩種說法皆涉及從經濟利益整合,培育文化認同及民族認同,最後轉換為政治認同,其政策思維邏輯頗為一致。

然陳水扁的政治統合論當時並未為大陸當局所肯定,甚至提出「聽其言、觀其行」說法。陳明通見證政治統合論轉換成「一邊一國論」,致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狀態的過程。對於31項大陸惠台措施的用意、企圖,陳明通亦應了然於心,故應避免過度標籤化及污名化作法,跳開「歷史路徑依賴」,避免重蹈覆轍。

對於大陸「軟更軟」的策略實施,台灣也必須有因應對策,應建構以「兩岸社會為本位」的對等互惠交流平台,將對岸民眾納入自身政策實施的標的,爭取對岸民眾的理解及諒解。

民進黨應在政策上釋善意

最後,應充分展現綠營全面執政治理兩岸關係的能力。張小月為國民黨政府體系培養出來的技術官僚,穩健而保守,並不具備扮演政策諮詢的功能。但陳明通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兩岸政策智囊,熟悉大陸涉台研究單位與智庫,本身具備提出兩岸政策新論述的能力,也具有提出開創性、前瞻性的政策思維及行事風格。

陳明通的學術及實務,黨內無人出其右,若無法提出有效治理的兩岸政策,勢必面臨外界批評民進黨政府欠缺兩岸治理能力。

陸委會應在以下幾方面作為對大陸釋放善意的政策選擇:鬆綁陸資投資經營活動的管制,提高投資高科技產業、購置房地產、參與政府採購招標等方面的自由度,放寬申請案審查尺度;陸配取得身分證由6年縮短成4年;放寬限制陸生打工就業、證照考試、申請獎學金等「三限六不」規定;方便陸媒設立永久辦事處,並取得更大採訪自由度。

此外,有關後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皆應在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範下處理,避免造成「兩國論」或「一邊一國論」定位,也有利於擴大兩岸當局互釋「最大善意」的基礎。

鑒於大陸當局對台政策反守為攻,積極營造「兩岸一家親」政治氛圍,民進黨當局也應積極主動改變防衛性思維,建立兩岸人民之間的親善關係,避免瀕臨戰爭邊緣的風險。

就此而論,31項惠台措施彰顯了大陸當局對台「軟更軟」的策略,已獲得多數台灣民眾的認同,有利於藉由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轉換為政治認同。在此情況下,台灣當局是否也應採取友陸或惠陸的政策抉擇,將大陸人民納入戰略結盟的群體呢?

台灣當局過去欠缺兩岸戰略思考,陳主委上台後,可以先從友善陸客、陸生、陸配及陸資著手,藉由惠陸措施,營造善意和解的政治基礎。

(作者係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週二, 31 一月 2023

繆德生上校為抗議違法違憲的軍人年金改革,犧牲了寶貴性命,使台灣社會的對立衝突急劇惡化。當政者如再不拿出具體對策有效制止,雙方戰火勢必持續延燒,甚至引發社會動亂。

 20180560401

台灣社會最近出現各種令人憂心的現象,民進黨難辭其咎,其中台獨基本教義派更是始作俑者,應負最大責任。

民進黨政府依顏色辦事

民進黨為吸引政治認同,壯大自己,長期抹黑藍營,分化族群,對敵我採取寬嚴迥異的雙重標準。自己人即使罪證確鑿如郭瑤琪,也上下一心全力維護。連自承犯罪的陳水扁,都派出監察委員當打手護駕。反之,對非我族類者,則鋪天蓋地極盡污衊醜化之能事。

蔣家父子堅強捍衛台灣,躲過文化大革命浩劫,安立於台灣海峽之東至今。蔣公以其由大陸帶來的黃金作準備金發行新台幣,穩定貨幣,發展經濟。又普及國民義務教育,提升國民素質。三級貧戶出身的陳水扁因此才當上總統。其他民生基礎建設,包括交通規劃、土地改革、農業改良、水力開發、衛生保健體系建構等等,使台灣創造經濟奇蹟,成為舉世罕見的均富社會,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說他們對台灣有再造之恩,實不為過。

然而,綠營不飲水思源,反而恩將仇報。對受惠至今的浩瀚恩澤絕口不提,不斷扭曲事實真相,操弄228事件,誇大受難者人數,咬定蔣公是殺人惡魔、肇禍元兇。民進黨以此手法取得政權後,拿不出政績,過去開的選舉支票又一一跳票,更加擁抱深綠群眾,按顏色辦事。

頻頻凸槌的搞笑國防部長馮世寬、財報都看不懂的台北農產公司總經理吳音寧、以副教授資歷出任陽明大學校長的郭旭崧飽受抨擊,都穩如泰山,甚至高升。遴選程序及實質資格均毫無疑問的管中閔,被教育部刁難一個多月,就是不核發聘書。

綠的不好惹,藍的好欺負

太陽花群眾攻占立法院,破壞公物,綠營立委挺身相助,以似是而非的「公民不服從」論點代為卸責,掌權後立即撤回告訴。法院竟也認定,讓立法院停擺近20天的霸占是表達言論自由的方法,被告全判無罪。如此離譜的認事用法,可能造成以後政府機關隨時被癱瘓的嚴重後果。

綠營人士對馬英九丟鞋,對行政院潑漆,統統沒事。而對蔡英文車隊丟鞋的6人都被罰款。蔣公銅像遭毀,故宮南院12獸首被潑漆,移走了事。八田與一塑像頭被砍,立刻勞師動眾潛到水庫深處打撈,費盡洪荒之力將之復原,還加派人手保護。

更誇張的是,獨派青年大搖大擺當眾在慈湖蔣公紀念館潑漆滋事,守衛只敢柔聲相勸,再眼睜睜看著他們完事揚長而去。對照不久前,有人只是排隊領紅包時胸前掛張《蔡英文下台》紙牌,就被前後包夾,強制驅離。連在公車站牌上貼張「功德院」紙條都被罰錢。

目睹以上事實,再笨的人也慢慢會懂「綠的不好惹,藍的好欺負」。明哲保身趨炎附勢者自然傾向辦藍不辦綠。難怪有人譏諷台灣已經實施一國兩制。

執政黨對內處心積慮挑撥族群仇恨,對外則大力鼓動媚日親美反中情緒。

鼓動媚日親美反中情緒

蔡英文表面上說維持現狀,卻不承認「九二共識」。其實,她想說的是「一中是大陸,我們是台灣」。換言之,獨派明知大陸不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還承認大陸是有完整主權國家,這才是真的自我矮化。但他們先罵先贏,硬將「自我矮化,親中賣台」的大帽子扣在藍營頭上,委實荒謬。

獨派放棄大陸作為與他國折衝的槓桿,一廂情願地以美日為靠山,努力巴結示好。教科書美化日本侵略殖民惡行,對美國老大言聽計從。美日樂得有軟柿子 吃。美國靠我們維繫太平洋防線,又只出售既貴且差的軍備,不管是否合用。和大陸開打貿易戰殃及台灣,反恐拉我們作夥,都不曾徵詢台灣的意見。蔡英文和川普通個電話,美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對台灣均無實質效益,綠營就沾沾自喜,好像獲得莫大光榮或勝利。

日本對他國慰安婦道歉賠償,對台灣則不理不睬;侵門踏戶追逐我漁船,蔡團隊皆不敢譴責。花蓮大地震罹難者中陸客最多,蔡政府拒絕陸方協助救難,反而接受日本支援,台灣的官員還陪7名日本人作秀。陸媒報導其中唯一救災人員怕災區危險不願進入,馬上被指報導不實,威脅要撤銷記者採訪證。該記者立刻PO出現場錄影,方才住口。

當權者對內煽動仇恨欺壓異己,對外低聲下氣自甘受辱,有骨氣的國人還能按耐多久?3月7日「日本交流協會」招牌被紅漆淹沒,已經給了答案。    

人民累積的怒火,會像蠢蠢欲動的火山,越來越難控制。一旦爆發,後果難以想像。祈求蔡政府快快覺醒,回頭是岸。千萬別弄到玩火自焚,全民陪葬。

(作者係前法務部部長)

週二, 31 一月 2023

3月20日,習近平在全國人大閉幕上強調:「每一寸領土都絕對不能也絕對不可能從中國分割出去」,這一番意有所指的嚴厲警告,不僅是說給民進黨政府聽的,更是說給外部干涉勢力聽的。

3月初以來,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後,立即派出國務院官員抵台,使台海局勢更加嚴峻;在貿易上,川普祭出301條款調查大刀,對大陸進口商品課徵高關稅與投資限制,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在人事任命上,川普先後任用強硬的鷹派人士出任國務卿及國安顧問,危及中美關係及原訂於5月召開的「川金會」。

相較於中美貿易大戰,大陸除立即表明「將奉陪到底」,反制行動也一一出台,大陸對於制止挾洋自重的民進黨政府,可能利用複雜的國際局勢進一步走獨,也預做準備,採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直接主動爭取台灣民心。歷經國民兩黨輪流執政,大陸早已察覺,爭取台灣民心,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釜底抽薪之計。

2月底國台辦發布31項惠台措施,引起台灣社會空前迴響,而且不論蔡政府文攻武嚇,或提出「八大強台策略」,都無助於扭轉人才西進的大勢。民調就顯示,六成台灣年輕人願意赴大陸發展。究其原因,當然是因為青年及中壯年在台灣,找不到大陸能帶給他們的機會及希望。不過,惠台措施只適用於到大陸生活、就學與創業投資者,固有發酵作用,大陸要想根本解決台灣問題,必須及早提出確保台灣在統一後長治久安的方案,讓統一成為普遍為人接受甚至嚮往的願景。

其次,保持自身發展勢頭。習近平說,「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在自身的發展進步」、「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在台灣年輕人對大陸態度明顯朝正面改變之際,大陸持續發展進步,並具體落實依法治國,應可增強台灣同胞的認同,並主動爭先「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同時,從這次中美貿易戰開打,台灣輿論紛紛警告「台灣難逃波及」,台商也希望得到大陸的保護可知,兩岸本來就是「命運共同體」,只有團結一起,才能共度難關、共享榮景。

再次,排除外部勢力的不當介入。美國明知「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卻始終利用台灣作為中美博弈的籌碼,對此,大陸深刻了解:台灣問題雖是中國的內政,但排除外部勢力的干預,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必要前提。從原駐聯合國大使的劉結一接任國務院台辦主任,而原主任張志軍當選為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委,顯見大陸在人事上早有布局。

對台灣而言,蔡政府看似贏了面子,卻將付出開放美豬、擴大軍購等巨大代價,主流民意也顯示,大陸絕不會坐視蔡英文藉外部勢力來為台獨護航。看來,面對這一場還將持續下去的風暴,最應該小心謹慎應對的是蔡英文當局。

週三, 18 一月 2023

科技人出身的高虹安所治理的新竹市已有近300年歷史。因鹽務而繁榮興起的鄭林兩大家族,建立了台灣名園,並使金山面的金山寺成為休憩勝地。但在乙未保台事件中,美麗家園曾經變成殺戮戰場。

2022030158408359

2022年九合一選舉,出身鴻海企業的高虹安立委脫穎而出,當選為新科的新竹市長,終結了民進黨在風城的八年執政。新竹市是高科技產業聚落,過去被稱為「科技之都」,高虹安提出智慧城市的願景,希望讓歷史設施與社區間產生新連結,並重現文化資產的完整故事,以活化舊城區及周邊,讓再生的歷史文化資產,成為新竹市的新亮點。

北台灣最早開發的重鎮

於清雍正元年(1723)所設立的淡水廳,自11年廳治從彰化縣沙轆(今台中沙鹿),遷至今日新竹市所在的竹塹城,直到光緒元年(1875)於台北設府,原淡水廳改為新竹縣的近150年,竹塹城即躍上歷史舞台,並在北台灣獨領風騷。

1987年左右,於新竹公園內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找回之了道光9年(1829)的《新建淡水廳城碑記》記載:「環植刺竹為衛,故以竹塹名城」,並記載台灣第一位進士的新竹北門鄭家─鄭用錫和板橋林本源家族的奠基者林平侯參與改建竹塹城為磚石的工程。

竹塹城另一大家族林恆茂商號則為後起之秀,其事業之一是辦理全台鹽務。據同治年間(1862-1874)成書的《淡水廳志》記載,廳西南5清里(約2.5公里)許之虎仔山(今新竹市香山區虎山里一帶)海鹽的產量已達2萬餘石,和竹塹北門外沿海的油車港(位在今新竹市北區、香山區交界地帶)一帶,為北台灣最重要的鹽場。其曬鹽法是曬海沙的台灣古曬鹽法而非曬海水。

光緒13年(1887)以林占梅次子林達夫為首的鹽商-「金聯和」承包了竹塹地區的鹽務,年間總共賣出2.5萬餘石,剩下8千多石結餘則交給金聯和。據明治32年(1899)《台灣日日新報》載,清代竹塹鹽務總館的基址就設於林恆茂家族的屋宅,「歷年官給資金,向其賃貸乘數十載」。於是,林家在咸豐年間(1851-1861),在廳城西門內經營的潛園,和北門外鄭氏的北郭園,被譽為台灣四大名園之一。

2022030158408360

金山面成為休憩勝地

位在今新竹市東區的金山面,為現今新竹科學園區所在的高地,咸豐11年(1861)金山面古文書呈現,當地客籍佃農向閩籍地主承租水田耕作,可知在此從事開墾的佃農多為客籍人士。據清光緒20年(1894)《新竹縣采訪冊》記載:「金山面山,在縣東南十里,形開金面。西衍平原,周廣數里,田園甚多。西北為冷水坑,有泉自坑中流出,清可沁脾。坑之東南略聚一窩,竹林幽邃,新建長清禪寺在焉,即《廳志》『古蹟考』所謂靈泉寺也。寺前僧人種茶供佛,頗稱美產。」

由於該地有冷水坑的清泉圍繞,成為竹塹一帶文人墨客禮佛、品茗的聖地。光緒13年北埔金廣福(墾號)客籍姜家撥番佛銀2千圓,與包含新竹的林汝梅(林占梅弟,1834-1894)、鄭如蘭(新竹北門鄭家)在內的5位閩籍士紳股夥,以此經費擴建靈泉寺,改名為「長清禪寺」。

光緒15年(1889),林汝梅捐款重建,因所在地是金山面,故定名「金山寺」。重修後的金山寺規模龐大,鄭家又於金山寺右方築冷泉別墅,吸引許多文人騷客到此品茗,謂之靈泉試茗。光緒20年年,該勝景和潛園探梅、北郭烟雨,納為新竹八景之一。但在同治13年(1874)日本侵台的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有著東方臉孔,操著一口北京官話的行腳僧,拜訪潛園主人林汝梅,並常駐於金山寺念佛誦經,暗地裡則測繪地形,他就是後來帶領日軍侵台的阪井重季大佐(上校)。

乙未保台的奮鬥

1895年乙未春,全台義軍統領進士丘逢甲率領竹苗義軍,北上桃園南崁駐守,其中包括金廣福客籍姜家的姜紹祖,所募兵勇成立的「敢字前營」。日軍攻占台北後,姜紹祖仍不氣餒,除了籌款,且以金山寺為據點,儲存附近客籍百姓所提供的糧食,並命附近客家村落婦女負責做甜粄(閩南人稱黏糕)幾萬斤,以餉兵士作戰時之糧。姜紹祖還結合了頭份的徐驤及台中霧峰林朝棟內渡後,所留下的部屬傅德生率領的棟軍,該軍隊每人都配有槍械。

近衛師團第二聯隊長阪井大佐,率日軍於陽曆6月22日占領新竹後,姜紹祖等乃退守今接近新竹縣寶山鄉的水仙崙(嶺)。7月9日,日軍要將台北至新竹的劉銘傳鐵路通車之時,抗日義軍看準了新竹城內日本守軍的人數少(近2千人),而己方人多且每人皆配有槍,另有兩門大砲協攻的有利情勢。10日凌晨,傅德生、徐驤等自十八尖山及虎頭山,向新竹城內和火車站(今新竹公園玻璃工藝博物館所在)進行砲擊,並和姜紹祖進發至南門外的枕頭山(今新竹公園後山)附近,自西門、東門及南門處三面圍攻新竹城,但因消息洩漏,在日軍於南門外架砲,阪井大佐親自在南門上督戰下,反遭日軍步砲兵各個擊破。

姜紹祖退至枕頭山附近村落,死守房舍,傍晚和100餘名部下被迫投降,隔日於獄中吞食鴉片自盡,其他義軍乃退往第二線的水仙崙和金山面庄。

同年8月初,新竹城內的日軍,配合近衛師團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率領的旅團主力─山根支隊,從桃園龍潭南下新竹,包抄抗日義軍的行動,開始大舉往金山面進行掃蕩,燒毀了金山寺。隨後,山根支隊沿著約今北2高路線進擊到水仙嶺一帶,新竹保衛戰宣告結束。今金山寺於「香蓮庵」創建時代(1860)所立的八角形石佛柱上,還留下當時日軍射擊的彈孔。

2022030158408361

日據時代到光復後的發展

潛園雖是乙未保台時,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從新竹南進的行館。但經過日據中期的市街改正,林家的祖厝及前園內的建築慘遭拆除,僅剩林占梅於咸豐5年(1855)35歲時,親書門額「潛園」,「乙卯年冬潛園主人書」的門牆,及1919年被日本當局移到新竹神社的爽吟閣。

油車港一帶直到1929年都繼續扮演北台灣食鹽產業的重心。之後急速陸化成為海埔新生地。而新竹北門的鄭家,因經營不善,大部分在金山面的土地賣給了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新竹製糖所,作為種植甘蔗的原料區,光復後則歸為台糖公司用地。

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在金山面地區成立,開始掌握全台產業和經濟的命脈;1982年以日據時期的新竹街(市)為基礎的縣轄市,升格為省轄的新竹市。竹科經過近年三期的擴建廠房。大肆開發的結果,造成周邊客家家族聚落的不斷瓦解,大量能源和水資源的耗損,環境也被破壞。筆者建議,新竹市可以文史切入社區,重現清治時期的歷史意象,再造竹塹引領北台風騷的榮景。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週三, 18 一月 2023

花東縱谷是台灣東部縱谷,夾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南北長約180公里,東西寬約2-7公里,因橫跨花蓮和台東兩縣故名。縱谷內水秀山明,白雲悠悠,稻田層層,風光旖旎,吸引著久居喧囂鬧市裡的人們絡繹不絕來此,尋覓清幽的田園風光。

20220301584083 N

花東縱谷南段,東側的海岸山脈和西側的中央山脈之間,藍天白雲下展現一片廣闊的綠色原野,那就是被清朝台東知州胡傳稱之為「台東第一大平原」的鹿野。鹿野地名的由來,一說是此地昔日為鹿群出沒的荒野,故為「鹿野」;另一說是日據時期,因招募日本新潟縣野鹿農民移居,日人遂將原地名鹿寮改為鹿野。今天的鹿野因豐富的農特產和地質景觀被譽為現代桃花源。

我們將從鹿野出發,向北穿越花東縱谷去花蓮。出發前,我們先在風景幽美的鹿野鄉間,體驗一段腳踏車之旅。這是認識當地農村很有趣的體驗。起點是龍田小學。我們一百多人每人一輛腳踏車,聚集在龍田小學一座很小很舊的木板房前。負責腳踏車導遊的是當地一位40來歲留著一頭披肩長髮的男子,像所有導遊一樣,談吐詼諧,表情生動。他首先站在木板房前,向我們講述了龍田村是日據時代台灣最大的日本移民村,當時道路兩旁都是日式建築。後來那些建築全被拆除了,只剩下校園裡這座木板房,是當年龍田小學校長的宿舍,被保存下來,成了歷史的見證。

騎車出發了。一百多人浩浩蕩蕩,向南騎出村口,順著田間小路向前騎去。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雲影落在山野緩緩移動著,青山環繞著一片廣闊的田野,鹿野溪在翠綠的田野上蜿蜒流過,帶著花草清香的微風輕輕吹拂,風裡充滿各種鳥鳴。多麼迷人的田園風光。我們經過一片片鳳梨田、木瓜園、香蕉園和茶園。導遊也騎著腳踏車,走在隊伍的最前頭,用高音喇叭講解路旁田地裡種植的農作物。在他繪聲繪色又妙趣橫生的講解中,我們增長了許多見識。途中有體驗點燃竹筒炮的驚險樂趣,以及品嚐贈送當地農特產釋迦和鳳梨的活動。

我們騎到村北一條寬闊筆直、兩旁種植粗大的小葉欖仁樹的大道上。導遊說這條路是台灣最直的路,十公里筆直筆直,路兩旁的小葉欖仁樹枝繁葉茂,枝葉在頭頂縱橫交錯,形成綠色長廊,故稱之為「綠色隧道」。我們在這裡進行一番另類體驗—躺馬路看風景。

道路右邊,是一大片草地,綠草如茵;左邊是綠色的茶園,連著高聳的青山。我們按要求足朝草地頭朝青山,並排躺在馬路一側。導遊站在旁邊用高音喇叭說:「躺馬路的人,平時大致四種:一是抗議的人,二是喝醉的人,三是神經失常的人,四是想不開尋死的人。一個正常人誰沒事躺馬路幹什麼?所以你一定要躺!人這一生能有幾次躺馬路的機會?躺過之後,你會有不同的感悟,會對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會讓你的人生脫胎換骨!」

他說得如此嚴肅,讓那些開始不願躺的人也一個個躺下來。

「這樣躺在馬路上會不會有危險?」有人問。

「你們放心,在這裡躺過的已經有3,865人了,還沒有一個被過往車輛碾壓過。」有人開玩笑說:「萬一有車經過這裡時,刹車和方向盤同時失靈了呢?」「你是3,865人的最後一位,這種事讓你碰到,只能說你命不好…」

活動在歡笑中開始了。長長一排人躺在馬路上,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既搞笑又壯觀。最後導遊說:「你們仰躺著,雙腿併攏,兩條胳膊向頭的方向伸直,就像伸懶腰一樣,腿和胳膊用力伸直,然後臉轉向左側,你們看到了什麼?」

每個人都看到躺在身邊的一個側臉和脖頸。導遊接著就像做催眠般說:「你們把眼睛閉上,把舌頭伸出來,輕輕轉動舌頭,咽下口水,會不會有點甜甜的感覺?」

「沒有呀!」有人叫道。

導遊道:「你們看四周青山綠水,藍天白雲,風輕輕地吹,鳥快樂地飛,清新的空氣裡有花草的清香、莊稼的清香、泥土的清香,呼吸著這樣的空氣,難道心裡不會有甜甜的感覺嗎?」

他最後說:「把你們的眼睛睜開,頭慢慢向後仰,向後仰,你們一定會看到令人驚喜的東西!」

我們把頭向後仰去,仰到一定程度,我們看到茶園後面起伏的山脊。

202203015840832 N

「你們是否感到躺著看山和站著看山完全不同?站著你看到的是連綿青山高聳在天空,躺著呢?你看到的天空是不是像一個無邊的湖泊,青山清晰倒映在湖水中?對,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緊張工作一年了,躺在這山清水秀的大自然裡放鬆一下身心,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就會有不同的感受,產生不同的結果……」

騎腳踏車本來只是今天行程的一個小插曲,卻成了這次旅遊的亮點。那大片的鳳梨田、木瓜園、檳榔林和翠綠的茶園,以及在幽默詼諧的導遊帶領下,騎行在風景優美的田間小路的快樂情景,讓人記憶深刻。

(作者係民間文史研究者)

週三, 18 一月 2023

第一次接觸詩人管管的詩,是1977年買了其處女作《荒蕪之臉》(1972年,普天出版社),初識其本人則是30年後的2007年,我當時送了他一本拙作《兩百個玩笑—給那些遭時代及命運嘲弄的老兵》。不久,我們倆在台北和平東路的「時空會場」藝文空間偶遇。管管老師說:「兩百首詩,兩百個人的命運哪!」他張大那炯炯有神、宛如金門風獅爺模樣的雙眼,對我說了些溢美之詞,我卻有一種不捨及哀傷,因為他對自己被抓兵、拆散了他與母親的乖舛命運一字沒提。

2022030158408356

管管本名管運龍(1929-2021),祖籍山東省膠縣。寫詩70年、寫散文60年、畫畫60年、演戲40年,出過16本詩集、散文集。繪畫個展聯展共十多場(新視覺藝術展等),影劇30多部:「超級市民」、「六朝怪談」、「策馬入林」、「飛俠阿達」等。榮獲第二屆現代詩首獎(同時獲獎者有吳晟)、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詩獎首獎(同時獲獎者有瘂弦。管管老師說:「我不用得首獎,我只要想到跟瘂弦、商禽、周夢蝶一起入圍這個獎就樂了。」)入選中國文學大系及各詩選選集多次,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晚年,他給自己另取了個筆名叫「管管不著」,外號叫「半塵不染客」、「賈斯文不掃地」。

管管講話跳躍,這也形成他獨特的管氏風格之一。管管告訴我:「我十六、七歲開始寫詩。那年代,父親有一本珍貴的木刻本千家詩,我把它據為己有,反覆地讀,其實,古典詩是我日後寫現代詩的養分,你看那句:『河泥淹鞋一半清』,多有意思!」現在我想學他的風格,試著隨興、跳躍地談談其人其詩。

首先,我想用「相對主義」一詞來歸納並演繹管管的詩藝。什麼是相對主義?當然是和絕對主義對蹠的說法。嚴格地說,相對主義這個命題是不符合邏輯的,是自相矛盾的。但文學並不僅止於科學或哲學邏輯,文學自有真理,它的抒情性跳脫了所謂的邏輯性。以下直接用其詩來看他的相對主義有什麼樣的風貌,或說有什麼樣的抒情性?

以他寫於1978年的〈野馬〉一詩為例:

「他是一匹野馬嗎?」一匹馬衝破那人的肋骨柵欄脫韁而出!

一匹白的開著一身黑牡丹花的馬,在雪裡狂奔著,他昂首摔掉騎在他身上的月亮狂奔著。「吾不要鞍!不要韁!不要索!」在雪裡狂奔著!他揮開四蹄,擂擊大地,「吾要擊大地之鼓,吾不是達達的馬蹄!」咚咚咚咚!大地之鼓咚咚!他擂過一座山又一座山,他擂過一條河又一條河,他擂過春秋,他擂過歲月。「吾要踏醒,踏醒這乾坤一夢!」他狂奔著,他狂奔著,他要奔出這天繩地索!去找那雪中第一棵蒲公英!

那人衝破他的肋骨柵欄脫韁而去。

「你是一匹野馬嗎?」

「不,吾是一匹踏雪尋梅的驢。」

管管的相對性就是:他一邊是一匹狂傲不馴的脫韁野馬,一邊是一匹溫馴、有雅興的、踏雪尋梅的驢。這相對主義「正反若合」地,塑合成他一己安身立命的人生觀、宇宙論。

一般說來,管管外在形象給人粗獷、不拘小節的觀感,殊不知他相對性地有細膩柔媚的一面,譬如下面這首〈扇〉:

躲在姨媽身後那個拖長長辮子的

有四扇黛黑的蝶翅兒

小風中蓓蕾的款擺

—是惹人愛憐的

蝶翅合起來就是兩道長長的簷了

而且還落著雨。有一點點風

—是惹人憂鬱的

這首詩寫於1959年,收錄在《荒蕪之臉》集裡,想是他很珍惜的,所以日後又收錄到爾雅版的《管管世紀詩選》一書。再舉其名詩〈三朵紅色的罌粟花〉為例:聞說有了戰事,那麼下一站,下一站是蝶。於是我為汝再鑿一泉。汝之右泉是敵人之泉。汝之左泉是友朋之泉。双泉淙淙。淙淙双泉・單單為了一個理由。讓汝速速淙淙。淙淙至斜斜的天河。一株白楊自汝之身。就忽的拔地舉起。舉起一些再也不會停止的蕭蕭。舉起一些烏鵲聒噪的歲月。

戰事和花相對並比,一殘酷,一柔媚;右泉是敵人之泉。汝之左泉是友朋之泉,全詩充滿相對性意象,正反合的辯證法就隱藏其中。詩人喬林品評過管管的詩,認為他在寫作技法上大異於傳統。學者魏子雲曾說「今日中國的現代詩人—現代派詩人中,管管或許算得一個開山者。」

據管管親口告知,《荒蕪之臉》收錄的詩大部分是在金門軍旅期間寫的。他隨部隊駐紮金門,從1957年到1967年,其間三進三出,總共在金門待了8年。「金門是我靈魂詩與散文文學的故鄉」他說,眼神幽幽眺望著遠方。

再舉其收錄在《荒蕪之臉》和《中國文學大系‧詩》裡的〈荷〉為例:

那裡曾經是一湖一湖的泥土

你是指這一地一地的荷花

現在又是一間一間的沼澤了

你是指這一池一池的樓房

是一池一池的樓房嗎

不,卻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這首詩並沒有註明刊登出處及日期,但管管曾告訴我,《荒蕪之臉》的詩寫於1959年到1971年之間,所以這首詩不會晚於1971年。成詩這麼早,照樣有相對主義的理路,可見管管的早慧及根器。

這首詩的相對主義理路主要表現在詩裡的量詞、形容名物的相對,以及故意的混淆、錯亂:泥土的量詞原來是「一地一地」,但詩裡卻用「一湖一湖」。相對的,荷花的量詞原來是「一湖一湖」,但詩裡卻用「一地一地」;沼澤的量詞原來是「一池一池」,但詩裡卻用「一間一間」;樓房的量詞原來是「一屋一屋」,但詩裡卻用「一池一池」。量詞的相對、混淆,隱喻了時空的變幻不居。

管管新詩寫作的啟蒙老師是阮囊,那時候阮囊、管管、菩提三人都軍旅金門,阮囊詩路屬現代派,入門弟子的詩風不免也就有了現代主義的色彩。

我曾帶著《荒蕪之臉》這本書給詩人過目,管管老師驚奇地說,他自己都沒這本書了。我請他在扉頁簽名留念,他多題了幾行字句如下:「這是我第一本書籍/又是結婚紀念/常效普已成仙/江山依舊/有人凋零」。

常效普是普天出版社的發行人。如今管管也作古,追隨常效普和阮囊等兩位師友去了。一代文人逐漸凋零,令人不勝感慨。

 (作者係金門籍作家、詩人)

週三, 18 一月 2023

風雲時代出版社編印這套「龔鵬程學、思、俠、游特輯」,是由筆者向一些友人倡議,獲得熱烈回應而成事的。故而這一特輯問世之際,鵬程兄要筆者略綴數語以志始末,筆者當然義不容辭。

2022030158408355

鵬程兄是我深為敬重的朋友。就年齒言,尚小我數載,但他在人文學術上之造詣與著述,頗有非我所能企及的境域。更遑論他曾是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的創校校長,以及諸多民間著名學院、學會、學刊的創始人或主持者。我對鵬程這些與學術領域相關的煌煌履歷,倒沒有什麼高山仰止的感覺,但對於他費心辦學與用世的同時,猶能寫出數量如此龐大、內容如此精湛的著作與論述,委實感佩無已。

在人文學術方面,我與鵬程論學脈則各有師承,論哲思亦各有宗主;但他對儒、釋、道三大主流的疏釋,以及融貫三教而扼要詮述的創見,在大關大節處之把握,我率多能欣然認同,甚且歡喜讚歎。至於若干考證或比勘上的細節,看法或有異同,則無關宏旨。總之,我認為鵬程在人文學術上的論述,其價值自有可大可久者在焉。

而我與鵬程能成為莫逆之交,亦非偶然,實因在一特定的時空情境下,他與我皆面對不測的兇險,卻不約而同地表現了「臨大節而不可奪也」的氣概。後來發現,我與他皆從小認同俠義精神,並喜愛俠義傳奇,所以事到臨頭,能夠不畏強權、冷對橫逆,實也不足為奇。

嗣後,鵬程和我及兩岸一些喜好俠義理念及武俠文學的朋友,創辦中華武俠文學學會,推鵬程為會長,我則在主辦的出版社規畫出版古龍、梁羽生、倪匡、溫里安等人的武俠經典,以迄於今,自也殊非偶然。

這套特輯的編選出自我的心裁。三教新論,是鵬程多年來對儒釋道三脈經典及相關理念的學術論述,海涵地負,自成一家。吟游、大俠、武藝、食趣,是鵬程從文化與精神層面,呈現古今詩人、文士、俠客的特殊風貌。九州心影,則是他遊歷神州大地的人文記錄,其間涵括論學的篇章、文化的光影,固不待言。

事實上,迄耳順之年,鵬程成稿的書籍早已遠逾百冊,由這十書編成的「學、思、俠、游」特輯,不過只占其十分之一。但於我而言,這些是我在鵬程著作中特別珍視的篇章,充分凸顯了鵬程的深廣學思、俠義心性和淑世情懷;而這些,正是包括我及一些朋友,和鵬程最能深心契合的交集所在。

常有關心的友人問我:你曾以文章述學抒懷,給人留下印象,何以多年未見大論述?我輒答以:在文化思想的大關節、大方向上與龔鵬程相近,他既寫下偌多著作,我便偷懶了。這雖或是戲言,卻真切反映了我對鵬程著作的契合和肯定。

此次和我一起出資集印這套特輯的友人,包括張正、黃滈權、吳安安、林鍾朝權、龔明湘、唐經瀾等多位皆是我介紹給鵬程認識的朋友,且皆非人文學界中人;他們與鵬程一見如故,多年來有機會便相聚暢敘,如平生歡。鵬程雖學養深厚,然為性情中人,與我們這些朋友尤其意氣相投,每聚皆開懷忘憂。他們一聽我有此倡議,皆熱烈回應,認為這套書可作為一個紀念,見證彼此友誼長在,文化價值長存。

自大陸經濟起飛後,常見內地一些具人文情懷的企業家,基於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熱心拾穗搜珍,捐資為在台灣漸被遺忘的文史大師們印行全集。鵬程雖然已在大陸刊行著作甚多,但他畢竟出身台灣,是我們的好友,故此時推出這套特輯,誠然也不無微衷,意在彰示於所謂 「去中國化」的狂潮下,台灣仍有對人文理念和實踐,念茲在茲的明眼人也。

寫至此,忽憶起唐朝詩人韋應物的「喜會故人」五律,遂略易數字,藉以表達身邊這些俠氣朋友的情誼:

兩岸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數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海上望空山。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風雲時代出版社發行人)

週三, 18 一月 2023

台灣第一位以戲曲研究成就、榮膺中研院院士的曾永義教授,於2022年10月10日辭世,享壽81歲。曾教授生前策畫今年推出其融冶京、崑於一爐的新編京崑大戲《虎符風雲》,不料竟成遺作。國光劇團為告慰老師在天之靈,全團上下傾力製作,訂2月11至12日在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演出。

2022030158408354

曾永義(1941-2022),台南人。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1971年取得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後任教於該校,於2004年榮升名譽教授。出版學術專書30餘本,曾主編《國語日報》「古今文選」20多年。學術成就之外,最令人感佩的是曾永義深耕戲曲,集研究與創作於一身,劇種包括崑曲、京劇、歌仔戲、客家戲等。

台灣第一位「戲曲院士」

曾教授對戲曲的貢獻有目共睹。他於2008年榮獲第43屆電視金鐘獎最佳傳統戲劇節目獎、2013年榮獲第24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最佳作詞人獎、2014年當選第30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台灣首位「戲曲院士」、2020年榮獲第31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2021年春天集結長年研究戲曲的成果,出版270萬字的《戲曲演進史》。

曾永義突破傳統學界對戲曲的看法,是台灣戲曲界的領航者。他曾自述其成就與性格有關,自認屬於「人棄我取」型,年輕時選擇最冷門的中文系為第一志願,後選擇最冷門的「戲曲」作為研究對象,並以數十年光陰投身推廣傳統戲曲藝術文化,這都與他青壯時期在美國聽到的一場演講有關。

原來1979年曾教授到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時,聽到一名曾到台灣留學的外國人分享在台求學的經驗,他說台灣電視播的都是美國節目,公園跳的都是迪斯可。曾教授聽了,警覺到台灣很可能將失去文化根源,回台後即號召許多戲曲、書法、舞蹈、工藝等跨領域的友人,投入傳統藝術與文化的維護與推動。

深耕戲曲研究與創作

曾永義曾邀請小西園掌中劇團的第二代團主許王在台大演講,整間教室除了座椅坐滿學生,有的乾脆席地而坐,更多擠不進教室的學生則趴擠在窗沿,就為了一睹許王操著木偶講布袋戲。他也邀請過「布袋戲之父」李天祿、「通天教主」黃海岱等許多民間藝人舉辦講座,他們後來都成為國寶級大師。

歌仔戲曲過去給人難登國家級表演藝術殿堂的印象,曾永義為突破各界對歌仔戲的看法,首先以學術的態度研究歌仔戲,寫出歌仔戲專書《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又投書媒體,提出精緻化歌仔戲的幾個目標,包括強調深刻不俗的主題思想、緊湊明快的情節安排、醒目可觀的排場、機趣橫生的台詞,以及多元音樂曲調、演員精湛技藝與學養修為等等。為了達到目標,他四處奔走,邀請傳統歌仔戲班製作劇院等級的戲碼,搭配媒體宣傳,成功地讓歌仔戲、南管、布袋戲,登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

曾教授又為讓傳統京劇展現新的樣貌,曾為國光劇團創作新編京劇《鄭成功與台灣》(1999年國家戲劇院演出)、《牛郎織女天狼星》(2001年國家戲劇院演出)。

關於崑曲傳揚,曾永義早有遠見地在台撒播崑曲種子。1990年,曾永義與洪惟助教授等舉辦崑曲之旅,訪問了上海崑劇團,看到其演出,深深被崑曲之美吸引。回到台灣後,兩位教授在台灣主持了「崑曲傳習計畫」,旨在台灣培養崑曲的觀眾和演員。之後,他進一步邀請上海崑劇團、浙江省崑劇團、北方崑曲劇院等大陸一流崑劇演員來台教學,錄製崑曲,使崑曲在台萌芽興盛至今。現在台灣喜歡崑曲的、唱崑曲的,大部分是兩位教授「崑曲傳習計畫」的學生。

此外,曾永義曾新編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2004年國家戲劇院演出),此劇不僅是「梁祝」題材第一次以崑曲演出,更是第一部台灣製作的新編崑劇,該劇後於2015年11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曾永義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位重要使者。

遺作闡揚情義無價

國光劇團訂於2月首演的新編崑京大戲《虎符風雲》,是曾永義為兩岸第一老生唐文華、崑曲名角溫宇航量身打造的作品。

《虎符風雲》講述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竊兵符救趙」的故事。信陵君名魏無忌,是魏安釐王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其中包括以謙恭態度迎來的魏國隱士侯嬴。當時秦國打敗趙國,信陵君之姊是趙國平原君的夫人,寫信給魏安釐王及信陵君,請求援助。魏安釐王按兵不動,信陵君決定自組兵團抗秦救趙。侯嬴為報答信陵君之恩,謀劃「竊兵符救趙」。最後成功擊敗秦軍、救了趙國,然而幫助過信陵君的侯嬴等人則皆自殺謝罪。

《虎符風雲》全劇表現「情義無價」的精神,讓人聯想到曾教授一生對戲曲的研究與推廣,至生命終點仍情義付出,盡付餘力。他的過世不僅僅是學界的損失,更讓戲曲界相當難過。我認為回報曾教授這位戲曲泰斗最好的方式,就是2月11至12日進劇場,去看他的作品吧。

週三, 18 一月 2023

第一次和「兩岸書院」院長趙麗娜見面,是在台灣翡翠青瓷大師何志隆的台北展場,當時對她高挑又不失婉約的身影留下印象;而真正認識她,是參加「兩岸書院」2019年12月在江蘇常熟主辦的第一屆中華文脈營「運河千年書院傳習」活動。

2022030158408352

三度參加兩岸中華文脈營

在深秋的煙雨江南,趙麗娜在緊湊的過程中,總會找出時間和每一位參與者真誠、專注地交談與交流,像是一盞給人溫暖的燈火;活動內容的設計充分地運用了實際生活中的各項文化載體,透過活生生的鄉土與生活面向,讓兩岸參與者親切交流。

那是一段包含了人文、歷史、科學和審美的兩岸中華文化交流及傳承活動;地域上依託研習主軸的運河,從常熟、蘇州、揚州到南京;主題從運河周邊的園林、建築、古蹟、人文軼事、戲曲到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方法則包含了課堂講授、移動課堂(田野實地考察)、參訪紀念館和博物館,從聽讀、走讀、過程中,參與者互相思辨交流;加上崑曲、古琴、茶席、詩歌朗誦及地方特色餐飲的饗宴,真是一段知性、感性、靈性交流之旅。

2021年第二屆「漫談兩岸運河生活」,研習方法又增加了有聲媒體(喜馬拉雅)的專訪與報導轉播,以及版畫繪本(水邊的繪事微言)的研讀。

2022年11月,我在線上參加了第三屆「城市影像尋根之旅」,看到趙麗娜親自製作的影片《我在台灣遇見你》。我不僅把13集影片從頭看到尾,而且運用到我任教的課堂上。

《我在台灣遇見你》

在影集中,趙麗娜選擇從台灣的城市開始,以日常生活的點滴,勾引觀眾對那「似近又遠」的中華文化,產生尋根的念頭。在新儒學理論上,這是從所謂的小傳統進入大傳統,在文化傳播心理學上,也是非常巧妙的構思與安排。

說中華文化「似近又遠」,是因為近年來中華文化在台灣的教育體系遭到忽略與排擠。雖然文化是一張開闊的網,包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裡,任何人都很難逃脫它的潛在影響,但台灣課本不教中國地理、歷史和文化,大眾傳播媒體又刻意排擠中華文化,導致部分台灣年輕人確實「不識中華」。

趙麗娜以紀錄片的方式,有溫度地帶領觀眾進入生活文化的國度裡,相信對兩岸中華文化的再連結與傳承會產生漣漪擴散的效應。

幾年前我在大學教授「歷史與文化」課程時,曾運用大陸製作的紀錄片《過台灣》作教材。該紀錄片呈現了兩岸在地緣、血緣、人脈與文脈上的關聯,一大部分是在台灣拍攝,並訪談了多位台灣文史專家,拍得相當不錯,可惜該紀錄片偏重於考古與歷史探討,每集片長約50分鐘,只適合在一些特定場合播放。

2022030158408353

影集活潑生動吸引人

《我在台灣遇見你》每集最多十來分鐘,從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切入,以具體的人、事、時、地、物引領觀眾,不知不覺地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裡。以下且介紹我認為拍得很有特色的幾集內容。

《林本源園邸》深入淺出,且很有文化內涵地將台灣的家庭園林,與江南園林做了巧妙的聯繫與結合。《一壺好茶》,主人翁隨著鏡頭的轉移,娓娓道出他對烏龍茶及紫砂壺的完美追求,聯繫了江南宜興與福建茶。《街頭巷尾》從一條台北市街道名稱的時空記憶,連接到了蘇州的采之齋、金華火腿,其中包括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織路繡徑》說曾為舞者的宜蘭姑娘曾淑美,在回鄉後,經由「傳統藝術中心」展示的服飾,發想並製作了「台灣布衣」,江蘇絲綢及桂花圖樣,讓她的布料與結扣散發出特殊的東方之美。《好戲連台》從江南小調、宋詞,談到崑曲中的【桃花扇】、【牡丹亭】,並說「最好的崑曲演員在大陸,最好的崑曲聽眾在台灣」,讓人不禁想起台灣當年文化中國的胸懷!《頭頭是道》中的獅子頭,與《原汁原味》中的南京板鴨,讓人們想起淮揚菜及開創板鴨店的南京老鄉。

另外,描述台北故宮建築的《匠心營造》,以及有關江蘇常熟虞山山水畫典故的《弦歌不輟》,古籍守護者的《典冊載籍》,追憶常熟人蔣元樞在台人生歷程的《名垂青史》,淮鹽和台鹽關聯的《鹽無不盡》等集,都充滿了豐富的歷史文化。

透過採訪的人、事、物來強化文化和當代生活的連結,對製作者是一大挑戰,但《我在台灣遇見你》製片人趙麗娜處理得很好。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這一系列的城市影像紀錄片,也希望兩岸的書院可以經由工作研習坊,將中華文脈連結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廣。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唐王昌齡);書院千年春秋夢,共譜兩岸雲和月!

(作者係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前館長)

週三, 18 一月 2023

殲20型戰轟機自2010年現蹤,迄今已超過12年。期間,中國大陸對殲20型的各項性能均持續更新強化,以應付戰場需求。本文簡介殲20型的性能,並說明其後續的發展。

2022030158408348

2022030158408347

殲20型簡介

一般輿論說,殲20型是抄襲俄羅斯米格設計局1.44的概念機,因此先來認識MiG-1.44概念機。1990至2000年間,米格設計局的MiG-1.44和蘇霍伊公司的Su-47,同為40噸級以上的大型戰轟機,同時競標俄羅斯未來的先進戰轟機計畫。MiG-1.44偏重超音速巡航和纏鬥,並採用下顎式大型進氣道和鋼結構,以提供AL-41發動機充足進氣量和強硬機身。相反的,Su-47較偏重機動性和匿蹤性,並採用前掠翼設計和複合材料蒙皮。

MiG-1.44的鴨式布局採用前翼搭配三角形主翼,這種先天不穩定構型需要線傳飛控(FBW)的輔助,才能順暢飛行。MiG-1.44機腹彈艙的尺寸相當大,被認為是戰轟機等級的產物。但下顎式進氣口被認為不利於匿蹤,因此,MiG-1.44最後輸給Su-47,成為歷史名詞。不過,Su-47最後也未獲得俄羅斯當局的青睞,後來被PAK-FA T-50(Su-57)取代,也成了歷史名詞。

要研判戰機的性能(機動性/匿蹤性),進氣道絕對是首要考量。因此,由殲20型的進氣道來觀察,完全不同於MiG-1.44。這樣的工程差距,絕非「外型很像」或「技術移轉」可加以混淆。殲20型等級為大型戰轟機,彈艙尺寸也遠大於一般匿蹤戰機。因此,就算其飛行性能不若F-22A靈巧,但攜彈量、酬載量絕對超過F-22A、F-35等戰機。

此外,決定空戰勝負的原因,並非只有機動性。高性能電戰裝備,加上先進空對空飛彈,才是未來空戰的主軸。由殲20型的座艙環境,可以看出中國在這方面下了許多功夫;它是具備大型彈艙且高性能的大型戰轟機,全動式前翼提供極佳的機身俯仰操控;其蚌式衝壓進氣口(DSI)/進氣口內縮/彎曲進氣道等設計,對於正向/側向雷達波有極佳的遮蔽效果。2016珠海航展時,參展的兩架殲20型均掛上訊號放大器,就可知其匿蹤性能非常優異。

2022030158408349

殲20型的後續發展

殲20型是中國下一代的戰轟機,航電系統包括:主動相陣雷達(AESA)、整合式頭盔系統、全幅觸控顯示器和語音系統。此外,殲20型還增設光電追蹤瞄準系統(EOTS)、光電分布孔徑系統(EODAS))等先進裝備,大幅增進轟炸目標和自身防衛能力。目前,EOTS和EODAS僅有美國F-35和俄羅斯T-50(Su-57)戰機配備,美國F-22A戰機則未裝設。由此可見,中國大陸極重視殲20型的作戰性能。

2021年珠海航展之前,網路上便流傳殲20型雙座型的照片。航展開幕後,展場展出巨幅殲20型雙座型的海報,間接證實該機型的存在。某些專家認為,單/雙座型將各自負責不同的任務:(1)單座型負責空優巡弋、視距外空戰(BVR)等;(2)雙座型負責對地攻擊、遙控指揮其他無人攻擊機(UCAV)等。

2022年珠海航展還展出多種類型的無人攻擊機,其中雲影5000T被公認將是殲20型的忠誠僚機。最近網路上也出現殲20型的單座改良型照片,座艙罩後方明顯隆起,該項修改可增加穿音速性能、強化操控穩定性、改善內置油箱容量等。不過,這也被戲稱是殲20型的完全體。

2022030158408350

目前,殲20型使用2具俄製AL-31FN發動機,或中國自製的渦扇10型(WS-10)發動機,最大後燃推力約在120~130千牛頓(kN)之間。一般認為,殲20型的空重約25噸,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5噸,為戰術轟炸機。因此,上述二款發動機的總推力明顯不足,也造成殲20型的性能下降。

據媒體報導,大陸已進行渦扇15型(WS-15)發動機的研發作業,後燃推力將增為180千牛頓,此數據為歐洲颱風戰機(EuroFighter Typhoon)所使用EJ-200型發動機(90kN)的二倍。未來,若殲20型換裝二具渦扇15型,將可大幅提升推重比。由於換用銀灰色匿蹤(吸波)塗料後,和空氣劇烈摩擦時,會產生高熱而毀損。因此,殲20型的最大航速限制在2.2馬赫左右。2022年珠海航展,展出國產二維推力向量控制(TVC)噴嘴。

隨著殲20型服役,中國空軍的空防高低配應為:殲20型負責長程高空巡航、殲10型負責短程中低空巡航。近來,大陸屢次進行機艦繞台行動,也宣稱將會有殲20型的繞台飛行任務。

2022030158408351

除了殲20型外,大陸也多次透露下一代次音速匿蹤轟炸機(Stealth Bomber)的研發進度,不排除近期就會公開。中國空軍下一代次音速匿蹤轟炸機(轟20型),極類似美國的B-2轟炸機。未來,將取代現役的轟6K,成為中國空軍戰略打擊的重要角色。先前網路上流傳,轟20型匿蹤轟炸機將和殲20型搭配執行轟炸任務。

(作者係全球新武器大觀網版主)